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张禧

张禧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3205 更新时间:2023/12/13 9:47:08

张禧(1217年—1291年),东安州(今河北省廊坊市)人,元朝名将,曾参与襄阳之战、丁家洲之战、忽必烈灭宋之战、元日战争,官至昭勇大将军、招讨使、镇国上将军、都元帅。至治三年(1323),赠推诚著节功臣、荣禄大夫、湖广行省平章政事、柱国、齐国公,谥忠烈。

基本资料

本名:张禧

所处时代:元朝

出生地:东安州

出生日期:1217年

逝世日期:1291年

主要成就:灭亡南宋

征伐日本

谥号:忠烈

人物生平

投奔忽必烈

16岁时,随蒙军大将阿术鲁南攻徐州、归德,复随元帅察罕攻寿春、安丰、庐州、滁州、黄州、泗州,屡立战功。因他为人刚直、治军严厉,被上司忌妒诬陷,要按法治罪。儿子张弘纲入狱探望父亲,两人一起被狱卒关押,后得到机会逃跑。张禧求援于王鹗,王鹗请左丞阔阔推荐张禧父子入见忽必烈。

元宪宗九年(1259),张禧随忽必烈南下伐宋,渡过长江,与宋兵交战,张禧即擒其一将。进攻鄂州,战斗非常残酷,蒙军挖地道以入,宋军树栅栏为夹城于内,蒙军入战不利。忽必烈下令组建敢死队。张禧父子踊跃参加。敢死队由城东南入,将要打到城下时,忽必烈怜悯张禧父子俱入险地,于是派阿里海牙命令张禧父子,派一人出战。张禧所执之枪中弩矢而折,取张弘纲枪以入,破城东南角。有十余人逗留不进,立于城下,张弘纲纲复夺其枪而入。大战良久,张禧身中十八矢,一矢镞贯穿腹部,晕倒后复苏,说:“得血竭饮之,血出可生。”忽必烈赶忙命令取血竭,遣人治疗。疮愈后,张禧复随大将纳剌忽,与宋兵战于金口、李家洲,皆获胜利。

忽必烈即位,赐金符,授新军千户。中统三年(1262),张禧随军征讨李璮。宋军乘李璮叛乱,遣夏贵袭取蕲县、宿州等城。张禧移兵攻之,夏贵败走,尽复诸城。

至元元年(1264),擢唐、邓等州民军总管。宋军入侵均州,总管李玉山败走,元世祖命张禧代之。

至元三年(1266),与宋将吕文焕战于高头赤山,乘胜收复均州。

至元四年(1267),改任水军总管,扩充军队二千五百人,令习水战。

襄阳之战

至元五年(1268),从攻襄阳、樊城。

至元六年(1269)七月,夏贵率兵援救襄阳,张禧跟随元帅阿术击退宋军。

至元八年(1271),江水暴溢,宋将范文虎率战舰千余艘来援。元帅阿术命张禧率轻舟,趁夜衔枚入其阵中,插苇以识水之深浅。等到张禧归营后,阿术即命张禧率四翼水军出战,宋兵溃,追至浅水,夺战舰七十余艘。

至元九年(1272),攻樊城,焚其串楼,败宋将张贵于鹿门山。

至元十年(1273),行省召集诸将询问破襄阳之策,张禧言:“襄、樊夹汉江而城,敌人横铁锁、置木橛于水中,今断锁毁橛,以绝其援,则樊城必下。樊城下,则襄阳可图矣。”行省用其计,攻破樊城,襄阳投降。元世祖遣使录诸将功,授宣武将军、水军万户,佩金虎符,丞相伯颜命张禧为水军先锋。

灭亡南宋

至元十二年(1275),败宋将孙虎臣于丁家洲,移屯黄池,以断南宋救兵。九月,随阿术与宋都统姜才交战,有功,加信武将军。

至元十三年(1276),从下温州、台州、福建。

至元十四年(1277),加怀远大将军、江阴路达鲁花赤、水军万户。

至元十六年(1279),入朝,进昭勇大将军、招讨使。

征伐日本

至元十七年(1280),加镇国上将军、都元帅。朝廷议征日本,张禧请行,即日拜行中书省平章政事,与右丞范文虎、左丞李庭同率舟师,泛海东征。至日本,张禧于是舍舟,筑垒平湖岛,约束战舰,各相去五十步停泊,以避风涛触击。八月,飓风大作,范文虎、李庭战舰悉坏,张禧所部独完。范文虎等议还,张禧说:“士卒溺死者过半,其脱死者皆壮士也,怎么不能乘其无回顾心,因粮于敌,以立奇功?”范文虎等不从,说:“还朝问罪,我辈自当之,公不与也。”张禧于是分船与之。平湖岛屯兵四千,缺乏舟船,张禧说:“我安忍弃之!”遂悉弃舟中所有马匹七十匹,以载兵归。至京师,范文虎等皆获罪,张禧独免。

至元二十八年(1291),卒,年七十五。

至治三年(1323),赠推诚著节功臣、荣禄大夫、湖广行省平章政事、柱国、齐国公,谥忠烈。

亲属成员

父:张仁义,金朝末年迁徙至益都(今山东青州)。元太宗下山东,张仁义走信安(今河北霸州信安镇),金朝信安守将张进用为裨将。蒙古军围信安,张仁义率敢死队三百人,开门出战,围解,以功署军马总管。张仁义固守信安十年,不能支持,于是与张进举城投降。张仁义率其部曲,随宗王合丹平定河南,授管军元帅。后攻归德,中流矢而卒,追赠县侯。

子:张弘纲

孙:

张汉,曾任监察御史,累官至集贤直学士。

张鼎,张汉之弟,袭江阴水军万户。

标签: 张禧

更多文章

  • 乃蛮台

    名人大全编辑:晴天标签:乃蛮台

    乃蛮台(?—1348),元朝大臣,蒙古大将木华黎后人,曾任岭北行省右丞,陕西行省平章政事,官至中书参知政事。本名:乃蛮台所处时代:元朝逝世日期:1348年身份:木华黎后人官职:陕西行省平章政事,官至中书参知政事乃蛮台(?—1348),元朝大臣,蒙古大将木华黎后人,曾任岭北行省右丞,陕西行省平章政事,

  • 姚燧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姚燧

    姚燧(1238年—1313年),字端甫,号牧庵,元朝文学家,河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官翰林学士承旨、集贤大学士。能文,与虞集并称。所作碑志甚多,大都为歌颂应酬之作。原有集,已散失,清人辑有《牧庵集》。本名:姚燧别名:姚牧庵字:端甫号:牧庵所处时代:元朝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河南洛西(今属河南洛阳)

  • 宋本

    名人大全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宋本

    宋本[元](公元一二八一年至一三三四年)字诚夫,大都人。生于元世祖至元十八年,卒于惠宗元统二年,年五十四岁。自幼颖拔。稍长,读书穷日夜,句探字索,必通贯乃已。至治元年(公元一三二一年)策士,赐进士第一;授翰林修撰。泰定元年,(公元一三二四年)除监察御史,以敢言称。本名:宋本字:诚夫出生日期:1281

  • 畏答儿

    名人大全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畏答儿

    畏答儿,忙兀人,以勇猛善战著称,蒙古名将。其先剌真八都儿,有二子,次名忙兀儿,始别为忙兀氏,畏答儿为其六世孙。本名:畏答儿所处时代:大蒙古国民族族群:忙兀出生地:忙兀兄长:畏翼《元史·卷一百二十一·列传第八》畏答儿畏答儿,忙兀人。其先剌真八都儿,有二子,次名忙兀儿,始别为忙兀氏。畏答儿其六世孙也。与

  • 戴表元

    名人大全编辑:黑姑娘标签:戴表元

    戴表元(1244~1310)宋末元初文学家,被称为“东南文章大家”。字帅初,一字曾伯,号剡源,庆元奉化剡源榆林(今属浙江班溪镇榆林村)人。宋咸淳七年进士,元大德八年,被荐为信州教授。再调婺州,因病辞归。论诗主张宗唐得古,诗风清深雅洁,类多伤时悯乱、悲忧感愤之辞。著有《剡源集》本名:戴表元字:帅初、曾

  • 陈钓眼

    名人大全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陈钓眼

    陈钓眼(1250~1282年),一名陈大举,又称陈吊眼。云霄民间多呼为陈吊王,宋末云霄县南山保牛坑村人。陈吊眼从小与父亲陈文桂、叔父陈桂龙、陈满安在杜塘山峦间的“红溪坂"一带从事农耕,家境贫困。据传,他们原家住杜塘村,因家贫,备受村中族长、富户歧视。及陈吊眼长大成年,个性刚烈,胆大气豪,不甘住村中受

  • 王檝

    名人大全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王檝

    王檝,字巨川,凤翔府虢县(今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人。父霆,为金武节将军、麟游主簿。本名:王檝字:巨川所处时代:金、蒙古民族族群:汉人出生地:凤翔虢县逝世日期:1233年主要成就:1.中都战后恢复,重建学庙;2.河间平叛保万人性命;3.出使宋朝。太祖将兵南下,檝鏖战三日,兵败见执,将戮之,神色不变,太

  • 张以宁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张以宁

    张以宁(1301~1370)元末明初文学家。字志道,因家居翠屏峰下,自号翠屏山人,古田(今属福建宁德)人。有俊才,博学强记,擅名于时,人呼“小张学士”。泰定中,以春秋举进士。官至翰林侍读学士。明灭元,复授侍讲学士。奉使安南,还,卒于道。以宁工诗,著有《翠屏集》、《春王正月考》等。张以宁论诗主张复古,

  • 吾丘衍

    名人大全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吾丘衍

    吾丘衍(1272年—1311年),一作吾衍,清初避孔丘讳,作吾邱衍,字子行,号贞白,又号竹房、竹素,别署真白居士、布衣道士,世称贞白先生。浙江开化县华埠镇孔埠人。元代金石学家,印学奠基人。秉性豪放,左目失明,右脚痞跛,行动仍频有风度。本名:吾丘衍别名:吾衍字:子行号:贞白,竹房、竹素所处时代:元代民

  • 陈碧娘

    名人大全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陈碧娘

    陈碧娘(?~1279年),祖父陈景肃,南宋绍兴知制诰,曾讲学于仙人峰石屏书院和渐山石榴洞;父陈肇,又名宗一,官至参知政事兼太尉同平章事,封兴国公;弟陈植,南宋末提督岭南海路兵马;从弟陈格,海盐卤簿。陈碧娘自幼知书达理,喜吟咏。本名:陈碧娘别名:璧娘所处时代:南宋出生地:福建云霄陈岱逝世日期:1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