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颜希深

颜希深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3752 更新时间:2024/1/17 15:49:08

颜希深(1729—1780年),字若愚,号静山,又号浚溪,广东连平县元善镇人,贡生出身。颜希深是落户连平颜氏的第五代,生于雍正七年(1729年)。母亲何氏出身书香门第,秉性慈惠,知书达理,嫁与颜氏后因家庭困难,常以种桑织麻供子读书。

基本资料

本名:颜希深

字:若愚

号:静山,浚溪

所处时代:清代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广东连平县元善镇

出生日期:1729年

逝世日期:1780年

主要作品:《静山奏议》及诗文集

主要成就:官至兵部侍郎,入清代汉族名宦列传

人物简介

颜希深自幼受何氏教育,聪颖过人,器宇不凡。任太原府同知时,适逢乾隆皇帝驾幸五台山,颜希深奉旨办理行营事物,以毫不扰民受到乾隆称赞。

泰安在昔为直隶州,士(读书人)届岁科试,咸(全)就校于济南。雍正十三年,改为府治,统属于泰安、新泰、莱芜、肥城、东平、东阿、平阴共七州县,一切章程,俱更定如他郡制,惟校士之馆,役甚巨而费亦繁,尚逡巡(qunxún;因顾虑而徘徊不前)未遑(空闲)也。前守宋公谔曾议举行,寻以故中止。癸酉(乾隆十八年,1753年)夏,余(我)奉命来典兹郡,见夫岱宗之崒嵂(zúlǜ,高峻),汶水之潆洄,钟灵挺秀,蔚为巨观。仰惟圣朝雅化涵濡,迄今百有余栽,阖(全)属人文云蒸而霞起,每岁科试,统计文武几及万人,若仍就校济南,实于体制未协。爰(于是)稽(考)旧牍(过去的公文),商之牧令(州官县官),诸君佥(都)谓绅士请建试院历有年所,且皆愿捐己赀(资),不费公帑(官府钱财)。乃以此意申之各宪(向上级各主管部门提出申请),既报可。余与诸君捐俸为之倡,绅士亦乐输(献出)恐后。遂诹吉(商定好日子。诹zōu,音邹;商量)于春二月,正方辨位,鸠工庀材(聚集工匠,备齐材料。庀pǐ,音痞;具备),饬(令)平阴尉姚秀元董其事,宋为熙、徐孔柱、韩承先、张朔、赵文龙、张元漋绅士分理之。在城之东北隅(角),得地二十一亩二分,中建堂五楹,堂之前东西坐号共一千二百有奇(多),堂之后,莅事有室,栖客有庐,凡庖厨井灶之属,靡不毕具。门之外设照屏,东西辕门各树以栅为缭垣(墙)以周护之,丹雘(huò,音货,红色颜料)黝(黑)垩(白),悉中轨绳。阅(历时)八月,而诸工以竣。夫泰安固齐鲁间一大都会也,逵通南北,壤错济兖(济南兖州),轺车之所辐揍,文献之所荟萃,士生其间,应地灵而沾帝泽,于以发轫黉宫(学宫。簧hóng,音红;古代称学校)蜚荚阆苑(指扬名于京都),则试院之建,即多士昂霄之初步也,宁惟是高明宏敞壮一郡之观瞻已哉。抑(可是。文言连词)余于此窃有幸也。泰安自改府后,已逾十余载,前之人或履其任而不及为,或限于力而为之不果,余乃与诸牧令会逢其适,乘天时之顺叙,赖人力之赞襄,财无漏卮(zhī,音只;古代盛酒的杯子。这里指建筑上的漏洞),工不繁鼛鼓(鼛gāo,音高;古代的一种大鼓),一旦为所欲为,得如他郡规制,虽不足仰酬圣天子覃敷至意,暨各宪乐育殷怀,而揆(kuí;掌握,管理)之郡人士斐然向风之忱,庶可藉口以告厥(其)成事云尔。用缀端末于石,俾(使)后之官斯土者有考焉。乾隆十九年十月。

人物经历

乾隆十八年

(1753年),颜希深任泰安知府。

乾隆十九年

(1754年),颜希深主持创建了泰安试院(考棚)。试院建成之际,颜希深作《创建试院碑记》(见民国十八年铅印本《重修泰安县志》卷十二?艺文志选著)立碑志庆,兹录全文如下(标点及括号内注解均为作者所加):泰安期间,颜希深还积极创办书院,让更多的泰安子弟能够读书;严格清查漕粮征收中弄虚作假、数目不实的行为,严肃处理贪污犯罪的官吏。

刚到泰安时,颜希深偶然在学习室墙壁上,看到以前的泰安知州贞庵主人(顾景祥)于明孝宗弘治十四年(1501年)刻下的一块官箴碑,上书:“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读罢碑文,颜希深觉得此箴“言约意深,为居官之要领”。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正月下旬,颜希深依照原碑文重新刻石并跋,立碑于署内西厢房,以当座右铭。

乾隆二十五年

(1760年),颜希深主持纂修、东平知州及各县知县等二十一人参与编修的《泰安府志》(三十卷),历时仅一年即付刊。卷前颜希深撰有序文。

希深守泰安郡七年,自惟食国家厚糈(xǚ,音许;粮,精细的米,此指俸禄),兢兢惟不克(能)负荷是惧。窃谓有一郡之责,则凡疆里沿革之故,政治得失之由,与夫土宜民风,人文盛衰之变,皆当周知而切究,顾(但)与其藏之胸中,不如载诸简册之尤著明也。且泰安自改府后历二十四年,司牧之官凡几易而志乘阑如(欠缺),使非及今编辑,何以扬圣朝雅化,而资考镜(借鉴)于方来(将来)!于是乃延(请)仁和成君成山暨海宁王君屺望、益都李君茞畹、历城周君书昌、慈溪邵君桂海,相与共理厥(其)事。阅十一月而告成,举其大纲凡十有六,为卷三十有二。夫修志之难自古言之,在此邦则尤甚。府属七邑,前皆隶于他郡,旧犊大半无征。乡之士大夫,或远仕,或伏处山林,讵(岂)易造庐而咨访。至卅县诸志,率多谬悠(《庄子?天下篇》:“谬悠之说,荒唐之言。”),不足为据,惘惘然持三寸之管,日从事于断碑蠹简之中,其为书也不亦难乎!虽然希深窃有乐于此。盖昔之为志者,处荒陋之区,务掞(shàn,音善)藻飞文(发抒辞藻施展文才),以补其所不足。今府境于古兼齐鲁宋,其山水人物雄杰之概,往往为天下所仰重,第即境直书,而规模自异,其可乐者一。昔之为志者,袭前人之绪论,拘牵附会,鲜能出其范围,今则事方谋始,网罗放失旧闻,断以己意,故不必强异与昔人,亦何庸尽同于往籍,其可乐者二。抑闻之,是是非非者,三代直道之公也。昔范石湖(范成大)做吴郡志,有求载某事不获者,诋为伪书;康对山(康海)做武功志,褒贬较然,至今传为第一志。彼二子者,皆良史才,惟无所私系于其中,故能自遂其笔墨之性。今与诸君子杜门却扫,无宾客之杂,请托之缘,其于纪人纪事,如鉴空衡平(镜般空明,秤殷平正),悉称其实,而已无所与斯,不有至乐者存乎?以其所乐,易其所难,夫如是,而才识未能过人,而仿史为志,庶几留此一编,为异日稿本焉,亦聊以尽吾一日之责尔矣。若谓垂劝戒、厉风俗,即借手为报称(报功表绩)之资,非希深之所敢自信也。是为序。

乾隆二十五年岁次庚辰仲春上浣之吉。

中宪大夫知泰安府事调任济南府知府连平颜希深谨序。

当时泰安府境包括泰安、平阴、东阿、肥城、新泰、莱芜六县及东平一州。《泰安府志》编修以二十二史为本,参考二百零五种书目,旁及诸子百家,广征博引,体例严谨,考证详备,辨析正误,附各种图十二幅。《续修四库全书提要?史部》介绍该府志时评价道:“是志虽属创修,体例甚备,其叙述简要,考据详博,实地志中之善本”。《方志考稿》亦提要介绍该府志。近年出版的《中国地方志辞典》将其列入“著名方志”,并提要介绍。

泰安境内新泰徂徕山隐仙观西南为桃花峪,桃花峪南峰顶有平台,绿松掩映其上,传为于蚖虚升仙处。现存有清乾隆年间颜希深为泰安知府时题刻的“升仙台”三个大字。

同年(1760年),颜希深转赴济南,先后任济南知府、山东督粮道。

在山东督粮道任上(治所在德州),颜希深“清操自励,署内皆布衣粝粮。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河为水灾(京杭大运河发洪水),督率文武极力捍御,以保城池、仓库,而民无滋扰。”(《德县志?官绩志》1935年版。此事演义版本甚多,参见附录一、二、三、四)

清高宗乾隆皇帝东巡时,召颜希深晋见答话,称赞说:“他时可大用”。(《清史稿?颜希深传》)

乾隆二十七年

(1762年),被擢升为四川按察使的颜希深入朝觐见答谢皇上。知道颜希深七十多岁的老母还要翻山越岭长途跋涉随任,颜希深却没有因为自己的困难,而要求到比较近的地方任职,皇上觉得母子二人真是深明大义,于是将颜希深调任江西按察使。

乾隆二十八年

(1763年),颜希深擢升福建布政使,三十年(1765年)四月初一日,上《奏请停御史巡台(台湾)之例折》,全文如下(标点为作者所加):

福建布政使臣颜希深谨奏,为请停御史巡台之例,以省虚文以崇实政事。窃照康熙六十年设立巡察台湾御史,满汉各一员。迨乾隆十七年,我皇上圣明,洞照台湾文有道府、武有镇营,足资弹压,巡察三年更替徒拥虚名,特颁谕旨:巡察台湾御史着三年一次命往,事竣即回,不必留驻。候代着为例。仰见圣天子明目达聪无远弗届,即重洋之外亦了如指掌。惟是台郡情形又有今昔不同之处。缘昔日民番杂处易事端,自应多方稽查紟制,迩来皇仁远播鲸海无波,台地熟番悉已辫发改服实与编氓无异,生番亦畏威远避匿迹深山,边界劫杀之案日就稀少,地方极为宁谧。且每年既有道员巡历各社宣谕番民,复有镇营会哨海洋盘查奸究,定例已极周详,似不必另差巡察之员方称严密。再查巡察御史遵例赴台,多者五六月少者三四月即须复命,巡查番社之外别无应办事宜,即或台民赴控,批准呈词率发府县讯复,又因在台为日无多,不及留待申详,仍造册咨送督抚饬办;且因在台日浅,所见所闻俱未详细自历,数任以来,其能纠察属员、兴利除弊者实不多见。又查御史巡查各社,向有彩棚番戏等项以饰观瞻,率由番社头目科敛银钱备办,难免借端侵蚀,虽经历任巡察禁革,但番民椎鲁文告不通,惟听番目欺弄,每借夫轿名色按社科派,恐此弊尚不能尽除。且巡察衙门胥吏衙役例无额设系,各县临期酌拔雇募之人,明知供役不久或有乘机射利需索番民之事亦未可定。台湾重地素勤宸衷,臣到任一载以来留心体访,大抵巡察一官往来道路沿袭具文,实于公事无关轻重,稍有约束不严之处转于台地番民不无滋扰。臣不揣冒昧据实密陈,合无仰请圣裁特颁谕旨,将三年巡察一次之例亦行停止,仍请责成该处镇道实力稽查,似亦去浮崇实之一道也。臣愚昧之见是否有当,伏祈皇上睿鉴施行。谨奏有旨谕部。乾隆三十年四月初一日。

这本言之有理、文心细密的奏折,充分体现了颜希深惟恐吏治弊端害政害民的德政之心,一意体恤台湾百姓的善政之心,以及明察秋毫务本崇实的勤政之心。

乾隆三十二年

(1767年),颜希深调任江西布政使,因母亲去世回家守孝,三十四年(1769年)复职,仍授江西布政使,又因为父亲去世回家守孝三年。

乾隆三十八年

(1773年),颜希深奉旨前往京师,朝廷把他调到四川西北高原藏区,参与攻打金川土司的前线,辅佐鄂宝管理军饷,同时帮助河南布政使打理供应前线钱粮方面的事务,但人仍留在军队中。颜希深上书说:“军粮仓库设在木池,由于山势所限与军营阻隔很不方便;不如将山地开平,把军粮直接运往前线安营,由我和黄岩总兵李时扩领兵把守,经常命令兵士操练,这样不仅可以使兵士熟练作战技艺,而且练兵场上的枪击声、喊杀声远近相闻,也可震慑牵制敌人。”他还说:“金川山深林密,敌人很容易藏身,请让我率兵砍伐林木,使附近敌人碉堡通出来的道路全无遮蔽,这样他们就再也不能偷袭我军了。”皇帝非常赞赏颜希深的这些意见,不但批准了他的奏章,而且还赏赐了孔雀翎。于是,颜希深和李时扩焚毁木池站,挥师深入前线。到达前线后,面对崇山峻岭白雪皑皑的恶劣条件和寒冷天气,颜希深常常终夜在帐外查岗查哨抚慰兵士,确保了前线军粮的供应。(事见《清史稿?颜希深传》)

乾隆四十二年

(1777年),颜希深擢升湖南巡抚。不久,回京任专职兵部侍郎。

乾隆四十五年

(1780年)农历四月,颜希深先出任贵州巡抚,后又调任云南巡抚;七月,因积劳成疾卒于任上,后归葬广东长宁(今新丰县)锡场镇(现归东源县),终年五十一岁。颜希深著有《静山奏议》及诗文集,入清代汉族名宦列传。

标签: 颜希深

更多文章

  • 万培因

    名人大全编辑:心作祟标签:万培因

    万培因(约1835~约1896),字莲初,清代福建崇安县(今武夷山市)四隅里(今市区)人。本名:万培因字:莲初所处时代:清代出生地:福建崇安县(今武夷山市)四隅里万培因(约1835~约1896),字莲初,清代福建崇安县(今武夷山市)四隅里(今市区)人。清咸丰九年(1859)中进士,初任礼部主事,后调

  • 魏元烺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魏元烺

    魏元烺(1780年1月28日-1854年11月19日),字丽泉,清直隶昌黎人。中文名:魏元烺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日期:1780年1月28日逝世日期:1854年11月19日嘉庆十三年(1808年)戊辰科进士。嘉庆十四年(1809年)改山东肥城知县,同年转任山西洪洞知县,嘉庆二十年(1815年)官太

  • 黎培敬

    名人大全编辑:黑姑娘标签:黎培敬

    黎培敬(1826年-1882年8月18日),字开固,又字开周,号简堂,湖南省长沙府湘乡县(今湖南湘潭市)人,清朝政治人物。黎培敬以清正廉洁著称,谥文肃。概述图片来源:中文名:黎培敬出生日期:1826年逝世日期:1882年8月18日职业:官员出生地:清湘潭县代表作品:求补拙斋诗略道光二十九年(1849

  • 顾光旭

    名人大全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顾光旭

    顾光旭(1731~1797)字华阳,号晴沙,又号响泉,江苏无锡人,顾可久后裔。乾隆十七年(1752)进士,官至甘肃干凉道、署四川按察司使。工书法,与王文治、刘墉、孔东山、梁同书、周稚圭相颉颃。求书必索润笔,亦甚廉。即取以市大布制棉衣以施寒者,乡里称善人,卒年六十七。著有《响泉集》、《梁溪诗钞》。本名

  • 韩锦云

    名人大全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韩锦云

    韩锦云(1806~1874),字紫东。海南省文昌县锦山镇人。12岁能文,20岁就读琼台书院,先生赞为“国器”。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中举人,二十年登进士第,授翰林院庶吉士。咸丰元年(1851年)补户部奉天司主事。此后历任云南司员外郎,江苏司郎中,浙江道监察御史,贵州道监察御史,户部给事中,兵部掌

  • 游智开

    名人大全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游智开

    游智开(1816—1899)字子代,湖南新化人。晚清官吏。咸丰元年(1851)举人,拣选知县。同治初年,李续宜为安徽巡抚,他被调三河尖司厘榷,以廉平称。中文名:游智开别名:字子代出生日期:1816年逝世日期:1899年出生地:湖南新化同治四年(1865),署和州知州。在任常出巡四境察访;考核诸生,关

  • 董教增

    名人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董教增

    董教增(1750—1822)字益甫,江苏上元人,清朝大臣。乾隆四十五年,南巡,召试举人,授内阁中书。五十一年,成一甲三名进士,授编修,散馆改吏部主事,累迁郎中。二十五年,入觐,乞病未允,道光元年,乃得请归。二年,卒,赐恤,谥文恪本名:董教增别名:字益甫出生日期:1750年逝世日期:1822年籍贯:江

  • 杜瑞联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杜瑞联

    杜瑞联(1831—1891),晚清名臣。字棣云,又字聚五,别号鹤田,山西太谷人。咸丰二年(1852)进士。累迁辰沅永端道。光绪元年(1875)任四川按察使,次年生云南布政使,三年署云南巡抚,次年实授,九年缘事降三级调用。喜收藏,着有《古芬阁书画记》,光绪七年(一八八一)成书,著录伪书、画甚多。本名:

  • 孙孝愉

    名人大全编辑:胖次标签:孙孝愉

    孙孝瑜,字壶园,山西省太原府兴县人,孙嘉淦长子。生于雍正十年(1732年),乾隆十八年(1753年)由荫生选刑部浙江司员外郎。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由四川按察使调任福建分巡台湾兵备道。三十五年,迁直隶按察使。著有《壶园诗稿》二卷。本名:孙孝愉别名:德如字:壶园所处时代:清朝民族族群:汉出生地:太

  • 朱士达

    名人大全编辑:晴天标签:朱士达

    朱士达(?-1854年),江苏扬州府宝应县(今江苏省宝应县)人,清朝政治人物、同进士出身。本名:朱士达所处时代:清代逝世日期:1854年籍贯:江苏扬州府宝应县(今江苏省宝应县)朱士达(?-1854年),江苏扬州府宝应县(今江苏省宝应县)人,清朝政治人物、同进士出身。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登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