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周邦新

周邦新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2845 更新时间:2024/1/20 7:30:13

周邦新,1935年12月29日出生于江苏苏州,核材料、核燃料元件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大学学科带头人之一。1956年周邦新从北京钢铁学院毕业后进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工作;1965年至1966年在英国剑桥大学冶金系、纽卡斯尔大学冶金系进修;1960年至1970年担任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课题组长;1970年月至1998年担任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室主任、所长;1978年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87年晋升为研究员;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1998年调入上海大学材料研究所工作。周邦新多年从事核材料及核燃料的研究工作。

基本资料

名:周邦新

外文名:ZhouBangXin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江苏省苏州市

出生日期:1935年12月29日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毕业院校:北京钢铁学院

主要成就: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代表作品:《周邦新文选》

性别:男

人物经历

1935年12月29日,周邦新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市。

1949年09月至1952年07月,就读于江苏省苏州第一中学校。

1952年09月至1956年07月,就读于北京钢铁学院工艺系金相热处理专业,并获得学士学位。

1956年08月至1960年02月,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工作。

1965年08月至1966年08月,作为访问学者,在英国剑桥大学冶金系、纽卡斯尔大学冶金系进修。

1960年02月至1970年07月,担任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课题组长。

1970年07月至1998年03月,担任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室主任、所长、研究员。

1978年10月,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87年,晋升为研究员。

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8年03月,调入上海大学材料研究所工作。

主要成就

周邦新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周邦新对金属材料的形变再结晶织构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解决了核工程中有关材料方面的不少关键性难题和生产中的质量问题。组织领导了研究堆用低浓铀板型燃料元件的研究和中国国内首批生产,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对锆合金及其腐蚀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并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周邦新主持的中国国内首次低富集度铀“U3Si2—Al弥散板型燃料元件”的研制和生产,解决了低富集度铀的使用问题,满足了反应堆中核燃料由高富集度铀转化成低富集度铀的需求;组建了中国国内唯一的核燃料及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学术论著

出版日期

名称

作者

出版社

2014.12

《周邦新文选上下》

周邦新著

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

1999.07

《材料科学与技术丛书第10B卷核材料第II部分》

(美)BrianR.T.Frost主编;周邦新等译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9.07

《材料科学与技术丛书第10A卷核材料第I部分》

(美)BrianR.T.Frost主编;周邦新等译

北京:科学出版社

科研成果奖励

获奖时间

项目名称

奖励名称

1978年

燃料元件单棒的不均匀腐蚀问题

全国科学大会奖

1991年

锆合金氧化膜的显微组组织结构和内应力的研究

省部级科技成果奖

2001年

研究试验堆V3Si2-Al弥散板型元件燃烧组件的研制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周邦新人才培养

教育理念

周邦新经对学生说:“成功就需要在困难面前再坚持一下,找到了困难,也就可以发现问题,成功也就有了希望。”

周邦新在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中,把承担重大科研项目和汇报交流的机会留给年轻人,努力为他们提供展示才华的平台;他坚持一年只招收一至两位博士生,本着招收学生就要对他们负责的态度,他招收的标准,并不是论文发表量,而是学生是否踏实肯干,基础是否扎实,是否适合这一领域。

团队建设

1998年周邦新来到上海大学后,花费数年时间组建核材料研究实验室,与材料学院几位教师共同倡议,成立了上海大学分析测试中心,并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科研队伍。

周邦新荣誉表彰

时间

荣誉表彰

单位

1995年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

2015年

2013—2014年度上海市先进工作者

社会任职

周邦新担任中国核学会理事,中国核材料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理事、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四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学部评委等职务。

人物评价

周邦新自大学毕业以来长期从事材料方面的研究和开发工作,是中国核材料和核燃料元件领域著名的科学家和学科带头人之一,他不但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且有实事求是、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多次主持和参加了高难度科学项目的攻关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中国核动力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上海大学评)

周邦新是新中国自己培养出的优秀科学家,他扎根科研一辈子,为中国核动力事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他言传身教无保留,为高校提高教学与科研的软硬件水平操劳;他严谨治学心平和,为青年人树立良好的学习楷模。(《上海大学校报》评)

人物影响

赠送图书

2015年9月,周邦新上海大学图书馆赠送《中国工程院院士传纪》(共39册丛书)一套。

标签: 周邦新

更多文章

  • 周世宁

    名人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周世宁

    周世宁,男,汉族,1934年1月12日出生于江苏省扬州市,矿山瓦斯防治专家、安全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矿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周世宁于1950年进入复旦大学化学系学习,后转入天津的中国矿业大学学习;1953年,从中国矿业大学(天津)采矿工程系毕业后留校任教,一直在中国矿业大学工作;1999

  • 周永茂

    名人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周永茂

    周永茂,男,汉族,1931年5月15日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中国共产党党员,核反应堆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原对外工程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1955年,周永茂获得交通大学学士学位;1955年,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55年至1956年,在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工作;1958年,毕业于苏联莫斯科动

  • 曹湘洪

    名人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曹湘洪

    曹湘洪,男,1945年6月出生于江苏江阴,石油化工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资深委员。1967年曹湘洪从南京化工学院毕业后分配到北京燕山石油化工公司橡胶厂工作,历任研究室副主任、聚合车间主任、书记、副厂长;199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09年当选

  • 柴立元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柴立元

    柴立元,男,汉族,1966年9月29日出生,江西省万年县人,冶金环境工程专家,中共党员。1997年毕业于中南工业大学有色冶金专业,获博士学位。曾任国家863计划资源环境技术领域资源综合利用主题专家。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现任中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国家重金属污染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

  • 陈芬儿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陈芬儿

    陈芬儿,男,汉族,1958年4月7日出生于江西崇仁,有机化工原料药制造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陈芬儿于1988年获得华西医科大学药学院硕士学位后进入武汉化工学院制药系工作,先后担任讲师、副教授、教授;1998年担任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1999年获得四川大学博士学位;20

  • 陈建峰

    名人大全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陈建峰

    陈建峰,1965年8月29日出生于浙江宁波,化学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化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党组成员、秘书长。陈建峰于1986年从浙江大学本科毕业;1992年获得浙江大学博士学位;1994年6月浙江大学博士后出站至北京化工大学工作;1996年晋升为教授;199

  • 陈祥宝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陈祥宝

    陈祥宝,1956年4月25日出生于江苏常熟,复合材料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副院长,结构性碳纤维复合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陈祥宝于1978年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系,先后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1984年硕士毕业后进入中航工业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 戴厚良

    名人大全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戴厚良

    戴厚良,男,汉族,1963年出生于江苏省。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石油化工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化工学会理事长。现任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中文名:戴厚良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江苏出生日期:1963年毕业院校:江苏化工学院主要成就:中国工程院院士(2017年当选)政治面貌:中

  • 邓龙江

    名人大全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邓龙江

    邓龙江,1966年12月出生于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电子科技大学校长助理、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院长,国家电磁辐射控制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1983年9月,邓龙江在电子科技大学电子材料专业本科学习;1987年9月,在电子科技大学电子材料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1990年3月

  • 董绍明

    名人大全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董绍明

    董绍明,1962年10月29日出生于山东莱州,陶瓷基复合材料专家,世界陶瓷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结构陶瓷与复合材料工程中心主任。董绍明于1980年考入华南理工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学位;1987年硕士毕业后进入济南大学工作;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