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纳德·罗依兹曼(BernardRoizman),1929年4月生,疱疹病毒专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美国微生物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芝加哥大学教授。伯纳德·罗依兹曼于1954年获得美国坦普尔大学硕士学位;1956年获得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分子病毒学博士学位;1956年—1965年任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讲师;1965年任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1979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91年当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1992年当选为美国微生物科学院院士;2000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2001年当选为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伯纳德·罗依兹曼长期从事单纯疱疹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基本资料
中文名:伯纳德·罗依兹曼
外文名:BernardRoizman
国籍:美国
出生日期:1929年4月
毕业院校: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1979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1991年当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
1992年当选为美国微生物科学院院士
2000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2001年当选为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
人物经历
1929年4月,伯纳德·罗依兹曼出生。
1951年—1954年,就读于美国坦普尔大学,毕业后获得硕士学位。
1954年—1956年,就读于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毕业后获得分子病毒学博士学位。
1956年—1965年,任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讲师。
1965年,任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
1979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1991年,当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
1992年,当选为美国微生物科学院院士。
2000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2001年,当选为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
主要成就
伯纳德·罗依兹曼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伯纳德·罗依兹曼主要从事基因组结构,单纯性疱疹病毒编码的基因鉴定以及这些基因的功能等方面的研究。包括在单纯性疱疹病毒克服宿主防御能力而导致疾病的机理。根据这一时期的发现,他研究出基因工具,用于阻碍静脉狭窄或选择性地破坏癌细胞。他所在的实验室培育的经基因方法改造过的,用于破坏癌细胞的病毒,已经处在临床试验阶段。
学术论著
据2022年11月中国工程院官网显示,伯纳德·罗依兹曼已发表科学论文600余篇,主编或者合编200多篇书籍。
学术交流
伯纳德·罗依兹曼人才培养
院所建设
伯纳德·罗依兹曼在深圳创立了罗兹曼转化医学研究院。
讲授课程
伯纳德·罗依兹曼讲授过的课程有《病毒学(virology)》等。
培养成果
据2022年11月中国工程院官网显示,伯纳德·罗依兹曼已培养学生100多名,他们在世界各地的重点大学、研究所或重要行业担任重要职务,如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公共卫生学院终生教授刘奋勇,罗兹曼转化医学研究院原院长周国瑛等都是他的学生。
伯纳德·罗依兹曼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人物评价
“伯纳德·罗依兹曼是‘疱疹病毒之父’。”(中国金融信息网评)
“伯纳德·罗依兹曼在疱疹病毒复制和致病机制的科学研究中做出了关键性贡献(Roizmanhasmadepivotalcontributionstothescientificunderstandingofthemechanismsbywhichherpesvirusesreplicateandcausedisease)。”(美国国家科学院评)
“伯纳德·罗依兹曼是溶瘤性疱疹病毒的世界权威(WorldauthorityfigureinOncolyticHerpesVirus)。”(香港生物科技协会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