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威迦,1955年11月出生于台湾省台北市,航空太空推进与动力学专家,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美国乔治亚理工学院航空太空工程学系WilliamR.T.Oakes讲座教授暨系主任。杨威迦于1976年从台湾清华大学动力机械工程学系本科毕业;1980年获得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机械工程专业工学硕士学位;1984年获得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机械工程专业工学博士学位,之后进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工作;2006年担任JohnL.andGenevieveH.McCain工程讲座教授;2009年获聘至乔治亚理工学院,担任DanielGuggenheim航空太空工程学院WilliamR.T.Oakes讲座教授及主任;2010年担任剑桥大学出版社的航空航天系列图书的联合编辑;2015年入选为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2016年入选为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2019年入选为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杨威迦的专业领域包括燃烧基础科学及工程发展,主要从事燃烧学、推进学、流体力学、能源学等相关领域的研究。
基本资料
中文名:杨威迦
国籍:美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台湾省台北市
出生日期:1955年11月22日
毕业院校:美国加州理工学院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2015年)
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2016年)
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2019年)
性别:男
人物经历
1955年11月22日,杨威迦出生于台湾省台北市。
1972年—1976年,就读于台湾清华大学动力机械工程系,毕业并获得工学学士学位。
1978年—1980年,就读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机械工程系,毕业并获得工学硕士学位。
1980年—1984年,就读于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毕业并获得工学博士学位。
1984年—2008年,进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工作,研究喷射推进。
2005年—2008年,被聘任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讲座教授。
2006年,担任JohnL.andGenevieveH.McCain工程讲座教授。
2009年,获聘至乔治亚理工学院,担任丹尼尔·古根海姆(DanielGuggenheim)航空航天学院WilliamR.T.Oakes讲座教授及主任。
2010年,担任剑桥大学出版社的航空航天系列图书的联合编辑。
2015年,入选为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2016年,入选为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
2019年,入选为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主要成就
杨威迦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杨威迦解决了多项推进与动力系统的性能与燃烧不稳定的攻关难题,并建立相应的设计规范,诸多论著已成为学科基础研究与工程创新的必读资料。他推动数据启能工程设计创新(data-enabledengineeringdesigninnovation),旨在结合数据科学与工程科学,为复杂系统的工程设计创新开发战略性的新思路与拓展平台。
杨威迦的研究范畴囊括探索复杂的燃烧关键过程,并精准地阐述整体的物理化学机制,分析出如何有效地控制燃烧与相关流体动力过程。其重大贡献包含:1)开创火箭和吸气式发动机燃烧动力学的整合分析;2)设计第一个高保真多尺度燃烧过程模型;3)发展第一个适用于任何热力学流态的超临界燃烧统一理论;4)建立第一个奈米金属粒子燃烧与引燃的通用理论;5)创立泛液体火箭发动机知识库。他先后承接过的研究计画包举燃烧动力控制、脉冲爆震发动机、含能材料燃烧、喷嘴腐蚀减缓、电浆辅助燃烧、和奈米能量学的技术典范转移。不仅涵盖基础研究与科技发展应用,其理论与分析模型更已被工业界应用于几乎所有化学推进系统,包括:固/液体火箭、燃气涡轮机、冲压与超燃冲压引擎、和脉冲爆震发动机的性能和稳定性机制理论,并做为防止上述各推进系统因燃烧不稳定性产生伤害的设计工具。
学术论著
根据2021年4月中国工程院网站显示,杨威迦先后出版了10部专业书籍,8本学科专刊,并发表诸多学术论文。
学术交流
杨威迦于1993年发起国际液体火箭推进会议,是冷战苏联解体后,第一个东西方于太空火箭研发技术的常态性交流平台。
科研成果奖励
杨威迦人才培养
教育思想
杨威迦说,人类创造新工程技术,而新工程技术改变整个人类社会历史的演进,在这个资讯化、科技化,追求效率的时代里,他认为未来应朝向创新工程设计、先进制造技术、资讯网路化、经营有机管理来发展。因此,设计是一种实现特定目标的策略方法,透过创新,让领导者能开发新的解决方案、增加价值并开创新的可能性,藉由工程设计激发科技进步。
教学成果奖励
杨威迦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人物评价
杨威迦是航空太空推进与动力学科的国际首席专家之一。他致力于推广与提昇航空太空文献与专著,对于知识的交流、保存与创新,有著积极正面的贡献。杨威迦努力不懈地提倡清洁石化能源与燃气涡轮发动机燃烧技术,并数次义务召开燃气涡轮发动机燃烧技术及复循环燃烧发电技术讲习班,对台湾电力发展的改良和应用有正面的影响力。(台湾清华大学评)
杨威迦在推进系统的燃烧物理和航天工程教育等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