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全,1937年11月8日出生于江西南昌,辽宁绥中人,中国人民解放军著名渡河(海)工程专家、桥梁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少将军衔,技术一级,一等功臣,全军英模代表。王景全于1961年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毕业后进入工程兵工程学院渡河教研室工作;197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7年至1999年在工程兵工程学院道路桥梁与渡河教研室工作;1995年被评为全军优秀教师;1999年担任解放军理工大学工程兵工程学院道路桥梁与渡河教研室教授;2001年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6年、2001年两次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1年、1994年、1999年三次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2003年、2006年三次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995年被评为全军优秀教师,2002年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军队院校育才奖“金奖”、政府特殊津贴,荣立一等功。王景全长期从事军事渡河(海)工程教学与科研工作。潜心研究克服长江、黄河天堑的浮桥渡河技术,创造性地解决了我军战时南北机动的难点问题;发展了舟桥应用理论和克服各类水障碍工程技术,有力推动了学科建设及新装备研制;参与发起并开展“多用途浮箱”研制,攻克了多箱随机复杂拼组及高适应性等关键技术,研制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新一代交通战备器材。出版专著2部,发表论文40余篇,获国防发明专利8项。
基本资料
中文名:王景全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江西省南昌市
出生日期:1937年11月8日
毕业院校: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渔船滚装输送重装备技术》《渡海登陆特种浮式结构工程》
主要成就: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性别:男
政治面貌:中国共产党党员
军衔:少将
人物经历
1937年11月8日,王景全出生于江西省南昌市。中学就读于齐齐哈尔市第一中学。
1956年9月—1961年7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渡河工程专业就读大学本科,并获得学士学位。
1961年9月—1987年3月,在工程兵工程学院渡河教研室工作。
1971年10月,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
1987年3月—1999年9月,在工程兵工程学院道路桥梁与渡河教研室工作。
1999年9月,担任解放军理工大学工程兵工程学院道路桥梁与渡河教研室教授。
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3年8月,赴南海、东海边防海岛部队调研。
主要成就
王景全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王景全的研究主要包括渡河(海)工程特种保障技术研究,为部队强渡江河及渡海登陆作战机动提供新技术手段;军地交通一体化研究,提高交通运输快速保障和综合保障能力;军用浮桥工程研究,为部队机动克服特大江河障碍提供技术保障;多浮体结构工程理论研究,构建现代战争条件下高效登陆基地。主持与实施应急机动保障工程、桥梁工程防灾减灾、海上风能基地建设以及岛礁开发建设等重大项目的战略咨询研究和关键技术创新研究。
学术论著&专利
根据2020年4月中国工程院网站显示,王景全出版专著2部,发表论文40余篇,获国防发明专利8项。
承担项目
截至2017年6月,王景全主持开展了多项国家级、军队级军事交通工程特种保障技术、登陆栈桥系统、超大型浮式海洋综合基地、岛礁开发建设等方面的重大课题。
科研成果奖励
王景全于1996年、2001年两次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1年、1994年、1999年三次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2003年、2006年三次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
王景全人才培养
讲座报告
2011年5月8日,王景全参加由中国青年报主办、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承办的“两院院士职校行”,并做首场报告。
2014年12月19日,王景全参加在广州市举行的“第199场中国工程科技论坛暨第八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并做了《岛礁开发建设思路创新》。
2016年11月28日晚,王景全应邀做客“东南大学人文大讲堂”,作为“2016东南大学新生文化季”之“初识东南”系列名家高层演讲活动第二十二讲,为东南大学学子做了题为《我心中的桥梁,我心中的梦》的主题演讲。
教育成果奖励
王景全于1995年被评为全军优秀教师,军队院校育才奖“金奖”。
王景全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人物评价
王景全是中国著名桥梁工程专家,他的研究为构建现代战争条件下的高效登陆基地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东南大学评)
王景全的研究在国防安全、经济发展、主权维护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工程院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