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罗平亚

罗平亚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2637 更新时间:2023/12/21 13:36:14

罗平亚,1940年6月3日出生于四川内江,油田应用化学工程、石油工程专家,教育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南石油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罗平亚于1963年从四川石油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先后担任四川石油学院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198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0年至2005年担任西南石油大学校长;1993年获得第二届孙越崎能源大奖;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0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罗平亚一直从事石油工程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研究包括抗高温深井泥浆、聚合物泥浆技术、保护油层的钻井、完井技术以及井壁稳定、水平井钻井技术、渗流物理化学、三次采油技术、油田应用化学工程理论应用技术等方面。

基本资料

名:罗平亚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四川省内江市隆昌县

出生日期:1940年6月3日

毕业院校:四川石油学院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探井保护油气层技术》、《油气田开发工程》

主要成就: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性别:男

人物经历

1940年06月03日,罗平亚出生于四川省内江市隆昌县。

1959年,进入四川石油学院(现西南石油大学)钻井专业大学本科。

1961年,被学校抽选进师资班学习1年,又被送到成都工学院(现四川大学)进修两年化学。

1963年,从四川石油学院钻井专业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

1964年,回到四川石油学院化学教研室任教,先后担任四川石油学院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

1989年11月,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90年11月—2005年09月,担任西南石油大学校长。

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罗平亚综合应用地质学、岩矿学、化学、石油工程等多学科知识,在机理研究突破的基础上,把作用机理、处理剂设计与研制和相应的石油工程、油田化学工程有机结合,成果创造性强,应用效果显著,其研究内容一直处于学科前沿;创造完成深井高温水基泥浆系列技术,成为中国深井泥浆主导技术。设计、研制成功两性离子聚合物泥浆技术,成为聚合物泥浆技术的主要发展方之一;由油层损害及保护机理创造出“屏蔽式暂堵技术”在中国广泛应用,技术先进,经济效益显著。

学术论著

根据2020年8月西南石油大学网站显示,罗平亚先后发表论文100篇,出版专著6部。

承担项目

根据2020年8月西南石油大学网站显示,罗平亚先后主持和完成40多项部省级以上科研项目。

科研成果奖励

根据2020年8月西南石油大学网站显示,罗平亚先后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30余项(次),其中,国家级科技成果奖5项,省部级一等奖14项。

人才培养

教育思想

罗平亚认为:课堂教学应该是学校教学的核心和基础,本科更应如此,学生和老师要完成的主要任务都是上课,课堂教学应该是学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最为重要、不可忽略的教学环节,科学、准确、清晰地讲明本学科、本课程内在逻辑关系是对学生学习本课程最好的发。真正的老师在课堂上应该是能够引导学生、启发学生按照你的思路去思考,当然要符合这门课程学科发展的内在逻辑,能够引导学生按照你这个正确思路走。

指导学生

根据2020年8月西南石油大学网站显示,罗平亚先后培养硕、博士生100余名。

教育成果奖励

根据2020年8月西南石油大学网站显示,罗平亚先后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3项。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时间

担任职务

1983年06月至1988年04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88年04月至1993年03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93年01月至1998年12月

四川省政治协商会议委员

1993年01月至2009年01月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届、第四届学科评议组成员

1995年01月

四川省学位委员会委员

1995年01月

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务委员会、副主席

2007年01月

国家安监局安全生产专家组专家、石油化组第二召集人

2007年01月

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专家

西安石油大学双聘院士

人物评价

罗(平亚)院士是“西南石油大学的一面旗帜”,罗院士奋斗历程既反映了学校事业发展的波澜壮阔,也折射出了祖国石油工业的探索、进步与成就。59年来,罗平亚院士始终与祖国同成长、共命运,与学校同发展、共进退,与学生心连心、情系情,在科学研究、教育管理、人才培养等方面均作出突出贡献。(2020年6月5日罗平亚院士80寿辰暨从教59周年座谈会上西南石油大学党委书记赵正文在致辞中说)

罗(平亚)院士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不断创新的学术思想、高尚的科学道德、正直谦和的人格,深深影响着西南石油大学师生,值得每一位后辈晚生敬佩和学习。(西南石油大学评)

人物影响

罗平亚院士80寿辰暨从教59周年座谈会

2020年6月5日,罗平亚院士80寿辰暨从教59周年座谈会,在西南石油大学办公楼212举行。学校领导、老领导代表、石油行业代表、企业家校友代表、同事师生代表应邀参加会议,校长赵金洲主持座谈会。

标签: 罗平亚

更多文章

  • 倪维斗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倪维斗

    倪维斗,1932年10月6日出生于上海市,动力机械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教授。1950年倪维斗考入清华大学机械系;1951年被保送到前苏联莫斯科鲍曼高等工业学校留学;1957年大学本科毕业后回到清华大学任教;1960年赴前苏联列宁格勒加里宁工学院攻读研究生;1962年博士研究生

  • 潘垣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潘垣

    潘垣,男,汉族,1933年8月8日出生于湖北省宜昌市,江苏省扬州市人,磁约束聚变技术和高功率脉冲电源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1955年,潘垣毕业于华中工学院;1953年—1955年,在华中工学院电力系学习;1955年—1958年,担任武汉电管局中心试验所组长;1

  • 裴荣富

    名人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裴荣富

    裴荣富,男,汉族,1924年8月24日出生于河北省秦皇岛市,山东省聊城市人,中国工程院院士,矿床地质与矿产勘查学专家,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研究员。1943年—1945年,在北京师范大学地学系学习,后肄业;1945年—1948年,在清华大学地学系学习,毕业后获得理学学士学位;1948年—195

  • 彭先觉

    名人大全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彭先觉

    彭先觉,1941年9月16日出生于湖南湘潭,原子核物理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科技委主任。彭先觉于1964年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原子工程系毕业,分配到核工业部九院理论部从事核武器的研制设计工作;1967年至1978年担任核工业部九院理论部科研组长;1978年至1

  • 钱皋韵

    名人大全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钱皋韵

    钱皋韵,1927年3月14日出生于上海市,核燃料工程、同位素分离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研究员。1950年,钱皋韵毕业于交通大学;1951年,到哈尔滨工业大学学习俄语;1952年,到北京俄文专修学校(今北京外国语大学)的留苏预备部学习;1953年-1955年,作为莫斯科大学研究生进修

  • 秦裕琨

    名人大全编辑:黑姑娘标签:秦裕琨

    秦裕琨,1933年5月30日出生于上海市,热能工程、燃烧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哈尔滨工业大学燃烧工程研究所所长。1953年秦裕琨从交通大学机械系毕业后进入哈尔滨工业大学锅炉制造专业研究生班学习;1956年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先后担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198

  • 邱爱慈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邱爱慈

    邱爱慈(1941.11.22-),浙江绍兴人,高功率脉冲技术和强流电子束加速器专家。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西北核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总工程师。1964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被分配到西北核技术研究所工作;1971年被委任为西北核技术研究所高阻抗脉冲电子束加速器项目的技术负责人;1978年成为

  • 邱中建

    名人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邱中建

    邱中建,1933年5月5日出生于江苏南京,原籍四川广安,石油地质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邱中建于1953年从重庆大学石油地质专业毕业,分配到燃料工业部西安地质局工作;1953年至1964年担任西北野外队、松辽平原综合研究队队长,松辽石油勘探局、石油部勘探司地质师

  • 苏万华

    名人大全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苏万华

    苏万华,1941年11月21日出生于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内燃机动力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60年苏万华进入天津大学动力系内燃机专业学习,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学位;1968年研究生班毕业后进入天津动力机厂工作;1978年进入天津大学热能系燃烧研究室工作;1985

  • 孙承纬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孙承纬

    孙承纬,1939年12月12日出生于上海市,爆炸力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63年孙承纬从北京大学本科毕业后分配到二机部第九研究院实验部工作;1982年至1984年在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物理系做访问学者;1985年至1988年担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