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立信,1942年12月12日出生于山东莱州,眼科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博士生导师,山东省眼科研究所名誉所长、青岛眼科医院院长。1965年谢立信从山东医学院医疗系毕业后到潍坊医学院眼科任教;198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7年至1988年赴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眼科中心从事角膜病博士后研究;1991年在青岛创建山东省眼科研究所,并担任所长;200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04年创建山东省眼科医院;2012年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谢立信主要从事眼科角膜病、白内障等眼前节疾病的应用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治,是中国角膜病专业的领军者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开拓者。
基本资料
中文名:谢立信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山东省烟台市莱州市
出生日期:1942年12月12日
毕业院校:山东医学院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人工晶体植入学》《角膜病学》《角膜病图谱》
主要成就:200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性别:男
人物经历
1942年12月12日,出生于山东省烟台市莱州市。
1960年09月至1965年08月,就读于山东医学院医疗系,并获得学士学位。
1965年08月至1975年01月,在山东潍坊医学院眼科工作。
1975年01月至1985年01月,在山东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工作。
1985年0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7年01月至1988年12月,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眼科中心,从事眼科角膜病博士后研究。
1991年01月,担任山东省眼科研究所所长。
200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4年,在济南创建了山东省眼科医院。
2007年,当选为亚洲角膜病学会副主席。
2019年7月,获聘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终身教授。
主要成就
谢立信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谢立信在角膜病、晶状体病、青光眼、眼表疾病、眼眶病等眼科前节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在国际上首先提出并论证了角膜植片内皮细胞功能失代偿临界诊断标准;在国内外提出角膜组织是单纯疱疹病毒Ⅰ型除三叉神经节外,又一潜伏和复发源地理论。
1991年,谢立信在青岛创建山东省眼科研究所,是教育部眼科学国家重点学科、卫计委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谢立信是中国角膜病专业的领军者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开拓者,每年主刀完成约1000例复明手术。
学术论著
截至2019年8月,谢立信出版专著5部,主编、主译、参编书籍30部,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在2015年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发布的“中国眼科科研人员近15年国内学术影响力”排名榜中居榜首。
承担项目
截至2013年9月,谢立信先后承担国家863和973子课题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共25项。
科研成果奖励
截至2019年6月,谢立信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1项。
2023年2月23日--26日,入选“2022年度亚太最具影响力眼科医生100强”。
谢立信人才培养
指导学生
截至2019年8月,谢立信先后培养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120余人。
讲座报告
2018年3月22日,谢立信受邀参加天津医科大学“大家讲坛”第九讲,并作题为《创新与学科发展》的报告,畅谈自身成长与专业研究。
谢立信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人物评价
谢立信从一位医学院的普通眼科医生,成长为中国眼科界的工程院院士、中国国内外眼科界公认的最具影响力的学者之一,他将中国眼科角膜病的应用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等各方面都推向了世界前沿。(潍坊医学院评)
七十多岁的谢立信依然奋斗在医疗、科研和教学一线,每年为1000多例患者施行复明手术。全国重要的眼科学术会议经常闪耀着他的身影,他提出的各种前瞻性、创新性观点依然振聋发聩,指引着新一代中国眼科人不断向前。(科学网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