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学良,1963年12月31日出生于天津市,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教授。孙学良于1985年从天津理工学院毕业后留校工作;1990年获得天津师范大学材料物理专业硕士学位;1995年赴英国留校;1999年获得曼彻斯特大学博士学位,之后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4年以助理教授身份加入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2008年晋升为副教授;2012年晋升为正教授;2016年当选为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同年当选为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202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孙学良主要从事应用于清洁能源领域的纳米材料的研究。
基本资料
中文名:孙学良
外文名:SunXueliang
国籍:加拿大
出生地:天津市
出生日期:1963年12月31日
毕业院校:英国曼彻斯特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2016年当选为加拿大工程院院士
2016年当选为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
202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人物经历
1963年12月31日,孙学良出生于天津市。
1981年—1985年,就读于天津理工学院(现天津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
1985年—1987年,在天津理工大学工作。
1987年—1990年,就读于天津师范大学材料物理专业,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
1990年—1994年,在天津理工大学工作。
1994年—1995年,在法国科学院表面技术中心做访问学者。
1995年—1999年,就读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材料化学专业,毕业并获得博士学位。
1999年—2001年,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2001年—2004年,在加拿大魁北克国立科学研究院担任助理研究员。
2004年,以助理教授身份加入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
2008年,晋升为副教授。
2012年,晋升为正教授。
2012年,成为苏州大学—西安大略大学同步辐射联合研究中心创始成员。
2016年6月,当选为加拿大工程院院士;9月,当选为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
2017年11月,西安理工大学先进电化学能源研究院成立,孙学良担任院长。
202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主要成就
孙学良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孙学良的研究主要围绕新型材料的开发,以及其在电化学能源转化和储存系统中的应用,覆盖了从基础科学到纳米应用技术、再到新兴的清洁能源工程范畴,研究领域包括固态电池、二次液态电池和燃料电池等重点从事锂离子电池,固态电池和燃料电池研究与应用。
孙学良的研究涉及基础科学、应用纳米技术、新兴工程学等领域,以开发和应用基于纳米材料的新型能源系统和器件为研究核心。围绕能源转换和储存,开展固态电池和燃料电池的相关研究。同时,他也利用高级表征技术如同步辐射技术来分析材料的合成、性能、应用之间的相关性,与苏州大学纳米科学技术学院的成员在同步辐射技术方面有密切合作,并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此外,他与相关领域公司和政府实验室(如巴拉德动力系统、通用、加拿大Phostech公司以及加拿大国防部)也开展了一系列合作研究。
学术论著
截至2021年11月,孙学良先后发表Nature/Science子刊、Adv.Mater,J.Am.Chem.Soc.,Angew.Chem.Int.Edit.,Adv.Mater.,EnergyEnviron.Sci.等论文550篇,总引用次数40000次,H因子105,2020年与2021年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终身科学影响力);连续4年(2018年—2021年)入选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编写4本英文著作和撰写18本英文著作的章节。
学术交流
截至2021年11月,孙学良先后在国际会议上做过150多场大会/主题/邀请报告,受邀参加了140多场国际学术会议。
承担项目
截至2017年6月,孙学良先后与加拿大国防部、美国通用公司、加拿大巴拉德燃料电池公司,中国国家动力电池创新中心等机构和国际企业进行合作研究,承担加拿大国家及省级课题43项,项目总经费1800万加拿大元。
科研成果奖励
截至2021年11月,孙学良先后获得11项美国及PCT国际专利。2006年获得加拿大创新基金奖(CanadaFoundationforInnovation+OntarioResearchFund)、加拿大创新基金集体奖(CanadaFoundationforInnovation)和加拿大西安大略省青年科学家研究奖;2007年获得加拿大首席科学家研究奖(CanadaResearchChair)。
孙学良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人物评价
孙学良是世界著名的能源材料领域顶尖科学家,加拿大纳米能源材料领域首席科学家。(西安理工大学人事处评)
孙学良在新型材料开发及其在电化学能源转化和存储系统中的应用方面进行了开创性研究,做出了卓越贡献。(天津理工大学校友会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