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祖保,1942年出生于中国江苏,化学工程专家,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美国密歇根大学JohnB.Fenn杰出大学工程讲座教授。1964年杨祖保获得台湾大学化学工程学士后赴美留学,进入耶鲁大学就读研究生,1968年获得硕士学位,1971年获得博士学位;1978年进入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任教;1995年进入密歇根大学化学工程系担任教授;2002年担任台湾中央大学李国鼎讲座教授;2005年当选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2008年当选为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同年获得美国能源部授予的氢气研发奖;201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杨祖保的主要研究内容为气体吸附、分离纯化、环境催化、储氢材料、纳米材料的理论和工程应用。
基本资料
中文名:杨祖保
外文名:RalphT.Yang
国籍:美国
出生地:中国江苏镇江
出生日期:1942年9月18日
毕业院校:美国耶鲁大学
职业:教学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2005年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2008年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
2015年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人物经历
1964年,杨祖保获得台湾大学化学工程学士后赴美留学,进入耶鲁大学就读研究生,1968年获得硕士学位,1971年获得博士学位。
1971年,博士毕业后前往纽约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72年进入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继续博士后研究。1973年,进入美国铝业公司工作,担任科学家。
1974年,进入位于纽约长岛的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担任研究组长(-1978年)。
1978年,进入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化学工程系任教,先后担任副教授(1978-1982年)、教授(1982-1995年)、主任(1989-1995年)、Praxair讲座教授(1993-1995年)。
1995年,进入密歇根大学化学工程系任教,担任教授、系主任(1995-2000年)、DwightF.Benton讲座教授(2002年-)。
2002年,担任台湾中央大学李国鼎讲座教授;2005年当选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2008年当选为第27届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201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主要成就
杨祖保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吸附理论研究
杨祖保针对吸附涉及的基本过程进行研究,包括:气固平衡;扩散(孔扩散,表面扩散,在沸石中的扩散);固定床吸附器的动力学;变压吸附过程中的循环吸附/解吸过程;滞后现象。在超声波辅助下对活性炭和树脂等强吸附分子(如苯酚)进行解吸已经取得了成功,发现超声可以代替化学再生。
吸附材料研究
杨祖保在探索合成新的吸附剂的可能性,通过开发弱络合物等可逆的化学键和其他困难的碳氢化合物分离。通过应用分子轨道(MO)理论为吸附剂设计开发了一种方法,从MO计算来看,对于任何给定的被吸附物质,可以迅速确定最佳阳离子和阴离子放置在表面上。开发新的吸附剂材料,为不同的气体分子提供所需的扩散性。利用这些吸附剂,可以通过动力学分离完成气体混合物的分离,并致力于研究新的吸附剂从汽油和柴油中去除硫化合物。
储氢材料研究
通过在纳米结构碳中添加催化剂来使用氢溢流,了解氢溢出机制。使用碳纳米管和石墨纳米纤维作为独特的吸附剂,通过溢出机制开发新的储氢纳米材料。
环境催化研究
杨祖保一直在开发用于低温SCR的催化剂以及用于氨的低温选择性催化氧化的催化剂。1999年首先发表以Fe-exchangedzeolites(铁离子交换沸石)作为分解氮氧化物(NOx)反应的最佳催化剂,已为多家汽车公司使用,另有“柱状黏土催化剂用于控制氮氧化物”专利,也授权美国CoaLogixTech科技公司应用于发电厂废气的管理与控制。
学术论著
截止到2016年,杨祖保在环境化工相关领域Science,JACS,EST,AIChEJ等主流期刊发表论文410篇(被引用逾18000次),撰写两本专著,获33项美国发明专利。两部专著被世界各大学、科研所及工业界广泛采纳应用。2008年《吸附法气体分离》被美国化工学会选为近一百年来最具影响力的30本化工书籍之一。
出版时间 | 图书名称 | 出版社 |
---|---|---|
1987.01.19 | GasSeparationbyAdsorptionProcesses | Butterworth-Heinemann |
1989.05.12 | NewDirectioninSorptionTechnology | Butterworth-Heinemann |
2003.06.27 | Adsorbents:FundamentalsandApplications | Wiley,NewYork |
杨祖保人才培养
杨祖保在密歇根大学讲授《分离过程》、《化学工程实验室》、《高级定向研究》、《高级分离过程》、《吸附工程》。在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给本科生讲授《流体力学》、《化学反应工程》、《化学工程实验室》、《工厂设计》,为研究生讲授《化学反应工程》、《环境工程》。
1980年以来,杨祖保为中国培养了三十多名博士生和博士后,他们大多已成为中国学术界与工业界的领军人物和中坚力量。他先后与中国十多所大学、研究所开展学术交流,根据学术家谱(TheAcademicFamilyTree)中的记录,其中一些学生的具体信息如下:
杨祖保荣誉表彰
时间 | 荣誉/表彰 |
---|---|
1991年 | 美国化学工程学会WilliamH.Walker化工文献杰出贡献奖 |
1994年 | 美国化学工程学会会士 |
1996年 | 美国化学工程师学会工业气体技术研究院优秀奖 |
1997年 | 美国化学工程学会分离部门奖(ClarenceGerhold) |
1999年 | 美国碳学会SGLCarbon奖“炭科学与技术最杰出贡献奖”(每三年奖) |
2001年 | 美国耶鲁大学科学与工程协会基础及应用科学奖 |
2003年 | 美国化学学会ACS分离科学与工程国家奖 |
2005年 | 国立台湾大学化学工程系第二届杰出校友奖 |
2005年 | 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
2007年 | 美国密西根大学杰出教授成就奖 |
2008年 | 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 |
2008年 | 美国能源部DOE氢能研发奖 |
2008年 | 美国化学工程师学会“30个开创性化学工程书籍作者之一” |
2010年 | 美国能源部DOE氢能计划特别表彰奖 |
2010年 | 台湾大学第五届杰出校友奖 |
2013年 | 国家发明家学会 |
2015年 | 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
社会任职
时间 | 担任职务 |
---|---|
1985年-1991年 | 美国碳协会顾问委员会成员 |
1986年- | 吸附科学与技术,Adv.BD.会员 |
1987年-1988年 |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分离和纯化部部门主管 |
1991年-1993年 | 工业与工程化学研究,Adv.Bd. |
1992年-1995年 | 美国化学工程师学会分离处处长 |
1993年- | 吸附-国际会计准则期刊,顾问委员会成员 |
1996年-2001年 | 美国化学工程师学会奖项委员会委员 |
1997年- | Separation&PurificationReviews,Adv.BD. |
1998年-2004年 | 国际吸附学会理事 |
2000年-2004年 | 《AppliedCatalysisB–Environmental》编辑委员会委员 |
2001年- | 《Carbon》荣誉编辑咨询委员会委员 |
2002年- | 美国化学工程师学会会员 |
2004年-2007年 | 《AppliedCatalysisA》总编辑 |
2008年- | 《FrontiersofEnvironmentalScience&Engineering》,编辑顾问委员会委员 |
2009年- | 神华集团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所技术委员会委员 |
2012年- | 《ChemicalEngineeringScience》,国际咨询小组委员 |
2013年- | 《JournalofEnvironmentalSciences》编辑顾问委员会委员 |
2013年4月10日 | 华中科技大学顾问教授 |
个人生活
杨祖保的哥哥杨祖佑为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第五任校长。
人物评价
杨祖保是分离纯化工程、吸附剂研发及其应用于环境与能源领域的世界著名专家和引领者。他发明了多种在空气分离/纯化、有机物分离、汽车燃料脱硫、氢气储存等领域具有最佳性能的新型吸附剂,也从理论上发展了独特的分子轨道理论计算模式,用以指导设计吸附剂,对环境催化、碳化学、材料科学方面也有重要突破与贡献。(中国工程院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