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罗先刚

罗先刚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4921 更新时间:2024/1/17 23:19:07

罗先刚,男,汉族,1970年12月出生于四川省苍溪县,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光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2001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光学工程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所长,四川省政协委,民进四川省委常委,中国光学学会光学制造专委会主任,四川省科技青年联合会主席,微细加工光学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光学学会会士、美国光学学会会士、国际光学工程学会会士、国际光子学与激光工程学会会士,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1993年罗先刚从四川师范大学物理系本科毕业;1995年考入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先后获得硕士、博士学位;2001年博士毕业后前往日本理化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并担任研究助理;2004年担任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研究员;2005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2008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13年入选首批万人计划科技领军人才;2018年担任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所长;201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20年5月,获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主要研究方:数字光学,悬链线光学,微纳光刻,亚波长电磁学,结构功能材料及器件,仿生光子器件及系统等。

基本资料

名:罗先刚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

出生日期:1970年12月

毕业院校: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亚波长电磁学》

主要成就:201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

第十一届光华工程科技奖青年奖

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

人物经历

1970年12月,罗先刚出生于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白桥镇青林村。

1989年09月—1993年07月,就读于四川师范大学物理系本科,获学士学位(期间1989年09月—1991年07月,就读于绵阳师范学院物理系学习)

1995年09月—1998年07月,就读于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获硕士学位。

1998年09月—2001年03月,就读于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获博士学位。

2001年05月—2002年05月,在日本理化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2001年05月—2005年01月,担任日本理化学研究所研究助理(ResearchScientist)。

2004年12月,担任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研究员。

2005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

2008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2009年,被评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2013年,入选中组部首批万人计划科技领军人才。

2017年,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进入第二轮的有效候选人。

2018年,入选中国光学学会会士;11月,担任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所长。

2019年6月,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进入第二轮的有效候选人;11月22日,当选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院士。

担任职务

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主要成就

罗先刚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罗先刚主要研究微纳尺度、亚波长尺度下电磁行为特性规律,包括电磁波超衍射传输、局域、极化、吸收辐射调制等,发展具有特定功能的人工结构材料和器件原理方法,研究相关设计、分析、加工和表征分析方法和技术,构建以微纳光学、人工结构材料为核心的光机电功能模块和系统,促进微纳光学技术发展,以及在轻量化成像、超分辨成像、纳米光刻、高灵敏传感、电磁探测、电磁隐身等领域应用。

学术论著

根据2019年12月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网站显示,罗先刚先后发表SCI收录论文300篇。

Luo,X.,&Ishihara,T.(2004).Surfaceplasmonresonantinterferencenanolithographytechnique[J].AppliedPhysicsLetters,84(23),4780-4782.

Feng,Q.,Pu,M.,Hu,C.,&Luo,X.(2012).Engineeringthedispersionofmetamaterialsurfaceforbroadbandinfraredabsorption[J].Opticsletters,37(11),2133-2135.

Pan,W.,Huang,C.,Chen,P.,Pu,M.,Ma,X.,&Luo,X.(2013).Abeamsteeringhornantennausingactivefrequencyselectivesurface[J].IEEETransactionsonAntennasandPropagation,61(12),6218-6223.

Ma,X.,Pan,W.,Huang,C.,Pu,M.,Wang,Y.,Zhao,B.,...&Luo,X.(2014).Anactivemetamaterialforpolarizationmanipulating[J].AdvancedOpticalMaterials,2(10),945-949.

Pu,M.,Li,X.,Ma,X.,Wang,Y.,Zhao,Z.,Wang,C.,...&Li,X.(2015).Catenaryopticsforachromaticgenerationofperfectopticalangularmomentum[J].ScienceAdvances,1(9),e1500396.

Luo,X.(2015).Principlesofelectromagneticwavesinmetasurfaces[J].ScienceChinaPhysics,Mechanics&Astronomy,58(9),594201.

Tang,D.,Wang,C.,Zhao,Z.,Wang,Y.,Pu,M.,Li,X.,...&Luo,X.(2015).Ultrabroadbandsuperoscillatorylenscomposedbyplasmonicmetasurfacesforsubdiffractionlightfocusing[J].Laser&PhotonicsReviews,9(6),713-719.

Li,X.,Chen,L.,Li,Y.,Zhang,X.,Pu,M.,Zhao,Z.,...&Luo,X.(2016).Multicolor3Dmeta-holographybybroadbandplasmonicmodulation[J].Scienceadvances,2(11),e1601102.

Luo,X.G.,Pu,M.B.,Li,X.,&Ma,X.L.(2017).BroadbandspinHalleffectoflightinsinglenanoapertures[J].Light:Science&Applications,6(6),e16276.

承担项目

根据2019年12月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网站显示,罗先刚先后主持完成了包括国家重大科学基础研究、中国科学院院长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在内的多项国家级课题及国际合作研究课题。

项目时间

项目名称

项目来源

2013年07月—2018年06月

波的衍射极限关键科学问题研究

科技部973计划,首席科学家

2012年01月—2016年12月

基于表面等离激元的无掩膜并行纳米直写技术研究

科研成果奖励

根据2019年12月中国科学院大学网站显示,罗先刚先后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省部级科技进步特等奖、一等奖多项。

时间

项目名称

奖励名称

2009年

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排名第一)

2010年度

微纳结构对电磁波的调制性研究

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排名第一)

2015年度

超构表面电磁功能器件原理、方法及应用

四川省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2016年度

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

2019年度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罗先刚人才培养

指导学生

根据2019年12月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网站显示,罗先刚先后指导了博士十余名,硕士二十余名。

教育成果奖励

2013年,罗先刚指导的博士生蒲明博获得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奖,他本人获得2013年度中国科学院优秀导师奖。

罗先刚荣誉表彰

时间

荣誉表彰

2010年

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2011年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011年

中国科学院宽诚西部学者突出贡献奖

2011年09月

第四届周光召基金会"杰出青年基础科学奖"

2014年

国际激光工程研究院会士

(TheInternationalAcademyofPhotonicsandLaserEngineering,IAPLEFellow)

2016年06月

第十一届光华工程科技奖青年奖

2018年

中国光学学会会士

2019年

美国光学学会会士(TheOpticalSocietyofAmerican,OSAFellow)

2019年

四川省“天府杰出科学家”称号

2019年11月22日

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国际光学工程学会(SPIE)Fellow

2020年5月

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

社会任职

时间

担任职务

2008年—2013年

四川省科技青年联合会第四届理事会副主席

2012年05月—

中国民主促进会四川省第七届委员会常务委员

2013年01月—

政协四川省第十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

2019年7月

第12届亚太近场光学国际会议共同主席

2022年12月

中国民主促进会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信息学部咨询委员会委员

《光电工程》主编

《JournalofLaserMicro-nanoEngineering》编委

人物评价

罗先刚在学习上坐得住,喜欢研究,成绩好,乐于助人,还很有爱心,非常有正能量,在生活上自己比较节俭,但遇到家庭困难的同学也会伸手相助。(罗万兴老师评)

罗先刚与同事共同完成的“超构表面电磁功能器件原理、方法及应用”被评价为变革性、替代性技术,成功解决了载人航天、激光束控制、空间成像等多项国家重大任务中的技术难题,促进了中国战略高技术和国防科技进步。(中国民主促进会评)

标签: 罗先刚

更多文章

  • 罗毅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罗毅

    罗毅,1960年2月出生于北京,籍贯四川资阳,半导体光电子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北京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研究中心副主任。罗毅于1983年获得清华大学学士学位;1987年获得日本东京大学硕士学位;1990年获得日本东京大学博士学位;1990年4月—1992年3月任日本光计测技

  • 吕跃广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吕跃广

    吕跃广,男,汉族,1964年5月出生于山东省东营市,电子信息技术专家,少将军衔,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央军委科学技术委员会常任委员。吕跃广于1984年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物理专业毕业后分配至总参张家口通信学院任教;1990年获得哈尔滨工业大学理学博士学位,之后到中国北方电子

  • 潘云鹤

    名人大全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潘云鹤

    潘云鹤,1946年11月4日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计算机应用、人工智能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外事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原常务副院长(正部长级)。1970年6月,潘云鹤从上海同济大学建筑系建筑学专业本科毕业;1981年9月,从浙江大学计

  • 苏东林

    名人大全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苏东林

    苏东林,女,1960年3月7日出生,山东省莱芜市人。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磁兼容技术研究所所长。苏东林于1979年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2006年创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磁兼容与电磁环境

  • 孙家广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孙家广

    孙家广,1946年1月4日出生于江苏省镇江市,软件及应用领域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孙家广于1970年从清华大学自控系毕业并留校任教;1977年至1978年在日本伊藤忠商社工作;1985年至1986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做访问学者;1986年至1987

  • 孙凝晖

    名人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孙凝晖

    孙凝晖,1968年3月15日出生于上海市,籍贯安徽寿县,计算机系统结构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学术所长,中国科学院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孙凝晖于1989年从北京大学计算机系毕业,随后进入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攻读硕士学位;1992年硕士毕业后留所工作;1995

  • 谭久彬

    名人大全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谭久彬

    谭久彬,1955年3月5日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精密测量与仪器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超精密光电仪器工程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所长,仪器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谭久彬于1977年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先后获得工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1982年本科毕业后留校任教;1991年博

  • 王恩东

    名人大全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王恩东

    王恩东,男,汉族,1966年7月出生,山东济南人,计算机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共产党党员。现任浪潮集团副总经理、首席科学家。198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并获得学士学位,1991年在清华大学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1994年-1995年,到日本富士通公司研修;201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期从事计算

  • 王沙飞

    名人大全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王沙飞

    王沙飞,1964年10月出生于河北张家口,通信与信息系统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首席专家,高级工程师,军委科技委需求、体系设计与规划领域专家委员会委员。王沙飞于1985年从中国人民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毕业,之后留校担任助教;1991年获得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之后进入总参某研究所工作,先后担任

  • 王天然

    名人大全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王天然

    王天然,男,汉族,1943年3月7日出生于黑龙江省海伦县,机器人与工业自动化专家,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机器人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辽宁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席,北京邮电大学自动化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1967年,王天然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