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东寒,1961年1月11日出生于黑龙江省绥化市,原籍浙江省新昌县,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第二十届中央候补委员,天津大学校长(副部长级)、党委副书记,国家海上风力发电工程技术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1978年3月-1984年9月,金东寒在武汉水运工程学院船舶内燃机和动力装置专业学习,分别获得获学士和硕士学位,后留校在热工教研室任助教;1989年,毕业于中国舰船研究院并获博士学位;2001年,任中船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总工程师,后任所长。2009年12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19年5月,任天津大学校长(副部长级)、党委副书记。金东寒长期从事新型发动机及其动力系统研究与应用开发。
基本资料
中文名:金东寒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黑龙江省绥化市
出生日期:1961年1月11日
毕业院校:中国舰船研究院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200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人物经历
1978年3月-1984年9月,金东寒在武汉水运工程学院(现武汉理工大学)船舶内燃机和动力装置专业学习,分别获得获学士和硕士学位,后留校在热工教研室任助教。
1985年3月,考取中国舰船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并于1989年4月毕业,获工学博士学位。而后,一直就职于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1999年起隶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
1989年4月-1995年10月,在第二研究室历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研究员、室副主任。
1996年6月,任热气机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并入选首批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
1998年5月,被聘为博士生导师。
2000年2月,任所长助理,并被任命为某重点型号分系统主任设计师。
2001年2月,任七一一研究所总工程师兼热气机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2004年2月起,一直任所长兼总工程师(其间:2004年9月13日-11月30日,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参加“科研院所长现代管理MPA高级研修班”的脱产学习)。
2009年12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5年7月-2019年6月,任上海大学校长。
2017年9月-2019年5月,任上海大学党委书记。
2019年5月-,任天津大学校长(副部长级)、党委副书记。
担任职务
中共第十八届、十九届、二十届中央候补委员,中共二十大代表,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
主要成就
金东寒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金东寒先后主持上海市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重点预研、先期技术演示验证和重大型号研制等重大科研和工程项目20多项,取得了一系列开创性成果。21世纪初,主持研制成功的特种发动机动力系统达到了当时的世界先进水平,并在重大工程中批量应用,是中国该领域的开拓者。
学术论著
根据2021年2月中国工程院官网显示,金东寒出版专著一部,发表论文数十篇。
科研成果
根据2021年2月中国工程院官网显示,金东寒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其它奖4项。(部分获奖项目为专用项目)
金东寒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个人生活
金东寒15岁高中毕业后,被分配到一家校办工厂当钳工。他的师傅是一位已过了退休年龄的八级车工,但钳工的技艺非常高。他当时最大的愿望就是像师傅那样有本事,以后能当个八级钳工。1977年,金东寒参加全国高考,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武汉水运工程学院内燃机专业,成了班上年纪最小的学生。
人物评价
金东寒同志政治立场坚定、党性观念强、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作为工程院院士,他科研能力强、专业技术领域贡献突出,是专家型的领导干部,他作风正派、严谨求实、为人真诚、处事公正、敢于担责,自我要求严格。(时任上海市委组织部副部长陈皓评)
金东寒同志政治站位高,对党忠诚,思维开阔,具有全局观念和战略眼光,工作抓落实有力度,开拓进取意识强。(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郑富芝评)
金东寒同志政治站位高、战略视野广、学术造诣深。(天津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喻云林评)
金东寒同志既有研究所的科研管理经历,又有丰富的高等教育管理经验,在干部群众中拥有较高威信。(时任天津大学党委书记李家俊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