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汉斯·贝特

汉斯·贝特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4323 更新时间:2024/1/15 20:35:19

汉斯·贝特(英名:HansBethe,1906年7月2日—2005年3月6日),美国物理学家,犹太人,196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1936~1937年期间,贝特及其两个合作者在美国《近代物理学评论》上发表了总结原子核物理学的长篇著作,成为其后几十年间供后人参考引用的标准文献。在这一著作中,他澄清了当时的核力理论、核结构理论及核反应理论。

基本资料

中文名:汉斯·贝特

外文名:HansBethe

出生日期:1906年7月2日

逝世日期:2005年3月6日

生平

1906年7月2日生于德意志帝国的斯特拉斯堡(今属法国)他在法兰克福大学学习物理,在慕尼黑大学研究理论物理学,并于1928年在慕尼黑大学获博士学位。他的论文是关于电子衍射理论的,迄今仍有重大价值。1929年研究晶体中能级的劈裂,指出晶体中的对称电场对其能级的影响。1930~1933年在慕尼黑大学蒂宾根大学任教。在这段时间内,他曾赴英国随欧内斯特·卢瑟福及赴意大利随恩利克·费米进行研究工作。1933年离开德国去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和布里斯托尔大学,1935年赴美国康奈尔大学任教。1941年入美国藉。

1936~1937年期间,贝特及其两个合作者在美国《近代物理学评论》上发表了总结原子核物理学的长篇著作,成为其后几十年间供后人参考引用的标准文献。在这一著作中,他澄清了当时的核力理论、核结构理论及核反应理论。

1938年贝特推测太阳能源可能来自它的内部氢核聚变成氦核的热核反应,但直接反应是不可能的,他提出了“碳循环”的解释,即1个碳-12相继地与3个氢核(质子)反应,形成氮-15,再通过与第4个氢核聚变释放出1个氦核(α粒子)和最初的碳-12而产生出能量。主要由于这一贡献使他获得了196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贝特在其他方面的工作包括发展了电子对产生理论和研究了各种物质阻挡高速带电粒子的本领。1947年他最早用重正化理论计算了兰姆移位,准确地解释了这个一度使人困惑的实验。他和E.E.萨耳彼特提出了著名的贝特-萨耳彼特方程,在轻核理论、介子理论和合金的有序-无序态理论等方面也有贡献。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贝特任曼哈顿计划的洛斯拉莫斯实验室理论物理部主任,负责设计原子弹。原子弹的研制成功和在广岛、长崎相继投下原子弹,使他产生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提醒人们注意核威胁的存在和需要对核武器加以监督。

1954年贝特当选为美国物理学会会长,1957年成为英国皇家学会外籍会员和美国科学院院士。1961年被授费米奖。1970年贝特回到天体物理问题的研究。他和一些合作者计算了中子星内部的物质分布,说明了中子星的最大可能质量小于太阳质量的2倍。1978年他研究了巨星引力坍缩所引起的超新星爆炸。

成就

汉斯·贝特于1906年出生于德国的斯特拉斯堡(二战后划归法国至今)。后在德国法兰克福接受教育,师从著名物理学家索末菲(ArnoldSommerfeld)学习理论物理。为逃避纳粹迫害,贝特于1935年离开欧洲来到美国。贝特因在1938年解释了为什么恒星能够在长时间里外释放如此之多的能量而获得诺贝尔奖。二战期间,贝特受奥本海默之命负责原子弹研发的理论物理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计算核武器效率的公式就叫贝特-费曼公式.贝特晚年还研究了太阳中微子失踪问题.他对问题采取刨根问底的研究方法,有"战舰"的昵称。

标签: 汉斯·贝特

更多文章

  • 阿尔弗雷德·卡斯特勒

    名人大全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阿尔弗雷德·卡斯特勒

    阿尔弗雷德·卡斯特勒(法语:AlfredKastler,1902年5月3日法国盖布维莱尔-1984年1月7日),法国物理学家,1966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中文名:阿尔弗雷德·卡斯特勒外文名:AlfredKastler出生日期:1902年5月3日逝世日期:1984年1月7日阿尔弗雷德·卡斯特勒(法语:

  • 朱利安·施温格

    名人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朱利安·施温格

    朱利安·施温格(JulianSchwinger,1918—1994年),美国物理学家。与费恩曼(RichardPhillipsFeynman,1918-1988)和朝永振一郎(Sin-itiroTomonaga,1906-1979)一起,因在量子电动力学方面所做的对基本粒子物理学具有深刻影响的基础性

  • 朝永振一郎

    名人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朝永振一郎

    朝永振一郎(SinitiroTomonaga,1906年3月31日-1979年7月8日),毕业于京都大学和东京大学,日本理论物理学家,1965年,时任东京教育大学教授的朝永振一郎因“重正化理论”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中文名:朝永振一郎外文名:ShinichiroTomonaga国籍:日本民族:大和民族

  • 尼古拉·根纳季耶维奇·巴索夫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尼古拉·根纳季耶维奇·巴索夫

    尼古拉·巴索夫(俄语:НиколайГеннадиевичБасов,1922年12月14日-2001年7月1日),苏联物理学家、教育家,1964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中文名:尼古拉·根纳季耶维奇·巴索夫外文名:Basov,NikolaiGennadievich籍贯:前苏联出生地:沃罗涅日性别:男国籍

  • 查尔斯·哈德·汤斯

    名人大全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查尔斯·哈德·汤斯

    查尔斯·哈德·汤斯(1915年07月28日——2015年01月27日),美国物理学家。生于南卡罗来纳州格林维尔。1935年以人成等成绩毕业于故乡的福曼大学。在杜克大学获得硕士学位,然后去西部深造,于1939年在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获得博士学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以及战后的几年中,他在贝实验室从事雷达

  • 玛丽亚·格佩特-梅耶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玛丽亚·格佩特-梅耶

    玛丽亚·格佩特-梅耶(MariaGoeppert-Mayer,1906年6月8日-1972年2月20日),女性德裔美国物理学家,玛丽亚·格佩特-梅耶出生于德意志帝国统治下的普鲁士王国西里西亚省的卡托维兹(现属于波兰),逝于美国加州圣迭戈。格佩特-梅耶发展了解释原子核结构的数学模型,1963年获诺贝尔

  • 尤金·维格纳

    名人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尤金·维格纳

    尤金·保罗·维格纳(EugenePaulWigner,1902年11月17日—1995年1月1日),美籍匈牙利理论物理学家、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196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他曾参与曼哈顿计划,与恩利克·费米等人一起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核反应堆(芝加哥一号堆)。尤金·维格纳1902年生于匈牙利的布达

  • 列夫·达维多维奇·朗道

    名人大全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列夫·达维多维奇·朗道

    列夫·达维多维奇·朗道(俄文:ЛевДави́довичЛанда́у,英文:LevDavidovichLandau,1908年1月22日—1968年4月1日),男,犹太人,苏联物理学家,号称世界上最后一个全能的物理学家。1924年在巴库大学毕业。后又毕业于列宁格勒大学,后周游欧洲,遍访物理学泰斗,

  • 鲁道夫·穆斯堡尔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鲁道夫·穆斯堡尔

    鲁道夫·穆斯堡尔(RudolfLudwigMössbauer),1929年1月31日出生,德国物理学家,穆斯堡尔效应的发现者,196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中文名:鲁道夫·穆斯堡尔外文名:RudolfLudwigMössbauer国籍:德国出生日期:1929年1月31日职业:物理学家主要成就:穆斯堡

  • 罗伯特·霍夫施塔特

    名人大全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罗伯特·霍夫施塔特

    罗伯特·霍夫施塔特(RobertHofstadter,1915年2月5日~1990年11月17日),男,美国物理学家,出生于1915年2月5日。于1961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中文名:罗伯特·霍夫施塔特外文名:RobertHofstadter出生地:纽约州纽约市性别:男国籍:美国毕业院校:普林斯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