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张汝光

张汝光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4025 更新时间:2023/12/5 3:47:10

张汝光(1914年2月—2000年3月2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河南渑池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卫生科科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120师卫生部医务主任、晋绥边区卫生部副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西满军区卫生部部长、辽西军区卫生部部长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南军区后勤部卫生部部长、总后勤部副部长兼卫生部部长等。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0年3月28日在北京因病逝世,其遗体捐献给解放军总医院老年病研究所。

基本资料

名:张汝光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914年2月

逝世日期:2000年3月28日

出生地:河南省渑池县张村镇荆村

人物生平

张汝光,原名张汝秀,1914年2月生于渑池县荆村人。幼年上过私塾,因家贫辍学。1930年到冯玉祥部队当看护兵。翌年6月,随冯部抵江西“剿共”,9月投诚红三军九师,被分配到军医处工作。

1932年1月,张汝光入中央红军军医学校学习,1933年3月留校工作,后调总卫生部工作、福建四都、河田后方医院检查工作,帮助四都医院三所建成温泉皮肤病疗养院。之后,调中央红色医院工作。不久,任卫生学校附属医院二所所长兼主治医生。是年秋,中央红军一部入闽作战,张汝光奉命到福建宁化后方医院二所帮助工作。当时,该所300多名伤病员患斑疹伤寒传染病。在他领导下,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工作,控制了传染病的蔓延,降低了死亡和致残率,使不少伤病员重返前线。在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斗争中,负责伤病员救治工作。

1934年10月,张汝光任红星医院第三所所长,带领100余人,用担架抬着60余名伤病员随中央红军长征。

1935年6月调任红军总司令部卫生所所长。1936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9月,调任红三十二军卫生部长。参加了山城堡战斗的卫生医疗工作。1937年3月,部队到达镇原,待命援助西路军,这时部队发生流感,他及时请示罗炳辉军长和袁任远政委批给2000多元,采购药品,使病人及时得到医治。

抗日战争爆发后,张汝光任八路军120师医务处主任,担负繁重的救护任务。不久,随部队赴冀中地区坚持抗日游击战。协助白求恩大夫制作了被命名为“卢沟桥”的手术医疗用品驮架。使用这种驮架,仅用三四头牲口,就能载完为百名伤员做手术的全套医疗设备。嗣后,任晋绥军区卫生部副部长。

1944年,担负黄河以东晋绥军区首长和直属队的医疗卫生保健工作。同时在兴县政府的帮助下,把各地有名的中医请来组成3个中西医联合诊所,并兴办了民众医院,还在蔡家崖建立了初步分科门诊部。

抗日战争胜利后,张汝光率30多名卫生干部,随同从延安派往东北的千余名干部一起,到达沈阳,被任命为东北人民自治军总部(后为东北民主联军)卫生部副部长,西满军区卫生部部长。

1946年秀水河子战斗时,正值数九寒天,气温降至零下二三十度。为了不让伤员受冻挨饿,延误治疗,张汝光立即动员当地两家浴池和3个大车店,作为伤员的临时住地,并动员附近的饭馆为伤员做饭,仅两个多小时就使几百名伤员的食宿、治疗得到了妥善的安置。不久,在完成与辽西军区,嫩江军区卫生部的合并任务后,又动员、组织留用的日本医护人员和地方医护人员为伤病员治疗,开创了西满地区卫生工作的新局面。

1948年,任东北野战军西线卫生部部长,第四野战军后勤卫生部副部长。参加了辽沈战役的医疗保障工作。为接收大批伤员,张汝光发出“村村设医院,家家做病房,人人当看护”的号召,除急需手术和重伤员留在基地医院外,其余大批伤员很快分送到各村。短短的几天中,前方送下来的万名伤病员都得到了及时妥善的安置和治疗。嗣后,参与了平津战役和渡江战役的卫生医疗的组织领导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张汝光任中南军区卫生部副部长兼任中南军区武汉医院院长,后任中南军区卫生部部长。1952年,率中国卫生代表团赴苏联考察半年多,吸取了不少有益的经验,为全国全军的卫生事业建设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1953年任广州军区卫生部部长。1956年后,任总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部长,主持编写了《军队医院管理学》《护理管理学》。

“文化大革命”中,遭受林彪反党集团的诬陷,1971年下放任成都军区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

1973年恢复工作,任总后勤部副部长兼卫生部长。在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领导下,积极拨乱反正,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恢复了几所军医大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曾率领军事医学代表团到苏联、罗马尼亚、德国、法国、英国等国家进行考察访问。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按照张汝光生前遗愿,他的遗体捐献给解放军总医院老年病研究所。2000年3月28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

主要事迹

事关百万大军的“买药行动”

1949年春,经过辽沈、平津两大战役后,未来得及休整的第四野战军,奉命挥师南下。在人民解放军全国大进军的形势下,以美式装备武装起来的国民党军未能阻止我军前进的步伐,然而南方的多发病却侵袭了部队,使百万四野大军在疫病的困扰中停止了脚步。

疫病蔓延,十万火急

武汉是全国有名的三大"火炉"之一,刚进入6月,气温就高达30多摄氏度。四野部队由北而南,气候差异大,北方战士对南方水土不服,生活很不习惯,加之部队长途行军和连续作战,体力消耗很大,对疾病的抵抗力和炎热多雨气候的耐受力大大减弱。部队渡江前后,疟疾、痢疾、中暑、胃肠炎、夜盲症等疾病不断发生。四野后勤卫生部虽采取了防治措施,但因缺少防治这几种多发病的有效药物,疾病发生和蔓延的势头仍难以控制。

事关百万大军的健康,十万火急,刻不容缓。卫生部部长孙仪之、政委胡登高和副部长张汝光立即赶往中南军区,向军区首长报告这一情况。据统计,南方三大多发病(疟疾、痢疾、胃肠炎)的患病率达50%左右,指战员的平均体重由入关时的60公斤以上,锐减到50公斤左右,有的连队由于病员多,连站岗放哨人员都难派。军区首长们听到这里再也坐不住了。当机立断,及时采取紧急措施:一、部队停止作战行动,就地休整一个月,改善伙食,增加营养;二、下决心把野战军历年积存的老家底——5000多两黄金拿出来,作为购买药品的资金;三、责成卫生部派得力的负责人携带黄金,前往刚解放不久的上海买药。买药的任务就这样落在了卫生部同志的肩上。

保证5000两黄金的安全

一个严肃的课题摆在了卫生部的面前:这么多的黄金如何携带,由谁来负责执行这项任务?经慎重考虑和研究,决定由卫生部副部长张汝光负责,抽调医疗、药材、财务和保卫方面的精干人员,组成14人的购药小组,制定了周密的行动计划。为不暴露目标,携带方便,他们将这批黄金用麻袋分装成若干份,打成背包形状,分开负荷。一切准备就绪,整装待发。

7月28日清晨,经过乔装打扮的购药小组一行14人来到汉口江汉码头,登上一艘招商局的"江陵号"客轮。他们把黄金背包放到了床底下,派人轮流看守。船长见状,便嘟囔开了:"你们要注意保管好贵重物品,乘客很杂,小心丢失。船已超重,压坏了甲板要赔偿。"船长的话即刻引起张汝光的警觉:船确实超重了,吃水到船沿,缓缓航行。

购药组的同志大都是北方人,是不习水性的"旱鸭子"。船上的救生设备少,即便有一点,到危急时刻也不能与老百姓争用。想到这里,张汝光找何曼秋和宋化民商量,对他们说:"军代表是我们四野派出的,负责维护船上的秩序和乘客的安全。为预防万一,你们赶紧去找船上的军代表想办法。"何曼秋和宋化民立即找到一位军代表问:"船上有没有供做筏子用的东西?"这位军代表为难地说:"没有别的东西,只有两块跳板和一张破竹床。"他们将跳板和竹床搬来,全组人员齐动手,用绑腿把它们捆在一起,成为一个结结实实的筏子。然后又在筏子周围系好9根附带,一旦有事,即可放筏入江使用。张汝光对全组同志说:“我们当中只要有一个人活着,就要把载有黄金的筏子推到岸边,送到上海购药。”

中午时分,"江陵号"航行到黄石市江面时,船上的高射机枪班拉响了防空警报器。购药小组知道是发现了敌机,马上将装有黄金的背包捆扎在筏子上,等候放筏入江的命令。为确保这批黄金的安全,顺利完成任务,张汝光一面派人向军代表和船长提出夜行晓宿的建议,另一方面随时做好弃船登岸的准备。

第二天(7月29日)凌晨,派到高射机枪班协助值勤的宋化民从舱顶走下来说:"前方停靠的码头是十二圩。"大家听说船要驶进码头,甚是高兴。正当他们暗自庆幸平安无事的时候,船顶突然传来"咚咚"的巨响,与警报器的鸣叫声交织在一起。

此刻,只见轮船开足马力向港口驶去,但因乘客们乱作一团,争先恐后地向甲板涌去,船体失去平衡,左右剧烈地摇晃起来。而这时国民党的飞机,又飞临"江陵号"上空投弹,在这生死关头,张汝光像指挥员在战场上指挥打仗那样,镇定自若,冷静地思考对策。

他想,当时如果购药小组放筏子入水,人们很可能向这一侧涌过来,船真有翻沉的危险。从保证全船数百名乘客的生命安全考虑,他告诉大家;"准备好救生工具,不到万不得已时不要跳江,大家尽快疏散到船舷两侧,敌机不敢低飞扫射,船快到岸了。"在此次激战中,高射机枪班的战士,不断地对空射击,迫使敌机不敢低飞投弹、扫射。敌机终因油尽弹绝,灰溜溜地高飞远遁而去,"江陵号"暂时脱险。张汝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当机立断地对购药组同志们说:"现在,是我们想法子离开这条船的时候了。敌机不断飞来捣乱,敌特也有可能窜入江口破坏,前边还有一段水路,特别是吴淞口更是一道险关,那里有国民党军驻守,是继续走水路呢,还是改坐小船先到镇江,然后由此乘火车走旱路?两条路线,选择哪一条好?"

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张汝光同意后一种意见,补充道:"即便火车遭到敌机轰炸,也是在陆地上,黄金不至于沉入江底找不到。"这样,他们上了两条渔船,顺流而下,傍晚到达镇江。一登上岸,他们立即买了去上海的火车票,当晚9时左右,即抵达目的地上海。"江陵号"却在途经镇江时,被英国的"紫石英号"击沉,数百名乘客遇难。购药小组逃过一劫。

一次购药几百箱

7月31日上午,张汝光吃过早饭,按照事先约好的时间,急匆匆地赶往上海市政府大楼。市长秘书热情地接待了他,他先将四野首长写的介绍信交给秘书,转呈陈毅市长。当秘书带他走进市长办公室时,陈市长正伏案批阅电文。陈毅市长说:"你们要办的事情,我已经晓得了,我们尽力支援。"张汝光简要地向陈市长作了汇报后,陈毅市长说:"你们尽快将带来的黄金送到银行去,按需要随时可以支付钱币。"而后,拿起电话要通市卫生局。陈毅市长说:"崔局长吗?四野来了几位同志到上海购药,由你牵头协助他们,尽快办妥,不得有误。"上海市卫生局局长崔义田连夜主持召开了市医药公司所属医药处和门市部负责人的会议,布置任务:门市部没有的药,拿库存的;医药公司没有的,找私营厂商想办法。紧接着,崔局长领着张汝光他们一个仓库一个仓库地巡视察看,检查药品质量,一连跑了10多个仓库,逐一落实药品的数量,确保质量。在上海市委、市政府和市卫生局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他们的采购进展很快。购药小组的同志将购到的药品装好箱,打成包,陆续通过水路和陆路发运汉口。仅半个月的时间,他们就完成了数额巨大的购药任务,于8月中旬返回汉口复命。

几百箱防治疟疾、痢疾、胃肠炎等南方多发病的应急药品,立即发给四野各部队使用,很快控制了疫病的发展。加上部队休整、改善伙食等多方面的配合,指战员们的体力逐渐恢复,不久,开始了新的进军。

人物评价

张汝光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二至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和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在战争年代他参加过平西、陈庄、四平保卫战、锦州、平津、衡宝等著名战役和山城堡、山西平叛等多次战斗,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立下了不朽功勋。

1955年后,他先后担任了总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部长等工作,抓住为部队基层服务这个根本卓有成效的工作。他主持编写的一系列医学专著对加速部队医疗卫生工作的正规化、现代化建设起到重要的指导与推动作用。2000年3月28日,张汝光在北京病逝。按照其生前遗愿,遗体捐献给解放军总医院老年病研究所,毫无保留地为中国革命事业奉献出了一切。

标签: 张汝光

更多文章

  • 张宗胜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张宗胜

    张宗胜(1914年6月18日—1988年8月17日),湖北省大悟县高店乡何张家塆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原沈阳军区装甲兵副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中文名:张宗胜国籍:中国出生日期:1914年6月18日逝世日期:1988年8

  • 张驾伍

    名人大全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张驾伍

    张驾伍(1911年-1963年6月3日)陕西米脂县人,曾用名张成德。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二步兵学校政委、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检察院副检察长兼总政治部保卫部副部长等职。中文名:张驾伍国籍:中国民族:汉

  • 张济民

    名人大全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张济民

    张济民(1896年-1987年11月6日),江西泰和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赣西南独立4团司务长、书记官、红3军8师政治部秘书处长、红军总政治部组织部科长。中文名:张济民国籍:中国出生日期:1896年逝世日期:1987年11月6日毕业院校:陕北红军大学

  • 张逊之

    名人大全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张逊之

    张逊之(1909年-1986年9月9日),河北省蠡县人。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29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曾在保定做党的秘密工作,1937年,参加了冀中抗日游击支队。1986年9月9日,张逊之同志,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77岁。中文名:张逊之国籍:中国籍贯:河北省蠡县出生日期:1909年逝世日期

  • 张新华

    名人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张新华

    张新华(1911年-2003年5月29日),福建省宁化县曹坊乡滑石药里径村人。1932年在宁化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文名:张新华国籍:中国民族:汉族政治面貌:中共党员性别:男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12军36师107团战士、班长、排长、连长,中央军委红星炮兵营连长,参加了中央苏区反

  • 张竭诚

    名人大全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张竭诚

    张竭诚(1917年一2001年2月24日),男,湖北省黄安县(今红安)人,原名张方春。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二十五军军部交通队排长,红十五军团司令部作战科参谋。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四旅司令部参谋,第六

  • 陈宏

    名人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陈宏

    陈宏(1915年-2004年5月21日),安徽金寨人,原名陈嘉惠,1930年1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转入中国共产党。解放战争时期任鲁中军区副旅长、副师长。中文名:陈宏国籍:中国出生日期:1915年逝世日期:2004年5月21日职业:军人出生地:安徽金寨性别

  • 陈奇

    名人大全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陈奇

    陈奇(1910——1956),男,河南罗山县潘新镇人。1910年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30年参加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四军三十九团战士、三十六团班长、九军二十五师师部排长、新兵营长、二十七师营教导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区队长,八路

  • 陈波

    名人大全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陈波

    陈波(1908年—2009年12月3日),男,汉族,河南新县(原麻城乘马九乡)人,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曾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9年12月3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101岁。中文名:陈波别名:陈汉青国籍:中国出生日期:1908年逝世

  • 陈钦

    名人大全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陈钦

    陈钦(1915年~2003年5月7日),四川南部碑院寺人。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2003年5月7日在南京逝世。中文名:陈钦出生日期:1915年逝世日期:2003年5月7日出生地:四川省南部县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