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艾伦·G·马克迪尔米德

艾伦·G·马克迪尔米德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132 更新时间:2024/1/17 0:04:25

艾伦·G·马克迪尔米德,出生于新西兰,是最早从事研究开发导体塑料的科学家之一,研究出了有机聚合导体技术,对于使物理学研究和化学研究具有重大意义,其应用前景非广泛。他发表过六百多篇学术论,并拥有二十项专利技术。

基本资料

中文名:艾伦·G·马克迪尔米德

外文名:AlanG.MacDiarmid

国籍:具有美国和新西兰双重国籍

出生日期:1927年4月14日

逝世日期:2007年2月7日

职业:美国化学家

毕业院校:英国剑桥大学

主要成就:研究出了有机聚合导体技术

人物简介

艾伦·G·马克迪尔米德(注:也译作麦克迪尔米德)(AlanG.MacDiarmid,1927.4.14—2007.2.7),美国化学家。1927年生于新西兰,1953年取得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博士学位,1955年取得英国剑桥大学博士学位,1955年至今在美国宾夕发尼亚大学担任教授,2000年荣获诺贝尔化学奖[与艾伦·黑格(AlanHeeger)及白川英树(HidekiShirakawa)分享]。马克迪尔米德教授是全球八所高校的教授或荣誉教授,包括中国吉林大学兼职教授和浙江大学荣誉教授这两个教授职位。

获奖理由

1973年,他开始了具有金属导电率的聚合物的研究。其影响一直延续至今,并得到了更大的扩展。导电聚合物的研究在可充放电池、电磁干扰的屏蔽、抗静电、放腐蚀、柔软的塑料晶体管和电极、聚合物电致发光显示等等许多方面显示了巨大的技术应用前景。

艾伦·马克迪尔米德教授的研究领域还包括有机/无机半导体、导体、超导体等材料以及聚合物的加氢/脱氢行为等方面。迄今,已发表了600多篇学术论文,获得20多项国际专利,获得许多学术奖励和荣誉称号。

科研成果

艾伦·J·黑格1973年,他开始了具有金属导电率(103S/cm)的聚硫氮[(SN)x]的研究。1976年他在日本期间获悉日本东京工业大学白川英树制出了具有金属光泽的膜状聚乙炔的消息后,立即邀请白川到他们学校与当时正在该校物理系任教的Heeger三人一起进行合作研究,实现了用碘对聚乙炔的化学“掺杂”,并进行了详细的物理研究。他们三人之间的卓有成效的合作导致了有机聚合物显示金属导电率的历史性发现。电绝缘的有机聚合物可以被容易地‘掺杂“到金属区,这一发现开创了涉及牛导性和金属性有机聚合物的化学、结构和电性能之间关系的化学、物理多学科交叉的全新研究领域。

可以毫不夸的说,其影响一直延续至今,并得到了更大的扩展。导电聚合物的研究已经在可亢放电池、电磁干扰的屏蔽、抗静电、防腐蚀、柔软的”塑料“晶体管和电极、聚合物电致发光显示等等许多方面显现了巨大的技术应用前景。

在过去的20多年中,MacDiarmid广泛涉足于导电聚合物研究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导电聚合物的合成、化学、掺杂、电化学、电、磁和光学性质以及聚乙炔与聚苯胺的加工等。他主要集中于对具有最重要技术应用前景的导电聚合物——聚苯胺及其齐聚物和衍生物,特别是对可以贡献于最大程度提高其导电率和力学性能的异构体结构的研究。他还活跃于苯胺齐聚物在可逆气体传感器中的应用、在发光层中的微量离子性物种对增强有机聚合物发光特性等方面的研究。

表彰他们在导电聚合物领域所取得的革命性成就。人们都知道塑料与金属不同,通常情况下,它是不能导电的。在实际生活中,人们经常将塑料用作绝缘材料,普通电线中间是铜导线,外面包着的就是塑料绝缘层。但令人惊奇的是,荣获诺贝尔化学奖的人打破了人们的这个常规认识。他发现,经过某些方面的更改,塑料能够成为导体。

塑料是聚合体,构成塑料的无数分子通常都排成长链并且有规律地重复着这种结构。要想让塑料能够传导电流,必须使碳原子之间交替地包含单键和双键粘合剂,而且还必须能够让电子被除去或者附着上来,也就是通常说的氧化和还原。这样,这些额外的电子才能够沿着分子移动,塑料才能成为导体。

这三位科学家于七十年代末最先发现了这一原理,在他们的努力下,导体塑料已经发展成为化学家和物理学家们重点研究的一个科学领域。这个领域已经孕育出了一些非常重要的实际应用。他们三人因为这项杰出贡献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导体塑料可以应用在许多特殊环境中,摄影胶卷需要的抗静电物质、计算机显示器的防电磁辐射罩都会用到导体塑料。而研发的一些半导体聚合体甚至可以应用在发光二极管、太阳能电池以及移动电话和迷你电视的显示屏当中。

有关导体聚合体的研究与分子电子学的迅速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估计将来我们能够生产出只包含单个分子的晶体管和其它电子元器件,这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计算机的速度,同时减小计算机的体积。放在公文包里的手提电脑到那时可能只有手表大小了。

杰出贡献

艾伦·G·马克迪尔米德教授生于新西兰,早年就读于新西兰大学、威士康星大学和英国剑桥大学,1955年开始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任教,现为该校的Blanchard化学教授。他作为导电聚合物(普通也称之为”合成金属“)领域的共同创始人之一,在聚乙炔的化学和电化学掺杂以及已成为最前沿的导电聚合物之一的聚苯胺的”再发现“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他已经发表了约600篇科学论文,获得了20项专利。他曾获得过多项美国和国际奖及荣誉称号,1999年获得了美国化学会材料化学奖。

有关评价

艾伦·G·马克迪尔米德教授学识渊博、学术思想活跃、思路敏捷、科研作风严谨、刻苦勤奋。他是一个非常认真和风趣的演讲者,他亲自准备自己的报告,凡是听过他的学术报告的人都会对他的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妙趣横生的演讲风格留下深刻的印象。他是一个乐观上、热爱生活、永不服老、多才多艺、心地善良和乐于助人的老人。

更多文章

  • 亚米德·齐威尔

    名人大全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亚米德·齐威尔

    亚米德·齐威尔(أحمدزويل,AhmedHassanZewail)1946年2月26日出生,埃及化学家,飞秒化学上的专家。中文名:亚米德·齐威尔外文名:AhmedHassanZewail国籍:埃及出生日期:1946年2月26日职业:化学家主要成就:研究的技术能将研究化学反应的时间尺度缩减至飞秒1

  • 约翰·波普

    名人大全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约翰·波普

    约翰·安东尼·波普(JohnAnthonyPople,1925年10月31日-2004年3月15日),英国化学家,1998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之一。1946年波普获得了他的学士学位,1951年获得数学系的哲学博士学位(PhD),1998年他由于在量子化学计算方法方面卓越的贡献获得了当年度诺贝尔化学奖;

  • 沃尔特·科恩

    名人大全编辑:黑姑娘标签:沃尔特·科恩

    沃尔特·科恩(WalterKohn,1923年3月9日~2016年4月19日),出生于奥地利名城维也纳的一个犹太家庭,早年其父母均在纳粹集中营中被杀害,16岁的科恩从纳粹统治的奥地利逃亡加拿大,并入伍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的科恩进入加拿大的多伦多大学深造,并于1945年获数学和物理学学士学位,1

  • 延斯·克里斯蒂安·斯科

    名人大全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延斯·克里斯蒂安·斯科

    延斯·克里斯蒂安·斯科(JensChristianSkou,1918年10月8日-2018年5月28日),丹麦化学家。他发现了一种离子转运酶Na+-K+-ATPase,获得了1997年诺贝尔化学奖。中文名:延斯·克里斯蒂安·斯科外文名:JensChristianSkou别名:因斯·斯寇国籍:丹麦出生

  • 约翰·沃克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约翰·沃克

    约翰·沃克,英国化学家,1941年1月17日生于英国约克郡哈法克斯。由于对形成三磷酸腺苷的酶催化过程作出解释而与博耶共获1997年诺贝尔化学奖。中文名:约翰·沃克外文名:JohnE.Walker国籍:英国出生地:英国约克郡哈法克斯出生日期:1941.1.17职业:化学家毕业院校:牛津大学主要成就:与

  • 保罗·波耶尔

    名人大全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保罗·波耶尔

    保罗·波耶尔(PaulD.Boyer,1918年-2018年6月2日),出生于美国犹他州普罗沃市,1943年毕业于威斯康星大学,获得生物化学博士学位。任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化学与生物化学系化学教授。1997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保罗·波耶尔(美国)、约翰·沃克(英国)、因斯·斯寇(丹麦)三位

  • 理查德·埃利特·斯莫利

    名人大全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理查德·埃利特·斯莫利

    理查德·埃利特·斯莫利(RichardErrettSmalley,1943年6月6日-2005年10月28日),美国化学家。因发现富勒烯而与罗伯特·柯尔、哈罗德·克罗托共同获得1996年的诺贝尔化学奖。中文名:理查德·埃利特·斯莫利外文名:RichardErrettSmalley出生日期:1943年

  • 哈罗德·克罗托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哈罗德·克罗托

    哈罗德·克罗托(HaroldKroto;1939年10月7日-2016年4月30日),男,英国化学家,杜伦大学理学博士,因发现富勒烯,1996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中文名:哈罗德·克罗托外文名:HaroldKroto出生日期:1939年10月7日逝世日期:2016年4月30日主要成就:诺贝尔化学奖性别

  • 罗伯特·柯尔

    名人大全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罗伯特·柯尔

    罗伯特·柯尔(RobertFloydCurl,Jr.,1933年8月23日-2022年7月3日),美国莱斯大学化学系的名誉教授。因发现富勒烯获得1996年的诺贝尔化学奖。中文名:小罗伯特·弗洛伊德·柯尔外文名:RobertFloydCurl,Jr.国籍:美国出生日期:1933年8月23日逝世日期:2

  • 弗兰克·舍伍德·罗兰

    名人大全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弗兰克·舍伍德·罗兰

    弗兰克·舍伍德·罗兰(FrankSherwoodRowland,1927年6月28日-2012年3月10日),美国化学家,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原加州大学尔湾分校的化学教授。他的研究主要涉及大气化学和化学反应动力学。中文名:兰克·舍伍德·罗兰外文名:FrankSherwoodRowland国籍:美国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