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奥托·迪尔斯

奥托·迪尔斯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713 更新时间:2023/12/5 3:05:12

奥托.P.H·迪尔斯(OttoP.H.Diels,1876年1月23日-1954年3月7日)德国化学家。1876年1月23日生于汉堡;1954年3月7日卒于基尔。与他的徒弟德国当代化工界的权威、现代有机化学大师库特·阿尔德,在化学研究中取得了很多杰出的成果,两人合作发明的双烯合成反应,震动了整个化学界,因而共同获得了1950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基本资料

名:奥托·保罗·赫尔曼·迪尔斯

外文名:德语:OttoPaulHermannDiels

国籍:德国

出生日期:1876年1月23日

逝世日期:1954年3月7日

毕业院校:柏林大学

职业:化学家

主要成就:狄尔斯-阿尔德反应

诺贝尔化学奖(1950)

出生地:汉堡

博士导师:埃米尔·费歇尔

性别:男

逝世地:基尔

人物介绍

奥托.P.H·迪尔斯(OttoP.H.Diels)(1876年1月23日-1954年3月7日)德国人。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今天,无论是工业还是农业,无论是重工业还是轻工业,都和塑料有着密切的关系。塑料制品在人们的日生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塑料制品经济实惠,大人小孩都爱使用它。可是,你可曾想到达一新兴工业能够如此迅速地发展,应该归功于谁?这人就是德国著名化学家奥托·第尔斯。德国当代化工界的权威、现代有机化学大师库特·阿尔德,与他的老师奥托·第尔斯在化学研究中取得了很多杰出的成果,两人合作发明的双烯合成反应,震动了整个化学界,因而共同获得了一九五O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个人简介

迪尔斯(Diels,OttoPaulHermann)德国化学家。1876年1月23日生于汉堡;1954年3月7日卒于基尔。迪尔斯是一位柏林大学教授的儿子,他就读于柏林大学并在1899年在该校获得哲学博士学位,他是在费希尔的指导下完成他的工作的。毕业后他即作为化学教授留在该校。1916年他转到基尔大学,在那里他一直呆到1945年退休。对于任有机化学家来说,合成一种新的重要化合物乃是一种令人高兴的成应。1906年迪尔斯即取得了这样的成就,当时他分离出一种不寻常的物质----二氧化三碳(C3O2)。然而,发现一种把原子化合在一起的技术,而且这种技术可用于许多不同种类的合成中,是更为重要的。迪尔斯和他的年轻助手阿尔德一起在1928年发现了这样一种技术。把这种技术称为双烯合成是合适的,但是按照惯例,将这一反应发现者的名字命名,所以一般称其为迪尔斯-阿尔德反应。从本质上说,这一反应是将两种化合物结合在一起以形成原子环的方法。迪尔斯研究了这一反应的潜在可能性,其方法是用这一反应合成各种不同的化合物。其他人也应用这一反应合成生物碱、聚合物和其他的复杂分子。例如伍德沃德在合成可的松(17-羟-11-脱氢皮质甾酮)时就利用了这一反应。由于它现了这一合成技术,迪尔斯和阿尔德得到了1950年诺贝尔化学奖。

宽大胸怀

享誉世界的德国化学家第尔斯带着学生阿尔德顶着“异想天开”的非议和嘲笑,顽强地进行着双烯合成的研究。阿尔德由于一时冲动,曾对第尔斯的理论进行过批评,后来经过深思熟虑终于发现了自己的错误,随即第尔斯赔礼道歉。第尔斯非但没有责怪他,反而鼓励他做研究就要有这股冲劲,有冲动力才能有创造力。这使得阿尔德在整个双烯合成的研究过程中处处发扬了他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合作精神。1950年他们师生双双获得了诺贝尔奖。

母校简介

基尔大学(简称:KielU)是以其创建人克里斯蒂安·阿尔布莱希特·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戈托尔夫公爵(ChristianAlbrechtofSchleswig-Holstein-Gottorf)的名字命名。她创建于1665年,学校的校徽令人想起其创建的战争年代:整幅图案象征着和平――一个妇女一手持着棕榈树枝,另一手捧着装满了谷穗的角器,此外还印有拉丁字PAXOPTIMARERUM(和平是最宝贵的财富)。基尔大学历史悠久,学科门类齐全,是德国富有传统的大学之一。一批享有声望的科学家曾在此任教过,如马克斯·普朗克(MaxPlanck)、海因里希·鲁道夫·赫兹(HeinrichRudolfHertz)、于1928年在基尔制造了第一台“盖格尔计数器”的汉斯·盖格尔(HansGeiger)以及于1950年获诺贝尔奖的化学家奥托·迪尔斯(OttoDiels),他是在基尔任教过的总共六名诺贝尔奖获得者中的最后一名。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除校属医院之外,几乎所有的大学建筑物都毁于空袭。1945年后,除校属医院还留在市中心附近的原大学旧址上其校舍均在基尔市西北郊一块约80公顷的土地上进行了重建和扩建;现在除了少数几个部门外,大学的所有院,系,诊所均被安排在崭新的配有现代化设施的大楼里。

标签: 奥托·迪尔斯

更多文章

  • 威廉·弗朗西斯·吉奥克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威廉·弗朗西斯·吉奥克

    威廉·弗朗西斯·吉奥克(WilliamFrancisGiauque,1895年5月12日~1982年3月28日),美国化学家,长期从事化学势力学研究,尤其是热力学第三定律和超低温下的化学熵变,他创造了接近0K的理想境界,被誉为制造"极冷反应"的发明家。1925年,德拜获得0.1K的低温,1935年吉

  • 阿尔内·蒂塞利乌斯

    名人大全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阿尔内·蒂塞利乌斯

    阿尔内·威廉·考林·蒂塞利乌斯(瑞典语:ArneWilhelmKaurinTiselius,1902年8月10日斯德哥尔摩-1971年10月29日乌普萨拉),瑞典化学家,1948年获诺贝尔化学奖中文名:阿尔内·蒂塞利乌斯国籍:瑞典出生日期:1902年8月10日逝世日期:1971年10月29日荣誉:1

  • 罗伯特·鲁宾逊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罗伯特·鲁宾逊

    罗伯特·鲁宾逊是英国著名化学家。1886年9月13日出生在英国中部一个小镇上,在曼彻斯特大学获博士学位,曾去悉尼大学工作,后任牛津大学教授直至退休。中文名:罗伯特·鲁宾逊国籍:英国出生日期:1886年9月13日逝世日期:1975年职业:化学家罗伯特·鲁宾逊是英国著名化学家。1886年9月13日出生在

  • 温德尔·梅雷迪思·斯坦利

    名人大全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温德尔·梅雷迪思·斯坦利

    1904年8月16日出生于印第安纳州。在伊利诺斯州立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在普林斯顿病理实验室从事植物病理学研究。中文名:温德尔·梅雷迪思·斯坦利国籍:美国出生日期:1904年8月16日逝世日期:1971年6月15日职业:生化学家和病毒学家1904年8月16日出生于印第安纳州。在伊利诺斯州立大学取得博士

  • 约翰·霍华德·诺思罗普

    名人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约翰·霍华德·诺思罗普

    诺思罗普是美国有机和生物化学家。生于1891年,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在雅克·洛布实验室工作。中文名:约翰·霍华德·诺思罗普外文名:JohnHowardNorthrop国籍:美国出生日期:1891年7月5日逝世日期:1987年5月27日毕业院校:哥伦比亚大学职业:有机和生物化学家主要成就:1946年获

  • 詹姆斯·萨姆纳

    名人大全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詹姆斯·萨姆纳

    詹姆斯·巴彻勒·萨姆纳(JamesBatchellerSumner,1887年11月19日-1955年8月12日),美国化学家,1946年获诺贝尔化学奖。中文名:詹姆斯·萨姆纳外文名:JamesBatchellerSumner出生日期:1887年11月19日逝世日期:1955年8月12日詹姆斯·巴彻

  • 阿尔图里·伊尔马里·维尔塔宁

    名人大全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阿尔图里·伊尔马里·维尔塔宁

    阿尔图里·伊尔马里·维尔塔宁,即维尔塔宁(ArtturiVirtanen),芬兰生物化学家。1895年1月15日生于芬兰赫尔辛基。毕业于赫尔辛基大学,出版了专著《养牛基础AIV方法》(AIV是维尔塔宁姓名的全称字头缩写)。维尔塔宁因改进高蛋白质青贮饲料生产和贮存的研究而获得了1945年诺贝尔化学奖。

  • 奥托·哈恩

    名人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奥托·哈恩

    奥托·哈恩(OttoHahn,1879—1968),德国放射化学家和物理学家。1879年3月8日生于法兰克福。1904年从镭盐中分离出一种新的放射性物质射钍(228Th)。以后又发现射锕(227Th)、新钍1(228Ra)、核裂变新钍2(228Ac)、铀Z(234Pa)、镤(231Pa)和一些被称为

  • 乔治·德海韦西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乔治·德海韦西

    乔治·查尔斯·德海韦西(匈牙利语:GeorgeCharlesdeHevesy,1885年8月1日-1966年7月5日),匈牙利化学家,1943年获诺贝尔化学奖。中文名:乔治·德海韦西外文名:GeorgeCharlesdeHevesy职业:化学家出生日期:1885年8月1日逝世日期:1966年7月5日

  • 拉沃斯拉夫·鲁日奇卡

    名人大全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拉沃斯拉夫·鲁日奇卡

    拉沃斯拉夫·鲁日奇卡是克罗地亚化学家,1939年获诺贝尔化学奖。中文名:拉沃斯拉夫·鲁日奇卡外文名:LavoslavStjepanRužička出生日期:1887年9月13日逝世日期:1976年9月26日出生地:克罗地亚武科瓦尔拉沃斯拉夫·鲁日奇卡是克罗地亚化学家,1939年获诺贝尔化学奖。拉沃斯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