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巴鲁克·塞缪尔·布隆伯格

巴鲁克·塞缪尔·布隆伯格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3730 更新时间:2024/1/20 9:29:42

巴鲁克·塞缪尔·布隆伯格(BaruchSamuelBlumberg,1925年7月28日-2011年4月25日),美国医学家。获哥伦比亚大学内科及外科医师学院医学博士学位。后在美国多所大学及研究机构工作。他研究过血液的遗传性多形变态现象,检查了各种人群的血液样品,以确定遗传变异如影响人体对疾病(尤其是肝炎)的感受性。他曾发现一种乙型肝炎抗原,从而促进了乙型肝炎疫苗的研制。与丹尼尔·卡尔顿·盖杜谢克因对传染病的起源及传播的研究共同获得1976年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金。是乙肝基金会的共同创立者。

基本资料

名:巴鲁克·塞缪尔·布隆伯格

外文名:BaruchSamuelBlumberg

国籍:美国

出生日期:1925年7月28日

逝世日期:2011年4月25日

主要成就:获得1976年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

1994年当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

性别:男

学位:博士

人物简介

巴鲁克·塞缪尔·布隆伯格(BaruchSamuelBlumberg,1925年7月28日-2011年4月25日),美国科学家。由于发现传染病产生传播的新机制与丹尼尔·卡尔顿·盖杜谢克一起获得了1976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人物生平

布隆伯格教授1925年出生于纽约市布鲁克林区,他是家中三个孩子的排行老二。他在那里读了小学。40年代初,布隆伯格随后进入法尔罗卡韦高中。二战中布隆伯格成为美国海军军官。战后他加入在纽约Schenectady大学,并以优异的成绩从那里毕业。毕业后进入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生课程学习,成为哥伦比亚学院的内科和外科的实习医生,1951年布隆伯格获得医学博士学位,留在哥伦比亚长老会医疗中心作为一个实习生与住院医师工作四年,然后在牛津大学生物化学研究所工作,1957年他在那里获得了哲学博士学位。1957-1965年他为美国国立健康研究院(NIH)工作。1964年布隆伯格教授成为美国费城福克斯蔡斯癌症中心研究员,1977年,成为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和人类学教授。1989年至1994年他回到牛津大学的巴利奥尔学院(Oxford,BalliolCollege)担任首席科学家。1994年当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1999年至2002年,布隆伯格担任美国航天局天体生物学研究所第一任所长。2005年始,布隆伯格教授当选美国哲学学会(AmericanPhilosophicalSociety)主席,直至去世。

20世纪40年代发现血液能传播乙型肝炎后,医学家们就开始寻找引起乙肝的病原微生物,但是花了20多年的时间仍没有结果。直到20世纪60年代,一位从事内科学和生物化学研究的专家BaruchBlumberg,才改变了这种状态。那时,Blumberg在美国健康研究院(NIH)工作,他的兴趣不是肝炎,而是一个基础问题:血清抗原的遗传多态性与疾病易感性的关系。1966年初,一个偶然的发现使Blumberg和合作者们开始考虑澳大利亚抗原(现名乙肝表面抗原)与肝炎的关系。在做了更多的试验后,Blumberg等人在1966年底发表论文,提出澳大利亚抗原与急性病毒性肝炎之间有密切关系,可能通过输血传染。

Blumberg因他的澳大利亚抗原工作获得了1976年度诺贝尔医学与生理学奖。

Blumberg等人提出的用人类血液病毒的一个子单位做疫苗的想法,默克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认为这个想法对疫苗的制备有重要意义,于1971年从Blumberg所在的研究机构获得许可,开始了乙肝疫苗的应用研究。经过多年大量的研究和测试,终于研制成功从血液中提纯乙肝表面抗原制备的乙肝疫苗的产品,该疫苗能提供高于90%的乙肝免疫力,用血液生产的疫苗1981年投入使用,这就是第一代疫苗--血源性疫苗。

布隆伯格2006年访问中国时,曾为自己发现乙肝检测技术感到“遗憾”,因为“导致了这么多中国人面临如此尴尬的境地”。这就是中国见的乙肝歧视。

巴鲁克布隆伯格奖

根据1976年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得主巴鲁克布隆伯格博士的名字命名的巴鲁克·布隆伯格奖,由位于美国宾夕法尼亚的乙肝基金会设立,旨在奖励给对乙肝相关科研和治疗做出重要推动和显著贡献的个人,被誉为该领域的最高荣誉。

更多文章

  • 霍华德·马丁·特明

    名人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霍华德·马丁·特明

    霍华德·马丁·特明(HowardMartinTemin,1934年12月10日-1994年2月9日,美国遗传学家。1970年代他在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研究转录酶,由于发现肿瘤病毒与细胞遗传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与戴维·巴尔的摩、罗纳托·杜尔贝科一起获得1975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中文名:霍华德

  • 雷纳托·杜尔贝科

    名人大全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雷纳托·杜尔贝科

    雷纳托·杜尔贝科(RenatoDulbecco,1914年2月22日~2012年2月19日),生于意大利南部城市卡坦扎罗,1936年获得意大利托里诺大学医学博士学位。杜尔贝科系索尔克生物研究所创立者之一,意大利籍病毒学家。1975年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中文名:雷纳托·杜尔贝科外文名:Renato

  • 戴维·巴尔的摩

    名人大全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戴维·巴尔的摩

    戴维·巴尔的摩(DavidBaltimore,1938年3月7日-),美国生物学家,197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之一。加州理工学院生物学教授,并曾在1997年到2006年期间担任校长。西湖大学创校校董会成员。中文名:戴维·巴尔的摩外文名:DavidBaltimore国籍:美国出生日期:193

  • 乔治·埃米尔·帕拉德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乔治·埃米尔·帕拉德

    乔治·埃米尔·帕拉德(GeorgeE.Palade,1912年11月19日-2008年10月7日)是一位罗马尼亚细胞生物学家。因为在细胞生物学方面的开拓性工作,他与比利时的克里斯汀·勒内·德·迪夫(ChristianRenédeDuve)和美国的艾伯特·克劳德(AlbertClaude)共同获得了1

  • 克里斯汀·德·迪夫

    名人大全编辑:心作祟标签:克里斯汀·德·迪夫

    克里斯汀·德·迪夫(ChristianRenédeDuve,1917年10月2日-2013年5月4日)是一位细胞学家与生物化学家,出生于英国,是比利时移民的后裔。1920年与家人一起回到比利时。中文名:克里斯汀·德·迪夫外文名:ChristianRenédeDuve出生日期:1917年10月2日逝世

  • 阿尔伯特·克劳德

    名人大全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阿尔伯特·克劳德

    阿尔伯特·克劳德(AlbertClaude,1899年8月24日-1983年5月22日)是一位比利时生物学家,1974年因为对细胞构造的研究,而与他的学生克里斯汀·德·迪夫(ChristiandeDuve)及乔治·帕拉德(GeorgePalade)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中文名:阿尔伯特·克劳

  • 尼可拉斯·丁伯根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尼可拉斯·丁伯根

    尼可拉斯·“尼可”·丁伯根(Nikolaas"Niko"Tinbergen,1907年4月15日—1988年12月21日)是一位荷兰动物行为学家与鸟类学家。中文名:尼可拉斯·丁伯根外文名:Nikolaas"Niko"Tinbergen国籍:荷兰出生日期:1907年4月15日逝世日期:1988年12月

  • 康拉德·洛伦茨

    名人大全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康拉德·洛伦茨

    康拉德·柴卡里阿斯·洛伦茨,动物习性学的创始人。他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逝于奥地利维也纳附近的阿尔登堡(Altenberg),是经典比较行为研究的代表人物。在1949年以前他一直称该研究领域为“动物心理学”,即后来的本能理论。在德语地区,他被视为该理论的创始人。德国《明镜》周刊评论他是“动物精神的爱因

  • 卡尔·冯·弗里希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卡尔·冯·弗里希

    卡尔·冯·弗里希(KarlRittervonFrisch,1886年11月20日-1982年6月12日),男,德国动物学家,行为生态学创始人。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逝于德国慕尼黑。弗里希发现采集蜂在回巢时候,会以“8字舞”的方式运动,从而向其他蜜蜂传递蜜源的消息。1948年担任国际蜜蜂研究会副主席,1

  • 罗德尼·罗伯特·波特

    名人大全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罗德尼·罗伯特·波特

    罗德尼·罗伯特·波特RodneyRobertPorter,1917年10月8日-1985年9月7日是一位英国生物化学家,出生于兰开夏郡。由于对抗体化学结构的研究,而于1972年与杰拉尔德·埃德尔曼(GeraldMauriceEdelman)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中文名:罗德尼·罗伯特·波特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