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威廉·维恩

威廉·维恩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801 更新时间:2023/12/11 8:22:56

威廉·维恩(WilhelmCarlWernerOttoFritzFranzWien,1864年1月13日—1928年8月30日),德国物理学家,研究领域为热辐射与电磁学等。1911年,他因对于热辐射等物理法则贡献,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火星上有一个陨石坑以他的名字命名。

基本资料

名:威廉·维恩

外文名:WilhelmCarlWernerOttoFritzFranzWien

国籍:德国

出生日期:1864年1月13日

逝世日期:1928年8月30日

毕业院校:哥廷根大学;柏林大学

职业:物理学家

出生地:俄罗斯普里莫尔斯克

代表作品:流体力学

人物生平

1864年1月13日,出生在东普鲁士(现俄罗斯)的菲施豪森(Fischhausen),德国物理学家,研究领域为热辐射与电磁学等。他的父亲卡尔·维恩(CarlWien)是地主。

1879年,在拉斯滕堡(Rastenburg)、1880年至1882年在海德堡读中学。

1882年,中学毕业后,在哥廷根大学学习数学,同年转去柏林大学。

1883年至1885年在赫尔曼·冯·亥姆霍兹的实验室工作,

1886年,获得博士学位,论文题目是光对金属的衍射,以及不同材料对折射光颜色的影响。此后,由于维恩的父亲生病,维恩不得不回去帮助管理他父亲的土地。期间他有一个学期跟随亥姆霍兹。

1887年,完成了金属对光热辐射的导磁性实验。

1890年,父亲的土地变卖后,维恩回到亥姆霍兹的身边,作为他的助手在国家物理工程研究所工作,为工业课题做研究。

1892年,在柏林大学获得大学任教资格。

1893年,维恩经由热力学、光谱学、电磁学和光学等理论支援,发现了维恩位移定律,并应用于黑体等学术理论,揭开量子力学新领域。

1896年,前往亚琛工业大学物理学教授,以接替菲利普·莱纳德。

1899年,在吉森大学任物理学教授。

1900年,赴维尔茨堡大学接替伦琴,同年出版了教科书《流体力学》(Hydrodynamik)。

1902年,他曾被邀请接替玻耳兹曼出任莱比锡大学的物理学教授,但他拒绝了这个邀请

1906年,被邀请接替保罗·德鲁德(PaulDrude)出任柏林大学的物理学教授,但他拒绝了这个邀请。

1911年,他因对于热辐射等物理法则贡献,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920年底前往慕尼黑,再次接替伦琴,直到1928年逝世。

个人生活

1898年威廉·维恩与路易丝·梅勒(LuiseMehler)结婚,有4个孩子。

威廉·维恩的表弟马克斯·维恩(MaxWien)是高频电子技术的先驱。

学术研究

在国家物理工程研究所,维恩与路德维希·霍尔伯恩(LudwigHolborn)一起研究用勒沙特列(LeChatelier)温度计测量高温的方法,同时对热动力学进行理论研究,尤其是热辐射的定律。

维恩位移定律

1893年,维恩提出波长随温度改变的定律,后来被称为维恩位移定律。

1894年他发表了一篇关于辐射的温度和熵的论文,将温度和熵的概念扩展到了真空中的辐射,在这篇论文中,他定义了一种能够完全吸收所有辐射的理想物体,并称之为黑体。

维恩辐射定律

1896年他又发表了维恩公式,即维恩辐射定律,给出了这种确定黑体辐射的关系式,提供了描述和测量高温的新方法。虽然后来被证明维恩公式仅适用于短波,但维恩的研究使得普朗克能够用量子物理学方法解决热平衡中的辐射问题。维恩也因为这一研究成果获得了1911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1896年前往亚琛接替菲利普·莱纳德后,他在那里建立实验室研究真空中的静电放电.

阴极射线

1897年开始研究阴极射线,借助带莱纳德窗的高真空管,他确认了让·巴蒂斯特·皮兰两年前的发现,即阴极射线由高速运动的带负电的粒子(电子)组成。几乎与约瑟夫·姆孙在剑桥发现电子的同时,维恩用与汤姆孙不同的方法测量到了这些粒子带电量和质量的关系,并且得出了与汤姆孙相同的结果,即它们的质量只有氢原子的一千分之一。

1898年维恩又研究了欧根·戈尔德施泰因(EugenGoldstein)发现的阳极射线,指出它们的带正电量与阴极射线的带负电量相等,他测量了它们在磁场和电场影响下的偏移,并得出阳极射线由带正电的粒子组成,并且它们不比电子重的结论。维恩所使用的方法在约20年后形成了质谱学,实现了对多种原子及其同位素质量的精确测量,以及对原子核反应所释放能量的计算。

1900年维恩发表了一篇关于力学的电磁学基础的理论论文,此后又继续研究阳极射线,并在1912年发现,在并非高真空的环境下,气压不是非弱时,阳极射线通过与残气体的原子碰撞,会在运动过程中损失并重得它们的带电量。

1918年他再次发表对阳极射线的研究结果,他测量了射线在离开阴极后,发光度的累积减少过程,通过这些实验,他推断出在经典物理学中所称的原子发光度的衰退,对应于量子物理学中的原子处于活跃状态的时间有限。

维恩的这些研究成果,为从牛顿的经典物理学量子物理学过渡做出了贡献,正像马克斯·冯·劳厄(19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所说的,维恩的不朽的荣耀是“他为我们打开了通往量子物理学的大门”(英语:Heledustotheverygatesofquantumphysics)。

维恩公式

维恩因发现热辐射规律——维恩位移定律和建立黑体辐射的维恩公式,获得了1911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19世纪末,人们已经认识到热辐射和光辐射都是电磁波,并对辐射能量在不同频率范围内的分布问题,特别是黑体辐射,进行了较深入的理论和实验研究。维恩和拉梅尔发明了第一个实用黑体——空腔发射体,为他们的实验研究提供了所需的“完全辐射”。维恩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于1893年提出了理想黑体辐射的位移定律:lmaxT=常数。该定律指出,随着温度的升高,与辐射能量密度极大值对应的波长向短波方向移动。由于辐射通量密度与辐射能量密度之比为c/4,所以在测出对应辐射通量密度极大值的lmax后,就可以根据维恩位移定律确定辐射体的温度。光测温度计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接着,维恩研究了黑体辐射能量按波长的分布问题。他从热力学理论出发,在分析了实验数据之后,得到了一个半经验的公式.即维恩公式。其中,El为在波长l处单位波长间隔的辐射能量;C1和C2是两个经验参数,通过符合实验曲线来确定;T为平衡时的温度。维恩公式在短波波段与实验符合得很好,但在长波波段与实验有明显的偏离。后来,在进一步探索更好的辐射公式的过程中,普朗克建立了与所有的实验都符合的辐射量子理论。但是,在利用光学高温计测量温度时,人们仍经常采用维恩公式,因为它计算简单且足够精确。

学术兼职

维恩是柏林、格丁根、维也纳、斯德哥尔摩、奥斯陆和华盛顿等科学学会的会员,法兰克福物理学会的荣誉会员。

后世纪念

火星上有一个陨石坑以他的名字命名。

标签: 威廉·维恩

更多文章

  • 约翰尼斯·迪德里克·范·德·瓦耳斯

    名人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约翰尼斯·迪德里克·范·德·瓦耳斯

    约翰尼斯·迪德里克·范·德·瓦耳斯(通常称为范德·瓦耳斯或范德华,JohannesDiderikvanderWaals,1837年11月23日~1923年3月8日),荷兰物理学家。曾任阿姆斯特丹大学教授。对气体和液体的状态方程所作的工作。获得19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化学中有以他名字命名的范德华力(

  • 伽利尔摩·马可尼

    名人大全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伽利尔摩·马可尼

    伽利尔摩·马可尼(GuglielmoMarconi,1874年4月25日—1937年7月20日),意大利无线电工程师、企业家、实用无线电报通信的创始人。1874年4月25日,伽利尔摩·马可尼生于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市。他的家庭十分富裕,他在家庭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在博洛尼亚大学学习期间,他用电磁波进行约2

  • 卡尔·费迪南德·布劳恩

    名人大全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卡尔·费迪南德·布劳恩

    卡尔·费迪南德·布劳恩(KarlFerdinandBraun,1850年6月6日-1918年4月20日),德国物理学家,19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阴极射线管的发明者。中文名:卡尔·费迪南德·布劳恩外文名:KarlFerdinandBraun国籍:德国出生地:德国富尔达出生日期:1850年6月6

  • 加布里埃尔·李普曼

    名人大全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加布里埃尔·李普曼

    加布里埃尔·李普曼(法语:GabrielLippmann,1845年8月16日-1921年7月13日),法国物理学家。因为发明制作彩色玻璃照相技术,于1908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除此之外,他亦对物理波长的干涉现象有其深研,亦有李普曼干涉定律发表。中文名:加布里埃尔·李普曼外文名:法语:Gabrie

  • 阿尔伯特·亚伯拉罕·迈克尔逊

    名人大全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阿尔伯特·亚伯拉罕·迈克尔逊

    阿尔伯特·亚伯拉罕·迈克尔逊(AlbertAbrahamMichelson,1852年12月19日-1931年5月9日),美国物理学家。迈克尔逊主要从事光学和光谱学方面的研究,他以毕生精力从事光速的精密测量,在他的有生之年,一直是光速测定的国际中心人物。他发明了一种用以测定微小长度、折射率和光波波长

  • 菲利普·莱纳德

    名人大全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菲利普·莱纳德

    菲利普·莱纳德(PhilippEduardAntonvonLénárd,1862年6月7日-1947年5月20日),德国物理学家,1905年他接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金。莱纳德在研究阴极射线时曾获得卓越成果,为此获得诺贝尔奖;他用实验发现了光电效应的重要规律;他也提出过一种原子结构设想。莱纳德像他同时代

  • 约翰·威廉·斯特拉特

    名人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约翰·威廉·斯特拉特

    约翰·威廉·斯特拉特(JohnWilliamStrutt),尊称瑞利男爵三世(ThirdBaronRayleigh)(1842—1919年),英国物理学家。1904年,因“研究气体密度,并从中发现氩”,瑞利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雷利勋爵(LordRayleigh)本名约翰·威廉·斯特拉特,后因继承了

  • 安东尼·亨利·贝克勒尔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安东尼·亨利·贝克勒尔

    安东尼·亨利·贝克勒尔(法文:AntoineHenriBecquerel,1852-1908年),法国物理学家。1852年生于法国。因发现天然放射性,与皮埃尔·居里和玛丽·居里夫妇因在放射学方面的深入研究和杰出贡献,共同获得了1903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中文名:安东尼·亨利·贝克勒尔外文名:Anto

  • 皮埃尔·居里

    名人大全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皮埃尔·居里

    皮埃尔·居里(法语:PierreCurie,1859年5月15日-1906年4月19日),巴黎人,法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居里夫人的丈夫。也是“居里定律”的发现者。1903年和居里夫人还有贝克勒尔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1906年4月19日,皮埃尔·居里在一场马车车祸中不幸遇难。中文名:皮埃尔·居里外

  • 玛丽·居里

    名人大全编辑:胖次标签:玛丽·居里

    玛丽·居里(MarieCurie,1867年11月7日—1934年7月4日),出生于华沙,世称“居里夫人”,全名玛丽亚·斯克沃多夫斯卡·居里(MariaSkłodowskaCurie),法国著名波兰裔科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1903年,居里夫妇和贝克勒尔由于对放射性的研究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