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米哈伊尔·瓦西里耶维奇·罗蒙诺索夫

米哈伊尔·瓦西里耶维奇·罗蒙诺索夫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4992 更新时间:2023/12/6 14:27:06

米哈伊尔·瓦西里耶维奇·罗蒙诺索夫(1711.11.19-1765.4.15),俄国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语言学家、哲学家诗人,被誉为俄国科学史上的彼得大帝。提出了“质量守恒定律”(物质不灭定律)的雏形。出生于阿尔汉格尔斯克一个渔民家庭,罗蒙诺索夫是俄国科学院的第一个俄国籍院士,他还是瑞典科学院院士和意大利波伦亚科学院院士。他创办了俄国第一个化学实验室和第一所大学莫斯科罗蒙诺索夫国立大学。

基本资料

名:米哈伊尔·瓦西里耶维奇·罗蒙诺索夫

外文名:МихаилВасильевичЛомоносов

国籍:俄国

出生日期:1711年11月19日

逝世日期:1765年4月15日

毕业院校:斯拉夫-希腊-拉丁学院

主要成就:热能第二定律、化学质量守恒定律,创立俄罗斯第一所大学等

出生地:阿尔汉格尔斯克省杰尼索夫卡村

代表作品:关于和热原因的探讨

性别:男

生平介绍

艰苦童年

1711年11月19日,米哈伊尔·瓦西里耶维奇·罗蒙诺索夫(Михаи́лВаси́льевичЛомоно́сов)诞生于俄国阿尔汉格尔斯克省霍尔莫果尔附近的一个小村庄里,父亲是个富裕的渔民。阿尔汉格尔斯克是当时俄国最大的海港城市,这种环境对他从小的兴趣和志颇有影响。他从10岁起就协助父亲捕鱼,从小就有强烈的求知欲,但是目不识丁的父亲不能给他以任帮助。他只能向邻居学习识字。

14岁时,罗蒙诺索夫以《斯拉夫语法》和《算术》之自己的蒙书籍。然而为了躲过继母凶狠的责骂和讥笑,他常要忍饥挨饿,躲到僻静无人的地方去看书。1730年,19岁的罗蒙诺索夫为了争取较好的学习条件,离家求学。

求学生活

1731年1月,罗蒙诺索夫来到了莫斯科。在遭到一所贵族学校的拒绝后,他冒称教会执事的儿子,进入斯拉夫-希腊-拉丁学院。他的学习生活异常艰苦。一方面是父亲对他不顾家业出外学习十分不满,不负担他的生活费,他只能依靠学校津贴,过着半饥半饱的生活。另一方面则由于他年龄较大,又没学过拉丁文,经常遭到同学的冷嘲热讽。罗蒙诺索夫仅用一年时间就掌握了拉丁文,并自修了希腊文。

1735年初,罗蒙诺索夫在用了五年时间修完了八年的课程,并取得优异成绩后,被选派到彼得堡国家科学院大学深造。半年后,又被派往德国学习采矿和冶金。

1736年秋天先入马尔堡大学学习物理学和化学等,后到弗赖堡学习矿业和冶金学。在克·伏尔夫教授的指导下学习。在马尔堡苦读的三年中,罗蒙诺索夫精通了德语、法语,更重要的是他开扩了眼界,跟上了欧洲科学发展的步伐,为他后来回国从事科学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研究活动

1740年6月,罗蒙诺索夫同德国房东的女儿齐西尔结婚,一年后,回到彼得堡科学院。为了抵制官僚和把持科学院的德籍院士的专横,罗蒙诺索夫经常同他们争吵,以致被以“横蛮无礼”拘禁了七个月,直到他避开院长,直接上书女皇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后,处境才有所改善。后来他成为俄国科学院院士中的第一个俄国人。从此,他在这里开始了他的卓有成效的科学研究工作和社会活动。

1742年罗蒙诺索夫成为科学院副研究员。

1745年8月成为圣彼得堡科学院院士和化学教授。

1748年秋他按照自己的计划创建了俄国第一个化学实验室。1749年之前,罗蒙诺索夫主要从事物理学研究,之后到1752年止他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化学方面。嗣后的岁月里,罗蒙诺索夫研究学科更为广泛。

1755年创办了莫斯科罗蒙诺索夫国立大学。

1760年他当选为瑞典科学院院士,

1764年当选为意大利波伦亚科学院院士。

1765年4月15日卒于圣彼得堡,享年54岁。

学术体系

物理理论

热的过程

罗蒙诺索夫认为热是摩擦所引起的,那末这个热量的充分根源必须是包含在运动着的某种物质里面,然而热体中的运动中的物质微粒过于细微,使得这些运动从视界中隐藏起来。罗蒙诺索夫还证明,微粒运动应该是旋转的运动,而微粒本身应当是球形的。

此外,罗蒙诺索夫还在其研究中定义了能量守恒定律,并将之扩展到热的过程:因为某物体用自身的力量推动他物体时,某物体消耗多少力量,变同样的有导数传导到被推动的其他物体。他指出热是运动的现象,那么这种运动就不可能设想是那样最高速度再不容许有更快的运动。相反的,运动可能减少到使物体达到静止的姿态,这样极限冷度就有可能。

罗蒙诺索夫做出了波意尔-马略特定律的简单推导,并证明在较大密度上应该注意到这个规律的偏离。同时他在论文中还描述了空气分子的混乱运动。

电力学

罗蒙诺索夫提出了对暴风雨发生的理论和对于极光的电本质的见解。他把暴风雨的发生和空气流上升联系起来,认为降下的冷空气便是冬天雪融风停后严寒的原因。

罗蒙诺索夫认为热空气上升时,跟着必有一种含脂质的易燃烧的蒸汽上升。这上升的微粒,由于本性和固体性质接近,因此就不可能和雨滴融合,等到和雨滴相撞时,由于摩擦的刺激,便在其中引起电的现象。

他对极光进行了多项实验,认为被抽出空气的球受激电力,突然放射了一下光线,转瞬消失。在北极光方面,按其全光面积,发光虽不像这样急促,但有类似的地方,因为北极光发亮的柱近似垂直的从起电空气的表面一直延伸到以太层。这一解释与近代对北极光的解释相近。

化学理论

罗蒙诺索夫反对当时盛行的燃素说,用实验证明金属在密闭容器内加热,质量不会增加,而放在空气里加热,质量就会增加。他用实验证明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相等,他也是最早应用天平来测量化学反应重量关系的化学家。

经过大量的实验之后,1756年,罗蒙诺索夫得到了这样一个结论:“参加反应的全部物质的重量,等于全部反应产物的重量。”这就是今天我们所熟知的,作为化学科学基石的质量守恒定律。实际上,早在1748年2月16日,在罗蒙诺索夫写给彼得堡科学院院士列昂纳德.欧拉的信中就曾经写道:“自然界所发生的一切变化,都是这样的:一种东西失去多少,另一种东西就获得多少。因此,如果某个物体增加了若干物质,另一物体必然有若干物质消失。我在梦中消耗了多少小时,那么我必然失眠多少小时,如此等等。因为这是一条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所以它也应推广适应运动的诸法则:一个物体如果靠本身的动力,引起另一物体产生运动,那么前者由于推动而失去的动量,必然等于后者受推动时获得的动量。”应该说,这种观点是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的雏形。

俄语理论

罗蒙诺索夫认为俄语是一种丰富、灵活、生动有力的语言,同样具有欧洲其他语言的优点。彼得一世改革以来,由于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俄语中夹杂着许多外来词汇,古老的教会斯拉夫词汇也未经清理。他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了改革意见。根据古典主义的原则,他把文学体裁划分为高、中、低三种,规定每种体裁所允许使用的词汇,主避免陈旧的教会斯拉夫词汇和不必要的外来语。这为克服当时俄语的混杂现象、创造统一的规范语言打下了基础。

贡献成就

罗蒙诺索夫在自然科学方面的贡献范围非常广泛,涉及化学,天文学,物理学,地质学等。

促进了热学在俄罗斯的发展

在物理学方面,罗蒙诺索夫创立了物质结构的原子-分子学说,通过热的动力学说从本质上解释了热的现象。他以物质守恒定律的思想阐述了物质微粒的形态及热传导的原理,这是当时物理发展的一大进步。此后19世纪末期两位物理学家亥姆霍兹和玻尔兹曼就是借助这个基础企图建立热力学第二定律,可以说罗蒙诺索夫为之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有效的推动了俄国的物理的发展。

此外罗蒙诺索夫根据自己对空气压强的解释,制造出气压计。其设备和原理至今被用于人们学术和日常生活中。罗蒙诺索夫也是世界上第一个记录了水银的凝结现象的科学家。

奠定了物理化学和应用化学的基础

罗蒙诺索夫用实验的方法对盛极一时的燃素说加以驳斥,他的实验成果有效地支持了数十年后化学家拉瓦锡推翻燃素说,建立氧化学说。此外,罗蒙诺索夫还提出了物理化学中著名的“质量守恒定律”意见,这为后世相关学科的创立和发展打下了可靠的理论基础。

在应用化学方面,罗蒙诺索夫曾研究过彩色玻璃制造和植物营养等,创办了俄国第一个化学实验室。同时他首先采用计量的定量法用于化学实验研究,还发明了许多化学方面的仪器,有效地推动了俄罗斯在化学领域的发展。

推动了俄罗斯语言纯洁化

罗蒙诺索夫在纯洁俄罗斯语言、使文学语言接近口语方面贡献很大,被后世称为“俄罗斯语言之父”,著有《修辞学》(1744)、《俄语语法》(1757)和《论俄文宗教书籍的益处》(1757)等。他在同时代诗人特列佳科夫斯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俄国重音诗体的理论,并在创作中进行了成功的实验。他的诗音调铿锵,庄严雄辩,富有节奏感。

蒙诺索夫文学创作的成就主要是诗歌,他的诗颂扬英雄的业绩,充满对祖国的热爱。他认为诗歌最重要的任务不是咏唱醇酒和爱情,而是培养崇高的爱国精神。《伊利莎伯女皇登基日颂》实际上是一首对俄国和彼得一世的赞歌。他还以颂诗体裁写过一些雄伟瑰丽的科学诗,解释自然现象(《晨思上天之伟大》、《夜思上天之伟大》等)。

成立了俄罗斯第一所大学

从一个没有文化的渔民之子成长为俄国第一所大学的创办人。这是俄国科学家和文豪米哈伊尔·瓦西里耶维奇·罗蒙诺索夫的事迹。他是睿智的理论家和学者,同时又是“文艺复兴式人物”,其知识之广博简直了无边际。他是科学发展史上的一位伟大的人物。在彼得一世和叶卡捷琳娜二世年间,他是唯一的一位独树一帜的提倡教育的斗士。他创办了第一所大学。不过,说他本人就是俄国第一所大学恐怕还更恰当一些。

做出了地理及天文文学的重大发现

公元1755年1月20日罗蒙诺索夫在女沙皇彼得罗芙娜支持下建立了第一个俄罗斯大学莫斯科国立大学,成立之初他任第一届校长。1940年学校改名为罗蒙诺索夫莫斯科国立大学(以下简称莫大)以纪念这位伟大的科学家。莫大已经成为俄罗斯拥有联邦级独特的法律、行政地位的大学,它是俄罗斯最大的教学、科研、文化中心。

主要著作

科学著作

年代

书名

1741

《数理化学基础》

1746

《关于冷和热原因的探讨》

1748

《实拟建立空气弹力的理论》

1753

《论电力起因的空气现象》

1756

《论光的起源》

1757

《论金属是由于地球震荡而产生的》

1760

《论固体与液体》

1761

《论化学的效用》

1763

《论地层》

1763

《冶金业或矿业原理》

1763

《北海冰山起源探讨》

1769

《论金属的产生》

上述信息来源于:

文学及哲学著作

年代

书名

1738

《论俄文诗律书》

1744

《简明修辞指南》

1747

《伊利莎伯女皇登基日颂》

1748

《修辞学》

1751

《捷末丰特》

1757

《论俄文宗教书籍的益处》

1755

《俄语语法》

1761

《论俄罗斯民族的繁殖和生存》

上述信息来源于:

人物评价

俄罗斯历史学家西佐夫称,罗蒙诺索夫是是俄国学者、诗人,俄国唯物主义哲学和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他被誉世人为“俄国科学之父”和“文学上的彼得大帝”。

普希金这样评价罗蒙诺索夫:“罗蒙诺索夫是一个伟大的人。他建立了第一所大学。说得更好—些,他本人就是我们的第一所大学。”

别林斯基对罗蒙诺索夫作了崇高的评价。他写道:“罗蒙诺索夫仿佛北极光一样在北冰洋岸发出光辉。这个现象光耀夺目,异常美丽。这证明了一个人可以适应任何情况和任何气候,因为天才能够战胜厄运所没下的一切障碍;最后,还题实了一个俄罗新人是能完成一切伟大而优美的事业的。”

苏联科学院院长瓦维洛夫院士评价罗蒙诺索夫:“他的天才的影响,他的劳动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我们的语音、我们的语法、诗歌、文学全部都是从罗蒙诺索夫那里成长起来的。只有通过罗蒙诺索夫,我们科学院才真正具有意义。”

人物纪念

2018年12月6日,据俄罗斯媒体报道,莫斯科主要机场多莫杰多沃机场将以科学家米哈伊尔·罗蒙诺索夫的名字命名。

据报道,协调政府机构与民间社团关系的俄罗斯社会院今年10月组织“俄罗斯伟人”评选,计划用俄罗斯伟人的名字对全国范围内的47座机场重新命名,以强化民众对历史的了解。

官方投票网站的数据显示,超过18.8万人投票支持罗蒙诺索夫。根据这一结果,多莫杰多沃机场将用罗蒙诺索夫的名字命名。

多莫杰多沃机场经理伊戈尔·鲍里索夫说,多莫杰多沃机场很荣幸能让罗蒙诺索夫的名字留在成千上万俄罗斯和外国旅客的记忆中,正式更名将在俄罗斯联邦政府正式批准后执行。

更多文章

  • 科特·柯本

    名人大全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科特·柯本

    科特·唐纳德·柯本(KurtDonaldCobain,1967年2月20日—1994年4月5日),出生于美国华盛顿州阿伯丁,美国男歌手、音乐家、词曲创作者、摇滚乐队Nirvana乐队主唱、吉他手。1967年2月20日出生于华盛顿州阿伯丁。后来组建了震惊世界的Nirvana乐队。1994年4月5日,在

  • 查理·卓别林

    名人大全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查理·卓别林

    查理·卓别林(CharlieChaplin,1889年4月16日—1977年12月25日),生于英国伦敦,英国影视男演员、导演、编剧。查理·卓别林的第一部电影是《谋生》。从1915年开始卓别林开始自编自导自演,甚至还担任制片和剪辑。稍后他加入了埃斯安尼公司,并于1917年出品了《移民》和《安乐街》,

  • 拿破仑·波拿巴

    名人大全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拿破仑·波拿巴

    拿破仑·波拿巴(法语:NapoléonBonaparte,1769年8月15日-1821年5月5日),即拿破仑一世(NapoléonI),出生于科西嘉岛,十九世纪法国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缔造者。历任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第一执政(1799年-1804年),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1804年-

  • 兰斯·阿姆斯特朗

    名人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兰斯·阿姆斯特朗

    兰斯·阿姆斯特朗(LanceArmstrong),1971年9月18日出生于美国德克萨斯州普莱诺,美国职业自行车运动员。兰斯·阿姆斯特朗于1992年开始职业生涯,1996年被诊断为睾丸癌,在治疗后于1997年重返赛场。在19年的职业生涯中,兰斯·阿姆斯特朗7次蝉联环法自行车赛总冠军。2005年7月2

  • 保罗·麦卡特尼

    名人大全编辑:晴天标签:保罗·麦卡特尼

    保罗·麦卡特尼(PaulMcCartney),全名詹姆斯·保罗·麦卡特尼爵士(SirJamesPaulMcCartneyCHMBE),1942年6月18日出生于英国英格兰默西赛德郡利物浦,英国男歌手、词曲作者、音乐制作人,前披头士、Wings成员。1957年作为“采矿人”乐队的成员开始了音乐活动。1

  • 伯特兰·阿瑟·威廉·罗素

    名人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伯特兰·阿瑟·威廉·罗素

    伯特兰·阿瑟·威廉·罗素(BertrandArthurWilliamRussell,1872年5月18日—1970年2月2日),英国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历史学家、文学家,分析哲学的主要创始人,世界和平运动的倡导者和组织者,主要作品有《西方哲学史》《哲学问题》《心的分析》《物的分析》等。罗素出身

  • 马克斯·玻恩

    名人大全编辑:黑姑娘标签:马克斯·玻恩

    马克斯·玻恩(MaxBorn,1882年12月11日—1970年1月5日),男,是德国犹太裔理论物理学家、量子力学奠基人之一,因对量子力学的基础性研究尤其是对波函数的统计学诠释而获得1954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马克斯·玻恩1901年起在布雷斯劳、海德堡、苏黎世和哥廷根等各所大学学习,先是法律和伦理学

  • 布里奇曼

    名人大全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布里奇曼

    布里奇曼,美国实验物理学家、科学家、哲学家、操作主义的创始人。1882年4月21日生于马萨诸塞州坎布里奇的一个记者家庭;1900年就学于哈佛大学,1908年获博士学位;1908-1954年执教于哈佛大学;1946年由于发明超高压装置和在高压物理学领域的突出贡献获得第四十六届诺贝尔物理学奖,1961年

  • 英费尔德

    名人大全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英费尔德

    英费尔德,英文名称是L.Infeld,波兰物理学家,霍夫曼理论的创始人之一。中文名:英费尔德外文名:L.Infeld国籍:波兰主要成就:《物理学的进化》爱因斯坦—英费尔德—霍夫曼理论的创始人之一波兰物理学家英费尔德(L.Infeld)《物理学的进化》作者之一《罗素—爱因斯坦宣言》签名者之一一个在柏林

  • 让·弗雷德里克·约里奥-居里

    名人大全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让·弗雷德里克·约里奥-居里

    让·弗雷德里克·约里奥-居里(JeanFrédéricJoliot-Curie;1900年3月19日-1958年8月14日),原姓氏为约里奥(Joliot)。法国物理学家,1935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中文名:让·弗雷德里克·约里奥-居里外文名:法JeanFrédéricJoliot-Curie国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