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恩利克·费米

恩利克·费米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晴天 访问量:1104 更新时间:2024/1/19 13:37:42

恩利克·费米(意大利:EnricoFermi,1901年9月29日—1954年11月28日),美籍意大利著名物理学家、美国芝加哥大学物理学教授,193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1942年,费米领导小组在芝加哥大学建立了人类第一台可控核反应堆(芝加哥一号堆,ChicagoPile-1)、为第一颗原子弹的成功爆炸奠定基础,人类从此迈入原子能时代,而费米也被誉为“原子能之父”。费米在理论实验方面都有第一流建树,这在近现代物理学家中是屈指可数的,而费米子、100号化学元素镄、美国著名的费米实验室(Fermilab)、芝加哥大学的费米研究院(TheEnricoFermiInstitute)都是为纪念他而命名的。费米一生的最后几年主要从事高能物理的研究,1949年他揭示宇宙线中原粒子的加速机制,研究了π介子、μ子和核子的相互作用,并提出宇宙线起源理论。1949年,费米还与宁合作,提出基本粒子的第一个复合模型。1952年,发现了第一个强子共振──同位旋四重态。

基本资料

中文名:恩利克·费米

外文名:意大利文:EnricoFermi

国籍:美国

民族:拉丁族

出生日期:1901年9月29日

逝世日期:1954年11月28日

毕业院校:意大利比萨大学

职业:学者、物理学家

主要成就:诺贝尔物理学奖(1938年)

出生地:意大利罗马

个人成就

学业

恩里克·费米1922年获比萨大学博士学位。1923年前往德国。在量子力学大师马克斯·玻恩(MaxBorn)的指导下从事研究工作。1924年到荷兰莱顿研究所工作。1926年任罗马大学理论物理学教授。1929年任意大利皇家科学院院士。

文章

当时他已经发表了他的第一篇主要论文,论述了物理学中的一个深奥的分支,人称量子统计学。在这篇论文中,费米发展了量子统计学,用它来描述某类粒子大量聚集的行为,这类粒子人称费米子。由于电子、质子和中子——构成普通物质的三种“建筑材料”都是费米子,所以费米学说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费米方程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了解原子核、简并物质(诸如出现在某些种类星体内部的简并物质)的行为,以及金属的特性和行为——一个有明显实际用途的课题。1934年用中子轰击原子核产生人工放射现象。

研究

开始中子物理学研究。被誉为“中子物理学之父”。1936年出版的热力学讲义。成为后人教学用书的著名蓝本。由于他在中子轰击方面。尤其是热中子轰击方面的成绩,于1938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奖。但是就在这时他却在意大利遇到了麻烦。一是因为他的妻子是犹太人,意大利法西斯政府颁布出一套粗暴的反对犹太人的法律;二是因为费米强烈反对法西斯主义——墨索里尼独裁统治下的一种危险的态度。1938年12月他前往斯德哥尔摩接受诺贝尔奖,此后就没有返回意大利,而是去了纽约。哥伦比亚大学主动为他提供职位,并为自己的师资队伍中增添了一位世界上伟大的科学家而感到自豪和骄傲。1944年费米加入美国籍。

原子弹:曼哈顿计划

在1939年初,据泽·梅特纳、奥特·哈尔姆和弗里茨·斯特拉斯曼报导,中子被吸收后有时会引起铀原子裂变。这项报导发表后,和其他几位主要的物理学家一样,费米立即认识到一个裂变的铀原子可以释放出足够的中子来引起一项链式反应,而且还和另外几位物理学家一样,费米马上就预见到这样的链式反应可用于军事目的潜在性。1939年3月,费米与美国海军界接触,希望引起他们对发展原子武器的兴趣。但是直到几个月后尔伯特·爱因斯坦就此课题给罗斯福总统写了一封信以后,美国政府才对原子能给予重视。

那时候,同盟国的科学家虽然已经在讨论原子弹的可能,但是还没有正式开始进行制造的工作。后来由于同盟国在战事中一再失利,德国又开始禁止由他们占领捷克铀矿区的铀矿出口,使得同盟国意识到,德国可能已经在认真进行原子弹计划。

不久,一位德国科学家傅吉(SiegfriedFlugge)出人意料地在德文科学期刊上,公开发表了一些德国核分裂研究的新近成果。这位科学家本来是故意突破当时德国尚未完全开始的信息封锁,让同盟国得知德国研究近况,但是同盟国科学家反倒因而误认为,如果德国能够发布这么多资料,那么他们真正的发展情况,恐怕还要更加先进,这就更加促使美国原子弹计划开始酝酿产生。

匈裔科学家齐拉于是决定采取一些行动。首先他认为要能控制比属刚果的铀矿,于是请求和比利时皇家熟识的爱因斯坦帮忙,爱因斯坦欣然同意。接着他和银行家沙克斯(A.Sachs)共同具名拟就一信,准备敦促罗斯福总统在美国进行原子弹计划,为了增加这封信的分量,他们也要求爱因斯坦共同具名,爱因斯坦同意了。这一封有爱因斯坦共同具名的信函,确实是促成原子弹计划的一个关键因素,而这件事到战后曾引起爱因斯坦相当的后悔。

美国政府一有了兴趣,建立一个模式原子反应堆就成了科学家的首要任务,以探明自保持的链式反应是否确实可行。由于费米是世界上主要的中子权威,且集理论与实验天才于一身,所以被选为世界第一台核反应堆攻关小组组长。他最初在哥伦比亚大学工作,随后又到芝加哥大学工作,并从此一直担任芝加哥大学教授和之后美国政府第一个国家实验室阿贡国家实验室主任。1942年12月2日,在芝加哥大学,费米指导下设计和制造出来的人类第一台可控核反应堆首次运转成功,命名为“芝加哥一号堆”(ChicagoPile-1)。这是原子时代的真正开端,因为这是人类第一次成功地进行了一次核链式反应。

随着这项实验的成功,曼哈顿计划得以顺利推进。费米在这项工程中作为一位主要的科学顾问,继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费米的主要贡献在于他在发明核反应堆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十分显然,这项发明的主要功劳应归于费米。他最先对有关方面的基础理论做出了重大的贡献,随后又亲自指挥第一座核反应堆的设计和建造。战后,费米在芝加哥大学任教授。他于1954年在芝加哥去世。100号化学元素镄就是为纪念他而命名的。

辉煌人生

恩利克·费米先后获得德国普朗克奖章、美国哲学会刘易斯奖学金和美国费米奖。1953年被选为美国物理学会主席。还被德国海森堡大学、荷兰乌特勒支大学、美国华盛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耶鲁大学、哈佛大学、罗切斯特大学和拉克福德大学授予荣誉博士。

费米之所以成为重要人物,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他是无可争议的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而且是为数不多的兼具杰出的理论家和杰出的试验家天才的人。他在其生涯中写了250多篇科学论文。二是费米在发明原子爆破方面是一个非重要的人物,尽管别人在推动这项事业的发展上也起了同样重要的作用。

从1945年以来,原子武器从未用于战争。出于和平目的,大量的核反应堆建成用来产生能源。在未来,反应堆将成为更重要的能源来源。此外,一些反应堆被用来生产有用的放射性同位素,用在医学和科学研究上。反应堆还是钚的一个来源,这是制造原子武器的一种材料。人们对核反应堆可能对人类产生危害存有害怕心理,但没人抱怨它是个无意义的发明。不管是好还是坏,费米的工作对未来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为纪念费米对核物理学的贡献,美国原子能委员会建立了“费米奖”,以表彰为和平利用核能作出贡献的各国科学家。

第100个化学元素镄和原子核物理学使用的“费米单位”(长度单位)就是以费米的名字命名的。

诺贝尔奖

本世纪30年代初,中子被发现以后,科学家就利用它去轰击各种元素,研究核反应。以意大利皇家科学院院士费米为首的一批青年人,干得最起劲。他们按照元素周期表的顺序,从头到尾地轰击已知的各种元素,看看都会发生什么情况。

1934年,人们认为元素周期表上最后一个元素是92号元素铀。但是当用中子轰击时,他们发现铀被强烈地激活了,并产生出好多种元素。他们认为,在这些铀的衰变产物中,有一种是原子序数为93的新元素。这是由于中子打进铀原子核里,使铀的原子量增加而转变成的新元素。

费米等人关于93号新元素的实验报告发表后,世界各国的报纸立即进行了轰动性的报道。关于93号元素问题,在各国科学家中引起一场激烈而持续的争论。有不少人肯定,也有不少人持怀疑态度。这场争论迟迟没有定论的原因是当时缺乏一种有效的手段,可以对铀元素受到中子轰击后的产物进行精确的分离和分析。

1934年10月,费米研究小组未解决这个谜团,却意外地取得另一项重大发现:中子在到达被辐射物质之前,和含氢物质中的氢原子核碰撞,速度大大降低;这种降低了速度的“慢中子”,更容易引起被辐射物质的核反应。这正如速度太快的篮球容易从框上弹出去,速度慢的较容易进篮一样,使用慢中子轰击原子核很快被各国科学家采用。

1938年11月10日,也就是“93号元素”发现4年多以后,费米接到来自斯德哥尔摩的电话,瑞典科学院宣布费米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奖状:“奖金授予罗马大学恩利克·费米教授,以表彰他认证了由中子轰击所产生的新的放射性元素,以及他在这一研究中发现由慢中子引起的反应。”费米带着全家去斯德哥尔摩领奖后,没有返回意大利,而是乘上了去美国的轮船。

就在这一年,德国威廉皇家化学研究所的两位化学家哈恩和斯特拉斯曼,与女物理学家梅特涅合作,试验用慢中子轰击铀元素,而且用化学方法分离和检验核反应的产物,获得了令人难以置信的结果:铀核在中子的轰击下,分裂成大致相等的两半,它们不是93号新元素,而是56号元素钡!原子核的这一种变化现象过去还从未发现过。

1938年11月22日,也就是在诺贝尔奖颁发后的12天,哈恩把分裂原子的报告寄往柏林《自然科学》杂志,该杂志1939年1月便登出了哈恩的论文,推翻了费米的实验结果。显而易见,诺贝尔奖搞错了!

听到这惊人的消息,费米的第一个反应是来到哥伦比亚大学实验室,利用那里较好的设备,重复了哈恩的试验,结果和哈恩的试验一样。这一事实,对费米来说无疑是难堪的。然而和人们的想象相反,费米坦率地检讨和总结了自己的错误判断,表现了一个科学家服从真理的高尚品质。此时此刻,费米考虑的不是个人的名誉得失,他在别人成就的基础上继续前迈进。在裂变理论的基础上,费米很快提出一种假说:当铀核裂变时,会放射出中子。这些中子又会击中其它铀核,于是就会发生一连串的反应,直到全部原子被分裂。这就是著名的链式反应理论。根据这一理论,当裂变一直进行下去时,巨大的能量就将爆发。如果制成炸弹,它理论上的爆炸力是TNT炸药的2000万倍!

标签: 恩利克·费米

更多文章

  • 乔治·佩吉特·汤姆森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乔治·佩吉特·汤姆森

    乔治·佩吉特·汤姆森(GeorgePagetThomson,1892年5月3日-1975年9月10日),英国物理学家,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937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乔治·佩吉特·汤姆森的父亲J·J·汤姆孙是190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文名:乔治·佩吉特·汤姆森外文名:GeorgePagetT

  • 卡尔·大卫·安德森

    名人大全编辑:笑红尘标签:卡尔·大卫·安德森

    卡尔·大卫·安德森(CarlDavidAnderson,1905-1991年),瑞典裔美国物理学家,正电子的发现者,193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中文名:卡尔·大卫·安德森外文名:CarlDavidAnderson国籍:瑞典裔美国出生日期:1905年逝世日期:1991年毕业院校: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职

  • 维克托·弗朗西斯·赫斯

    名人大全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维克托·弗朗西斯·赫斯

    维克托·弗朗西斯·赫斯(VictorFrancisHess,1883–1964年),奥地利-美国物理学家。1912年发现并研究了宇宙射线因而荣获193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中文名:维克托·弗朗西斯·赫斯外文名:VictorFrancisHess国籍:奥地利出生日期:1883年逝世日期:1964年毕业院

  • 詹姆斯·查德威克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詹姆斯·查德威克

    詹姆斯·查德威克(JamesChadwick,1891年10月20日——1974年7月24日),英国物理学家。1935年因发现中子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中文名:詹姆斯·查德威克外文名:JamesChadwick国籍:英国出生地:英国柴郡出生日期:1891年10月20日逝世日期:1974年7月24日毕业

  • 沃纳·海森堡

    名人大全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沃纳·海森堡

    沃纳·卡尔·海森堡(德文原名:WernerKarlHeisenberg,1901年12月5日—1976年2月1日),男,德国著名物理学家,量子力学的主要创始人,哥本哈根学派的代表人物,193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量子力学是整个科学史上最重要的成就之一,他的《量子论的物理学基础》是量子力学领域的一

  • 钱德拉塞卡拉·文卡塔·拉曼

    名人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钱德拉塞卡拉·文卡塔·拉曼

    钱德拉塞卡拉·拉曼爵士,FRS(英语:SirChandrasekharaRaman,1888年11月7日-1970年11月21日),印度物理学家,193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文名:钱德拉塞卡拉·文卡塔·拉曼外文名:ChandrasekharaRaman国籍:印度民族:泰米尔出生日期:1888年

  • 路易·维克多·德布罗意

    名人大全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路易·维克多·德布罗意

    路易·维克多·德布罗意(LouisVictor·DucdeBroglie,1892年8月15日-1987年3月19日),男,出生于法国迪耶普,法国理论物理学家,物质波理论的创立者,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之一。1929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1932年任巴黎大学理论物理学教授,1933年被选为法国科学院院士。

  • 欧文·理查森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欧文·理查森

    欧文·理查森爵士,(SirOwenRichardson,1879年4月26日-1959年2月15日),是英国物理学家,皇家学会会员。他在热离子学发射领域做出重大贡献,特别是发现了理查森定律(RichardsonsLaw),因而荣获1928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中文名:欧文·理查森外文名:OwenRic

  • 查尔斯·汤姆逊·里斯·威尔逊

    名人大全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查尔斯·汤姆逊·里斯·威尔逊

    查尔斯·汤姆逊·里斯·威尔逊(CharlesThomsonReesWilson,1869年2月14日—1959年11月15日),生于英国苏格兰爱丁堡附近的格伦科西,父亲在苏格兰因试验牧羊农场而很有名.威尔逊1892年毕业于剑桥大学西得尼·萨赛克斯学院,后在剑桥大学一面做实验研究,一面当医学系的实验演

  • 阿瑟·霍利·康普顿

    名人大全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阿瑟·霍利·康普顿

    阿瑟·霍利·康普顿(ArthurHollyCompton,1892年9月10日—1962年3月15日),美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康普顿效应”的发现者,192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康普顿曾参与曼哈顿计划,任芝加哥大学冶金实验室主任,1942年12月与恩利克·费米等人协作建立起了人类第一台核反应堆“芝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