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斯万特·佩博

斯万特·佩博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3734 更新时间:2024/1/17 16:21:25

斯万特·佩博,又译为施温提·柏保、斯万特·帕博(瑞典语:SvantePääbo),1955年4月20日出生于瑞典斯德哥尔摩,生物学家、进化遗传学权威,新学科——古基因组学的开创者。任职于马普进化人类学研究所。出版有学术自传《尼安德特人》。北京时间2022年10月3日,斯万特·佩博获得202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基本资料

名:斯万特·佩博

外文名:SvantePääbo(瑞典语)

SvantePbo(英语)

别名:施温提·柏保、斯万特·帕博

国籍:瑞典

出生地:瑞典斯德哥尔摩

出生日期:1955年4月20日

毕业院校:乌普萨拉大学

主要成就:202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研究领域:遗传学

性别:男

学位/学历:博士

人物经历

斯万特·帕博,男,1955年4月20日出生于瑞典斯德哥尔摩,他的父亲是苏恩·伯格斯特龙(SuneBergstrm),因前列腺素相关物质的发现获得198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他的母亲是化学家凯琳·帕博(KarinPbo)。

1955年4月20日,斯万特·佩博出生于瑞典斯德哥尔摩。

1975年最初进入乌普萨拉大学,并于1986年,取得乌普萨拉大学博士学位。

1990年,他成为德国慕尼黑大学教授,并于1997年,担任马普进化人类学研究所所长。

1999年,在德国莱比锡创立了马克斯普朗克进化人类学研究所,至今仍活跃在该研究所。同时,他还是美国、瑞典等国的国家科学院院士。

2010年,首创从尼安德特人的骨头中提取、测序和分析古DNA的方法。

个人生活

父亲:苏恩·伯格斯特龙(SuneBergstrm),198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

母亲:凯琳·帕博(KarinPbo),化学家

斯万特·帕博的母亲是从爱沙尼亚流亡到瑞典的化学家,之所以跟随母姓,是因为帕博是私生子。

卡琳曾在苏恩的实验室工作,在后者已经结婚生子的情况下,两人产生婚外情并生下了帕博。之后,卡琳离开了实验室,终身未婚。虽然每周六,苏恩都会抽空见见小帕博,尽到一个父亲的点滴责任,但他并没有公开这个私生子的身份。直到2004年苏恩去世前不久,苏恩的家人才知道了帕博的存在。帕博的学术生涯是否和每周见一面的父亲有关,我们不得而知。在帕博20岁的时候,苏恩成为诺贝尔基金会的主席。在帕博27岁的时候,由于对前列腺素的研究,66岁的苏恩与萨米尔松以及约翰·范恩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当时,他完全没有想到,自己的私生子会在40年后独自一人获得同一奖项。

妻子:琳达·魏吉兰特(LindaVigilant)

帕博曾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艾伦·威尔森(AllanWilson)实验室做博士后。与他一起做博士后的还有一位科学家,就是最早提出“线粒体夏娃”理论的马克·斯通金(MarkStoneking)博士,他也是威尔森的得意门生之一。帕博和斯通金同时爱上了实验室的另一位女博士后——琳达·魏吉兰特(LindaVigilant)。帕博在《尼安德特人》中写道,琳达每天骑摩托车来实验室,自己被琳达“男孩般的可爱相貌和智慧吸引”。帕博是公开的双性恋,当时还不敢肯定自己的性取。在他犹豫的过程中,琳达就和斯通金结婚了,并搬去了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还生了两个娃。但琳达后来向斯通金坦承,自己爱的是帕博。后来,帕博去马克斯·普朗克学会在莱比锡的演化人类学研究所担任所长,开始到处招募人才,斯通金也来这里工作了。就这样,帕博又见到了琳达。斯通金也找到了另外的真爱,和琳达友好分手,琳达就嫁给了帕博。

主要贡献

开创新学科古基因组学

在人类形成的过程中,同样有无数的谜团和空白需要弄清,更需要化石和基因的证据。斯万特·佩博的贡献主要在于基因上的发现,他的开创性研究催生了一门全新的学科——古基因组学。通过揭示和比较所有活着的人类与已灭绝的人类的遗传基因差异,斯万特·佩博初步解释了,是什么奠定了我们成为今天独特的人类。

测序尼安德特人线粒体DNA

斯万特·佩博团队通过对尼安德特人(1856年在德国尼安德河谷(NeanderValley)发现的一种古人类,直到3万年前才灭绝)的基因组进行测序发现,尼安德特人是当今人类已灭绝的近亲。而且,他还发现了以前不为人知的古人类丹尼索瓦人在基因上与现代人的关系。

斯万特·佩博和其同事首先从尼安德特人遗骸上提取到DNA并进行了测序,并于1997公布了对尼安德特人线粒体DNA的测序结果。

1996年,帕博和同事们提取到一小段尼安德特人线粒体DNA,并测出了其中一段含有379个核苷酸的DNA序列,结果证明尼安德特人既不是欧洲人的直系祖先,也没有对现代人线粒体做出过任贡献,他们就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死胡同,虽然一直活到距今3万年左右,最终还是不幸灭绝了。这一成果刊发在1997年的《细胞》(Cell)杂志上,也让他得到了马普协会在莱比锡演化人类学研究所的所长职位。

2010年,斯万特·佩博与同事重构出在克罗地亚一处洞穴发现的尼安德特人化石的基因组草图,由此发现尼安德特人与分布在欧亚的人群祖先有通婚。

2009年2月,他所引领的科研团队已初步完成超过30亿碱基对序列的尼安德特人基因组。无疑,这个科学项目的完成将使人们对现代人的进化史有更新的认识。

发现不为人知的丹尼索瓦人

2014年,斯万特·佩博又和同事完成了对丹尼索瓦洞手指骨的基因测序,结果更是令人惊奇:与尼安德特人和现代人类的所有已知基因组序列相比,丹尼索瓦洞手指骨的DNA序列是独一无二的。由此,斯万特·佩博发现了一种以前不为人知的人类,命名为丹尼索瓦人。

搭建世界首个古DNA研究超净室

在德国,帕博的实验室专注于开发研究古DNA的技术,他开创性地解决了DNA污染的问题。现代DNA污染是古人类以及其他古生物研究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尤其是在古人类研究中,即便是现代人皮肤上的一丁点颗粒都有可能毁掉最后的结果。为此,帕博和同事搭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古DNA研究的超净室(cleanroom),并设计出超净室的工作规则。如今,超净室已经成为世界上大多数古DNA研究实验室的标准配置。

人物故事

对考古学的兴趣

虽然父母都是理工科方面的科学家,但帕博很早就表现出对考古研究的兴趣,他的房间堆满了史前瑞典人制作的陶器碎片。13年岁那年,帕博和母亲一起到埃及度假,第一次接触到木乃伊,萌生了研究木乃伊的想法。1975年,20岁的帕博进入瑞典的乌普萨拉大学(UppsalaUniversity)读书时,选择在人文学院学习科学史、埃及考古学、俄语等课程。但没过多久,帕博就失去了兴趣。两年后,他转向医学,之后又读了一个分子遗传学的博士学位。

研究木乃伊DNA

读博期间,帕博接触到了DNA克隆技术,产生了利用这一技术研究古人类,尤其是研究木乃伊DNA的念头。1984年,29岁的帕博成功地从一个死去两千多年的木乃伊身上提取到了DNA,并分析了其中的一小段,其结果发表在东德科学院主办的学术期刊《古代》(DasAltertum)上。一年后,帕博的论文《对古代埃及木乃伊DNA的分子克隆》(MolecularcloningofAncientEgyptianmummyDNA)登上《自然》封面,引发学界轰动,30岁的帕博一跃成为学术明星。

所获荣誉

1992年,获德国科学基金会颁发的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奖。

2007年,被评为《时代》全球最有影响力百人之一。

2008年,被《新科学家》评为8位年度科学英雄之一。

2016年,获得有着豪华版“诺贝尔奖”之称的“科学突破奖”(BreakthroughPrizes)。

2022年10月3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宣布,将202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瑞典科学家斯万特·佩博,以表彰他在已灭绝古人类基因组和人类进化研究方面所做出的贡献。

学术谱系

博士:付巧妹

人物评价

帕博是第一个测出3万年前已经灭绝的古人类DNA序列的人,对人类起源的研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2007年,帕博被《时代周刊》评为全世界极具影响力的100人之一。2008年,又被《NewScientist》评为8位年度科学英雄之一。

帕博待人谦和,“唯独对科学问题,他寸步不让”。(帕博学术自传《尼安德特人》译者夏志)

“在百年诺奖历史上,这是专门研究进化的学者第一次获得诺奖。”“他对人类的知识贡献是巨大的,他的研究涉及到古疾病,比如控制疾病基因及其机制。当然,他最大的贡献是对古人类学、考古学研究,开了革命性变革,仅用短短十几年,就让古DNA研究迎来了一个巅峰”,“谦和、绅士,是周忠和对帕博的印象。“每次来到古脊椎所,他总是对各种不同学术意见,表示出十分的尊重。”(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忠和)

标签: 斯万特·佩博

更多文章

  • 雅顿·帕塔普蒂安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雅顿·帕塔普蒂安

    雅顿·帕塔普蒂安(ArdemPatapoutian),男,1967年出生于黎巴嫩贝鲁特,亚美尼亚裔,分子生物学家和神经学家,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拉霍亚斯克里普斯研究所。2021年10月4日,获得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中文名:雅顿·帕塔普蒂安外文名:ArdemPatapoutian国籍:美国出

  • 戴维·朱利叶斯

    名人大全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戴维·朱利叶斯

    戴维·朱利叶斯(DavidJulius),1955年11月4日出生于美国纽约,美国生理学家,博士,加州旧金山大学生理学及分子生物学教授。2010年邵逸夫生命科学与医学奖得主。2021年10月4日,获得202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中文名:戴维·朱利叶斯外文名:DavidJulius国籍:美国出生地

  • 查尔斯·赖斯

    名人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查尔斯·赖斯

    查尔斯·M·赖斯(CharlesM.Rice),男,1952年8月25日出生于美国萨克拉门托,加州理工学院博士,美国病毒学家、医学家,洛克菲勒大学教授,洛克菲勒大学病毒学和传染病实验室的负责人,主要研究领域是丙型肝炎病毒。2020年10月5日,凭借在“发现丙型肝炎病毒”方面作出的贡献,与哈维·阿尔特

  • 迈克尔·霍顿

    名人大全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迈克尔·霍顿

    迈克尔·霍顿(MichaelHoughton),1949年生,男,英国生物化学家,现任加拿大卓越研究员计划病毒学研究员、阿尔伯塔大学李嘉诚病毒学教授,并担任阿尔伯塔大学李嘉诚应用病毒学研究所主任。参与开发丙型肝炎测试。2020年10月5日,获得202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表彰他“发现丙型肝炎病

  • 哈维·阿尔特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哈维·阿尔特

    哈维·阿尔特(HarveyJ.Alter,1935年9月12日-),男,出生在纽约市,美国病毒学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输血医学家。2020年10月5日,获得202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中文名:哈维·阿尔特外文名:HarveyJ.Alter国籍:美国出生日期:1935年9月12日毕业院校:罗彻斯特

  • 格雷格·塞门扎

    名人大全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格雷格·塞门扎

    格雷格·塞门扎(GreggL.Semenza),1956年出生于美国纽约,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教授,曾发现使癌细胞适应缺氧环境的HIF-1。2019年10月7日,获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中文名:格雷格·塞门扎外文名:GreggL.Semenza国籍:美国出生地:美国纽约出生日期:19

  • 彼得·拉特克利夫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彼得·拉特克利夫

    彼得·拉特克利夫(SirPeterJ.Ratcliffe),1945年5月14日出生,英国细胞和分子生物学家,临床医生,牛津大学临床医学系主任,主要研究低氧状态下细胞的反应。2019年10月7日,获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中文名:彼得·拉特克利夫外文名:SirPeterJ.Ratcliffe

  • 威廉·凯林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威廉·凯林

    威廉·凯林(WilliamG.KaelinJr),1957年11月23日出生于美国纽约,美国医学家,哈佛大学医学教授,致力研究p53等抑癌基因在癌症发展中的作用。2019年10月7日,获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中文名:威廉·凯林外文名:WilliamG.KaelinJr国籍:美国出生日期:1

  • 本庶佑

    名人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本庶佑

    本庶佑(TasukuHonjo),男,1942年1月27日出生于日本京都府京都市,毕业于京都大学,免疫学家。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日本学士院会员。现任京都大学高等研究院特别教授、静冈县公立大学法人理事长,文化功劳者。本庶佑于1992年发现T细胞抑制受体PD-1

  • 詹姆斯·艾利森

    名人大全编辑:黑姑娘标签:詹姆斯·艾利森

    詹姆斯·艾利森(JamesP.Allison),美国著名的免疫学家,现任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安德森(M.D.Anderson)癌症中心免疫学教授和系主任、免疫治疗平台执行主任,同时担任美国癌症研究所(CancerResearchInstitute,CRI)科学顾问委员会的主任。艾利森主要以对T细胞抗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