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何克希

何克希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2640 更新时间:2023/12/16 10:23:40

何克希(1906年—1982年12月17日),四川峨眉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赴上海从事情报工作,成为中央特科成员。1942年何克希被派往浙东,任三北游击司令部司令员,1944年1月被任命为新四军浙东纵队司令员、浙东区党委委员,领导创建了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直至抗日战争胜利。1945年10月奉命北撤。1949年后,先后担任华东军区装甲兵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浙江省政协副主席、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1955年获授少将军衔。1982年因病逝世。

基本资料

名:何克希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906年

逝世日期:1982年12月17日

职业:革命家

出生地:四川峨眉

人物简介

何克希(1906年—1982年),长期在国民党统治区从事情报工作,先后在成都、上海等地进行革命活动。1935年为策应中央红军长征入川,曾在峨眉县组织农民武装暴动。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新四军,先后任江南抗日义勇军第三路军副司令员,江南人民抗日义勇军指挥部副指挥,中共东路工作委员会副书记,新四军江南指挥部东路保安司令员,江南行政委员会主任兼地方保安司令员,新四军第六师副参谋长。1942年7月新四军浙东抗日自卫军成立,任司令员,参与领导开辟发展浙东抗日根据地。1944年1月部队扩编成立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任司令员。1945年1月任苏浙军区第二纵队司令员。率部参加江南敌后抗日游击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山东野战军第一纵队第三旅政治委员,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副司令员。1948年10月任第三野战军第三十五军政治委员。1949年6月任第三野战军兼华东军区特种兵纵队政治委员。率部参加解放华东的多次重要战役战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华东军区特种兵司令部政治委员,华东军区装甲兵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装甲兵系主任,国务院第二机械工业部部长助理,浙江省政治协商会议副主席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和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被选为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何克希1906年生于四川峨眉县(今峨眉市)。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曾到忠县组织游击队。后在达县、成都等地从事党的秘密工作。1935年1月在峨眉组织武装暴动,后率百余人转至洪雅、雅安一带开展游击斗争。同年5月赴上海从事情报工作。抗日战争爆发后,在江阴参与组建抗日武装。1938年秋起,任江南抗日义勇军第3路军副司令员、江南抗日义勇军总指挥部副总指挥,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江南人民抗日救国军东路指挥部副司令员、新四军第6师副参谋长等职,参与领导开辟苏南抗日根据地的斗争。1942年6月被派至浙东,后任三北(镇海、慈溪、余姚3县北部)游击司令部司令员。1944年1月任浙东游击纵队司令员。是浙东抗日武装和抗日根据地的创建人之一。抗日战争胜利后,任新四军第1纵队第3旅政治委员,1947年1月任华东野战军第1纵队副司令员,1948年10月任第三野战军第35军政治委员。参加了莱芜、孟良崮、淮海、渡江战役和解放浙江。新中国成立后,任华东军区特种兵纵队政治委员、军区装甲兵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南京军事学院装甲系主任。1956年任国务院第二机械工业部部长助理兼办公厅主任。1966年起先后任浙江省第三届、第四届政协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82年12月17日在杭州逝世。

革命生涯

新中国成立前

何克希同志1906年1月20日出生于四川峨眉县(今峨眉市),在中学读书时就受到党的先进思想的教育影响,于1929年全国革命处于低潮时期,毅然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入党后,由中共四川省委委派赴重庆学习军事,随后根据党的指示从事军事工作。他曾身入匪穴,想方设法除掉匪首,争取了一股300多人的土匪武装,组建成为一支党所领导的游击队并出任司令。

1934年底,何克希同志根据中共四川省委指示,在家乡组织武装暴动。不幸计划泄露,敌人抢先关闭城门,到处抓人。他在危急中仍带领100多人到雅安山区打游击。全家人因而受到严重的迫害。

1935年,他奉中共四川省委之命,到上海参加救亡运动及上层情报工作。在此期间,他有机会系统地学习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革命理论,为以后的独立开展工作打下重要根基。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何克希奉命到苏南敌后组织抗日武装。他在1938年7月争取改编了国民党地方武装和忠义救国军各一个连,加上从上海撤退的工人、难民编成一个连,建立起由党直接领导的抗日游击队。随后这支部队由陈毅同志亲自整编为江南抗日义勇军第三路军,1939年5月,与叶飞同志率领的第二路军会合,成立“江抗”总指挥部,何克希任副总指挥,共同率部东进江阴、无锡、常州、苏州、常熟、太仓、青浦、昆山、嘉定等地,开辟路东抗日游击区,不断打击敌人,频传捷报,特别是1939年8月1日奔袭上海虹桥机场、焚毁日机4架的战斗,一时威名远扬。皖南事变后,何克希任新四军第六师副参谋长,不久改任江南行政委员会主任兼江南保安司令,率领地方武装,坚持东路地区的反“清乡”斗争,直到1941年10月去华中局党校学习。他在这一地区与敌伪顽进行尖锐复杂的斗争长达三年多之久,为开展苏南路东地区抗日游击战和创建抗日根据地,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42年7月,由陈毅军长建议并经泽东主席批示同意,何克希南下浙东,与谭龙会合,成立浙东区党委,共同领导这一地区的抗日斗争。他是浙东抗日根据地的创始者和主要领导人之一,并一直担任三北游击司令部和以后改名的新四军浙东抗日游击纵队的司令员。这块根据地后来发展成为全国19块抗日根据地之一。在这个敌后战场里,共对日伪军进行大小战斗643次,攻克县城2座和敌伪据点110多个,毙伤及俘获日伪官兵近万名,解放同胞400万人。在我国的抗日战争中,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以数量不多的兵力,抗击、牵制、消耗大量日本侵略军和伪军,起着据局部而影响全局的作用。在打击敌人的同时,自己也得到发展壮大,当初由浦东南渡到浙东时只有900多人,1945年10月北撤时已发展到1.5万人。

何克希同志率领新四军浙东抗日纵队北撤到苏北和山东后,先任华野一纵队三旅政委,接着担任一纵队副司令员兼二师师长和三十五军政委,在华东战场上亲历并参与指挥宿北、鲁南、莱芜、孟良崮、豫东、淮海以及渡江等历次重大战役。在我军进入南京前,三十五军奉命从正面夺取浦口后,在何克希同志的指挥下,迅速找到船只,以一个师的兵力率先渡过长江,把红旗插上伪总统府。

新中国成立后

新中国成立后,何克希历任第三野战军特种兵纵队政委、华东装甲兵司令兼政委、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装甲兵系主任,为实现我军现代化作出了极大的努力。1956年国家决定成立核工业部并研制原子弹,何克希不惜大幅度降低生活待遇,主动要求转业到地方,调入第二机械工业部任部长助理兼办公厅主任。他为核燃料生产基地的勘察、选址,顶风沙、冒严寒,遍访大西北。在国家国民经济暂时困难时期,他不辞辛苦地上高原、涉瀚海、钻山沟、下矿井,千方百计为基层单位排忧解难。他为我国原子武器和核工业的开拓试验及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

1966年初,已届花甲之年的何克希调任浙江省政协副主席,尽力在帮助老区经济建设、组织民主党派学习和参政议政方面多做一些工作。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干扰,他的愿望在粉碎“四人帮”后才开始逐步实现。1979年他又担负起对台工作的重任。

社会评价

一,革命事业的开拓能力

苏南地区和浙东地区一直是反动势力的老巢,日本侵略军侵占后,又成为其军事、经济和政治的战略要区。这里的斗争形势极其尖锐复杂,开展工作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要在这两个地区打开局面、立定足跟,建立抗日根据地,光有坚强的革命意志而缺乏实际的开拓能力是不可能实现的。何克希在党的领导下,与战友们共同努力,把党的方针政策迅速与当地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灵活制定斗争策略和具体方案,在敌、伪、顽三面夹击的极其恶劣的环境中,克服种种困难,终于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何克希的这种开拓能力,在改造济南战役中起义的吴化文部队、新中国成立初期实现军队现代化以及开创核工业事业中,都得到了较好的发挥和表现。我们的事业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他的这种锐意进取、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在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奋斗历程中,更值得我们认真学习、继承与发扬。

二,统一战线的工作能力

何克希在工作中非常善于按照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团结人。他确实能够做到团结一切应该团结和可以团结的人,在苏南开辟路东地区工作时,在这方面就有了出色的表现,后来又经过虚心陈毅同志学习,从事统一战线工作的本领得到进一步提高。到浙东后,他既是司令员,又分管统战工作。他不仅抓统战工作的开展,而且以很大的精力亲自广交朋友。每到一地,他都登门造访当地中上层爱国人士,做争取团结的工作。特别是他冒着巨大风险,几次“单刀赴会”,去国民党部队杂牌军驻地谈判,争取分化对方投奔抗日阵营的故事,已成为浙东革命历史上的一段佳话。

三,民主平等的亲和力

何克希长期处在领导岗位,但总是以普通一兵自居。他虽然在入党以前曾在四川军阀刘文辉部队受过军政训练,并任职达四年之久,但丝毫没有沾染上旧军队的不良习气,而是处处按照革命军队的要求建设部队和教育干部。他作风民主,平易近人,没有一点架子。他能与干部战士打成一片,生活上同甘共苦,思想上亲切关怀,工作上共同商量,乐于听取各种意见,并尽量帮助部队解决各种实际困难。他在平时经常深入基层,与干部战士进行无拘束的交谈,掌握第一手资料,切实了解实际情况。他知人善任,使用干部时坚持原则,不偏心,不搞“小圈子”。在浙东地区工作过的同志,普遍感到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因而心情舒畅。他常常亲自给部队讲课做报告。部队开展大练兵活动时,他与战士们一起摸爬滚打,真正做到身先士卒,因而受到广大群众的热情赞扬。他善于联系群众,与他接触时大家倍感温暖,从而他也受到大家的衷心拥戴。当年在浙东工作的同志如今回忆那段日子,提起“我们的何司令”时,仍是那样充满亲切和自豪的感情。

四,鼓舞斗志的宣传鼓动力

何克希由于作风深入,对实际情况心中有数,所以可以做到讲话从不用讲稿。平时在与统战对象交谈时,向干部战士做报告或个别谈话时,他能够掌握对方的心理状态和思想脉搏,有针对性地循循善诱,深入浅出,语言生动,以理服人,使人心悦诚服。对于那些年纪较大、体质较差以及伤病员等困难较多的同志,都能以诚挚的感情、亲切的语言,安慰和鼓励大家增强信心、渡过难关,去争取胜利。在战时,特别是情况危急时,他简明有力的战斗动员更加鼓舞人心,使全体参战人员迅速了解面临的局势和战斗任务,明了完成任务的重要性和实现任务的方法及途径,从而大大提高部队的战斗意志和战斗力。

重要贡献

一,重视学习

非常重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学习。他在频繁的战斗和繁重的工作中,千方百计挤时间读书学习。他特别对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阶级分析的观点,努力在实际工作中运用,尤其结合自身世界观的改造,牢记“知识分子必须工农化”的教导,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他到军事学院和核工业部门后,更是如饥似渴地钻研装甲坦克的技术和战术、原子科学等新的学问,使自己很快掌握这方面的有关知识。

二,勇挑重担

胸怀全局,勇挑重担,推动全盘工作。何克希考虑问题全面,很少有片面性。他在浙东地区,除了以很大精力抓好分工负责的军事斗争和统战工作外,同时也非常重视地方政权建设,关注根据地经济建设和财政、税务工作;关心部队和群众文艺工作,过问书籍、报刊的出版发行,并亲自撰写重要文章;亲自抓各级干部的培训;关心军需后勤保障和医疗卫生工作;过问通信、侦察工作和敌伪军工作,等等。对各项工作无不放在心上,并加以必要指导。此后在抓军队现代化建设和筹建核工业期间,他更注意抓好对新知识的钻研,做好教职学员和广大职工的管理、生活保障及物资供应等各方面的工作。

三,生活工作作风

个人生活十分俭朴,而对同志对人民极为关心。何克希是一个严于律己的人,对自己的要求十分严格。他在各级领导岗位上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坚决反对特殊化。转业到二机部后,他放弃了原来军队规定的种种比较优厚的待遇。记得我有一次去看他时,他们一家人挤住在一间平房内,他笑着说:“现在是房子越住越小,车子越坐越大。”接着又说:“这才真正符合生活应该低标准,工作应该高标准的要求”。他到浙江担任政协副主席后,每天坚持步行上下班,风雨无阻。在长期斗争中,他与党内外的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建立了亲密的感情。他自己省吃俭用,经常慷慨资助生活有困难的同志。他总在惦记过去曾经一起工作过的老战友,特别有的同志身处逆境,如仲良同志“三反”时被误打成“大贪污犯”,黄源同志反右时被错划成右派分子,何克希不避嫌疑,照常去看望他们,并尽量给予帮助和鼓励。老作家楼适夷同志离休后与外界来往很少,何克希1968年来北京参加全国政协会议时,要我一定要找到他。我经过中国作家协会联系,终于陪同何克希去看望了楼老,楼老和他的一家人感动得热泪盈眶。

四,教育子女

何克希同志不仅严于律己,而且按照培养革命后代的要求,严格教育子女。他的大儿子高中还没有毕业,正遇上抗美援朝的战火燃起,就参加志愿军到最艰险的朝鲜前线。他全力支持二女儿从中央民族学院毕业后,去西藏海拔4500米的阿里地区工作达八年之久。接着,他又先后支持三女儿到延安地区、另一个儿子到黑龙江同江县插队落户。其余的儿女插队到浙江农村,身边没有留一个。这些孩子都不负他的期望,在各自的岗位上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作出贡献。

标签: 何克希

更多文章

  • 何能彬

    名人大全编辑:胖次标签:何能彬

    何能彬(1912年-1989年),湖南平江人。1928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第三军团师卫生队指导员。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和长征。后任晋察冀军区营长、军分区司令员,东北民主联军旅长,东北野战军师长。参加了百团大战和辽沈、平津等战役。建国后,历

  • 何敬之

    名人大全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何敬之

    何敬之(1904年-1973年),1929年6月参加红军。1930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6军第1纵队第2支队排长,红军学校第3分校队长,红1军团侦察队队长,第2师第4团通信主任、供给处处长、师司令部管理科科长。本名:何敬之所处时代:近现代出生地:重庆万州出生日期:1904年逝世日期:1973年

  • 邱相田

    名人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邱相田

    邱相田(1916年-1984年8月20日),福建省上杭县溪口乡人。1929年参加农民运动,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由地方转入红军部队。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是全国政协第六届委员。本名:邱相田出生日期:1916年逝世日期:1984年8月20日籍贯:福建

  • 余非

    名人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余非

    余非(1911年-2001年4月25日),又名余镜波,湖南省平江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文名:余非出生日期:1911年逝世日期:2001年4月25日出生地:湖南省平江县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历任战士、宣传员,师政治部组织干事、

  • 余光茂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余光茂

    余光茂(1915-1998),江西崇义人,1955年,余光茂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概述图来源:)中文名:余光茂国籍:中国籍贯:江西崇义出生日期:1915年逝世日期:1998年余光茂(1915-1998),江西崇义人,1955年,余光茂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概述图来源:)余光茂(1

  • 余克勤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余克勤

    余克勤(1913年5月20日—1988年9月14日),河南省固始县人,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鄂豫皖、川陕苏区反“围剿”、长征以及济南、淮海等战役。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红星功勋荣誉章。曾任平原省军区分区司令员、副军长。中文名:余克勤民族

  • 汪易

    名人大全编辑:胖次标签:汪易

    汪易(1916年-1995年2月13日),四川省阆中市人,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历任省委秘书长、中共中央书记处秘书、中央党校教员,旅副政治委员,师副政治委员等职。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师政治委员,军政治部副主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师政治委员,解放军军副政治委员,总后勤部司令部副参谋长、参谋长,北京军区后

  • 汪洪清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汪洪清

    汪洪清(1911年6月2日一1990年12月22日),湖北省汉阳县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参加宁都起义。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文名:汪洪清民族:汉族籍贯:湖北汉阳出生日期:1911年6月2日逝世日期:1990年12月22日出生地:湖北省汉阳县汪洪清

  • 汪家道

    名人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汪家道

    汪家道(1916-1992)霍邱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任沈阳军区副司令员,中共黑龙江省委第一书记,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中文名:汪家道国籍:中国籍贯:霍邱县出生日期:1916年逝世日期:1992年政治面貌:中共党员汪家道(1916-1992)霍

  • 宋献璋

    名人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宋献璋

    宋献璋(1916年—1990年9月16日),四川省阆中县石滩镇人。一九三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三三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经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和抗日战争,参加过淮海战役和海防剿匪战斗,于1990年9月16日在上海逝世,终年73岁。中文名:宋献璋国籍:中国出生日期: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