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亚历山大·格罗滕迪克

亚历山大·格罗滕迪克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2986 更新时间:2023/12/13 4:44:20

亚历山大·格罗滕迪克(AlexanderGrothendieck无国籍,居于法国,生于德国),是20世纪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但他基本上属于另类,与学术界的数学家距离很远。他没有受过正规教育,也没有按部就班地在学术阶梯上晋升,而且在1970年以后完全脱离学术界。

基本资料

名:亚历山大·格罗滕迪克

外文名:亚历山大·夏皮罗

出生日期:1928年3月28日

逝世日期:2014年11月13日

职业:数学家

个人简介

亚历山大·格罗滕迪克(AlexanderGrothendieck,1928年3月28日在德国柏林出生),犹太裔无国籍数学家。亚历山大·格罗腾迪克生于德国,1966年获菲尔兹奖,他创立了一整套现代代数几学抽象理论体系,对同调代数也有建树。法国数学家格罗腾迪克,是20世纪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但他基本上属于另类,与学术界的数学家距离很远。他没有受过正规教育,也没有按部就班地在学术阶梯上晋升,而且在1970年以后完全脱离学术界。

亚历山大·格罗滕迪克-父母

格罗滕迪克的父亲是犹太人,可能名叫亚历山大·夏皮罗,用过萨沙一名,1890年生于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的边境。他15岁被反政府组织招揽,参与反沙皇斗争。他后来被捕,起初判处死刑,但因为年轻改为判囚终身。接着十年他在狱中度过,乘局势混乱逃走,加入乌克兰的反政府农民军。

他娶犹太女人并诞下一子,但他非风流,忙婚2外情。一次行动中他失去左臂,得到多个女人同志协助逃走,以假名亚历山大·塔纳罗夫先后到柏林和巴黎。返回柏林后他结识了汉堡出身、信奉新教的已婚妇汉卡·格罗滕迪克,两人生下亚历山大·格罗滕迪克,起初名为亚历山大·拉达茨,拉达茨是汉卡丈夫姓氏。他们和儿子及汉卡的婚生女儿合组“家庭”。

人物生平

童年

汉卡和萨沙希望成为作家,并与各方激进人士联络。1933年,纳粹党上台,迫使他们离开德国往西班牙。1936年他们参与了人民阵线(FrentePopular)发动的内战。亚历山大·格罗滕迪克居住在德国一位牧师的家中,这位牧师担任汉堡附近一所学校的校长。1939年他与父母在法国重聚。他们被拘捕和驱逐。萨沙被囚在法国列日省的韦尔内集中营,然后转送到奥斯威辛集中营,1942年被害。汉卡和亚历山大·格罗滕迪克被带到于法国洛泽尔省的里厄克罗集中营。

从蒙彼利埃到巴黎

战争结束后,亚历山大·格罗滕迪克和母亲居于蒙彼利埃附近。因为亚历山大·格罗滕迪克的助学金,他们生活还算稳定。他注册了数学课,但很少上课,喜欢自己于一角研究体积的概念。(如他在《收获与播种》所解释的,这些初次的研究,是他独自研究的开始,也引导他重新发现勒贝格积分。)一位以前曾跟随埃利·嘉当的教授,送亚历山大·格罗滕迪克到巴黎,并附带一封推荐信。在那儿接待他的不是埃利·嘉当,而是儿子昂利·嘉当。亨利·嘉当那时主导法国高等师范学校(Écolenormalesupérieure)的研究,也负责著名的嘉当研究班。亚历山大·格罗滕迪克此前感觉自己是世界上唯一的数学家,直到发现在巴黎的精英后,才觉悟到自己无知。

在IHES的岁月

来到巴黎南部建于1958年的IHES研究所,他美妙的格罗滕迪克-黎曼-罗赫定理开始引起了人们对他的注意,接着是一系列高产的讨论班。格罗滕迪克本人实际上没有走在杂志发表文章的传统路线;然而他聚集了一个强大的学派,在数学中的统治地位持续了十年。

拓扑量空间,数学界新星

他避开巴黎到了南锡,受让·迪厄多内和洛朗·施瓦茨指导来准备他的论文。那段时间写了六篇文章,他选了一篇《拓扑量积和核型空间》(Produitstensorielstopologiquesetespacesnucléaires)作为他的论文。洛朗·施瓦茨在巴黎介绍了亚历山大·格罗滕迪克的工作后,亚历山大·格罗滕迪克加入了布尔巴基小组,留在小组多年。他因父亲的缘故没有国籍,找工作遇到困难。他的无国籍身份使他不能担任公职,而入籍的唯一方法是服兵役,但他绝不肯做,于是要另谋出路。他离开法国,1953年到1955年在巴西担任客席教授,1956年又到美国堪萨斯州。这段时期他转变了研究课题。

抽象代数几何,概形的革命

在他的泛函分析卓越工作后,亚历山大·格罗滕迪克转向代数几何。他革命性地改写这学科,与让-皮埃尔·塞尔合作,建立新的基础,引入概形的概念。他们通信极多,虽然风格相反,但两人能互相补充而得到成果。他在1956年回到巴黎,倾向于拓扑学和代数几何的研究。他创造了黎曼-罗赫定理的新版本,揭示代数簇的拓扑和解析性质间的隐藏关连。

1957年他的母亲离世,之后多月他感到抑郁。次年他决定停止未完成的工作,实现一些惊人的突破。他也认识了他的未来妻子,和她生了三个孩子。

为数学和理论物理研究而设立的法国高等科学研究所(Institutdeshautesétudesscientifiques)接待他。他在那里再遇到让·迪厄多内、勒内·托姆、路易·米歇尔和大卫·吕埃勒,并着手建立代数几何理论。

他于1958年应邀在国际数学家大会做1小时报告,报告的内容与其说是对当时该学科已知内容的总结,不如说是对未来10年中他将要做的工作的预告。自1960年到1967年,他和让·迪厄多内合作写了《代数几何基础》(Élémentsdegéométriealgébrique)的首八卷。他的代数几何讨论班整理出版了7卷SGA。

1966年他获得菲尔兹奖,但他拒绝往苏联领奖。1967年往越南旅行,布拉格之春和1968年5月事件使他投身反对行列,直到1970年他辞掉法国高等科学研究所的工作,抗议其资助部分来自国防部。

数学后,激进生态保护者

辞职后他创办生存和生活组织(Survivreetvivre)以推广他的反战和生态保护思想。他被数学界抛弃,他向法兰西学院和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的求职都被拒绝。他离婚,并与在美国认识的博士生贾斯蒂娜·巴比于巴黎附近建立社区。

1973年他们移居到埃罗省的村庄,实验反正统文化。贾斯蒂娜·巴比生了一个孩子,不久后离开了他。他获蒙彼利埃大学聘为教授,留任到1988年退休。

自1980年到1995年他写了四本书:LalonguemarcheàtraverslathéoriedeGalois,Esquissed'unprogramme,Àlapoursuitedeschamps和Lesdérivateurs。但最著名的是他1985年写的自传式书籍《收获与播种》(Récoltesetsemailles),约二千页。他写道他一生经历三种情感:女人、数学和默想。

1988年他以下列理由拒绝授与他和皮埃尔·德利涅的克拉福德奖:

他的教授薪金和退休金足够他的需要;

奖项给予研究者的过高社会地位和声誉;

他自1970年起远离科学界(奖项是表扬他25年前的工作)。

他是一个和平主义者(某些研究直接或间接受到军方资助)

他也拒绝了为祝贺他六十岁生辰而编辑的文集《TheGrothendieckFestschrift》(1990年出版),因他相信自己的工作没有被好好理解。

1990年,他遗下他的全部数学写作手稿,定居在比利牛斯山。此后他过着隐居生活,与研究界完全断绝。

2010年,他要求禁止传播他的所有著作。他的粉丝把手稿的所有电子版连同他的其他著作一起,全部从网上删除了。

科学成就

亚历山大·格罗腾迪克在代数几何学方面的贡献博大精深,大致可以分为10个方面:(1)连续与离散的对偶性(寻来范畴,6种演算);(2)黎曼-洛赫-格罗腾迪克定理,把黎曼一洛赫定理由代数曲线和代数曲囱推广到任意高维代数簇,其间发展了拓仆K理论;(3)概形概念的引入,使代数几何学还原为交换代数学;(4)拓扑斯理论;(5)平展上同调与L进上同调;(6)动形(motive)理论;(7)晶状上同调;(8)拓扑斯的上同调;(9)稳和拓扑;(10)非阿贝尔代数几何学。他和其他人合作出版十几部巨著,共1万页以上,成为代数几何学的圣经。

人才培养

格罗滕迪克最出名的学生有皮埃尔·德利涅和米歇尔·雷诺。

社会期待

迄今为止,格罗腾迪克的著述中还有很多思想未被完全了解,但已经产生许多大结果,如德林证明韦伊猜想以及K理论的诞生。1984年,格罗腾迪克的手稿《纲领草案》在部分数学家中流传,1994年正式发表,其内容尚有待发掘,1988年瑞典科学院授予他克拉福德(Crafoord)奖,他拒绝领取,并痛斥当前的学术界腐败。不过,现在仍有许多同事和学生继续他的工作。

更多文章

  • 斯蒂芬·斯梅尔

    名人大全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斯蒂芬·斯梅尔

    斯蒂芬·斯梅尔(StephenSmale,1930年7月15日-),美国著名数学家,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荣誉退休教授、香港城市大学教授,1966年菲尔兹奖得主、2007年沃尔夫奖得主。斯梅尔因证明了五维及以上的庞加莱猜想而成名,然后转向研究动力系统并作出重要成就,1998年他还勾划出十八个重要的数

  • 拉尔斯·霍尔曼德尔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拉尔斯·霍尔曼德尔

    拉尔斯·霍尔曼德尔,涉及的研究领域很广,尤其在现代线性偏微分方程有突出贡献。他于1962年获菲尔兹奖,1988年获沃尔夫奖。他的著作《线性偏微分算子分析》被认为是该领域的经典文献。赫尔曼德于1955年在隆德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68年起任该校教授直到1996年退休。中文名:拉尔斯·霍尔曼德尔外文名:

  • 约翰·米尔诺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约翰·米尔诺

    约翰·米尔诺(英语:JohnMilnor,1931年2月21日-),美国数学家。中文名:约翰·米尔诺外文名:JohnMilnor国籍:美国职业:数学家他的主要贡献在于微分拓扑、K-理论和动力系统及其著作。他曾获得1962年度菲尔兹奖、1989年度沃尔夫奖及2011年度阿贝尔奖。米尔诺出生于美国新泽西

  • 克劳斯·费里德里希·罗斯

    名人大全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克劳斯·费里德里希·罗斯

    克劳斯·费里德里希·罗斯,英文名为:Roth,KlausFriedrich,于1925年出生于德国,在伦敦大学学院(UCL)工作,于1958年获得菲尔兹奖。中文名:克劳斯·费里德里希·罗斯外文名:Roth,KlausFriedrich国籍:英国出生年月:1925年10月29日中文名:克劳斯·费里德里

  • 勒内·托姆

    名人大全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勒内·托姆

    勒内·托姆(RenéThom,1923年9月2日-2002年10月25日,法语发音[ʀənetɔm]),法国数学家,突变论的创始人,于1958年获菲尔兹奖。勒内·托姆在圣路易中学毕业,入读巴黎高等师范学院。中文名:勒内·托姆外文名:RenéThom出生日期:1923年9月2日逝世日期:2002年10

  • 小平邦彦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小平邦彦

    小平邦彦(KunihikoKodaira,1915.3.16-1997.7.26),日本著名数学家。在代数几何和复几何领域做出了许多重大的贡献:证明了复曲面的黎曼一罗赫定理,证明了小平消灭定理和小平嵌入定理,对紧复曲面做出了系统的分类,并发展了高维复流形的形变理论。他于1954年获得菲尔兹奖。中文名

  • 让-皮埃尔·塞尔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让-皮埃尔·塞尔

    让-皮埃尔·塞尔博士,法国数学家、法国科学院院士、法兰西学院荣休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纯粹数学——拓扑学、代数几何与数论。曾于1954年获得菲尔兹奖,时年28岁,是迄今为止最年轻的菲尔兹奖得主。于2000年、2003年先后获得沃尔夫数学奖、阿贝尔奖,这两项奖项被认为是数学家的最高荣誉。塞尔博士同时也是

  • 坎布里奇罗朗·施瓦尔茨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坎布里奇罗朗·施瓦尔茨

    坎布里奇罗朗·施瓦尔茨,美国数学家,创立了广义函数论。1950年获得菲尔兹奖。中文名:坎布里奇罗朗·施瓦尔茨国籍:美国职业:美国数学家主要成就:创立了广义函数论。1950年获得菲尔兹奖。获奖时间1950年获奖年龄35岁人名坎布里奇罗朗·施瓦尔兹schwartz,laurent国籍美国坎布里奇罗朗·施

  • 阿特尔·塞尔伯格

    名人大全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阿特尔·塞尔伯格

    阿特尔·塞尔伯格(另译赛尔伯格,西尔伯格,西尔贝格)(英文:AtleSelberg)是一名挪威数学家。中文名::阿特尔·塞尔伯格英文名::AtleSelberg别名::赛尔伯格;西尔伯格;西尔贝格性别::男国籍::挪威职业::科学数学家阿特尔·塞尔伯格(另译赛尔伯格,西尔伯格,西尔贝格)(英文:At

  • 拉尔斯·瓦莱里安·阿尔福斯

    名人大全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拉尔斯·瓦莱里安·阿尔福斯

    拉尔斯·瓦莱里安·阿尔福斯(1907~1996年)芬兰裔美籍数学家。1907年4月18日生于芬兰赫尔辛基,卒于1996年10月11日。中文名:拉尔斯·瓦莱里安·阿尔福斯外文名:LarsValerianAhlfors国籍:美国出生地:芬兰赫尔辛基出生日期:1907年4月18日逝世日期:1996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