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威拉德·博伊尔

威拉德·博伊尔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3964 更新时间:2024/1/18 6:21:47

威拉德·博伊尔(WillardBoyle,1924年一2011年5月7日),加拿大物理学家,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数码相机图像感应器发明人之一。1924年出生于加拿大,在麦吉尔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53年加入贝尔实验室,代表贝尔实验室为美国宇航局(NASA)提供技术支持,并发明了第一台用于医学以及NASA的登月计划选址所需的激光器;2009年,他与贝尔实验室的同事乔治·史密斯(GeorgeE.Smith)因为发明数码相机图像感应器——“感光半导体电荷耦合器件(CCD)”而一同分享了当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因肾病于2011年5月7日不幸逝世,享年87岁。

基本资料

名:威拉德·博伊尔

外文名:WillardBoyle

国籍:美国

出生日期:1924年

逝世日期:2011年5月7日

毕业院校:麦吉尔大学(本科,硕士,博士)

职业:科学家

主要成就: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出生地:加拿大默斯特

人物简介

威拉德·博伊尔(WillardBoyle),加拿大物理学家。1924年8月19日出生于加拿大东部新斯科舍省小镇阿默斯特,3岁时随家人搬迁到魁北克城以北350公里的一个小村庄,这里交通不便,出行基本依靠狗拉的雪橇,因此上高中前博伊尔都是在母亲的指导下自学。博伊尔高中时代在蒙特利尔的一家私立学校度过,高中毕业后即加入加拿大海军,成为航空母舰战斗机飞行员以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但不久二战就结束了,博伊尔从没参与过真正的战斗。

人物经历

1947年、1948年1950年他分别在麦吉尔大学取得理学学士学位、理学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

1953年他加入了美国贝尔实验室。今天,提起博伊尔,人们知道他是CCD图像传感器两名发明者之一,但实际上他作出的贡献很多,包括1962年与他人合作发明第一台红宝石连续激光器等。博伊尔还与另一名科学家获得了有关半导体注入式激光器设想的第一个专利。今天,光碟(CD)录制和播放大多需要依靠半导体激光器技术。

2009年10月6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美国科学家威拉德·博伊尔和乔治·史密斯因发明电荷耦合器件(CCD)图像传感器而与“光纤之父”高锟一同获得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威拉德·博伊尔因肾病于2011年5月7日不幸逝世,享年87岁。

评价

另一位评委英厄马尔·伦德斯特勒默手持一部数码照相机深入浅出地描述了另两位科学家的成就。他说,博伊尔和史密斯1969年共同发明了CCD图像传感器。这个传感器好似数码照相机的电子眼,通过用电子捕获光线来替代以往的胶片成像,摄影技术由此得到彻底革新。

此外,这一发明也推动了医学和天文学的发展,在疾病诊断、人体透视及显微外科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用途。在记者招待会上,厄奎斯特还拨通了博伊尔的电话他表示祝贺。

85岁高龄的博伊尔表示,能够成为2009年的获奖者他非激动,自己从来没有想过会获得诺贝尔奖。

感言

同样获奖的博伊尔,与史密斯的第一反应相似,也不敢相信这一喜讯。“今天早上我还没喝咖啡,所以感觉不太好。但是,现在我全身都有种美妙的感觉,这真是太令人激动了,”博伊尔说,“不过,这是真的吗?”“正是因为我们的成果,小型照相机才风靡全球。”在博伊尔看来,他们的发明确实成就非凡,“当火星探测器在火星上着陆的时候,它也带了一个小相机——没有我们的发明,那是不可能的。”

标签: 威拉德·博伊尔

更多文章

  • 南部阳一郎

    名人大全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南部阳一郎

    南部阳一郎(YoichiroNambu,1921年1月18日—2015年7月5日),出生在日本福井县,博士学位,毕业于东京大学,后加入美国国籍,已故美籍日裔理论物理学家,生前担任芝加哥大学物理系及费米研究所名誉退休教授。200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之一。从20世纪60年代起,他就在粒子物理领域开展

  • 益川敏英

    名人大全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益川敏英

    益川敏英(英文:ToshihideMaskawa;日文平假名:ますかわとしひで1940年2月7日-2021年7月23日),出生于日本爱知县名古屋市,博士学位,毕业于名古屋大学,已故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去世前担任名古屋大学粒子和宇宙起源小林益川研究所主任、名古屋大学特聘教授。1985年获

  • 小林诚

    名人大全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小林诚

    小林诚(英文:KobayashiMakoto;日文平假名:こばやしまこと),1944年4月7日出生于日本爱知县名古屋市,博士学位,毕业于名古屋大学,著名高能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现任名古屋大学教授、名古屋大学粒子和宇宙起源小林益川研究所顾问委员会主席、名古屋大学高等研究院荣誉会员。研究领域为

  • 彼得·格林贝格尔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彼得·格林贝格尔

    2007年10月,科学界的最高盛典—瑞典皇家科学院颁发的诺贝尔奖揭晓了。2007年度,法国科学家阿尔贝·费尔和德国科学家彼得·格林贝格尔因分别独立发现巨磁阻效应而共同获得200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彼得·格林贝格尔,德国人,1939年出生于比尔森。中文名:彼得·格林贝格尔国籍:德国出生日期:1939年

  • 艾尔伯·费尔

    名人大全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艾尔伯·费尔

    艾尔伯·费尔在1938年3月7日出生于法国的卡尔卡松,已婚并有两个孩子。1962年,费尔在巴黎高等师范学院获数学和物理硕士学位。1970年,费尔从巴黎第十一大学获物理学博士学位。为巴黎第十一大学物理学教授。费尔从1970年到1995年一直在巴黎第十一大学固体物理实验室工作。后任研究小组组长。1995

  • 乔治·斯穆特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乔治·斯穆特

    乔治·斯穆特(GeorgeFitzgeraldSmootIII),1945年2月20日出生,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物理学教授,天体物理学家、宇宙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乔治·斯穆特和约翰·马瑟因“发现了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黑体形式和各向异性”而分享了200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个使用COBE(Cosmi

  • 约翰·马瑟

    名人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约翰·马瑟

    约翰·马瑟(JohnC.Mather,1945年8月7日-)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戈达德航天中心的高级天体物理学家。约翰·马瑟于1968年在史瓦斯摩学院(SwarthmoreCollege)获得物理学学士学位,1974年在伯克利加州大学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他和乔治·斯穆特因发现了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黑体

  • 特奥多尔·亨施

    名人大全编辑:胖次标签:特奥多尔·亨施

    特奥多尔·亨施(TheodorW.Hänsch),男,1941年生于海德堡,德国物理学家,慕尼黑大学教授。因为在基于激光的精确光谱学(包括光学的频率梳技术)上的贡献,跟约翰·霍尔共同被授予了一半200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另一半物理学奖授予了罗伊·格劳伯。中文名:特奥多尔·亨施外文名:TheodorW

  • 约翰·霍尔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约翰·霍尔

    约翰·霍尔(JohnL.Hall),生于1934年8月21日,美国实验天体物理联合研究所教授,科罗拉多大学物理系讲师。获得200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中文名:约翰·霍尔外文名:JohnL.Hall国籍:美国出生日期:1934年8月21日职业:物理学家主要成就:获得200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JILA是一家

  • 罗伊·格劳伯

    名人大全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罗伊·格劳伯

    罗伊·格劳伯(RoyJ.Glauber,1925年9月1日~2018年12月26日),哈佛大学物理学教授。他因“对光学相干的量子理论”的贡献与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约翰·霍尔和德国慕尼黑路德维希-马克西米利安大学特奥多尔·亨施共同分享了200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中文名:罗伊·格劳伯外文名:RoyJ.G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