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埃里克·坎德尔

埃里克·坎德尔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1743 更新时间:2023/12/6 9:17:45

埃里克·坎德尔,犹太裔神经科学家。1929年11月7日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二战期间为逃离纳粹迫害而随家人移居美国。本科毕业于哈佛大学,并在纽约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后任教于哥伦比亚大学。他一生效力于神经科学领域的前沿研究,因为在记忆储存的神经机制研究中所做出的重大贡献,于2000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其自传《追寻记忆的痕迹》,曾荣获2006年度《洛杉矶时报》图书奖科技类最佳作品2007年度美国国家学院知识传播奖最佳图书。

基本资料

名:埃里克·坎德尔

外文名:EricRichardKandel

国籍:美国

出生日期:1929年11月7日

毕业院校:哈佛大学纽约大学

职业:科学家

主要成就:NobelPrizeinPhysiologyorMedicine(2000)

WolfPrizeinMedicine(1999)

HarveyPrize(1993)

NationalMedalofScience(1988)

AlbertLaskerAward(1983)

出生地:奥地利维也纳

代表作品:《追寻记忆的痕迹》

人物介绍

埃里克·坎德尔(EricRichardKandel)1929年11月7日出生于奥地利的维也纳,二战期间随家人移居美国,获美国国籍。1956年毕业于纽约大学,一生效力于精神病学和生理学研究领域并获得杰出贡献。2000年,埃里克·坎德尔与好友保罗·格林加德以及尔维德·卡尔森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坎德尔获奖是因为在研究中发现了如改变突触的效能,以及其中涉及了哪些分子机制。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坎德尔是跨越多个领域、享誉盛名的一代开山宗师,他开了神经科学中的学习和记忆领域细胞分子层次研究的全新科学领域,而且不断的做出领导性和突破性的研究,虽然现在他已70多岁,他的研究还是走在这个领城的最前沿。坎德尔早在1983年就获得了素有“美国的诺贝尔奖”之称的“亚伯雷斯克奖”(AlbertLaskerAward)的基础医学研究奖,早就被看好排队在等着拿诺贝尔奖。同时,他也在1983年就成为哥伦比亚大学学术地位最崇高的“大学教授”(UniversityProfessor)。哥大鼓励“大学教授”做跨越领域的研究,“大学教授”享有的殊荣之一,就是可以在任何学系开任何喜欢开的课,即使是从来没有的课。坎德尔在哈佛大学时主修历史和文学,同时也对精神病学发生了兴趣,所以坎德尔毕业后来到纽约大学医学院修精神病学,准备以后成为精神病分析医师。不过当他到医学院时,他问他自己,什么是精神病的核心问题呢?他认为除了基因以外,记忆是最重要的。所以坎德尔决定朝脑部和记忆的方发展。

职业履历

埃里克·坎德尔的毕业院校纽约大学学术教育和职位背景1953年,美国马里兰州巴尔的摩市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博士

1953至1959年,英国剑桥大学、伦敦大学、国家医学研究所以及美国马里兰州国家卫生研究所生物化学博士后

1959至1967年,美国纽约州阿德斯雷市Geigy研究实验室生物化学部主任1961至1970年,美国纽约市爱因斯坦医学院药理学访问副教授和教授

1960至1964年任波士顿哈佛医学院精神病学高级专科住院实习医师

1965至1974年任纽约大学生理与精神病学系副教授

1968至1983年,美国康涅狄格州纽黑文市耶鲁大学医学院药理学和精神病学教授1974至1983年,任哥伦比亚大学神经生物学与行为学研究中心主任、生理与精神病学系教授

1983年至今任哥伦比亚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物理学系教授、哥伦比亚大学哈佛休伊医学院高级研究员。

医学贡献

先天性腭裂发生的分子机制

埃里克·坎德尔获得诺贝尔奖是因为在研究中发现了如何改变突触的效能,以及其中涉及了哪些分子机制。蛋白质磷酸化对记忆形成中分子机制的作用,在坎德尔获奖的理论中是极为重要的一环。最开始,埃里克·坎德尔研究哺乳动物的学习和记忆。但是,由于记忆的机制太复杂,很难研究大脑记忆过程的基本机制。因此,他决定研究更简单的实验模型,即海兔(Aplysia)的神经系统。此动物的神经系统由仅20,000个神经细胞组成,而且多数细胞体积相当大。海兔具有一种可以保护鳃的简单保护性反射,可以用来研究基本的学习机制。坎德尔发现,某种类型的刺激可引起海兔保护性反射加强。这种反射加强可以持续几天或几周,是一种学习的过程。后来他又发现,学习与连接感觉神经细胞和产生保护性反射肌群活化的神经细胞之间的突触加强有关。较弱的刺激形成短期记忆,一般持续数分钟到数小时。“短期记忆”的机制是由于离子通道受影响,使更多的钙离子进入神经末梢。由此,导致神经突触释放更多的神经递质,从而使反射加强。这些转变是由几个离子通道蛋白的磷酸化所致,这种机制已被保罗·格林加德(PaulGreengard)阐明。强大和持续的刺激将导致能持续几周的长期记忆形成。强刺激可引起信使分子cAMP和蛋白激酶A水平增高,这些信号到达细胞核,引起突触蛋白质水平的变化。一些蛋白增加了,而另一些蛋白数量减少。结果是突触

损伤的分子机制

的体积变大,使得突触功能持续增强。与短期记忆不同的是,长期记忆需要生成新的蛋白质。如果新蛋白的合成受阻,长期记忆将会阻断,而短期记忆却无影响。坎德尔用海兔证明,短期记忆与长期记忆均发生在突触部位。

对此,坎德尔深有感触地说,是他的妻子德尼兹鼓励他进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进行教学和研究工作,并且始终为他艰苦的研究工作倾注极大的热情和支持。德尼兹夫人出生于法国,后迁居美国,同坎德尔结为人生伴侣,目前和坎德尔一道在哥伦比亚大学工作,教授社会学。谈及自己的科研历程,坎德尔再一次说到他的生活和工作伴侣德尼兹夫人。他说,当初如果不是德尼兹积极劝说,他很可能不会选择进大学做研究工作。此后几十年里,她一直在他身边,是他在工作中“灵感和动力的巨大源泉”。

2000年,阿尔维德·卡尔森(ArvidCarlsson,瑞典),保罗·格林加德(PaulGreengard,美国),EricR.Kandel(美国),关于神经系统信号传导方面的研究。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记忆研究

埃里克·坎德尔的实验对象海兔对记忆的研究坎德尔由对海兔的学习和记忆的研究,探究出了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的作用机制,其发生的地点都在神经突触,而神经递质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短期记忆由较弱的刺激形成。其作用机制是和葛林加德发现的蛋白质磷酸化一样,神经递质促进cAMP制造→cAMP再活化蛋白质活化酶A(PKA)→PKA再使特定离子管道(如钾离子管道)蛋白质磷酸化→结果造成特定离子管道失去活性,增加钙离子进入神经末稍,导致神经递质在突触的释放增加,从而造成反射作用的增强,就形成短期的记忆。

长期记忆是由较强和较久的刺激所形成。其作用机制前面几步同样是神经递质→cAMP→PKA→蛋白质磷酸化。不过由于刺激较强和较久,这些步骤所增加的量都会多出许多,结果导致细胞核再合成新的蛋白质。细胞核合成新

埃里克·坎德尔的实验对象海蜗牛

的蛋白质是长期记忆和短期记忆不同的关键所在,它可以导致突触的形状和功能发生改变,也就是所谓的“突触可塑性”(synapticplasticity),从而增强突触的效能和神经递质的释放,形成长期记忆。坎德尔除了用海蜗牛做研究外,还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用较复杂的老鼠做实验,研究有关学习和记忆的基因。他发现,脑部海马突触的长期改变对空间记忆的储存很重要。1999年,坎德尔的研究团队对年轻和年老的老鼠做迷宫和脑部海马切片的研究,他们发现,年老老鼠空间记忆的衰退和脑部海马长期增强的后阶段(L-LTP,latephaseoflong-termpotentiation)减少有关。由于L-LTP依赖于cAMP的活化,他们发现增强cAMP的药物———例如多巴胺D1/D5受体促进剂和cAMP磷酸双脂化酶抑制剂(Rolipram),可以降低L-LTP的减少和空间记忆的衰退。

坎德尔所研究的细胞分子水平的学习和记忆作用机制,基本上也适用于人类。所以,我们的记忆可以说是位于突触。坎德尔的研究不但为我们提供了对学习和记忆的深层理解,也提供了开发有关记忆增强药物的契机。

荣誉奖项

亚伯雷斯克奖(AlbertLaskerAward)

1945年首次颁发的亚伯雷斯克奖被誉为美国诺贝尔奖,并且被认为是国际最著名的基础和临床医学研究研究奖项,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该奖项的提名和评选过程是经过国际顶级科学家构成的评委会进行严格审查。埃里克·坎德尔早在1983年就获得了该奖项。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根据阿尔弗雷德·诺贝尔逝世前立下的遗嘱,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由位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卡罗琳医学院负责颁发。颁奖仪式于每年12月10日,诺贝尔逝世周年纪念日举行。诺贝尔生理医学奖是为了表彰前一年中在生理学或者医学领域有重要的发现或发明的人。

根据诺贝尔基金会的相关章程,评选由卡罗琳医学院诺贝尔大会负责,大会由50名选举出来的卡罗琳医学院名教授组成。现在,生理医学奖的评选程序大致为:

1、卡罗琳医学院的诺贝尔大会任命一个工作委员会——诺贝尔委员会(NobelCommittee)负责前期工作。

2、邀请生理医学领域的代表提名候选人,提名截至日期为每年2月1日。

3、诺贝尔委员会对提名进行初步筛选,然后候选人提交给诺贝尔大会。

4、诺贝尔大会最终决定得主,并对外公布(一般在每年10月份)。

5、每年12月10日在斯德哥尔摩音乐厅举行颁奖仪式。

美国国家科学奖章

国家科学奖章,是由美国国会法令86-209的基础上在1959年8月25日建立的。该荣誉勋章原本是奖励在“物理、生物、数学、科学或工程”领域的科学家。美国总统肯尼迪通过行政命令于1961年成立国家科学奖章委员会,该委员会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管理。1979年,美国科学促进会建议将奖项扩大到社会及行为科学。

沃尔夫医学奖

沃尔夫医学奖(英语:WolfPrizeinMedicine),即以色列沃尔夫基金会(英语:WolfFoundation)颁授沃尔夫奖之一,奖励那些在医学,特别是基础医学方面有重大发现的科学家。

标签: 埃里克·坎德尔

更多文章

  • 保罗·格林加德

    名人大全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保罗·格林加德

    保罗·格林加德(PaulGreengard,1925年~2019年4月13日),美国生物医学家,因发现了多巴胺和一些其他脑内的传送物在神经系统的运作原理,并因此成为2000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的获奖者之一。中文名:保罗·格林加德外文名:PaulGreengard国籍:美国出生日期:1925年逝世日

  • 阿尔维德·卡尔森

    名人大全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阿尔维德·卡尔森

    阿尔维德·卡尔森(瑞典语:ArvidCarlsson,1923年1月25日-2018年6月29日),瑞典人,出生于瑞典乌普萨拉,毕业于瑞典隆德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学位。曾任苏黎士大学兼免疫学研究所所长。2000年荣获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他是自1982年以来首位获得诺贝尔奖的瑞典科学家。其获奖的原因是他

  • 古特·布洛伯尔

    名人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古特·布洛伯尔

    古特·布洛伯尔(德语:GünterBlobel,1936年5月21日-2018年2月18日),德裔美国人生物学家。2018年2月18日,布洛伯尔因病在美国纽约去世,终年82岁。中文名:古特·布洛伯尔外文名:GünterBlobel国籍:美国出生日期:1936年5月21日逝世日期:2018年2月18日

  • 费瑞·慕拉德

    名人大全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费瑞·慕拉德

    费瑞·慕拉德,学历:美国西部预备大学医学博士和药理学博士学位,职称:教授。中文名:费瑞·慕拉德别名:斐里德·穆拉德出生日期:1936年9月14日毕业院校:美国西部预备大学出生地:美国印第安那州性别:男职称:教授穆拉德1936年9月生于美国印第安那州。1965年获美国西部预备大学医学博士和药理学博士学

  • 路易斯·路伊格纳洛

    名人大全编辑:胖次标签:路易斯·路伊格纳洛

    路易斯·路伊格纳洛(LouisJ.Ignarro,1941年5月31日-),意大利裔美国人。药理学者。1998年和罗伯·佛契哥特、费瑞·慕拉德一起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中文名:路易斯·路伊格纳洛外文名:LouisJ.Ignarro国籍:美国籍贯:美国纽约市布鲁克林出生日期:1941年5月职业:

  • 罗伯特·佛契哥特

    名人大全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罗伯特·佛契哥特

    罗伯特·佛契哥特(RobertF.Furchgott,1916年6月4日-2009年5月18日),出生于南卡罗来纳州,美国教授、药理学家。因和费瑞·慕拉德、路伊格纳洛三人发现氧化氮是一种可以传递信息的气体,而荣获1998年诺贝尔医学奖。中文名:罗伯特·佛契哥特外文名:RobertF.Furchgot

  • 史坦利·布鲁希纳

    名人大全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史坦利·布鲁希纳

    布鲁希纳出生于1942年,1968年拿到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在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实习了一段时间,他感受到神经生物学在未来大有可为,于是留下来从事生化、神经和病毒的研究工作。中文名:史坦利·布鲁希纳外文名:StanleyPrusiner国籍:美国职业:医生主要成就:诺贝尔生理

  • 罗夫·辛克纳吉

    名人大全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罗夫·辛克纳吉

    罗夫·辛克纳吉(英语:RolfM.Zinkernagel)1944年1月6日出生于瑞士巴塞尔城市州里恩,澳洲勋章获得者,苏黎世大学实验免疫学教授。中文名:罗夫·辛克纳吉外文名:RolfM.Zinkernagel出生日期:1944年1月6日主要成就:1996年诺贝尔生理及医学奖出生地:瑞士巴塞尔城市州

  • 彼得·杜赫提

    名人大全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彼得·杜赫提

    彼得·杜赫提(英语:PeterC.Doherty,1940年10月15日-),澳大利亚外科兽医和医学科研人员,毕业于昆士兰大学兽医学院,法国国家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1995年获得拉斯克奖(基础医学研究),1996年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997年成为澳大利亚年度风云人物。中文名:彼得·杜赫提外文名

  • 艾瑞克·威斯乔斯

    名人大全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艾瑞克·威斯乔斯

    艾瑞克·威斯乔斯,1947年生,美国发育生物学家,1995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诺贝尔奖。中文名::艾瑞克·威斯乔斯英文名::EricF.Wieschaus出生地::南本德(印地安纳州)性别::男国籍::美国出生年月::1947年6月8日职业::生物学家毕业院校::圣母大学耶鲁大学艾瑞克·威斯乔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