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铮(1918~1947),原名丘增荣,1918年生于印度尼西亚,1921年随父母回到原籍一广东梅州市梅县区城东乡谢田村定居。
基本资料
中文名:丘铮
别名:丘增荣
民族:汉
出生日期:1918年
逝世日期:1947年
职业:学校校长
出生地:印度尼西亚
人物简介
丘铮(1918—1947年),广东梅县人,小学毕业后,到梅城省立第五中学(即梅州中学)读书。抗日战争期间,丘铮在进步同学的影响下,参加“学抗会”组织,进行抗日救亡运动。1939年高中毕业后,回村任毓秀学校校长,其间,由其堂妹丘碧珍(中共党员)推荐,先后聘任中共党员熊钦海、熊秉超、李克平为教员,支持和掩护从事秘密工作的党员教师,举办妇女夜校,组织读书会,开展抗日救亡活动》1942年后,先后到揭阳、连平和广西桂林等地从事教育工作。1946年在广西柳江中学任教时,由桂林市城工委书记陈益昌(陈光)介绍参加中国共产党。人党后,在柳江中学进行秘密活动,发展党员,建立党的外围组织“爱青会”。1947年8月,中共上(林)忻(城)工委成立,丘铮任组织委员。9月中旬,与张振声等人到上林古思地区领导武装斗争。10月上旬,国民党广西省保安队数T人分三路进攻古思游击区,丘铮在转移途中遇难,时年29岁。
抗日战争年代
1937年
芦沟桥事件发生后,梅州成立了抗日团体。
1938年
春,他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学抗会宣传队”,并成为骨干分子。
1938年
秋,他高中毕业,成绩优异。但由于战乱影响,加上家庭经济困难,他放弃读大学的机会,就任毓秀小学校长。
1939年
秋,中共地下党员,他的堂妹丘碧珍和胞弟丘峙也到该校任教。
1943年
丘铮到连平县隆圩中学任教,并兼任大田乡中心小学校长,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4年
春,转移到桂林,后转到贵州,在松江中学任教。以维持生计。
抗战胜利后
1945年
抗战胜利后,为了寻找党组织,丘铮从黔到桂,进人柳江中学任教。次年春,陈光调任柳州特支书记,丘铮与他接上了关系,参加特支活动。
1947年
8月,桂柳区工委书记陈枫委派吴师光、丘铮二人到忻城开展革命活动。
同年8月上旬,陈枫在大塘睦邻村主持召开党员会议(沿称睦邻会议)。会上,宣布上(林)忻(城)工作委员会成立,吴师光任工委书记,丘铮任副书记。会后分工开展活动。
丘铮先到县城然后赴上林北区(现在古蓬地区)与张声震、樊茂春等联系,共商发动群众开展武装斗争大计。
同年9月初,丘铮化名“老李”,深入壮村瑶寨,发动群众组织武装队伍,待机起义。
1947年
9月16日(农历八月初二),上林北区爆发了“八二”起义。同年10月9日,国民党纠集了约3000人的保安队,分三路向古思游击区进犯,情势十分危急。丘铮一时来不及转移,躲在古钵村附近山洞里,坚持与战友联系,及时通报敌情。同年10月24日,他在向忻城方向转移时遇害,时年2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