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阿瑟·科恩伯格

阿瑟·科恩伯格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2558 更新时间:2024/1/4 2:57:04

瑟·科恩伯格(ArthurKornberg,1918-2007),1918年3月3日生于美国纽约市。1937年在纽约城市学院获理学学士学位.1941年在罗切斯特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2007年10月26日阿瑟·科恩伯格病逝,享年89岁。

基本资料

名:阿瑟·科恩伯格

外文名:ArthurKornberg

国籍:美国

出生日期:1918年3月3日

逝世日期:2007年10月26日

毕业院校:纽约城市学院

主要成就: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

个人履历

他自幼聪慧过人,在初等和中等教育阶段曾3次跳级,仍然成绩优异。1942年进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做从事研究工作。1947年,他组建了酶学研究室并任主任。1953~1959年,他应聘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微生物学系任教授。1959年,他组建了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系并任教授至今。他是美国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半个多世纪以来,他一直活跃于生物化学研究领域,并于1965年当选为美国生物化学学会主席,但他的研究成果却对分子遗传学、基因克隆、基因测序、基因诊断以及基因组计划等现代遗传学的各个重大问题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获奖

科恩伯格最引人注目的研究工作,是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用实验证明DNA的复制并分离了复制所需的酶,这集中反映在他于1956年发表的著名论文《脱氧核糖核酸的酶促合成》一文中,他因此于1959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荣誉

在1953年以前,基因的物质本性一直是困扰着全世界生物学家的问题。1953年4月25日《自然》杂志发表了沃森(J.Watson)和克里克(F.Crick)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既反映了DNA分子可能具有的无穷多样性,又能立刻提出DNA分子自我复制的可能机制,使生物学家一下子接受基因的物质本性就是DNA。但是,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虽然是以众多的实验结果为依据,但它本身却尚有待于实验证明。尤其是,DNA果真是一种能自我复制的分子吗??在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发表之后,科恩伯格就以这一模型作为设想基础,用实验方法研究DNA的复制,很快得到成功,于1956年发表了初步结果。他成功的原因之一在于他有一个正确的分析:他觉得构成DNA分子的单体虽然是4种脱氧核苷一磷酸,但是,DNA合成的原料却不是4种脱氧核苷一磷酸,而是4种脱氧核苷三磷酸。4种脱氧核苷三磷酸缺1种都不行,用4种脱氧核苷二磷酸或4种脱氧核苷一磷酸也都不行。他还设想,细胞内必有合成DNA所需的酶。于是他把大肠杆菌磨碎,用其提取液加上4种脱氧核苷三磷酸(其中至少有1种进行放射性同位素标记,以便于检查实验结果),再加一点点微量DNA作为“模板”(如小牛胸腺DNA、大肠杆菌DNA以及大肠杆菌T2噬菌体DNA)。把上述混合液在有镁离子存在的条件下于37℃静置30min,发现放射性标记已进入DNA部分,说明有新合成的DNA分子。新合成的DNA分子即实验产物可以用过氯沉淀法同作为原料的脱氧核苷三磷酸单体分开。科恩伯格测定了产物DNA的碱基组成,发现它们同各自的模板DNA组成惊人地相似,这就充分证明新合成的DNA的特异性是由所加入的那一点点微量的模板DNA决定的,只不过数量大大增加了而已。DNA果然是一种能自我复制的分子!

专著

科恩伯格的主要专著有:《DNA合成》(1974);《DNA复制》(1980);《DNA复制-增补版》(1982);《DNA复制-第2版》(1992);《黄金螺旋:走进生物技术的探险之路》(1995)。1989年,他出版了自传《为了对酶的爱:一个生物化学家的毕生探索之路》。?

科恩伯格于1943年与西尔维·鲁思·利维(SylvyRuthLevy)结婚,生有3子。长子罗杰·维·科恩伯格(RogerDavidKornberg,1947-)是斯坦福大学结构生物学教授,在建立染色质基本结构的核小体模型中起了关键作用。次子托马斯·比尔·科恩伯格(ThomasBillKornberg,1948-)是旧金山加州大学生物化学教授。幼子肯尼思·安德鲁·科恩伯格(KennethAndrewKornberg,1950-)是专长于实验室设计的建筑师。1986年西尔维夫人去世。科恩伯格于1988年与查伦·沃尔什·莱弗林(CharleneWalshLevering)结婚。查伦夫人于1995去世。他又于1998年与卡罗林·弗雷·狄克逊(CarolynFreyDixon)结婚。科恩伯格定居于美国加州波尔塔拉谷。他喜欢网球、旅游、音乐、以及与家人在一起的时刻。

标签: 阿瑟·科恩伯格

更多文章

  • 乔舒亚·莱德伯格

    名人大全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乔舒亚·莱德伯格

    乔舒亚·莱德伯格(英语:JoshuaLederberg,1925年5月23日-2008年2月2日),美国分子生物学家,主要研究方向为遗传学、人工智能和太空探索。因发现细菌遗传物质及基因重组现象而获得195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该奖项的另一半授予了乔治·韦尔斯·比德尔和爱德华·劳里·塔特姆。中文名

  • 爱德华·劳里·塔特姆

    名人大全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爱德华·劳里·塔特姆

    劳里塔特姆(Tatum,EdwardLawrie,1909-1975)是一位美国的生物化学家,与乔舒亚·莱德伯格共获诺贝尔生理学奖。也是美国遗传学家。中文名:爱德华·劳里·塔特姆外文名:EdwardLawrieTatum出生日期:1909年12月14日逝世日期:1975年11月5日劳里塔特姆(Tat

  • 乔治·韦尔斯·比德尔

    名人大全编辑:胖次标签:乔治·韦尔斯·比德尔

    乔治·韦尔斯·比德尔(GeorgeWellsBeadle,1903年10月22日-1989年6月9日),美国遗传学家。他与爱德华·劳里·塔特姆发现基因受到特定化学过程的调控而获得195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该奖的另一半授予了乔舒亚·莱德伯格。中文名:乔治·韦尔斯·比德尔外文名:GeorgeWel

  • 达尼埃尔·博韦

    名人大全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达尼埃尔·博韦

    达尼埃尔·博韦出生于瑞士的纳沙泰尔,是一位瑞士裔的意大利药理学家。中文名:达尼埃尔·博韦外文名:DanielBovet国籍:意大利出生日期:1907年3月23日逝世日期:1992年4月8日职业:药理学家主要成就:195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出生地:瑞士Fleurier1957年,他被授予诺贝尔生理

  • 迪金森·伍德拉夫·理查兹

    名人大全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迪金森·伍德拉夫·理查兹

    迪金森·伍德拉夫·理查兹博士(Dr.DickinsonWoodruffRichards,Jr.,1895年10月30日-1973年2月23日)是一位美国医生与生理学家。本名:迪金森·伍德拉夫·理查兹出生地:新泽西州的奥兰治出生日期:1895年10月30日逝世日期:1973年2月23日主要成就:195

  • 沃纳·福斯曼

    名人大全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沃纳·福斯曼

    沃纳·福斯曼(wernerforssmann,或译维尔纳·福斯曼,1904年8月29日出生于柏林,1979年6月1日逝世于邵蒲海姆)是一位德国医生,他可以说是心脏导管的发明人。1956年他与安德烈·弗雷德里克·考南德和迪肯森·威廉·理查兹一起“为他们发明心脏导管术和发现循环系统的病态变化”而授予诺贝

  • 安德烈·弗雷德里克·考南德

    名人大全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安德烈·弗雷德里克·考南德

    安德烈·弗雷德里克·考南德(AndréFrédéricCournand,1895年9月24日-1988年2月19日),法国医生和生理学家。他与沃纳·福斯曼和迪金森·伍德拉夫·理查兹因发明心脏导管术以及循环系统的病理学研究而获得195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考南德出生在巴黎,毕业于索邦大学,后继续学

  • 胡戈·特奥雷尔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胡戈·特奥雷尔

    瑞典科学家与诺贝尔奖持有者。中文名:胡戈·特奥雷尔外文名:AxelHugoTheodorTheorell出生地:瑞典的林开宾出生日期:1903年7月6日逝世日期:1982年8月15日性别:男1921年进入卡罗琳斯克医科大学,1924年毕业后到法国巴黎的巴斯德细菌研究所进修细菌学。三个月后回到瑞典在医

  • 托马斯·哈克尔·韦勒

    名人大全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托马斯·哈克尔·韦勒

    托马斯·哈克尔·韦勒(ThomasHuckleWeller,1915年6月15日-2008年8月23日)是一位美国病毒学家。1954年,他与约翰·富兰克林·恩德斯、弗雷德里克·查普曼·罗宾斯一同被授予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表彰他们在实验环境下培育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成就。中文名:托马斯·哈克尔·韦勒

  • 弗雷德里克·查普曼·罗宾斯

    名人大全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弗雷德里克·查普曼·罗宾斯

    弗雷德里克·查普曼·罗宾斯(英语:FrederickChapmanRobbins,1916年8月25日-2003年8月4日),是一名美国儿科专家和病毒学家。1954年,他与约翰·富兰克林·恩德斯、托马斯·哈克尔·韦勒一同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表彰其在分离与培养脊髓灰质炎病毒上的重大成就。他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