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丽塔·列维-蒙塔尔奇尼

丽塔·列维-蒙塔尔奇尼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胖次 访问量:1247 更新时间:2024/1/16 17:49:08

丽塔·莱维·蒙塔尔奇尼(1909年4月22日-2012年12月30日),意大利著名神经生物学家,1986年,蒙塔尔奇尼美国科学家斯坦利·科恩因发现“神经生长因子”和“表皮生长因子”共享诺贝尔医学奖,她是史上最长寿的诺贝尔奖得主。

基本资料

名:丽塔·莱维·蒙塔尔奇尼

外文名:RitaLevi-Montalcini

国籍:意大利

出生日期:1909年4月22日

逝世日期:2012年12月30日

职业:神经生物学家

主要成就:1986年诺贝尔医学奖

出生地:都灵

人物生平

人物简介

丽塔·莱维·蒙塔尔奇尼出生于意大利都灵一个瑟法底犹太人家庭。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她在一个家庭实验室进行试验,利用鸡胚研究神经纤维的生长。1943年,随她的家人逃到南部的佛罗伦萨。1945年返回都灵。

1946年丽塔·莱维·蒙塔尔奇尼接受邀请到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做研究。20世纪50年代初发现动物在受伤以后会用舌头去舔伤口,而伤口便很快会愈合。她从分析动物的这一行为入手,于1951年从小白鼠唾液中发现能促进动物皮肤表皮细胞生长发育的物质,和能促进神经细胞生长发育的物质——神经生长基因(NGF)。

1952年她分离出了神经生长因子.揭示出神经生长和演变规律。1958年升为正教授。除了在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研究,她从1961年至1969年还在罗马主持意大利国家研究委员会(CNR)的神经生物学研究中心;1969年至1978年主持细胞生物学研究室。

丽塔·莱维·蒙塔尔奇尼于2012年12月31日去世,享年103岁。

成长经历

1909年4月22日,她生于意大利北部都灵市一个犹太人家庭,作为家中四个孩子中的老幺,她还有一个孪生姐姐帕奥拉。上世纪30年代的意大利,女人的天职就是相夫教子,然而她却不顾父亲的反对,于21岁那年考入都灵大学,师从知名解剖学家、从事微繁殖研究的权威医生朱塞佩·莱维。

1936年,27岁的丽塔·莱维·蒙塔尔奇尼获得了药理学与外科专业的学位,毕业后留校从事神经生物学研究,并担任实验助理。然而1938年墨索里尼政权上台后,抛出了一系列反对意大利犹太人的人种歧视法案,其中一条禁止非亚利安人从事任学术职业。失去工作权利的她虽然被逐出校门,但却不为所屈,并在家中卧室里设立简陋的实验室,开始研究小鸡胚胎。

科学生涯

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鸡蛋成为紧俏商品。为了利用鸡胚研究神经纤维的生长,她常骑自行车下乡从农户手中购买鸡蛋。不久,大学时的导师莱维加入她的地下研究,充当她的助理。

1943年,丽塔·莱维·蒙塔尔奇尼被迫携家人逃离意大利,隐居在比利时乡村,继续科学研究。后来她这样世人分享自己的智慧结晶:“我要感谢贝尼托·墨索里尼,因为他宣布我是低等种族,这带给我工作上的乐趣虽然不是在大学学院而是在一间卧室……总的来说,不要惧怕困难的时刻,最佳成果往往来自于它们!”1945年二战结束后结束在比利时的短暂停留,重返都灵。

1946年,接受邀请前往美国密苏里州的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做研究。1952年她和美国科学家斯坦利·科恩因合作分离出了神经生长因子。这种蛋白质通过刺激周围神经组织促使细胞生长,这一发现帮助人类进一步认识肿瘤、心血管疾病、尔茨海默症、痴呆和孤独症等医学难题,帮助医学界治疗脊柱损伤。她常常把自己的成就归功于导师莱维以及两名同窗好友萨尔瓦多·卢里亚和雷纳托·杜尔贝科。这两名好友后来也分别获得诺贝尔奖。

1968年,成为历史上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的第十位女性。1986年,蒙塔尔奇尼和斯坦利·科恩因30多年前发现“神经生长因子”和“表皮生长因子”,共享诺贝尔医学奖。

虽然在美国度过了“最愉快和出成果”的二十多年,但是耀眼的异国生涯并没有使她忘记故乡。除了在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的研究,她还于1961年至1969年间在罗马作为客座教授主持了意大利国家研究委员会(CNR)的神经生物学研究中心,并于1969年至1978年主持了细胞生物学研究室。2001年,她被意大利总统钱皮提名为终身参议员。

与丽塔·莱维·蒙塔尔奇尼共事近40年的意大利科学家彼得罗·卡利萨诺说,神经生长因子可以帮助修复因疾病或外伤受损的部分中枢神经系统,“这些年来,在神经科学领域,这一方面的研究变得更加重要”。他回忆蒙塔尔奇尼与学生相处时总是平易近人,身上完全没有其他教授们高高在上的“精英意识”。

退休之后

作为“国际绿十字组织”的荣誉会员,丽塔·莱维·蒙塔尔奇尼晚年仍然在为妇女解放和受教育权而奋斗。90岁高龄时,她成为了食品农业局的志愿者,利用自己的名誉与光晕为在全世界对抗饥饿做贡献。二00九年四月十八日欧洲大脑研究所特地为蒙塔尔奇尼举办了一个庆生仪式。即将年满百岁的她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百岁来临之际,由于丰富的人生历练,我拥有比我20岁时更胜一筹的大脑。年将近百并不意味停止战斗。我过去做得不够,未来还需继续努力。”

早晨,她的身影会准时出现在罗马市郊的欧洲脑研究所;下午,她又前往市中心的非洲妇女教育基金会办公。直到生命中最后几年,这位年过百岁的世纪老人仍没有放下手头工作,每天坚持工作,每晚甚至只睡2到3个小时,因为“不能耽误时间”。当人们要她休息休息时,她回答道:“决不退休让人生病,还会毁了大脑”。

成就及荣誉

1968年成为第十位女性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1986年和合作者史丹利·科恩分享诺贝尔医学奖。

1986年获基础医学研究拉斯克奖。

1987年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奖章,美国最高的科学荣誉。

2001年被意大利总统钱皮提名为终身参议员。

长寿秘诀

2012年4月22日,作为史上最长寿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丽塔·莱维·蒙塔尔奇尼度过了103岁的生日。据媒体披露,她的长寿秘诀也许在于她每天都喝一种不寻常的饮料,虽然它的剂量只有眼药水那么少。那是一定剂量的神经生长因子,而这正是蒙塔尔奇尼和美国搭裆斯坦利·科恩因于1951年6月在华盛顿大学的实验室中发现的科研成果。

家庭生活

丽塔·莱维·蒙塔尔奇尼毕生献身科学研究,直至“生命尽头”,由于担心世俗的婚姻会削弱自己的独立性,她终生未嫁、无儿无女,她在2006年一次采访中曾表示,“在这方面,我从来没有任何犹豫或遗憾。融洽的人际关系、工作以及兴趣丰富了我的人生,我从未感到孤独。”

社会评价

2012年12月30日,这位杰出的女科学家午饭后在其位于罗马的家中安详离世,“如同睡着一般”。她的侄女、都灵市女议员皮耶拉·莱维·蒙塔尔奇尼告诉当地《新闻报》,“一座生命的灯塔从此熄灭”。

意大利总理马里奥·蒙蒂当天发表声明,向丽塔·莱维·蒙塔尔奇尼的“人格魅力和顽强精神”致敬,赞誉她是意大利的骄傲。数月前,她刚刚协助推动一项倡议,呼吁政府关注年轻科学家资金紧缺的困境。罗马市长詹尼·阿莱曼诺称蒙塔尔奇尼的离去是“全人类重大损失”,称赞她是“社会良知、我们这个时代科研精神和文化”的代表。意大利数学家皮耶尔乔治·奥迪弗雷迪这样评价道,“这个娇小柔弱的女人所散发的强大精神力量令人震撼”。

更多文章

  • 斯坦利·科恩

    名人大全编辑:笑红尘标签:斯坦利·科恩

    斯坦利·科恩,美国生物化学家、科罗拉多大学学者,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1986)。他是范德堡大学医学院的一位杰出科学家。2020年2月5日,在美国田纳西州纳什维尔去世。中文名:斯坦利·科恩外文名:StanleyCohen国籍:美国出生日期:1922年11月17日逝世日期:2020年2月5日职业

  • 约瑟夫·里欧纳德·戈尔茨坦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约瑟夫·里欧纳德·戈尔茨坦

    约瑟夫·里欧纳德·戈尔茨坦(JosephLeonardGoldstein;1940年4月18日-)是一位美国生化学家与遗传学家。中文名::约瑟夫·里欧纳德·戈尔茨坦英文名::JosephLeonardGoldstein出生地::南卡罗来纳州性别::男国籍::美国出生年月::1940年4月18日职业:

  • 麦可·布朗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麦可·布朗

    麦可·布朗,男,1941年出生在美国纽约市。从宾夕法尼亚大学毕业后,在波士顿的马萨诸塞医院和马里兰州贝塞斯达的全国心脏研究所工作。1977年以来,一直担任得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院遗传病研究中心主任职务。中文名:麦可·布朗国籍:美国毕业院校:宾夕法尼亚大学布朗和戈尔茨坦共同研究,在治疗由于血液中胆固醇异

  • 塞萨尔·米尔斯坦

    名人大全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塞萨尔·米尔斯坦

    塞萨尔·米尔斯坦(CésarMilstein,1927年10月8日-2002年3月24日)是一位出生于阿根廷的英国生物化学家。于1984年与尼尔斯·杰尼及乔治斯·克勒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中文名:塞萨尔·米尔斯坦外文名:CésarMilstein国籍:英国、阿根廷出生日期:1927年10月8

  • 乔治斯·克勒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乔治斯·克勒

    乔治斯·克勒(GeorgKohler,1946年-1995年),出生于西德慕尼黑,在西德的弗莱堡大学攻读生物学。后到英国医学研究院生物学研究所的米尔斯坦研究室留学。同丹麦医学家耶恩共同获得了1984年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金。中文名:乔治斯·克勒外文名:GeorgKohler出生地:西德慕尼黑出生日期

  • 尼尔斯·杰尼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尼尔斯·杰尼

    尼尔斯·杰尼,FRS(NielsKajJerne,1911年12月23日-1994年10月7日)是一位英国出生的丹麦免疫学家。由于发现了单克隆抗体的生产方式,以及相关的免疫学贡献,而与乔治斯·克勒及色萨·米尔斯坦共同获得1984年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中文名:尼尔斯·杰尼外文名:NielsKaj

  • 芭芭拉·麦克林托克

    名人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芭芭拉·麦克林托克

    芭芭拉·麦克林托克(BarbaraMcClintock,1902年6月16日-1992年9月2日),女,科学家。出生于美国康涅狄格州的哈特福德。1923年在康奈尔大学农学院获理学学士学位,1927年获植物学博士学位。在20世纪20~30年代,麦克林托克主要在康奈尔大学从事玉米遗传学的研究。1983年

  • 约翰·罗伯特·范恩

    名人大全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约翰·罗伯特·范恩

    约翰·罗伯特·范恩爵士(英语:SirJohnRobertVane)是一位英国药理学家与生物学家,父亲是来自俄国的犹太人移民。在伯明翰大学学习化学,并于1953年在牛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由于关于阿斯匹灵对于前列腺素生物合成抑制现象的研究,而获得1982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外文名:SirJohnR

  • 本格特·萨米尔松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本格特·萨米尔松

    本格特·萨米尔松(BengtIngemarSamuelsson,1934年5月21日-)是一位瑞典生物化学家,198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中文名:本格特·萨米尔松外文名:BengtIngemarSamuelsson国籍:瑞典出生日期:1934年5月21日职业:生物化学家本格特·萨米尔松(Be

  • 苏恩·伯格斯特龙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苏恩·伯格斯特龙

    苏恩·伯格斯特龙(SuneKarlBergström,1916年1月10日-2004年8月15日),男,瑞典生物化学家。于1975年成为诺贝尔基金会的主席。并于同年与本格特·萨米尔松共同获得哥伦比亚大学的路易莎·格罗斯·霍维茨奖。1982年,由于对前列腺素的研究,再与萨米尔松以及约翰·范恩共同获得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