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超,男,1977年生,中共党员,工学博士、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教授,吉林大学兼职教授。
基本资料
外文名:YANGChao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四川省
出生日期:1977年
职业:华南理工大学教授
毕业院校:燕山大学
信仰:共产主义
主要成就:2011年国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基本信息
姓名:杨超
性别:男
职称:教授/博导
招生专业:材料加工工程
招生层次:招收博士、硕士研究生
招生专业所属院系: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研究方向:金属新材料的制备与成形
人物经历
男,1977年生,工学博士、教授、博导。现任金属材料高效近净成形技术与装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B类)专职副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国防科工局协作配套中心评审专家、《功能材料》编审专家。2012年入选华南理工大学“杰出人才培养计划”,2011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0年入选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培养对象。2000年7月在燕山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金属材料与热处理专业获学士学位;2000年8月至2005年9月在燕山大学亚稳材料制备技术与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极端条件重点实验室联合培养,2005年9月获材料学工学博士学位;2003年12月,赴德国汉堡欧洲同步辐射中心进行合作研究;2005年10月至2008年6月在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2008年7月至今,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教师;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任韶关市富洋粉末冶金有限公司科技特派员;2014年12月迄今任广东华艺卫浴实业有限公司科技特派员;2008年11月至2009年11月,国家教育部科学技术司项目主管;2008年12月晋升为副研究员;2009年3月任硕士生导师;2011年9月转评为副教授;2013年9月晋升为教授;2014年3月任博士生导师。Mater.Design、Mater.Sci.Eng.A、J.AlloysCompd.、J.Appl.Phys.、J.Non-Cryst.Solids等多个国际期刊审稿人。
主讲课程
主讲本科生主干课《材料微观分析方法》、《材料的力学与物理性能》、《材料表面技术》、《创新思维与实践》等课程,以及硕士生《现代材料分析方法与技术》、《环境材料的理论与方法》、《环境材料与绿色制造新技术》等课程。
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粉末冶金条件下高强韧结构钛合金、高强低模医用钛合金、金属/陶瓷复合材料、高温镍合金、形状记忆合金等金属新材料的制备技术、结构性能、成形加工及应用开发等相关的应用基础研究工作。
主要贡献
金属材料高效近净成形技术与装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B类)专职副主任,入选2011年国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2年华南理工大学“杰出人才培养计划”,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第六批校级培养对象,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高级会员。
近年来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级项目9项、部省级项目8项、企业横向项目5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和青年基金共2项、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1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博士启动项目共2项、国家国防基础科研计划项目1项、国家军品配套项目3项、总装备部支撑计划项目1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研究团队项目1项(核心成员)、广东省科技厅公益研究与能力建设专项资金项目1项、广东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项目1项、华南理工大学“杰出人才培养计划”基金1项、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科技培育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一等基金1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共2项、以及企业横向项目5项;作为主要骨干参加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培育项目、总装备部国家高技术863-703主题研究项目、国家军品配套项目、科技部“863”计划项目、总装备部预研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重点项目等项目10余项。
2007年获总装备部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008年获“河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08年获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壹等奖1项,2008年获南粤科技创新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1项,2008年获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在AppliedPhysicsLetters、MaterialsScienceandEngineeringA、JournalofAlloysandCompounds、Intermetallics、JournalofMaterialsResearch、JournalofAppliedPhysics、JournalofPhysics:CondensedMatters、JournalofMaterialsScience、MaterialsandDesign、JournalofNon-CrystallineSolids、InternationalJournalofMaterialsResearch、MaterialsTransactions、PowderMetallurgy、JournalofInorganicandOrganometallicPolymersandMaterials、JournalofSpacecraftandRockets等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topjournal10余篇),SCI收录学术论文50余篇;主编英文专著1部(合著,TitaniumAlloy:Formation,CharacteristicsandIndustrialApplications,NovaSciencePublishers,Hauppauge,NewYork,USA);申请发明专利26项(含国际发明专利和国防发明专利各1项),其中第1申请人17项、获授权发明专利12项(排名第1有5项)。此外,与国内多家军工单位和民品生产企业保持着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并致力于将科研成果适时向生产和应用方面进行转化。
在AppliedPhysicsLetters、MaterialsScienceandEngineeringA、JournalofAlloysandCompounds、JournalofMaterialsResearch、JournalofAppliedPhysics、JournalofPhysics:CondensedMatters、JournalofMaterialsScience、MaterialsandDesign、JournalofNon-CrystallineSolids、InternationalJournalofMaterialsResearch、MaterialsTransactions、PowderMetallurgy、JournalofInorganicandOrganometallicPolymersandMaterials、JournalofSpacecraftandRockets等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topjournal10余篇),SCI收录学术论文近30篇;作为副主编编撰英文专著1部(TitaniumAlloy:Formation,CharacteristicsandIndustrialApplications,NovaSciencePublishers,Hauppauge,NewYork,USA);申请国家发明专利近20项(授权8项)。此外,与国内多家军工单位和民品生产企业保持着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并致力于将科研成果适时向生产和应用方面进行转化。
获奖记录
2007年获总装备部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008年获“河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08年获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壹等奖1项,2008年获南粤科技创新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1项,2008年获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
指导的硕士研究生获得4次国家奖学金、2次校优硕士学位论文,其中2013年毕业的硕士生魏田获2014年广东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