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鹏,男。1970年出生。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兼中国科学院上海辰山植物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农业部国家木薯产业技术体系育种与种苗研究室主任,农业部木薯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上海木薯生物技术中心负责人。
基本资料
中文名:张鹏
国籍:中国
出生地:山东
出生日期:1970年
职业:教师
人物经历
1998.05-2001.1,瑞士联邦理工大学-苏黎世(ETH-Zurich)植物研究所,博士,主修植物生物技术,导师Prof.IngoPotrykus和Prof.NikolausArmhein。
1992.09-1995.07,中科院华南植物研究所,硕士,主修植物遗传,导师凌定厚研究员。
1988.09-1992.08,山东师范大学,学士,主修生物学。
2005年6月至今,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院植生生态所工作,获中科院“百人计划”基金资助,担任薯类生物技术实验室课题组长。
2001年2月至2005年12月,瑞士联邦理工大学-苏黎世植物研究所生物技术实验室(WilhelmGruissem教授)木薯研究组课题组长,高级研究助理。从事木薯组织培养、基因工程和分子生物学研究。承担多项瑞士国际农业研究中心、盖茨基金及洛氏基金资助的薯类生物技术课题。
1998年5月至2001年1月,在瑞士联邦理工大学植物研究所IngoPotrykus教授实验室做博士。从事木薯体细胞胚胎发生、芽器官发及细胞悬浮培养的建立。同时进行质粒构建、PIG和根癌农感菌介导的遗传转化及对转基因植株的分子生物学分析。
1997年10月至1998年4月,在华南植物研究所进行籼稻三系亲本的组织培养和遗传转化。
1995年8月至1997年8月,在山东果树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苹果的组织培养和遗传转化、果树的病毒病之检测与防治。
1993年8月至1995年6月,在华南植物所从事硕士论文研究,包括菜心的离体植株再生之频率及方式、热带花卉及水稻的组织培养和遗传转化。
研究方向
薯类生物技术。
主要贡献
主持和参与了瑞士国际农业研究中心、比尔及梅林达·盖茨基金会、洛克菲勒基金会、农业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项目、科技部973计划和863计划项目等资助的薯类生物技术课题。2004年获得德国乌尔姆EiselenFoundation的JubileePrize,2009年获上海市植物生理学会“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称号,2011年获“2011年度明治生命科学奖”科学奖。发表研究论文40余篇。
研究目标是利用分子生物技术,有针对性地改良和提高木薯(ManihotesculentaCrantz)和甘薯(Ipomoeabatatas)的品质、产量、抗逆性和抗病能力,进一步提高它们在粮食安全和生物质能应用上的潜力和优势。重点开展:1、木薯和甘薯离体植株再生和遗传转化系统的建立和优化;2、利用过表达或RNA干扰技术对木薯和甘薯之糖及淀粉合成与降解途径进行修饰;3、通过表达抗逆境基因来改良对逆境的适应能力,特别是干旱、低温及盐碱;4、提高抗病虫害和抗病毒病的能力,特别是非洲木薯双生病毒、甘薯RNA病毒及茎线虫;5、利用提高自由基清除机制延长储藏根的采后贮存时间;6、木薯和甘薯功能基因组学及重要基因和启动子的分离与功能验证。
获奖记录
TheJubileePrize2003oftheEiselenFoundationUlm,Germany,Ulm/Berlin,October5,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