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洪刚,男,汉族,云南省彝良县洛旺乡人,1971年3月出生,1990年12月入伍,1993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战士、班长、排长、副政治指导员、政治指导员、团保卫股干事,团副政委、济南军区某红军师政治部副主任,所在部队驻扎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现任全国政协委员、陆军某师政治部副主任。
基本资料
中文名:徐洪刚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云南省彝良县洛旺乡人
出生日期:1971年3月
职业:军人
信仰:共产主义
代表作品:《我在铁军》、《生命礼赞》、《徐洪刚散文集》
性别:男
人物经历
徐洪刚,1990年12月入伍,在一个具有光荣传统的红军团服役。他处处注意高标准、严要求,力争当一名优秀战士。虽然他十分渴望成为侦察兵,但当被分配到通信连后,依然刻苦训练,被评为“全优学员”、“硬骨头战士”。徐洪刚关心、体贴同志,用自己学过的按摩针灸专长为训练工作劳累过度的战友解除病痛。
星期天、节假日,他抢着上岗,让别人休息。当了班长后,他更是以身作则,处处走在前面。他的生活虽然不算富裕,但当战友家中有困难时,徐洪刚便慷慨解囊。由于他的出色成绩和政治上的逐渐成熟,1993年7月,徐洪刚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同年8月17日,身为济南军区某红军团通讯连中士班长的徐洪刚从家乡返回部队。当他乘坐的大客车行至四川省筠连县巡司镇铁索桥附近时,车内的几个歹徒突然向一名青年妇女强行勒索钱物。当被拒绝后,歹徒一边对妇女耍流氓,一边把她往疾驶中的车外推。此刻,在角落里打盹的徐洪刚被惊醒了。见此情况,徐洪刚冲上前去,大吼一声:“住手,不许这样耍横!”歹徒看到有人干预,便把注意力集中在徐洪刚身上。徐洪刚挨了两个耳光之后,脸上火辣辣的,嘴角渗出了鲜血。他为了保护车内其他乘客,没有马上还手。歹徒的气焰更加嚣张,继续把那位妇女往车窗外推。军人的天职使徐洪刚再也无法沉默。他一脚把后面的一个歹徒踢得不停地后退,又狠狠一拳打在另一个歹徒胸口上。不料,从后面又窜出两个歹徒,一个抱住徐洪刚的腿,一个死死地卡住他的脖子。最先寻衅的那个姓任的歹徒掏出匕首,向徐洪刚胸口猛刺一刀。在这生死关头,徐洪刚只有一个念头:和他们拼了!狭窄的车厢里,拳脚施展不开。四个歹徒把他团团围住,穷凶极恶地挥刀猛刺徐洪刚的胸、背、腹……
鲜血染红了他身上的迷彩服,也染红了座椅、地板。肠子从受重伤的腹部流出。
司机把车刹住。歹徒纷纷逃窜。此时,身中14刀,肠子流出体外达50厘米的徐洪刚,奇迹般地用背心兜住往外流的肠子,紧跟着跳下车来,用全部的力气往前追出了50多米,然后一头栽倒在路旁……
1994年春节前后,中央各新闻机构对徐洪刚的英雄事迹广为报道。徐洪刚舍己为人、勇斗歹徒的壮举在全国军民中引起强烈反响。2月5日,江泽民、李瑞环、刘华清、胡锦涛等领导同志接见了见义勇为的英雄战士徐洪刚等来自全国各地的双拥模范代表。江总书记指出“徐洪刚等人的事迹,体现了我们共产党的传统,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徐洪刚获得了“见义勇为青年英雄”、“全国新长征突击手”的称号。
灾难面前冲锋在先
“社会给了我莫大的关爱,人民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必须以一颗感恩之心、一腔赤子之情回报社会和服务人民。”这是徐洪刚内心真实的想法。
1998年8月,长江发生特大洪水,部队接到抗洪抢险命令整装待发。组织上考虑到徐洪刚的身体状况,安排他留守后方。徐洪刚一听急了,在群众最危难的时候,自己怎么能留在后方?他向团党委申请,强烈要求参加抗洪抢险。
8月21日晚,风雨交加,洪水漫堤,荆江大堤出现特大险情,一旦决堤,后果不堪设想!险情就是命令,徐洪刚主动请缨担任营突击队队长,与80余名突击队员每人扛着50公斤重的沙袋,来回奔跑在没膝深的淤泥里。徐洪刚不顾自己的身体,咬紧牙关坚持奋战36个小时,直到累倒在大堤上。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时,刚刚被提拔担任济南军区某红军团副政委的徐洪刚正在基层连队蹲点,他急切地找到团政委:“15年前,是四川人民给了我重生的机会,他们有了苦难,请组织安排我参加第一梯队吧!”
次日一大早,徐洪刚就与官兵们奔赴灾区。他鼓励大家:“灾区亲人的生命财产正在遭受重大损失,早到一分钟,就能多救一个人!”为加快行军速度,他安排每辆车由两名司机轮班交替驾驶,为避免埋锅做饭耽误时间,就在车上吃干粮充饥。仅用26小时,他们就跋涉了1200公里,赶到了都江堰市紫坪铺水库。然后,立刻徒步向重灾区映秀镇进发。
山高坡陡、桥梁垮塌,沿线公路遭到严重破坏,徐洪刚一行一路穿山越岭,终于在当日下午5时到达映秀镇重灾区。此时又接到上级通知,要他们赶往银杏乡为受困群众送给养和药品。因为路不通,那里的群众已经断粮两天,药品也十分缺乏。事不宜迟,要快,师部在通知里连用了三个“快”,还为他们捎来一张简易路线图。
历经艰难跋涉6个多小时,徐洪刚和红军团260多名官兵终于到达银杏乡,当地群众抱着他们失声痛哭,感谢他们送来了救命粮。当晚他们穿着雨衣,住在一个摇摇欲坠的加油站。
艰难困苦面前方显英雄本色。2008年5月27日,徐洪刚再次请缨,带领官兵执行运粮任务,凭着前几次行走的经验和顽强的意志,他们两次穿越死亡谷,共运送给养5000多公斤、药品数十箱,解除了灾民的燃眉之急。热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身上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那些天他们还运送和搭建帐篷500多顶,搬运物资50多吨。指挥部的领导直夸他们:铁军名不虚传!
履行职责不负重托
作为河南省三门峡市驻军的一名人大代表,军旅倥偬之余,徐洪刚没有忘记履行自己的代表职责。
军队驻地附近有一条名为涧河的干枯河道,经过部队的训练场。近些年,这条河道竟成为当地一些私营企业的排污之所,常年臭气熏天,居民苦不堪言,官兵的工作、训练和生活也受到影响。徐洪刚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利用节假日进行调研,走访了驻地政府、企业、居民,多方听取意见建议,并就河道治理请教了5位专家学者,形成了科学严谨的调研报告。在2007年春举行的三门峡市人代会上,徐洪刚提交了《关于对涧河进行综合治理的建议》。该建议受到时任市委书记连子恒的高度重视,并作出批示:此建议要尽快进入工作日程,形成可行性施工方案,力争一年内完工。
当年5月启动施工后,徐洪刚又多方奔走,协调军地两方密切配合。当年底,一条清新的涧河呈现人们面前。如今,河水清澈,杨柳依依,船游水上,人映水中,成为驻地一大风景。徐洪刚看到自己的建议变成了利民惠民的成果,心里像喝了蜜一样甜。
记者采访了解到,徐洪刚近年来积极履行基层人大代表职责,先后就地方领导过军事日、加强青少年国防教育、加强军地双拥共建工作提出多项可行性建议。他还协调部队与驻地12家企事业单位建立起军民共建关系,整合驻地资源建立起3个国防教育基地,联系7名随军家属就业。渑池县县委书记仝孟蛟对记者说:“徐洪刚作为一名军队政工领导和地方人大代表,对群众赤胆忠心、对事业满腔热忱,以实际行动促进了军民团结和社会和谐,可以说他既是军队的党代表,也是地方的军代表。”
“有一根弦我们紧绷着,有一种责任我们肩扛着,有一片风浪我们紧盯着,有一声号令我们等待着。”走上团级领导岗位后,徐洪刚还时常唱起这首歌。
人物评价
向见义勇为、不畏强暴的英雄战士徐洪刚同志学习。——李鹏(1994.3)
以徐洪刚同志为榜样,做党和人民的好战士。——刘华清(1994.3)
向徐洪刚同志学习,继承发扬红军优良传统。——张震(19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