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奇,1947年11月生。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教学部医学人文学系医学哲学教研室主任、教授。现任:北京大学医学部、欧美华私人医生俱乐部督导组成员。
基本资料
中文名:刘奇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947年11月
职业:教授
人物经历
现任:北京大学医学部、欧美华私人医生俱乐部督导组成员。
社会兼职: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医学哲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常务理事、《医学与哲学》杂志特约编委。
主讲课程
讲授自然辩证法(硕士生)、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博士生)、医学辩证法、医学人类学、科学研究方法论(本科生)等课程。
主要贡献
近年来在医学与社会的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对医疗服务业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问题、高新科技进入医学领域的近期、远期社会效应作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对影响比较广泛的器官移植技术、基因技术、生殖技术、远程医疗技术等五项医学新技术应用中遇到的社会问题,深入实际进行了广泛的社会调查,在获取大量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站在哲学的高度,在充分肯定其“正效应”的同时,也实事求是的总结概括出其“负效应”,并剖析其产生的根源,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为政府和管理部门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发表的文章和著作有“医疗服务业与市场经济”、“社区卫生服务是卫生改革的必然趋势”、“人工授精技术应用中的管理问题及对策”、“远程医疗技术应用中的管理伦理问题”、“胎儿性别鉴定技术应用中的伦理道德问题”、“医学科技与社会”等20余篇(部)。
获奖记录
参与的北京市哲学社科“九五”规划重点课题“高新科技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于2000年12月获中共北京市委、市政府颁发的“北京市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