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闻,男,浙江杭州人,1952年8月出生。现任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院长。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联合创始人之一,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前身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曾任北京大学副校长兼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院长。海闻教授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系,获经济学学士。1983年毕业于美国长滩加州州立大学,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91年毕业于美国戴维斯加州大学经济系,获经济学硕士和博士学位。海闻教授的主要教学及研究领域为国际经济学(贸易与金融)、发展经济学和转型经济学。
基本资料
中文名:海闻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浙江杭州
出生日期:1952年8月
职业:经济学教授,西方经济学专业博士生导师
毕业院校:北京大学
主要成就: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代表作品:《国际贸易:理论、政策、实践》
最高学历学位: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经济学博士
性别:男
学术领域:国际经济学,发展经济学
攻读专业:经济学
籍贯:浙江
工作经历
1969.3-1978.3黑龙江虎林县红卫公社下乡
1978.3-1982.1北京大学经济系学生,获经济学学士学位
1982.1-1983.12美国长滩加州州立大学经济系研究生,获经济学硕士学位
1984.9-1991.6美国戴维斯加州大学经济系研究生,获经济学硕士和博士学位
1988.9-1990.6美国加州州立大学(旧金山、圣克利门托)经济系讲师
1992-2002美国福特路易斯学院商学院经济系助教授、副教授(终身职)
1995.2-2008.5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
2002.7-2005.12北京大学校长助理
2005.9-北京大学深圳商学院院长(兼)
2005.12-2008.7北京大学副校长、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北大深圳商学院院长
2008.7-2013.9北京大学副校长,兼任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院长、汇丰商学院院长
2013.11至今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
2014.3.28-2015.12.22万科独立董事职务
学历学位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经济学博士。
学术职称
经济学教授,西方经济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国际贸易方向)
学术领域
国际经济学,发展经济学。
荣誉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经济系“杰出助教奖”(1990年)
中国留美经济学会“荣誉会员”(1992年)
美国李氏基金会“杰出成就奖”(1996年)
中国国家教委、人事部“全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1997年1月)
中国宝钢教育基金会“优秀教师奖”(1999年)
北京大学“教学优秀奖”(2001年)
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2001年)
北京大学“十佳教师”(2002年)
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02年)
主要著作
《国际贸易:理论、政策、实践》,上海人民出版社,香港智慧出版有限公司,1993年
《管理中的经济学》(与林双林合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
《现代工商管理丛书》(与尹尊声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
《转轨中的俄罗斯经济》(主编),企业管理出版社,1996年
《中国乡镇企业研究》(主编),中华工商联出版社,1997年
《现代经济学管理学教科书系列》(与易纲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
《国际经济学:理论与政策》(克鲁格曼和奥伯斯法尔德著),(译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3版),2002年(第5版),2006年(第6版)
《战略性贸易政策与新国际经济学》(克鲁格曼主编),(译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
《国际经济学译丛》(执行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和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国际贸易》(与林德特、王新奎合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今日自由贸易》(巴格瓦蒂著)(译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捍卫全球化》(巴格瓦蒂著)(译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
学术兼职
中国留美经济学会会长(1993-1994)
福特基金会中国经济研究基金学术委员会委员(1993-1998)
中国体制改革研究会特约研究员(1998-)
天则研究所客座研究员(1998-)
北京大学出版社学术顾问(1998-)
全国外经贸研究成果奖评审委员会委员(1999-)
《国际经济学译丛》主编(2000-)
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会常务理事会常务理事(2000-)
中国经济学年会秘书长(2001-2008)
北京2008年奥运会申办委员会经济问题专家(2001)
卫生部政策与管理研究专家委员会委员(2001-2005)
中国经济学年会理事会理事长(2007-)
北大商业评论编辑委员会委员(2007-)
专家顾问委员会委员:《WTO经济导刊》、《现代商业银行》、《医院管理论坛》、ChinaEconomicJournal等
编委:《国际经济评论》、《经济前沿》、《中国卫生经济》、《卫生软科学》、《中国医疗前沿》、JournalofEconomicResearch、AsianBusiness&Management等
主要论文
“贸易逆差的差异——处理国际贸易数据差异方法探析”,《国际贸易》,2000年第03期
“加入WTO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又一个里程碑”,《国际经济评论》,2001年第03期
“中国经济的发展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中国对外贸易》,2004年第11期
“农村的经济发展、公共卫生和医疗保险制度”,《市场与人口分析》,2005年02期
“中国进出口弹性实证分析:1999-2003年”,《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年第01期
“国际生产与贸易格局的新变化”,《国际经济评论》,2007年第01期
“新型合作医疗引入商业保险模式效果评价研究”,《中国医院管理》,2007年01期
“对外开放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作用及挑战”,《国际经济评论》,2008年第03期
“加入WTO对中国经济结构和改革的影响”,《国际贸易问题》,2008年第08期
“HowSuccessfulHasChineseEnterpriseReformBeen”(withWoo,Fan,andJin),JournalofComparativeEconomics,Vol.18,410-437,1994.
“DecentralizedSocialismandMacroeconomicStability:LessonsfromChinainthe1980’s”(withFanandWoo),inM.GuitianandR.Mundell(ed.),InflationandGrowthinChina,WashingtonD.C,IMF,1996.
“AgriculturalPolicyAdjustmentintheProcessofTradeLiberalization”,inPeterDrysdaleandSongLigang(ed.),ChinaandWTO:StrategicIssuesandQuantitativeAssessment,Australia-JapanResearchCenterandRouledge,London,1998.
“TheWTOandChina’sObjectivesasaWorldTradingPower”,inJamesA..Dorn(ed.),ChinaintheNewMillennium:MarketReformsandSocialDevelopment,CatoInstitute,1998.
“TheImpactsofTheAsianEconomicCrisisonChina''sForeignTrade”(withKaifengZhong),CCERWorkingPaperNo.E1999010&No.E1999010.1,June,1999.
“DiscrepanciesinInternationalData:AnApplicationtoChina-HongKongEntrepotTrade”(withFeenstra,Woo,andYao),AmericanEconomicReview,May1999.
“TheU.S.-ChinaBilateralTradeBalance:It’sSizeandDeterminants”,(withFeenstra,WooandYao),NBERWorkingPaper6598,June1999.
“GlobalImpactsofChina’sAccessiontotheWTO”(withZhaoandLuo),China’sIntegrationwiththeWorldEconomy:RepercussionsofChina’sAccessiontotheWTO,EditedbyKyungTaeLeeetal,KIEP,Korea,2002.
“China’sFTAPolicyandPractice”(withLi),NortheastAsianEconomicIntegration:ProspectsforaNortheastAsianFTA,EditedbyYangseonKimetal,KIEP,Korea2003.
“TheShort-TermImpactofSARSontheChineseEconomy”,(withZhao,Wang,andHou),AsiaEconomicPapers,Vol.3,Issue1-Winter2004.
“ABilateralorTrilateralFTA?”(withZhang),StrengtheningEconomicCooperationinNortheastAsia,EditedbyYoonHyungKimetal,KIEP,Korea,2004.
报刊文章
“网络挑战经济学教育”,《中国经济导报》,1999/06/28
“不应僵化理解‘民族经济’”,《经济参考报》,1999/12/08
“积极的参与全球化进程”,《中国经济时报》,1999/12/10
“经济全球化美国化”,《中国改革报》,1999/12/22
“电信开放提速还是观望?”《中国经营报》,2000/02/15
“加入WTO对中国经济的深远影响”《金融法苑》2000/04
“PNTR表决有惊无险”,《每日新报》,2000/05/22
“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国财经报》,2000/04/21
“剖析中国的通货紧缩——其成因的另一解释及结果的不同看法”,《中国经济信息》2000/14
“宏观政策的负效应”,《财经时报》,2000/07/12
“WTO与中国民营经济”,《首届中国民营经济论坛论文集粹》,2000/12/08
“融入更广阔的空间”,《国际贸易》2000/11
“不断充电才能保持竞争优势”,《北京青年报》,2000/09/04
“用差别税费鼓励中小城市用车”,《中国汽车报》,2000/09/08
“反倾销要反到点上”,《新华财经参考》,2001/02/02,《中国物资流通》2001年第10期、《中国经济信息》2001年第8期转载
“莫低估‘非典’的滞后影响”,《信息时报》,2003/05/26
“公共财政必须承担公共卫生职责”,《健康报》,2003/06/10
“改革公共财政政策,加大公共卫生投入”,《中国改革报》,2003/06/23
“扩大进口是解决汇率问题的关键”,《21世纪经济报道》,2003/09/04
“完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的理性思考”,《上海改革》2003/06
“保险公司应监督医生开药方”,《北京现代商报》,2003/10/29
“中国可能出现短期贸易逆差”,《国际金融报》,2003/12/02
“更专业才更有规模”,《当代经理人》2005/03
“走出多元化陷阱,重归专业化正途”,《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2005/12
“发挥中关村创新优势,加强创新能力建设”,《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7/09
“中国奇迹至少能持续20年”,《大众日报》,2007/12/14
“医改如何破局”,《中国经营报》,2008/01/14
“医改为什么这么难”,《健康报》,2008/09/04
“新城市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上海商报》,2008/12/01
专访
1999.12.15“WTO:深刻影响中国”,《经济参考报》
2000.01.15“要从大背景去考察”,《农民日报》
2000.04.21“弱国不会成为牺牲品”,《南方周末》
2000.06.29“风里浪里放光彩”,《国际经贸消息》
2000.07.26“38.3%的水分需要剔除——下半年外贸出口增长幅度为20%”,《财经时报》
2000.09.01“中国人离诺贝尔经济学奖还有多远”,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
2000.10.05“计划赶不上变化”,《中国产经新闻》
2000.12.27“衰退的历史不会重演”,《滨海时报》
2001.02.07“如何面对对华反倾销狂潮”,《新华财经参考》
2001.02.01“入世,看中国经济与金融”,《现代商业银行》
2001.06.12“入世催动中国经济体制深层改革”,《证券日报》
2001.06.20“中国经济并没有衰退”,《证券日报》
2001.07.10“‘入世’将加快改革开放”,《文汇报》
2001.07.17“以公平竞争吸引民间投资”,《经济参考报》
2001.08.10“入世的影响与应对”,《财经报》
2001.11.14“入世参与全方位竞争的中国”,《北京青年报》
2001.11.19“纵谈中国入世后的前景与挑战”,《中国民航报》
2001.11.20“外商进出口权和分销权意义深远”,《财经》
2001.11.20“引言:‘让步’的辩证法”,《财经》
2003.12.03“只有市场失灵部分才需政府发挥作用”,《科学时报》
2004.01.01“8000亿美元进出口贸易说明了什么”,《今日中国》
2004.03.12“警惕:外商对华投资急刹车”,《环球企业家》
2004.07.01“对中国医疗卫生行业现状的分析”,《现代医疗经济》
2005.06.20“世界贸易格局的调整,每个国家都要付出代价”,《商务周刊》
2005.12.11“2006中国经济展望”,韩国KBS电视台
2007.02.16“探询一代学人的强国之梦”,《第一财经日报》
2007.03.15“国有企业将与跨国公司同台竞争”,中央电视台
2007.05.08“深圳需要世界一流商学院”,《深圳特区报》
2007.12.11“生于1977”,中央电视台
2008.04.27“通胀不应是当前宏调的唯一中心”,《南方都市报》
2008.05.30“中国失业率比通胀面临更大挑战”,腾讯网
2008.07.08“希望在北大讲台上站到80岁”,《南方都市报》
2008.08.29“经济热点面对面:世界经济新趋势”,中央电视台
2008.10.12“直击华尔街风暴:遏制金融风暴关键在防止恐慌”,中央电视台,《中华工商时报》
2008.10.19“直击华尔街风暴:创建新的国际金融秩序尚早”,中央电视台,《经济参考报》
2008.11.15“恐慌已经遏止,信心正在恢复”,《重庆晨报》
2008.12.01“坚定信心促发展:保证大部分普通人有就业机会”,中央电视台,《金融时报》
2008.12.04“为北大国际化辟新径”,《时代周报》
2008.12.18“坚定信心促发展:二套房贷政策应该一步到位”,中央电视台
2008.12.19“应将失业率引入宏观调控指标”,《21世纪经济报道》
2009.01.06“新年拉响就业风险警报”,《中国商报》
获奖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经济系“杰出助教奖”(1990年)
中国留美经济学会“荣誉会员”(1992年)
美国李氏基金会“杰出成就奖”(1996年)
中国国家教委、人事部“全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1997年1月)
中国宝钢教育基金会“优秀教师奖”(1999年)
北京大学“教学优秀奖”(2001年)
“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2001年)
北京大学“十佳教师”(2002年)
教育部“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02年)
北京大学“正大教学优秀奖”(2006年)
“改革开放三十年影响深圳三十个经济人物”(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