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梅森,中国当代作家、编剧,1956年3月9日出生于江苏省徐州市。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63年入江苏徐州贾汪新韩小学读书。1969年起在徐州矿务局干部学校附中读书四年,后在徐州韩桥煤矿当矿工。1978年在《新华日报》发表处女作《家庭新话》。1979年到南京《青春》编辑部任编辑。1985年任江苏省作协创作组专业作家。主要作品有《人间正道》、《中国制造》、《绝对权力》、《至高利益》、《国家公诉》、《我主沉浮》、《人民的名义》等政治小说,这些小说均被其亲自改编成影视剧。其作品多次荣获国家图书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全国优秀畅销书奖、中国电视飞天奖、中国电视金鹰奖等。
基本资料
中文名:周梅森
国籍:中国
出生地:江苏徐州
出生日期:1956年3月9日
职业:作家
主要成就:国家图书奖
全国五个一工程奖
全国优秀畅销书奖
代表作品:《人间正道》、《中国制造》、《绝对权力》《国家公诉》等
人物经历
1963年,入江苏徐州贾汪新韩小学读书。小学三年级时,适逢“文化大革命”,学校关门,他因家境贫寒,这三年中在采石厂砸过石子,在建筑队做过小工。
1969年起在徐州矿务局干部学校附中读书四年。上中学期间,勤工俭学半工半读,中学四年中,几乎干遍了煤矿井下各个工种,每月仅得生活费九元。1974年高中毕业,同年分配在徐州矿务局韩桥煤矿工作。
1978年在《新华日报》发表处女作《家庭新话》。1979年到南京《青春》编辑部任编辑。1985年任江苏省作协创作组专业作家。
1983年,周梅森发表第一部小说《沉沦的土地》,该作说的是煤矿行业的故事。
1988年被江苏省人民政府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
1995年,出版政治小说《人间正道》。同年作为作家体验生活,到徐州市人民政府挂职当副秘书长。
1997年,周梅森创作《天下财富》,采访中国证监会、香港联交所等。《天下财富》后被改编成同名电视剧。
2005年,周梅森对金丰投资股权分置改革方案说不,公开发表了《致全国中小流通股东的公开信》,对上市公司股权分制改革方案投反对票,因此被提名为2005年CCTV中国经济年度社会公益人物。2006年凭借375万年度版税收入荣登第一届”中国作家富豪榜”第17名。
2009年,出版资本小说《梦想与疯狂》,这是中国当代正面写资本的第一部小说。
2017年2月,长篇小说《人民的名义》出版。3月,由其担任编剧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上映。
人物评价
周梅森的作品为人们提供了城市发展中面临种种问题的现实图画,对形形色色的干部形象的刻画尤见生动和真实。这些作品因改编和拍摄为电影和电视连续剧,产生了更广泛的影响。他的作品总有一股豪壮的阳刚之气,富于当代意识,但刻画人物时有类型化的倾向。(《中国文学通史》评)
创作特点
周梅森在向读者描述生活现象和揭示生活本质的同时,也塑造了许多典型人物,并且深入到人物灵魂深处,展示出人性本质的东西。官场小说并不等同于反腐小说,它并不是只塑造一些贪官的形象,而且还有相当一部分坚持原则、党性极强的好官。其实,周梅森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相当复杂,根本无法用好坏来进行简单的界定,所以,我这里所说的好和坏的标准只是相对的。换句话说,他作品中没有绝对的好人,也没有绝对的坏人,好人也带有私心,坏人也不是绝对的坏。
周梅森政治小说对为官者的道德品质相当看重,理想人物往往都是品德高尚的人,比如《至高利益》中的李东方,《绝对权力》中的齐全盛、刘重天等,《国家公诉》里的叶子菁、唐朝阳;而反面人物的政治品德往往也是十分低劣,比如《至高利益》中的赵达功,《绝对权力》中的赵芬芳,《国家公诉》里的王长恭等。
人物事件
2017年11月,关于《人民的名义》被诉抄袭一事在网上流传。消息称,京衡律师所主任陈有西透露,上海浦东法院已正式受理作家刘三田(笔名南嫫)起诉《人民的名义》编剧周梅森及制片单位等8被告,侵犯其原创作品长篇小说《暗箱》著作权侵权案。
11月4日上午,陈有西向新京报记者确认,他从2017年5月受理这个案件,对小说仔细研究比对,做了一些相关的调查公证工作。此案于11月1日在法院立案。陈有西提供的诉讼服务告知书显示,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向刘三田下达了受理案件的通知书。
2017年11月4日,周梅森在网络上看到这个消息。他告诉新京报记者,“这部作品纯属我个人创作,我阅读的范围、时间和精力都非常有限,我不知道暗箱是一部什么样的小说。”
“所谓抄袭的说法不值一驳,我保留反诉的权利。”周梅森说,目前,他尚未接到上海浦东法院的起诉书。
周梅森表示,“我向社会宣布,我的作品均出于原创。欢迎全社会对我的作品进行举报。我的一切作品,只要是抄袭的,查实一部,我个人奖励十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