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轨道车辆动力学及控制。
基本资料
中文名:周劲松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四川省涪陵市
出生日期:1969年12月
职业:教授,博士生导师
毕业院校:上海交通大学
代表作品:铁道车辆振动与控制
人物简介
男,1969年12月生。同济大学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学院院长助理,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赴英国拉夫堡大学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RogerGoodall教授课题组做访问研究。
科研简介
长期从事机车车辆动力学、车辆振动与主动控制及振动信号处理的研究工作。主持及参加多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重点攻关项目、863项目、铁道部及上海市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多项。主持和参与多种地铁车辆、提速和高速列车转向架的动力学分析、优化和试验工作,在动力学分析、悬挂优化设计、车辆模态参数的测试与分析和振动分析及隔振设计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参编两本国家“十一五”重点规划教材。率先开展了运用模态参数对机车车辆动力学性能进行综合设计、分析的研究,建立基于模态参数的机车车辆动力学特性“闭环”分析方法—“SPAMP”法。运用SPAMP方法,成功地完成我国主型提速客车的动力学性能改进和悬挂优化设计,并在国产化高速动车组的动力学分析中获得运用。与RogerGoodall教授一起开展了车体与构架耦合振动及车辆运行状态监控的研究,详细分析车体垂向弹性体模态参数对车辆运行平稳性的影响,发现并解析分析了机车车辆的“轴距滤波”和“定距滤波”效应,阐明了其与车体弹性共振的关系,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几十篇。
论文及著作
周劲松著,《铁道车辆振动与控制》,中国铁道出版社。
ZhouJ,GoodallR,RenL,etal.Influencesofcarbodyverticalflexibilityonridequalityofpassengerrailwayvehicles[J].ProceedingsoftheInstitutionofMechanicalEngineers,PartF:JournalofRailandRapidTransit,2009,223(5):461-471.(SCI)
ZhouJ,ShenG,ZhangH,etal.Applicationofmodalparametersonridequalityimprovementofrailwayvehicles[J].VehicleSystemDynamics,2008,46(S1):629-641.(SCI)
周劲松,孙文静,宫岛.铁道车辆几何滤波现象及弹性车体共振分析[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7(12):1653-1657.(EI)
周劲松,宫岛,孙文静,任利惠.铁道车辆客车车体垂向弹性对运行平稳性的影响[J].铁道学报,2009,31(2):32-37.(EI)
周劲松,张伟,孙文静,任利惠.铁道车辆弹性车体动力吸振器减振分析[J].中国铁道科学,2009,30(3),pp86-90.(EI)
周劲松,宫岛,任利惠.铁道车辆弹性车体被动减振仿真分析[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7(8),pp1085-1089.(EI)
周劲松,李大光,张祥韦,沈钢.平稳性快速算法及其在高速客车分析中的运用[J].铁道学报,2008,30(6):36-39.(EI)
周劲松,李大钊*光等.运用虚拟激励法分析磁浮车辆的运行平稳性[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8,8(1):5-9.(EI)
周劲松,张洪,任利惠.模态参数在铁道车辆运行平稳性研究中的运用[J].同济大学学报,2008,36(3):383-387.(EI)
周劲松,张洪,沈钢,等.基于轨道谱的铁道车辆主动悬挂轴间预瞄控制[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4(2):239.(EI)
周劲松,任利惠,杨国桢,金新灿.铰接式高速列车运行平稳性及其试验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2004,40(10):124-128.(EI),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