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新凤霞

新凤霞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1297 更新时间:2023/12/8 15:12:28

新凤霞(1927年1月26日-1998年4月12日),原名杨淑敏,小名杨小凤。祖籍江苏,生于苏州,人贩入津。著名的评剧演员,杰出的评剧表演艺术家。曾饰演青衣、花旦,评剧“新派”创始人。全国第七届政协委员。中共党员。6岁学京剧,13岁习评剧,15岁任主演。1949年后历任北京实验评剧团团长,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工团评剧团副团长,中国评剧院演员。1998年4月12日,评剧表演艺术家新凤霞在江苏省常州市逝世,享年71岁。

基本资料

中文名:新凤霞

别名:杨淑敏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星座:水瓶座

出生地:苏州

出生日期:1927年1月26日

逝世日期:1998年4月12日

职业:评剧演员

代表作品:《花为媒》、《刘巧儿》、《乾坤带》

主要成就:青衣、花旦,评剧新派创始人

个人经历

新凤霞,评剧青衣、花旦。原名杨淑敏。

童年时期随“姐”杨金香学习京剧,十三岁拜王仙舫、邓砚臣、张福堂等学习评剧,十五岁即开始担任主演。这一时期新凤霞主演了《乌龙院》《女侠红蝴蝶》《可怜的秋香》《双婚配》《三笑点秋香》等剧目,在天津、上海、济南、秦皇岛等地获评剧观众的好评。

1949年北京解放后,新凤霞来北京组织了北京凤鸣剧社担任主演。

1950年,在共产党的戏改方针的指引下,成立了北京首都实验评剧团,新凤霞任主演兼团长。

1951年,新凤霞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文工团解放评剧团任主演兼副团长。

1953年,新凤霞调入中国戏曲研究院中国评剧团一队任演员。

1955年,中国评剧院成立,新凤霞在中国评剧院一团任演员、院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主任、名誉主任。

新中国成立初期,新凤霞怀着对党深厚的感情和极大的政治热情投入到党的文艺队伍中,走上了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艺术道路。她亲自执笔创作演出了以她个人经历为题材的大型评剧现代戏《艺海深仇》,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刘巧儿》是新凤霞青年时代主演的一出在全国产生重大影响的剧目。在这出戏中,新凤霞成功地塑造了刘巧儿的艺术形象,并创造了有其自己特点的评剧疙瘩腔唱法。《刘巧儿》公演及拍成电影在全国放映后,在全国掀起了学唱刘巧儿的热潮,人们通过《刘巧儿》了解了评剧,通过《刘巧儿》知道了新凤霞,新凤霞的名字从此走进了千家万户,新凤霞演唱艺术从此确立并得到广大评剧观众的喜爱。在《刘巧儿》的创作过程中,新凤霞得到了许多文艺工作者的热情帮助,新凤霞和这些同志愉快合作,首开了戏曲工作者与新文艺工作者联手创作的先河,为戏曲艺术的革新与发展做出了示范。

继《刘巧儿》之后,新凤霞在根据鲁迅同名小说改编创作的评剧《祥林嫂》中成功地塑造了在封建社会受尽摧残迫害的劳动妇女祥林嫂的艺术形象,她的唱腔也展现了深层次的艺术魅力,进一步发展了新派演唱艺术。这得益于她在戏曲艺术上的天分和颖悟以及深厚的艺术功底,这一时期新凤霞主演了《志愿军的未婚妻》《会计姑娘》《春香传》《乾坤带》《金沙江畔》《无双传》《杨乃武与小白菜》《凤还巢》《三看御妹》《花为媒》《杨三姐告状》《阮文追》《调风月》《六十年的变迁》等几十出剧目。她所塑造的刘巧儿、祥林嫂、赵淑华、李秀英、春香、银屏公主、珠玛、无双、小白菜、燕燕、刘金定、张五可、杨三娥、阮氏娟等一系列的艺术形象为评剧画廊增添了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篇章,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艺术遗产。她和音乐工作者一道在这些剧目中创造了众多的新板式和新曲调。在《乾坤带》中创作演唱了凡字调大慢板;在《无双传》中创作演唱了反调大慢板;在《春香传》中创作演唱了三拍子调;在《金沙江畔》中创作演唱了格登调;在《三看御妹》中创作演唱了降香调;在《调风月》中创作演唱了蜻蜓调;在《六十年的变迁》中创作演唱了送子调。这些新板式和新曲调极大地丰富了评剧的唱腔艺术,为评剧向大剧种的发展做出了前所未有的贡献,推动了整个评剧艺术的发展与进步。

新凤霞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在“文革”中受到了迫害,并被剥夺了做演员的权力,这对她的身心是巨大的摧残。

1975年,她因脑血栓发病导致偏瘫而不得不告别为之奋斗的评剧舞台。

1979年,新凤霞得到了彻底的平反。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春风又一次吹进了新凤霞的心田,她以惊人的毅力,挺起她那受过伤害的身体,迈着蹒跚的步伐,又一次向新的艺术领域开拓进取。她讲学授艺,著书立说,教学不止,笔耕不辍。新凤霞拖着沉重的身体,坐在轮椅上给她的弟子、学生说戏,示范演唱,克服行动的不便多次到剧场观看学生的演出,以鼓励和提携后人。在她无私的教诲下,谷文月、刘秀荣、王曼玲、赵三凤、戴月琴、高闯等一大批弟子、学生成为光大新派艺术的优秀传人,成为今天评剧事业的骨干与中坚。新凤霞桃李满天下,是我国戏曲界拥有众多子弟传人的功绩卓越的戏曲教育家。

新凤霞用她那唯一行动自如的右手,以她那坎坷的一生及丰富的阅历,克服常人不可想象的困难,辛勤耕耘,创作出版了《新凤霞回忆文丛》四卷、《人缘》《评剧皇后与作家丈夫》《舞台上下》《少年时》《新凤霞卖艺记》《我和皇帝溥仪》《发愁》《以苦为乐》《艺术生涯》《我当小演员的时候》《我与吴祖光》《绝唱》《恩犬》《新凤霞的回忆》《新凤霞说戏》约四百万字的文学著作。由英国戴乃迭夫人翻译的英文及乌尔都文的《新凤霞》在世界发行。

新凤霞是著名国画大师齐白石的亲传弟子,因残疾告别舞台后,新凤霞仍满怀着对生活的酷爱泼墨作画。她的国画作品同她的演唱艺术一样朴实无华清新淡雅。1994年总政文化部专门为新凤霞在军博举办了个人画展。

新凤霞渴望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早在建国初期,新凤霞就庄严地向党提出了申请。但坎坷的经历使她的愿望一直未能如愿。打倒“四人帮”后,新凤霞再次向党提出了申请。1982年新凤霞被批准入党,实现了她多年的夙愿,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从此她以更高的姿态和对评剧艺术的高度责任感,投入到她后半生的艺术生涯中。

新凤霞作为全国政协委员,评剧艺术的代表,她长年奔走呼吁,为振兴戏曲,繁荣评剧不遗余力。新凤霞获得了中国首届金唱片奖。获得了美国纽约美华艺术学会1997年颁发的华人艺术家终身成就奖。曾赴香港、新加坡等地讲学,是国际知名的艺术家。

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新凤霞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新派唱腔”,尤以流利的花腔——“疙瘩腔”著称。擅演剧目有:《刘巧儿》《花为媒》《杨三姐告状》《金沙江畔》《志愿军的未婚妻》《会计姑娘》《祥林嫂》等,其中《刘巧儿》《花为媒》已摄成影片。期间,小短文《傻二哥》《万年牢》还入选小学语文课本。

新凤霞在1952年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期间以《刘巧儿》一剧获演员一等奖。1997年获第十六届“亚洲最杰出艺人奖”。

令人痛心的是,新凤霞在十年动乱时因惨遭迫害而留下残疾以至无法再登上心仪的舞台,她便坚持写作,著有:《新凤霞回忆录》《以苦为乐》《我当小演员的时候》《少年时》《新凤霞说戏》等。她是齐白石的徒弟和义女,深得老人真传。她笔下的寿桃、牡丹、菊花、梅花、白菜、南瓜等古拙厚朴,内涵雅趣。1983年参演春晚评剧《刘巧儿》。1998年4月12日,评剧表演艺术家新凤霞在江苏省常州市逝世,享年71岁。

艺术成就

新凤霞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艺术成就,新派艺术在众多的评剧流派中标新立异、独树一帜,成为了评剧革新的代表。这得益于她在戏曲艺术上的天分和颖悟以及深厚的艺术功底,更得益于她对新社会的热爱而焕发出的艺术创作力。新凤霞在艺术上从不保守,她敢于吸收、敢于创新,博采姊妹剧种表演之长,虚心学习各种唱法,积累了丰富的演唱经验。在中国评剧院这一国家剧院良好的艺术环境中,新凤霞的艺术创作力得到了空前的发挥,新派艺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推陈出新的传统评剧《花为媒》是新派艺术的经典之作。新凤霞以纯熟的演唱技巧,细致入微的人物刻画,塑造了青春美丽富有个性的少女——张五可的艺术形象,从而将新派艺术推向了高峰。这出剧目拍成电影在全国包括香港地区、东南亚各国放映后,新派艺术又一次风靡全国和东南亚地区。全国各地的评剧女演员纷纷向新凤霞拜师学艺,评剧新派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扬与传播。这一时期新凤霞主演了《志愿军的未婚妻》《会计姑娘》《春香传》《乾坤带》《金沙江畔》《无双传》、《杨乃武与小白菜》《凤还巢》《三看御妹》《花为媒》《杨三姐告状》《阮文追》《调风月》《六十年的变迁》等几十出剧目。

弟子

谷文月中国评剧院梅花奖演员

戴月琴中国评剧院

高闯中国评剧院

刘淑琴文化部勇进评剧团

李春凤北京海淀评剧团

艾丽珍北京海淀评剧团

王瑾天津评剧院

郭美美天津评剧院

李丽天津评剧院

刘秀荣石家庄市评剧院青年评剧团二度梅花奖演员

李红霞石家庄市评剧院一团

贾玉兰长春评剧院王曼苓长春评剧院梅花奖演员

梁志辉石家庄市艺术中心

李忆霞唐山市评剧团

罗慧琴唐山市评剧团梅花奖演员

李慧芳秦皇岛市评剧团

陈淑琴秦皇岛市评剧团

赵德芳保定市评剧团

朱洪英廊坊市评剧团

鲁素珍衡水市评剧团

咸红杰泊头市评剧团

李桂云河北省三河县评剧团

李晓梅锦州市评剧团

武翠红锦州市评剧团

张金秋鞍山市评剧团

景丽霞抚顺市评剧团;

魏常芬营口市评剧团

袁丽梅朝阳市评剧团现调入朝阳市群众艺术馆

刘淑清朝阳市评剧团现调入朝阳县文化馆

赵三凤哈尔滨市评剧院侯君辉哈尔滨市评剧院

王向阳黑龙江省评剧院梅花奖演员

崔鲁囡黑龙江省评剧院

关晓霞齐齐哈尔市评剧院

樊继中牡丹江市评剧院

刘晶霞鸡西市评剧团

沙文轩鸡西市评剧团

张艳秋大庆市评剧团

郝兴华佳木斯市评剧团

李凤云黑龙江省实验剧团

王晓堂贵阳市评剧团

安慧珠贵阳市评剧团

赵凤兰赤峰市京剧团评剧队

范雅鸣安阳市豫剧三团

孙映雪开封市豫剧团

马莉平顶山市豫剧团

周玉珍河南省曲剧团

李亚清西安市说唱艺术团

彭响玲西安市铁一局文工团

董晓玲山西孝义县碗碗腔剧团

标签: 新凤霞

更多文章

  • 张家慧

    名人大全编辑:黑姑娘标签:张家慧

    台湾影视女演员,2000年从业至今共参与出演了12部电视连续剧及1部电影,另有短片、广告、mv、综艺活动等。另有,中国社科院研究员与之同名。中文名:张家慧出生日期:1981年9月16日职业:演员代表作品:《吐司男之吻》华视金钟剧《阳光枕头》公视金钟剧《情人的眼泪》中视金钟剧《Mr.Com之死》中视金

  • 张廷发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张廷发

    张廷发,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军杰出的军事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央军委原委员、常委,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原政治委员、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中文名:张廷发外文名:zhangtingfa国籍:

  • 郑毓芝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郑毓芝

    郑毓芝1936年出生江苏南通,著名电影、话剧演员。参演过众多的电影话剧。如《秦王李世民》《大泽龙蛇》《金元大劫案》《家教》《欢乐家庭》《上错花轿嫁对郎》《红伶奇冤》《纸飞机》《三十八度》《哈罗同学》等片中看到她扮演的角色。1982年,她在中国舞台上第一个扮演宋庆龄。之后,她在《巨人的情怀》中饰贺子珍

  • 卢金聪

    名人大全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卢金聪

    卢金聪,1996年出生于安徽,中国内地男演员,毕业于西安电影学院。2012年因出演抗战电视剧《独立纵队》小三手而被观众认可。同年,又出演《太平公主秘史》,《凤游龙门》等影视剧。2013年1月23日,出演由乔鹏樾、张若昀、朱杰等演员联袂主演的“梦舟战争三部曲”中的第三部影视作品《雳剑》,卢金聪饰演谭弟

  • 王澜霏

    名人大全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王澜霏

    王澜霏(Crystal),1988年8月8日出生于北京市,中国内地女歌手、演员,毕业于圣玛丁艺术学院室内设计系。2009年,推出首张个人同名EP专辑《王澜霏》,从而正式出道。2010年2月,凭借歌曲《慢慢慢》获得“中国歌曲排行榜”年度最佳金曲;同年2月13日,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演唱歌曲《我

  • 杉本彩

    名人大全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杉本彩

    杉本彩,1968年7月19日出生于日本京都府京都市,演员。1987年,杉本彩获得了日本泳装大赛冠军,由此出道演艺圈。2004年,主演了剧情片《花与蛇》。2005年,主演了剧情片《花与蛇2:巴黎静子》。2006年,主演电视剧《地狱少女》,饰演骨女。2007年,参与拍摄电影《大帝之剑》,饰演姬夜叉。20

  • 乔恩·斯图尔特

    名人大全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乔恩·斯图尔特

    乔恩·斯图尔特(JonStewart),1962年11月28日出生于新泽西,主持人、制片人、编剧、演员、导演。喜爱他的中国观众喜欢把他的姓名翻译成囧司徒。他主持喜剧中心电视台的新闻讽刺节目“囧司徒每日秀”。他的节目主要是用搞笑的形式讽刺新闻事件和人物,在年轻人中广受欢迎,并连续获得过十一次艾美奖(6

  • 周昉

    名人大全编辑:胖次标签:周昉

    周昉(公元8世纪-9世纪初),唐代著名画家,字仲朗、景玄,京兆(今陕西西安)人,生卒年不详。出身显贵,先后任越州、宣州长史。能书,擅画人物、佛像,尤其擅长画贵族妇女,容貌端庄,体态丰肥,色彩柔丽,为当时宫廷士大夫所喜爱。他是中唐时期继吴道子之后而起的重要人物画家。是当时有名的宗教画家兼人物画家,早年

  • 陈德烈

    名人大全编辑:胖次标签:陈德烈

    陈德烈,1982年3月1日出生于台湾,中国台湾男演员、主持人,毕业于国立高雄餐旅大学二专部中餐厨艺科。2002年,出演个人首部电视剧《麻辣鲜师》,从而正式进入演艺圈。2005年,主演台湾偶像剧《双璧传说》。2009年,担任张智成演唱歌曲《暗恋》的MV男主角。2010年,出演军旅偶像剧《新兵日记》。2

  • 梁克

    名人大全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梁克

    梁克,男,汉族,1972年出生,吉林省吉林市人。1987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0年8月参加工作。北京市国家安全局原局长。中文名:梁克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吉林省吉林市出生日期:1972年职业:公务员信仰:共产主义主要成就:北京市国家安全局第六处副处长入党:1987年12月职务任免: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