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那桐

那桐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2545 更新时间:2024/1/3 21:51:22

叶赫那拉·那桐(1856—1925)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字琴轩,一字凤楼,叶赫那拉氏,内务府满洲镶黄旗人,举人出身,晚清“旗下三才子”之一。在清末光绪、宣统年间先后充任户部尚书、外务部尚书、总理衙门大臣、军机大臣、内阁协理大臣等,并兼任过京师步军统领和管理工巡局事务。1900年,八国联军侵犯北京,慈禧西逃,那桐充任留京办事大臣,随奕劻、李鸿章与联军议和。《辛丑条约》后,任专使赴日本道歉。清帝退位后,迁居天津。

基本资料

中文名:叶赫那拉·那桐

别名:琴轩,凤楼

国籍:清朝

民族:满族

出生日期:1857年

逝世日期:1925年

职业:大臣

主要成就:晚清“旗下三才子”之一

代表作品:《那桐日记》

旗籍:内务府满洲镶黄旗

病逝地:北京那家花园寓所

官职:户部尚书、外务部尚书、总理衙门大臣、军机大臣、内阁协理大臣

叶赫那拉·生平

那桐于光绪十一年(1885年)考中举人,由户部主事力保为四品京堂,授鸿胪寺卿,后来又迁为内阁学士。从1900年开始兼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理藩院侍郎。

义和团运动期间,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逃往西安,那桐被任命为留京办事大臣,随奕劻、李鸿章参与签订《辛丑条约》的谈判。

1901年因日本使馆书记官杉杉彬被杀,以户部右侍郎的身份,赏加头品顶戴,出使日本“道歉”。翌年再奉派为赴日观博览会大臣,其间,率随员考察了日本的警政、路政;后来那桐主管京师工巡局,在开辟新式马路、兴建东安市场方面,多借鉴日本的经验。

1903年擢为户部尚书,不久调外务部充会办大臣,兼领步军统领(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九门提督”),管工巡局事。

1905年晋升体仁阁大学士,1909年谕为军机大臣;为查办津浦铁路北段总局的贪污案件,一度署理直隶总督。官制改革后,奕劻为内阁总理,授那桐为内阁协理大臣;袁世凯内阁成立,又随奕劻去弼德院,任顾问大臣。不久即因患中风而辞官引退。

曾为清华大学题名“清华园”。

叶赫那拉·日记

那桐(1856-1925),清末大臣。叶赫那拉氏,字琴轩。内务府满洲镶黄旗人。初任户部主事。1899年为鸿胪寺卿。内阁学士。次年,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晋理藩院左侍郎。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太后西逃时,奉命充留京办事大臣,随奕劻、李鸿章与联军议和。同年改为户部右侍郎。辛丑条约签订后,那桐被派为专使赴日本歉,俞樾的外孙随那桐一起去日本。俞樾为此作《外孙王少侯随那琴轩侍郎赴日本赋诗送之》:“送尔乘桴去,临歧无限情。艰难感身世,辛苦事功名。夜夜北堂梦,朝朝东海程。归期先屈指,秋月几回明。”

1902年2月署外务部左侍郎。次年擢户部尚书,旋调外务部会办大臣。1906年授体仁阁大学士,参预厘订官制,变通旗制。1909年授军机大臣。1911年,奕劻成立皇族内阁,任为内阁协理大臣。同年袁世凯内阁成立时,为弼德院顾问大臣。

中华民国成立后,那桐在天津英租界红墙道(17号路,今新华路)购得地皮一块,盖了一栋德式楼房,率眷迁入,但春、夏期间仍回北京;曾向张镇芳的盐业银行投资8万元,作生息用。1925年,那桐病死在北京金鱼胡同寓所。今新华路尚存有当年那桐留下的小楼房一幢,现属于友谊宾馆的附属建筑。

那桐从光绪十六年(1890年)到民国十四年(1925年)36年坚持写日记,系统完整地记录了晚清及民国初年的政治、外交、军事及官僚日常行为生活。在现存的日记中,前23年的日记为那桐逐日亲笔书写,1912年7月11日,那桐中风以后,日记改为那桐口述,他人代书,之后那桐还会查阅、小改。有时,那桐自觉身体不错,可以提笔,还会亲自再写。

由于身处要职并处在一个特殊的变革时期,《那桐日记》的内容十分丰富。它系统完整,时间跨度大,历经了甲午战争、戊戌政变、八国联军入京、辛亥革命、溥仪退位等重要阶段,对于研究晚清民初的政治、外交、军事以及官僚机构的运转都具有重要价值,并为研究满族的岁时风俗提供了丰富的史料。

叶赫那拉·故居

那家花园是那桐相国的故居。这所宅院东西从金鱼胡同东口到现在台湾饭店的东墙,南北从金鱼胡同到西堂子胡同,原有房廊三百多间。那家花园包括味兰斋、瀓清榭、双松精舍水涯香界、吟秋馆、翠籁亭、筛月轩、园妙亭、井亭、叶赫那拉氏宗祠、乐真堂戏楼、遂初庵等等。

那家花园在民国一度成为政治交际场所。

据《正宗爱国报》记载:

1912年8月29日上午11点,国务院总理陆徵祥。内务部长赵秉钧等以国务员的名义在金鱼胡同前清内阁协理大臣那琴轩宅,开会欢迎孙中山

1912年9月3日下午5时,满族同进会与蒙古联合会同在金鱼胡同那琴轩宅聚宴,欢迎孙中山,孙中山与会。

1912年9月11日晚间清皇室在金鱼胡同那琴轩宅设宴欢迎孙(中山)、黄(兴)、晚间贝子溥伦致词:“孙黄二君皆今日中国非常之人,故能建非常之业……”

此外,那家花园在民国年间经常出租,用来唱堂会和结婚所用。

1917年黎元洪段祺瑞对立。广东督军陆荣廷3月27日来北京,段祺瑞在金鱼胡同那家花园演堂会戏,欢迎陆荣廷。谭鑫培受北洋政府的强制,在此作诀别演出《洪羊洞》。

日寇入侵中国后,那家花园一度为张璧强行租占。1950年4月7日,金鱼胡同一号院就由国家收购。并在此建成了和平宾馆、北京电子计算中心大楼。

20世纪80年代后,那家花园仅存翠籁亭、井亭、假山。

标签: 那桐

更多文章

  • 尚可喜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尚可喜

    尚可喜(1604年——1676年),字元吉,号震阳,祖籍山西洪洞,后至河北衡水,明万历四年(1576年)其祖父尚继官举家迁往辽东海州(今辽宁海城)。尚可喜戎马一生,身经百战,转战数万里,为清王朝的建立和巩固立下了汗马功劳,在清代历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康熙年间,晋封为平南亲王。康熙十五年(1676年

  • 许世亨

    名人大全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许世亨

    许世亨(?—1789),四川新都人,清朝将领。先后参与平定大小金川之乱、甘肃回乱、台湾林爽文起义、安南之战,官至广西提督,赐劲勇巴图鲁、坚勇巴图鲁名号,图形紫光阁,封一等子爵。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正月,阮惠率兵反攻,清军战败,孙士毅渡富良江退兵,许世亨与尚维升、张朝龙等断后,战死。进封三等壮烈

  • 林爽文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林爽文

    林爽文,福建省漳州府平和县坂仔人。于乾隆三十八年(一七七三)随父渡台,居彰化大里代庄(今台中县大里市),以耕田、赶车为业。三十九年,参加叛乱组织的"天地会",不久成为台湾天地会的北路头目。五十一年至五十三年(一七八六至一七八八),台湾暴发叛乱,叛军头目是林爽文。[1-2]本名:林爽文所处时代:清代民

  • 张召重

    名人大全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张召重

    张召重,金庸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中的人物,是武当派的三弟子,绰号火手判官,善使一柄凝碧剑,武功绝顶,为人热衷功名,投身朝廷,做了朝廷鹰犬,专门和红花会群雄为仇作对。武功极是厉害,但给人的感觉总是大而不当,如大象的笨拙,如驴子的愚蠢,如猪的贪婪,如狼的狠毒。这是一个集丑恶之大成者,丑恶得颇有几分分量

  • 杜凤扬

    名人大全编辑:心作祟标签:杜凤扬

    杜凤扬,清咸丰、同治年间云南回民起义军领袖杜文秀长女,童年随父起义。清官吏称其“知兵善战,为起义军所推服”。同治七年曾率军击溃云贵总督刘岳昭军(其中有久经战阵的湘军),围攻昆明城。不久清廷调大军进援,杜文秀失败。杜凤扬逃至民间,后为云南提督马如龙搜获。最后在昆明被巡抚岑毓英秘密处死。中文名:杜凤扬国

  • 潘鼎新

    名人大全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潘鼎新

    潘鼎新(1828年-1888年),字琴轩,安徽省庐江县广寒乡人,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中举,次年春闱会试至国史馆承修臣传。后在家乡办团练,参与镇压太平军,受曾国藩赏识,令募勇立“鼎”字营。后迁居肥西三河。中法战争时,率部入越南与法军作战。中文名:潘鼎新别名:琴轩国籍:大清民族:汉族出生日期:18

  • 汪士慎

    名人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汪士慎

    汪士慎(1686—1759)清代著名画家,书法家。字近人,号巢林、溪东外史等,汉族,安徽休宁人,寓居扬州。工分隶,善画梅,神腴气清,墨淡趣足。暮年一目失明,仍能为人作书画,自刻一印云:“尚留一目看梅花”,后来,双目俱瞽,但仍挥写,署款“心观”二字。有《巢林集》。与罗聘、李方膺、李鱓、金农、黄慎、高翔

  • 杜浚

    名人大全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杜浚

    杜濬(1611~1687),原名诏先,字于皇,号茶村,湖北黄冈(今黄冈市团风县方高坪镇杜家堡)人。生于明神宗万历三十九年,卒于清圣祖康熙二十六年,年七十七岁。本名:杜浚字:于皇号:茶村所处时代:明末清初民族族群:汉出生地:湖北黄冈出生日期:1611年逝世日期:1687年主要作品:《变雅堂诗文集》

  • 刘永福

    名人大全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刘永福

    刘永福(1837—1917),字渊亭,汉族,广西上思人,祖籍博白东平,清末民初名将,原是反清的黑旗军将领,1883年率黑旗军参加中法战争,屡次大败法军。甲午战争期间,奉命赴台抗日,但最终失败。1895年5月25日台湾割让后,台湾民众公推巡抚唐景崧为台湾民主国总统,刘永福为大将军。唐景崧内渡后,同年6

  • 钮祜禄·和琳

    名人大全编辑:心作祟标签:钮祜禄·和琳

    和琳(1754年-1796年),满洲正红旗人,钮祜禄氏,字希斋,号华坪。大学士和珅之弟,清朝名将。乾隆时由生员补吏部笔帖式,历任兵部侍郎、工部尚书、四川总督等职。骁勇善战,行事节俭,与军机大臣福康安有深交。亦工书法,轻不与人,存世极罕。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赴贵州从福康安镇压石柳邓领导的苗民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