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运(1924—1947),原名杨万宏,1924年出生在河南省偃师市缑氏镇官庄村。1941年参加革命,1945年“九三”胜利后在辽宁盖平县(今盖州市)任熊岳区区长。1946年10月,我军战略转移,他留在原地并展游击战争,同年11月被国民党缉捕,1947年1月在七道河被害。于同年腊月二十七日英勇就义,年仅二十一岁。建国后,将杨运牺牲地命名为杨运乡。
基本资料
中文名:杨运
别名:杨万宏
国籍:中国
出生地:河南省偃师市
出生日期:1924年
逝世日期:1947年
职业:革命烈士
主要成就:开辟熊岳区根据地
熊岳区区委书记兼区长
简介
杨运同志是河南省偃师县缑氏乡官庄村人,一九三九年参加革命,一九四○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四六年从丹东党校毕业后来到熊岳地区开展对敌斗争,任熊岳区长和区委书记。一九四六年,他为了保护革命胜利果实,在我地区坚持游击战争,同敌人进行殊死斗争。他机智灵活,英勇善战,组织群众反霸除奸,使敌人望而生畏,闻名丧胆。由于叛徒出卖,不幸被捕,在敌人法庭上,大义凛然,表现了共产党员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于同年腊月二十七日英勇就义,年仅二十一岁。为悼念烈士英灵,教育下一代,营口市人民政府一九六一年将杨运墓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经上级批准,将他战斗过的地方命名为杨运乡。
生平
杨运,原名:杨万宏。1924年出生于在河南省、偃师县、缑家乡、官庄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1939年冬,在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年方15岁的杨运,怀揣焦宗海老师的秘密介绍信,告别亲人,只身投奔革命圣地——延安。
在延安的吴堡八路军办事处,参加了青年训练班,接受党的教育和军事训练。不久,被分配到陕甘宁边区做青年工作。1940年,16岁的杨运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投身于民族抗战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事业。
1945年“八·一五”日本投降后,杨运受党的派遣,从山西兴县转道来东北开展工作,在安东(今丹东)经过短暂学习,中共辽宁省工委于同年10月,派杨运与罗长维、叶心、王立权四人首批来盖平县开辟工作。
1945年11月17日,“中共”成立盖平县熊岳区,杨运任区委书记兼区长。
1946年2月11日至16日,盖平县召开首届参议会,杨运区长作为共产党的军政议员参加会议。
1946年5月15日,中共辽东省委决定成立万福县,原盖平县的熊岳区等地划归万福县。6月初,在万福庄南大堤,召开万余人参加的庆祝万福县成立大会,同时公审处决了一批罪大恶极的伪村长、伪警尉罪犯。杨运区长率队参加了大会。
自杨运区长在熊岳区开辟根据地、组建人民政权以来,杨运区长机智勇敢,驰骋疆场,“在敌强我弱”的局面下,建立村级“红色”政权,斗争土豪劣绅,严惩日伪汉奸,肃清倭寇残余分子,与国民党的“中央军”及地方邪恶势力,进行了殊死搏斗……
1946年12月20日(农历冬月廿七)下午,在麒麟山下的松树底,身负重伤的杨运区长弹尽被俘。
1947年1月17日(农历腊月廿六)上午,国民党184师的军警,将杨运区长杀害于熊岳城南大河。
在被关押期间,杨运区长面对敌人的严刑烤打和封官许愿的诱惑呲之以鼻,展现了一个共产党人宁死不屈的大无畏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就义前,杨区长一路高呼“大山不倒!共产党不倒——打倒国民党反动派!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口号,威震敌胆,激荡刑场,鼓舞着成千上万的民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