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杨衢云

杨衢云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3906 更新时间:2023/12/11 16:04:36

杨衢云(1861-1901),字肇春,别号衢云,福建海澄(今厦门市海沧区霞阳村)人。在广东东莞出生,中国近代革命家,1890年于香港创立最早的革命组织辅仁文社,并为香港兴中会首任会长,负责策划广州起义。1901年在香港遭清政府派人刺杀。

基本资料

中文名:杨衢云

民族:汉族

出生地:广东东莞

出生日期:公元1861年

逝世日期:公元1901年

职业:中国近代革命家

主要成就:创立辅仁文社,任兴中会首任社长

籍贯:福建漳州

人物简介

杨衢云(1861~1901),原名合吉,后名飞鸿,字肇春,号衢云。清福建海澄(今龙海)人。少时居香港,习英文,在一家船厂当学徒。后任香港湾仔圣约瑟书院英文教员、招商局总书记长、新沙宣洋行副经理等职。1892年3月13日(清光绪十八年二月十五日)与谢缵泰等在香港创立辅仁文社,该社以“开通民智,研究新学”为宗旨。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加入兴中会,2月21日(正月二十七日)与孙中山等在香港建立兴中会总部,协助孙中山筹划乙未广州起义,负责在香港招募志士、筹集饷械。10月10日当选兴中会会长。旋因叛徒告密,起义遭破坏。11月,离开香港,亡命海外。先后在新加坡、马来亚、印度、锡兰(今斯里兰卡)、南非洲遍设兴中会分会,在华侨中宣传革命。1898年3月21日(光绪二十四年二月二十九日)携家眷移居日本横滨,以教授英文为生。在此与孙中山重聚,筹划新的起义。次年,毕永年等有联合全国会党推举孙中山为首领之议,遂辞会长职,荐孙中山自代。1900年1月24日(光绪二十五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到香港筹划惠州三洲田起义。10月6日(闰八月十三日)起义爆发,杨拟接受清政府议和三条件,被孙中山等阻止。起义失败后,清吏悬赏3万元购杨头颅,杨谢绝党人委他出洋暂避的劝告。1901年1月10日(光绪二十六年十一月二十日)在香港为清吏所派刺客击伤,次日在医院逝世。

人物生平

杨衢云年幼即随其父到香港,在香港圣保罗书院接受教育。十四岁在香港进入船厂学习机械,因工业意外失去右手三指,于是改习英文。毕业后任教员,之后转任招商局总书记,及沙宣洋行副经理。

1890年(一说为1892年)与谢缵泰等十余人组织辅仁文社,由杨衢云任社长,于香港上环百子里成立会社,以“开通民智”、“尽心爱国”为宗旨。文社购买新学书报,讨论中国的发展及改革路向,主张推翻满清,建立合众政府。杨衢云同时亦加入志在反清之洪门。1895年1月孙中山到香港,经孙之好友,辅仁文社成员尢列撮合;将孙于1894年11月在檀香山设立之兴中会与辅仁文社合并。合并后的组织名为兴中会,杨衢云被选为会长(当时亦称总办或百理玺天德,即President),孙中山为秘书,在香港中环成立一商号“乾亨行”作掩饰。

1895年10月,兴中会在第一次广州起义,由杨衢云在香港任总指挥。由于事机不密,为清政府所获悉。陆皓东等七十多人被捕,杨及孙同被通缉。香港政府受清政府压力,迫令二人离境,于五年内不准入境。杨衢云经新加坡,前往南非约翰尼斯堡,之后再转往日本,并辗转在各地发展兴中会。

1900年1月,杨辞去兴中会会长一职,改由孙中山任。同年从日本到香港,发动惠州起义。失败后杨衢云于年底返回香港,于上环结志街五十二号设私塾辅仁文社教授英文以养妻儿。1901年1月10日杨衢云于中环结志街52号2楼寓所(其私塾)内被清廷派出之刺客陈林开枪刺杀并于翌日失救逝世,谢赞泰为杨衢云安排下葬于跑马地香港坟场,并为杨衢云设计墓碑,碑上没留名字,只刻有编号6348,并以天圆地方概念设计,刻有青天白日图案,追封杨衢云的功迹,并像征著杨衢云革命的精神。无名碑于1901年12月23日建成。

杨衢云有三女一子,其子早殁。

无名英雄

在中国近代史中,最寂寂无闻的,要算是杨衢云(1861-1901)了。2009年逝世的历史学家唐德刚如此评价杨衢云:“一部‘中国近代革命史’,是应该从杨衢云开始写的。”(《晚清七十年》第五册)杨衢云是最早领导革命的香港人,为兴中会首任会长(第二任是孙文),但至今他在跑马地的墓碑上,仍只刻着编号“6328”,没有名字。他比孙文大5年,生于广东虎门,幼随父来港定居,任英文教师和招商局书记长多年,绝对称得上是香港人。1890年,他与友人在港成立辅仁文社,并出任会长。名为文社,实为议论大清朝政的基地。1895年初,刚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的孙文,回港寻找同道,结果二人一拍即合,辅仁文社和兴中会随即合并,以“兴中会”为会名。

名为兴中会,实质“一切皆是辅仁文社的延续”(唐德刚语)。可以想像,孙氏之所以能在回港短短几个月内,便动员到足够人力物力财力,於同年进行起义,正因有杨的文社在香港打好“基础”。杨氏和辅仁文社於革命之初的重要性显而易见,但相关记载和研究却如凤毛麟角,原因何在?

中港台史家一般认为,近代中国最早组成的革命团体,是在檀香山成立的兴中会。既被捧上“神坛”,排山倒海的学术论文自然以兴中会为研究对象,辅仁文社只能靠边站了。幸好还有唐德刚、韦慕庭(美历史学家)等少数学者,反对以兴中会为革命滥觞。

唐德刚指出,辅仁文社比兴中会更早成立,所提出的“推翻满清、创立合众政府、选举伯理玺天德(英文president的音译)”等主张,却跟兴中会几乎一样。而且杨开始搞革命时,孙文尚未决心推翻帝制——1894年,他还亲赴天津,意图上书李鸿章,可见思想仍属温和。虽然进言书有否送达李鸿章是个谜,但如唐德刚的戏言:“如果李鸿章英雄识英雄而重用了孙文,中山不也就是清政府的‘能臣’了吗?”孙文也说过“予少年主张,谓汉人作皇帝,亦可拥护……杨衢云(因而)与予大斗,几至动武,谓非民国不可”,正好印证唐的观点。

生平资料

杨衢云不受史家重视,从史书中一些失实记载可见一斑。最离谱的,是说他于“教室”被刺杀,事实上他是在家中被刺杀的。为何连死于何处也弄错?盖不少民国前史的书籍,在讲述杨衢云生平时,都只是引用相同资料:如冯自由的《革命逸史》(1945年出版)和尤列(四大寇之一)撰写的《杨衢云略史》,而错误正由此起。

冯自由是兴中会知名人物,后成为孙文的机要秘书,所写的民国前革命史被认为详实可靠,常为史家所用。但冯关于杨的记述却是二手资料。他这样写杨的死:“清吏……暗买凶徒陈林,刺杀之于教室”。尤列的说法也差不多:“凶手陈林、突然入校、枪击公于教授室中。”辗转抄传,几乎所有记载都指杨死于教室。

其实早在2001年,当杨衢云逝世百周年时,其后人杨兴安在《杨衢云纪念特辑》中已指出,结志街52号二楼是杨的寓所,杨被刺时正在家中以私人补习形式教授英文。杨兴安是杨衢云堂侄(杨衢云堂弟杨拔凡之子),去年致群剧社上演关于杨衢云事迹的话剧《无名碑》,正是由他编剧。纪念特辑更正了不少延续多时的杨氏生平资料(如杨的本名并非杨飞鸿),并摘录了杨拔凡于1955年写下的《杨衢云家传》,总算略为填补了这位革命老祖宗的历史空白。

历史论述

杨衢云比孙文更早拥抱共和,却一直“妾身未明”,难免教人联想是这种“操作”下的牺牲品。蒋介石前妻陈洁如在她的回忆录提到一则轶事:蒋介石为取得一张杨衢云坐于中央、孙文站于后排的团体照,愿意付出100万元,原因是“如果给人看见我们堂堂中华民国大总统竟居于随从的地位,那才真叫人难堪”。

一张照片犹容不下,何况白纸黑字的史书?冯自由在记述首次起义前,杨、孙两派争拗由谁担任兴中会会长一职时,就有维护和美化孙文之嫌——“总理不欲因此惹起党内纠纷,表示谦退,衢云由是当选”。在冯的笔下,两派争位,变成“孙总理”为顾全大局而让位给杨;就算冯氏不是刻意贬低杨,但这种说法,却已被不少史书直接挪用。

杨衢云也许不是个性情沉着的人,而且因为早殁,难以断定他是否一个优秀的革命领袖;但他对革命的付出,岂能被抹杀?期待更多研究香港历史的本地学者牵头,为杨衢云讨回一个“名份”。

相关文物

这是杨衢云给孙中山母亲七十岁生日贺寿的一副铜牌。根据资料记载,孙中山母亲杨太夫人1828年生,孙母七十岁生日在1898年。当时杨为兴中会会长,孙为秘书。这副铜牌是1898年会长杨衢云为秘书孙中山的母亲祝贺寿辰的历史鉴证。

标签: 杨衢云

更多文章

  • 赵锡田

    名人大全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赵锡田

    赵锡田,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黄埔军校第四期步科毕业。1907年12月出生。中国国民党陆军总司令顾祝同外甥,江苏涟水人。同时还是顾祝同夫人的妹夫,因长得白白净净,斯文,一张娃娃脸,显得年轻帅气。历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三师排、连长,第三十二军少校参谋、工兵连长、营长、第三师参谋主任、团长、旅长。中文名:

  • 俞明震

    名人大全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俞明震

    俞明震(1860年—1918年),字恪士,又字启东,号觚庵,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斗门,生于湖南。光绪戊子(1888年)科举人,官至甘肃提学使。入民国,为肃政史,谢病归隐杭州西湖。明震工诗,吟甚苦,自言成一诗或至终夕不眠,甚且病眩,故所作不多。所著《觚庵诗存》传于世。本名:俞明震所处时代:清朝→民国

  • 刘承司

    名人大全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刘承司

    刘承司,湖南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兵第6师第16团3大队8中队原飞行员,少尉军衔。1962年3月3日,刘承司叛逃台湾,后加入台湾国民党空军,官至空军电台上校副台长。中文名:刘承司出生地:湖南职业:飞行员毕业院校:航校妻子:蔡健美1961年,刘承司从航校毕业成为海军航空兵飞行员。1962年3月3日

  • 郭喜翠

    名人大全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郭喜翠

    郭喜翠,女,1927年生,山西省盂县西潘乡高庄村人。在日本侵华战争时期遭日军绑架和强暴,作为日军性暴力受害者,曾赴日开展作证活动,对大阪市长桥下彻有关慰安妇的发言进行了抗说白盛议,还参与了要求桥下所在的大阪律师会处分桥下的准备工作。也曾向日索赔,但最终败诉。郭喜翠生平编辑郭喜翠郭喜翠起诉索赔1996

  • 方虎山

    名人大全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方虎山

    方虎山(1916—?),朝鲜军事家、战术家。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朝鲜独立同盟、朝鲜劳动党。早期经历不详,九一八事变后加入东北抗日游击队,后赴苏联留学,1939年来到延安。1945年赴东北参加对日反攻和解放战争,1949年率部奔赴朝鲜。朝鲜战争期间,曾率其部横扫朝鲜半岛,打到朝鲜最南端的全州,朝鲜战争

  • 赵宝桐

    名人大全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赵宝桐

    赵宝桐(1928-2003年12月12日),辽宁省抚顺市人。1945年8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8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战争时期,参加过辽沈战役、解放抚顺及武汉三镇等战役战斗。1949年入第四航空学校学习,是新中国第一批飞行员,其英雄事迹在中朝两国人民中间广为传诵。赵宝桐在抗美援朝空战中共击

  • 刘乙光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刘乙光

    刘乙光(1903—1982),湖南永兴人,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后入中央警察学校特训班学习,1928年任中央党务学校军训队长。1930年任中央政治学校第一期教官。1931年任政工队长、指导员、政训室主任、复兴社特务处组长,临澧特训班中队长。1937年出任军统局直属的张学良管理处中校主任,具体负责

  • 陈香梅

    名人大全编辑:黑姑娘标签:陈香梅

    陈香梅(AnnaChanChennault,1925年6月23日—2018年3月30日),世界著名华人华侨领袖、社会活动家、美国国际合作委员会主席。陈香梅祖籍广东佛山市南海区[1-2],1925年6月23日出生于中国北京。早期在中央通讯社昆明分社工作,是中央社的第一任女记者。后来成为中国空军美籍志愿

  • 费侠

    名人大全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费侠

    费侠,湖北钟祥人,自幼聪明好学,早年就读于北平贝满高中,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并赴苏联勤工俭学,在苏联期间,她感受到了浓厚的共产主义氛围,并加入中国共产党。留学归国后,在中共上海机关工作。费侠相貌出众,爱好文学,又多才多艺,并参与翻译多本进步书籍,能够讲解一套完整布尔什维克理论,拥有极好的口才和交际能力

  • 陈牧农

    名人大全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陈牧农

    陈牧农(1900—1944),湖南桑植人,国民党陆军中将,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早年投身军旅,在国民革命军中历任连长、营长、团长等职。抗日战争期间,升任陆军第十师长、第九十三军军长。1944年5月,奉命率部从四川赴广西全洲驻防。9月14日奉张发奎命令撤退,致使日军迅速占据军事重镇全州。后被国民政府逮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