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汪亚尘

汪亚尘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2368 更新时间:2024/1/10 4:12:42

汪亚尘(1894--1983),浙江杭州人,原籍安徽太平(今黄山)。1915年曾与陈抱一等人组建中国第一个画会组织“东方画会”。1916年东渡日本留学,1921年毕业于东京美术学校西画系,同年回国,被聘为上海美专教授兼教务主任。1928年至1931年赴欧洲作艺术考察,归国后曾任新艺术专科学校教务长、新华艺术师范学校校长。1947年赴美讲学并举办画展,传播中国绘画,历时30余年。

基本资料

中文名:汪亚尘

别名:松年

国籍:中国

出生地:浙江杭州

出生日期:1894年

逝世日期:1983年

职业:画家

毕业院校:东京美术学校

代表作品:《金鱼》

简介

原名松年、字云隐。浙江杭州人,原籍安徽太平(今黄山)。15岁入杭州省立中学,后辍学,进绸缎店当学徒。18岁春到上海,入青年会夜校,跟图画老师张聿光学画,结识乌始光、刘海粟,当年冬共同创办上海图画美术院(上海美专前身),并任函授部主任兼教员。20岁与丁悚、张聿光、刘海粟组织振青社,出版过《振青书画集》。21岁与陈抱一组织东方画会,于办学之余又开办华达公司,专画照相馆用及舞台用的布景。22岁赴日本留学,入东京美术学校。27岁学成回国,任上海美术专门学校西洋画主任教员及教务主任。从1923年4月至1925年12月,担任《时事新报·艺术周刊》主编,同时在《东方杂志》、《申报》、《美术》发表大量美术评论。1924年与刘海粟联名建议《拟请于英国退回赔款中划出一百六十分之一建造美术馆》。1928年再赴欧洲考察,1931年返国后筹办新华艺术专科学校及新华艺术师范学校,任教务长。曾任《中华日报·文艺月刊》的主编、《民报·文艺周刊》的主编。1935年担任《国画月刊》编辑,又被聘为《美术生活》大型画报的特约编辑。1943年,日军强占上海租界后,新华艺专被迫停办。1947年赴美,在耶鲁大学、哈佛大学讲学。1953年将原新华艺专全部校产捐献杭州美术学院。晚年侨居美国,1975年回国。擅长西画及国画,尤以画金鱼著称。1935年曾在商务印书馆出版师范学校教科书《美术》上下两册及简易师范学校教科书《美术》上下两册。

个人履历

原籍安徽太平(今黄山)。

1894年出,生于杭州。

1911年汪亚尘杭州省立中学毕业。

1912年离家赴上海,入乌始光、刘海粟等创办的上海图画美术院任教师。

1913年辞去教职,与乌始光办华达公司,专为照相馆、戏院画大幅布景广告。

1916年赴日本,翌年考入东京美术学校。

1921年学成归国,受聘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任西画教授,兼授理论课。此时期开始发表研究美术的文章。

1924年9月汪亚尘与荣君立结为夫妻.[荣君立无锡荣氏家族人氏,生前曾任姚丹萍的中华姚氏求正堂荣誉顾问]

1928年底,赴法国学习。

1931年底返国,在上海举办了旅欧作品展。

1932年与徐悲鸿,朱屺瞻,张大千,吴恒勤,姜丹书等发起创建了中国画会.

1933年,入新华艺术专科学校任教务长兼师范学校校长。他将旅欧节省的1.4万元移借新华艺术专科学校,以买地、建校舍,并聘请王个箷、汪声远、张聿光、张善孖、陆一飞、顾坤伯、周碧初、吴恒勤、姜丹书等为教师。

1937年春,同朱屺瞻赴日本考察美术教育,拜访了横山大观,购买了一批图书与石膏像。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拒绝了日伪政权请他出面办学的邀请。

1947年,汪亚尘赴美国考察美术,先后受邀于耶鲁大学、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执教暑期绘画班,教授花鸟鱼虫,介绍中国画.美国前总统肯尼迪夫人杰奎琳亦拜汪亚尘为师而学习中国画。

1975年,汪亚尘回国探亲。

1974年曾回上海探亲,后赴台湾隐居阳有山养病。

1980年7月,经由台湾、香港辗转回到上海。

1982年再次以年届九十并身体欠佳之因,向前来诚邀他的出任上海政协职务的上海政协领导请求不出任。

1983年10月13日20时38分人品高贵的一代宗师汪亚尘先生因脑血栓而辞世。

绘画经历

汪亚尘的油画主要学习欧洲浪漫主义和印象主义画风,兼作写实主义作品。他从欧洲回国后,集中研究改革中国画。他认为,要国画有进境,非研究西画不可,用西画上技巧的教养参加到国画,至少可见到技术的纯熟。但他反对中西杂掺,因此又说:“我素来不赞同所谓‘折衷派绘画’。拿摄影术的技巧用在材料简单的中国画上,根本是误解。国画的精髓,是在简单明了,借用物体来表出内心,同时便包含许多哲理,不是粗浅的技巧主义者所能了然的。”〔《四十自述》〕他的中国画,以花鸟鱼虫为突出,活泼生动,着色清艳,尤以画金鱼著称于国内外。汪亚尘早年多著述文字,善书,与书法家沈尹默为师友之交。

1928年,汪亚尘辞去上海美专职务,年底与夫人荣君立乘船去了法国马赛。到法国的一个多月,汪亚尘便参观了许多名胜和美术馆,比如卢浮宫、凡尔赛宫、米勒故居等,汪亚尘每到一处,总是记日记,把自己的所见所闻以及对美术品的观赏感想等统统写上,但这几十本珍贵的资料在“文革”中全部遗失。稳定下来后,汪亚尘开始到卢浮宫临画,他喜爱古画和印象派的作品,由于经济上的原因,不能在法国久居,故而他临摹的非常勤奋。在旅欧期间共临摹了三十一幅名画,创作了六、七十幅画,这些画后来回国都全部展出,好评如潮。除了在巴黎参观和临摹,汪亚尘和夫人还去了布鲁塞尔、柏林、日内瓦、佛罗伦萨等城市。

汪亚尘自欧洲归国后,重新研究中国画,他曾说“要国画有进境,非研究西画不可。用西画上技巧的教养参加到国画,至少可见到技术的纯熟。”汪亚尘将西画参加到国画不是简单掺杂在一起,而是主张融会贯通,更好地表现国画。对近代的画家,汪亚尘欣赏的是虚谷的绘画,虚谷的高古典雅、冷峭隽美给亚尘以很大的影响,汪亚尘以画金鱼闻名,与虚谷不无关系。汪亚尘作画很勤奋,有“画砧子”的雅号。除绘画外,他还勤练书法,远学二王、近受益于沈尹默。

代表作品

汪亚尘油画《金鱼》,汪亚尘作为中国第一代油画名家,其作品见证了中国洋画运动初始发展的印记。《金鱼》一作为习作题材作品,印证了当时样式移植的特征。在20世纪初期的中国油画界,静物是最为常见的创作题材之一,表面上看,可能是画家以身边寻常之物,抒发自己心中唯美性情,以习作形式加以体现,这在几乎所有的中国油画的前辈名家的手笔中,都有这样的记录。不过,他们的习作却是非同一般,代表了那个时代的文化烙印,寄托着那个时代的艺术理想。因为他们必须通过习作的传播,完成一个样式移植的文化使命,因而这些目前散藏于民间的名家油画,其实是伟大的习作。将西方油画的样式整体地移植到中国,通过教育、社团、展览和期刊等多种途径,自觉地与本土的文化环境相结合,形成典型的样式移植现象,这是20世纪前期中国油画的重要特点。这种样式包括古典的写生之物、物体的光色变化以及图形和色彩的主观表现,由此出现了以静物、风景和人物肖像的习作性作品。这种习作性创作,是中国油画非凡的起步。其中体现了中国油画风格、图像、技法演变的真实印记,为后人的研究、收藏和鉴定,提供了重要的参照依据。

评论

《金鱼》一作,正是体现了其中重要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在该作品中,汪亚尘在将印象主义样式及风格移植的过程中,又自觉地融合了民族的文化审美情趣,用笔兼容油画中印象派笔法和水墨晕染的意趣。汪氏曾经以国画笔墨表现多姿多彩的金鱼形象,而享誉画坛。然而以油画形式表现金鱼,则显得别开生面。其中意趣生动的画面效果,足见作者苦心探索中国油画融合之道的匠心所在。

艺术成就

从艺术成就,可以发见艺术者之生命。顾欲估定艺术之真价值,对于艺术者之人格,尤须有深切的认识。观汪亚尘之画,仅就画的艺术技巧上与以相当之评判,恐未足以尽海粟;盖其画之价值,生命趣味,不在艺术技巧的深诣,而在其历史的艺术的人格之融合。汪亚尘自己赏鉴的标准也只是一个:伟大。不嫌野,不嫌粗,他只求大。“大”是崇拜的英雄们的一个共性。在西方他觅得了密格朗其罗、罗丹、塞尚、梵高;在东方他倾倒八大、石涛。这不是偶然的好恶,这是个人性情自然的向往。因缘是前定的;有他的性情才有他的发现,因他的发现更确定他的性情。所以从他的崇仰及他自己的作品里我们看出海粟一生精神的趋向。他是一个有体魄有力量的人,他并且有时也能把他天赋的体魄和力量着实地按捺到他的作品里。我们不能否认他的胸襟的宽阔,他的意境的开展,他的笔致的遒劲。同时汪亚尘还得用谦卑的精神来体会艺术的真际,山外有山,海外有海,身上本来长有翅膀的何苦屈伏在卑琐的地面上消磨有限的光阴。

标签: 汪亚尘

更多文章

  • 安娜·巴甫洛娃

    名人大全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安娜·巴甫洛娃

    安娜·巴甫洛娃是20世纪初芭蕾舞坛的一颗巨星,她为芭蕾作出了无法估价的贡献。安娜.巴甫洛娃1881年1月31日生于圣彼得堡一个贫民家庭。父亲是农民出身的士兵,母亲给别人洗衣服,生活十分贫苦。巴甫洛娃10岁时考进圣彼得堡舞蹈学校,经过九年的艰苦训练进入马林斯基剧院芭蕾舞团并迅速升为该团首席女演员。中文

  • 曹福林

    名人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曹福林

    曹福林(1894.4.10—1964.6.9)字乐山,国民党陆军中将,河北景州人,抗战名将。中文名:曹福林国籍:中国出生地:河北景州出生日期:1894-04-10逝世日期:1964-06-09主要成就:参加冀鲁豫战场作战1912年入北洋军陆建章部左路备补军,1918年任冯玉祥第16混成旅排长,后历任

  • 郑国鸿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郑国鸿

    郑国鸿(1777年—1841年),字雪堂,凤凰县沱江镇人。因世代军功,18岁时承袭云骑都慰世职。1840年升浙江处州镇总兵。1841年1月,清廷下诏对英宣战。郑国鸿奉命与镇海总兵葛云飞、寿春总兵王锡朋一起将英军赶出海。9月26日下午2万英军、29艘英舰进攻击定海5千守军,时郑国鸿独守的城西南竹山门要

  • 李良钦

    名人大全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李良钦

    李良钦是丈二棍创始人。从齐眉棍法演变到丈二棍法,是为当时抗倭的军事需要。中文名:李良钦国籍:中国出生日期:1490逝世日期:1580职业:抗倭名将朝代:明朝抗倭民将——李良钦,1490~1580明朝民间抗倭民将——李良钦是同安古城李氏家族一重要名人,其族人现居厦门海沧区东孚镇山边村东坂社,李氏宗祠还

  • 王步文

    名人大全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王步文

    王步文(1898~1931)字伟模,安徽岳西人。从事党的地下工作时曾化名朱华、王华、王自平,1898年1月15日出生于安徽省岳西县资福村。1918年求学安庆,积极投身于五四运动,是安徽早期学生运动领导人之一。1923年参加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留学日本,是中共东京特别支部负责

  • 覃健

    名人大全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覃健

    覃健(1911—1959),原名覃秀华,曾用名谭健。广西省东兰县人,壮族。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的政治工作者,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中文名:覃健国籍:中国民族:汉

  • 郭宝山

    名人大全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郭宝山

    郭宝山,男,满族,1950年7月生,辽宁省北镇县人,1969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9年2月参加工作,大学普通班学历,二级警监警衔,北京时间2010年1月13日在海地地震中牺牲,烈士。中文名:郭宝山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满族出生日期:1950年7月逝世日期:北京时间2010年1月13日职业

  • 蓝侨

    名人大全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蓝侨

    蓝侨,(1911—1998)湖北省广济县(现武穴市)花桥镇兰杰村人。一九二九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三一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八军第五纵队勤务员,红四军第十师二十九团排长,连政治指导员,红三十一军第九十三师二七九团营政治委员、副团长、师政治部秘书长,三十

  • 吴烈

    名人大全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吴烈

    吴烈,男,中共七大候补代表。北京军区原顾问(大军区正职待遇)。中文名:吴烈国籍:中国出生地:江西省萍乡市出生日期:1915年10月逝世日期:2001年8月职业:军人信仰:共产主义1924年,随父亲离开家乡到安源谋生。同年入安源路矿俱乐部夜校读书,受到革命思想教育和熏陶。1925年,到安源煤矿电气锅炉

  • 蟹江敬三

    名人大全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蟹江敬三

    蟹江敬三(KEIZOWUKANIE,1944年10月28日-2014年3月30日),日本男演员,1944年出于日本东京都江户川区西小松川町。1965年出道,曾出演过《海女》、《啊,同期之樱》、《龙马传》等作品。2014年3月30日因患胃癌去世。中文名:蟹江敬三外文名:KEIZOWUKANIE国籍: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