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翰,河北省沧州市沧县崔尔庄人,1915年1月19日出生,1933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37年组织抗日武装入伍,历任河北民军司令员、冀中军区津南抗日自卫军司令员、一二O师津南抗日自卫军司令员、一二O师三五九旅七一九团团长、南下支队第三支队支队长、枣阳军分区司令员。
基本资料
中文名:张仲翰
外文名:ZhangZhonghan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河北省沧州市
出生日期:1915年1月19日
逝世日期:1980年3月9日
张仲瀚人物生平
河北沧县崔尔庄人,1931年就读于北平平民高中,在学习期间,正值九一八事变,张仲瀚积极参加北平学生抗日救亡运动。在活动中结织了地下党员曹幼民,接受了党的影响,追求革命,坚持进步,先后参加了“左翼作家联盟”和“左翼戏剧家联盟”。他负责主编出版左倾色彩很鲜明的文艺刑物《新帆》月刑。
1933年2月,张仲瀚回到家乡,12月由曹幼民介绍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在党组织的领导下,秘密办学习班,组织读书会,宣传抗日救国。并组织学生闹学潮。他在津浦路沿线工作时,被敌人发觉,险些被捕,躲避到伯父处(他的伯父是国民政府河北省政府的厅级干部)。为取得公开职业,由其伯父介绍到蔚县政府任科员,后升科长。1936年调任河北省博野专署秘书。为了取得一个更好的合法身份,经党组织同意改任博野公安局长,从而保护了高蠡暴动失败后隐蔽下来的一大批地下党员,掩护了党的地下活动,为以后他组建河北抗日民军准备了骨干力量。
国民党政府溃退南逃后,张仲瀚按党组织安排,组织平时培训的各乡“自卫队”组成了一支千余人的河北民军,他自任民军司令,公开举旗抗日。1937年7月,张仲瀚响应冀中军区干部回乡组织抗日武装的号召,把自己指挥的河北民军交给了吕正操司令员,回到老家,积极组织津南抗日自卫军,自任司令员。他坚决执行党的路线,广集人才,壮大抗日力量,很快发展到两千余人的武装。这支部队纪律严明,宣传抗日,很快发展到两千余人的武装。这支部队纪律严明,宣传抗日,打击日伪军、土豪恶霸,使津南地区的抗日活动不断发展下去。
贺龙进军冀中后,津南抗日自卫军和一二零三五九旅的七一九团合编,并任命张仲瀚为团长,原719团团长贺庆积任合编后的副团长。张仲瀚在战斗中,临危不俱,指挥若定,多次克敌制胜。1948年12月,张仲瀚任第一野战军第一兵团二军六师师长(这个师是359旅干部到山东渤海区征兵组建的教导师)。
1950年后,张仲瀚历任解放军第九军政委,二十二兵团政治部主任,新疆自治区党委党委,中央农垦部副部长。曾当选中共八大代表和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文化大革命”期间,张仲瀚遭受林彪、“四人帮”集团的残酷迫害,遭受长期关押。1979年12月17日,经中央军委审查批准,总政治部作出了《关于张仲瀚同志问题的复查结论》,为张仲瀚恢复名誉,平反昭雪。平反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顾问。而长期遭受折磨的病体已不可逆转,三个月后的1980年3月9日,一生未娶、无儿无女年仅65岁的张仲瀚将军孑然一身在北京病逝,终年65岁。
张仲瀚同志逝世后,中共中央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胡耀邦主持,王震致悼词。骨灰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授予革命烈士光荣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