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鳌(1879—1970),湖南省湘阴县人,1904年赴日本留学,毕业于日本明治大学。在日本期间结识孙中山,1905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06年,奉孙中山之命回国参加反清革命活动,1912年,中国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被推选为国民党湖南副支部长,并任湖南省民政内务司司长。袁世凯称帝期间,在黄兴的直接领导下,致力于讨袁运动。抗日战争爆发后,任湖南省政府委员兼省赈济委员会主任委员,开展难民救济工作,创办难民医院和难民工厂。1944年秋,赴重庆任国民参政员。1948年开始参与程潜等筹划湖南和平解放事宜,负责联络政治、文教、工商和社会各界人士。1949年11月,应毛泽东电邀赴北京,旋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1970年病逝。
基本资料
中文名:仇鳌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湖南省湘阴县
出生日期:1879年8月8日
逝世日期:1970年2月9日
毕业院校:明治大学
代表作品:《半肺老人吟草》等
人物简介
仇鳌(1879—1970),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兼参事室主任。
仇鳌湖南省湘阴县归义乡(今汨罗市古培镇雨坛村冲里仇)人,晚年自号“半肺老人”,1879年8月8日出生于湘阴县归义乡一个佃农家庭。
个人经历
1879年8月8日,仇鳌出生于湘阴县归义乡(今汨罗市古培镇雨坛村冲里仇)一个佃农家庭。因家境贫寒,务农到15岁,1895年始入乡塾求学,1902年应长沙府学试为生员。1904年赴日留学,始学师范,后修政法,毕业于明治大学。在日本结识了孙中山,竭力协助仇亮在东京创办《民主报》,宣扬反清思想。在东京参加华兴会,1905年转为同盟会会员。1906年,奉孙中山之命回国参加反清革命活动,参与筹备武装起义,因有人告密,被迫再次东渡日本继续求学,兼做《民报》的编辑工作。
1911年,奉命回到湖南改组同盟会。1912年,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被推选为中国国民党湖南副支部长,并任湖南省民政内务司司长。在黄兴、宋教仁的直接领导下,致力于讨袁运动。宋教仁遇刺后,再次避难日本。1917年,孙中山在广州组织护法军政府,他潜入湖南零陵,联络湘、桂军支援。张敬尧被驱走后,随革命军入长沙,任湖南交涉署外交司司长,兼监长沙、岳州关税,主持船山学社。1921年,毛泽东、李维汉等在船山学社内创办自修大学,因缺乏资金,他以振兴社会文化的名义筹集几千银元,予以资助。
1923年,赴英、法、意、美等国游学,1925年经苏联回国。1926年主持《国民日报》,聘谢觉哉、龚饮冰等主笔,推动革命斗争和农民运动的发展。1927年,湖南军阀何键在长沙发动马日事变,欲将他作共产党员暗杀,他机智脱险,乘轮船到汉口。1928年任北伐军战地政务委员,后任国民政府铨叙部部长。
抗日战争爆发后,自南京返湘。1939年任湖南省政府委员兼省赈济委员会主任委员,开展难民救济工作,创办难民医院和难民工厂。1944年秋,赴重庆任国民参政员。抗日战争胜利后,任湘、鄂、赣敌伪产业接受清查团团长、湖南省政府委员、省参议员,并主持湖南文献委员会。国民党成立:“戡乱建国委员会”,蒋介石重金聘他任委员,坚辞不受。不久,蒋又任他为两湖监察使,仍辞不受。
1948年开始参与程潜等筹划湖南和平解放事宜,负责联络政治、文教、工商和社会各界人士。1949年2月,“长沙市和平促进委员会”成立,任主席。5月,白崇禧部陆续自鄂入湘,白崇禧敦促他迁往广州,遭其拒绝。8月5日,与唐生智等100余知名人士通电,拥护湖南和平解放。湖南解放后,任湖南省军政委员会副主任,湖南省临时人民政府委员。
1949年11月,应毛泽东电邀入京,旋任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兼参事室主任,后任全国政协第二、三、四届委员。他素以书史自娱,爱吟诗作书。建国后潜心钻研马恩列斯和毛泽东的著作,总结历史经验,供人民政府参考。1951年毛泽东在读到他的信后答道:共产党就是需要你老这样的诤友。
1951年,患肺癌,经名医黄家驷手术,切除了右肺,故称“半肺老人”。1970年2月9日逝世于北京,终年91岁。有《半肺老人吟草》诗集传世。
人物事迹
1949年12月,毛泽东在中南海设家宴,为他亲邀至京的客人仇鳌洗尘。席间,宾主融洽,谈笑风生。毛泽东频频举杯,向这位童颜鹤发、精神矍铄的老人热情敬酒,并对特邀作陪的党内外友人章士钊、刘斐、林伯渠、李维汉、符定一说:“亦山(仇鳌)先生大家都很熟悉,不用我介绍。早年我们在长沙闹革命,亦山先生赞助最力,对我们的革命是帮了大忙的,当时他给我们筹集到好几千块大洋,这笔钱很顶用,为我们党的事业出了很大的力气。对我们做了好事的朋友,我们是不应该忘记的。这件事,我不讲你们有的恐怕还不知道吧……”
毛泽东这里讲的是指1921年至1922年间仇鳌帮助他们在长沙创办自修大学的那段友谊。
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之后,毛泽东与何叔衡回到长沙,着手建立中共湖南地方组织。为了加强党团干部的理论学习,他们决定在长沙创办一所“自动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学校。但是面临的困难很多,尤其是办学经费和学校地址难以解决,他们在商谈中,不约而同地想到了仇鳌和船山学社。
仇鳌,字亦山,湖南汨罗人,早年留学日本,毕业于明治大学,积极参加反清活动,为同盟会创始人之一。曾襄助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人首倡辛亥革命,后又大力进行“倒袁”、护法活动。他无意仕途,只担任国民党湖南支部主要负责人及民政司长,然而由于他年长资深,知识渊博,思想开明,关心教育,奖掖后进,故威望甚高,深得社会各界的敬重。
船山学社位于长沙市东区,这所砖木结构的三进四合院,屋字宽敞,树木葱幽,是求学读书的好地方。当时船山学社的社长就是仇鳌。他主张“船山先生的民族思想亦须放大范围,于时代方有用处”,故每周定期讲演船山学术。何叔衡是该社的老社员,与仇鳌交往颇密。毛泽东在第一师范读书期间,也曾多次昕过仇鳌的讲演,对他的学识极为心折。1920年,一位朝鲜抗日组织的负责人来长沙考察,毛泽东、何叔衡等人代表湖南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开会欢迎,也邀请了仇鳌参加,并请他讲话。仇鳌在讲话中谈到:“我们不要讲狭隘的民族报复,要为世界所有被压迫民族谋解放。”毛泽东非常赞赏,说亦山先生的主张与他们研究会的宗旨是完全一致的,当即聘请仇鳌为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指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