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宋存寿

宋存寿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2564 更新时间:2024/1/21 7:57:51

存寿(Tsu-shouSung,1930年9月2日~2008年5月27日),江苏江都人,中国台湾电影导演,昔年在华语影坛与行、李翰祥、胡金铨等人齐名,以拍摄爱情艺片见长,有“文人导演”称誉,曾一手发掘了秦汉、林青霞等明星演员,代表作有《破晓时分》、《母亲三十岁》和《窗外》等,于2001年获台湾电影金马奖终身成就奖。

基本资料

中文名:宋存寿

外文名:Tsu-shouSung

国籍:中国

出生地:台湾

出生日期:1930年9月2日

逝世日期:2008年5月27日

职业:导演

毕业院校:香港文化专科学校

代表作品:破晓时分,母亲三十岁,窗外,铁娘子,庭院深深

个人经历

宋存寿,扬州震旦高中肄业。毕业于香港文化专科学校,曾任职嘉华公司印刷厂、四维公司,开始创作剧本。

1949年赴香港,在嘉华印刷厂任会计练习生,同时在香港文化专科学校新闻科夜间部学习。

1955年任四维影片公司编剧,创作电影剧本《多情河》。后又为邵氏、新华等影片公司编写电影剧本《一夜风流》、《梁山伯与祝英台》等,同时担任场记,1961年升为副导演。除电影导演作品二十六部之外,自1982年之后,便一直参与电视剧之幕后工作至今,对电视创作贡献良多。其电影作品早已受到国际影评及学术界之肯定,近年更获得日本东京影展、法国杜维尔影展等国际影展的重视与介绍。宋存寿的从影经历很曲折,就读高中时,中日战起,他辗转至香港,于香港文化专科学校夜间部新闻科就读。白天在印刷厂半工半读,认识了在印刷厂任会计助理的胡金铨。胡金铨后来到龙马电影公司作美工,并介绍宋认识李翰祥。之后,李翰祥介绍宋存寿担任罗维自导自演的电影《多情河》编剧。之后,宋存寿先后在邵氏、新华等电影公司担任编剧、场记及副导演。一九六三年宋存寿与植波、萧铜为李翰祥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编剧,在台湾创下空前卖座的纪录。同年,李翰祥脱离邵氏,到台湾自组国联电影公司,宋存寿也到台湾加入国联担任副导演。

1963年入台湾国联影业公司任副导演,1966年任导演。拍摄影片《破晓时分》,将清朝官吏贪污腐败造成冤狱的故事处理成一部具有强烈震撼力的艺术电影,受到好评。

1970年执导根据琼瑶小说改编的影片《庭院深深》,于1971年获第九届金马奖优等剧情片奖。著有剧本《多情河》、《一夜风流》、《歌迷小姐》等。

1972年导演影片《母亲三十岁》,尖锐批判旧伦理道德,刻画人物心理细致深沉,被台湾中国影评人协会选为1973年最佳国语片。执导影片尚有《窗外》、《女记者》、《此情可问天》、《候鸟之爱》等。总的导演故事片有:1966:天之骄女1967:破晓时分1968:铁娘子1970:庭院深深1971:轻烟1972:鬼吹风心兰的故事母亲三十岁1973:早熟窗外晨星女记者义胆1974:古镜幽魂水云1975:秋霞1976:第二道彩虹1977:花非花此情可问天1978:绿色山庄鹦鹉传奇(与郁正春合作)1979:走不完的路落花流水春去我歌我泣1980:候鸟之爱1981:翘家的女孩1982:老师,斯卡也答。

主要作品

1966年《天之骄女》

1968年《破晓时分》(中国影评人协会1968年度最佳国语片第一名)

1969年《铁娘子》

1971年《庭院深深》(第9届台湾电影金马奖优等剧情片及最佳男主角王戎

1972年《轻烟》、《窗外》(1977年荷兰鹿特丹国际电影节)

1973年《心兰的故事》、《母亲三十岁》(中国影评人协会1973年度最佳国语片第一名;1977年荷兰鹿特丹国际电影节)

1974年《早熟》、《古镜幽魂》、《夜半怪谈》、《女记者》

1975年《晨星》、《水云》

1976年《秋霞》(第14届台湾电影金马奖优等剧情片及最佳女主角陈秋霞)

1978年《花非花》、《此情可问天》、《留下一片相思》、《鹦鹉传奇》

1979年《第二道彩虹》、《流水落花春去》

1980年《我歌我泣》、《侯鸟之爱》、《走不完的路》

1982年《翘家的女孩》、《老师,斯卡也答》

有关评价

人们历来公认宋存寿最佳作品为《破晓时分》、《母亲三十岁》及《窗外》,备受影评人及知识分子肯定。《窗外》捧红了后来走红台港二十年的林青霞,但因为原著作者抗议版权问题而没有在台湾公映。

宋存寿融形式与内涵为一体,风格清淡隽永,擅长在平实的叙述中烘托出充满人味的感情世界。在他的电影里,普遍观照人们由农业社会转入工商社会的变迁中造成的个人价值的转化,所以台湾电影学者李道明称他的作品主题大多是“个人的情欲与团体道德规范的冲突、个人主义与家族主义的冲突、个人与社会的冲突、个人与传统的冲突”。然而由于宋存寿本人清淡朴实的审美趣味,他并没有将冲突强烈的题材处理得夸张轻浮,而只是悲悯地呈现出这些人物的冲突、挣扎,并最终屈服于传统的“成熟”过程。他不在影片里给观众讲华而不实的大道理,只求把一些通俗、言情的故事拍得细腻、恰到好处。

标签: 宋存寿

更多文章

  • 卢光照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卢光照

    卢光照(1914--2001),河南汲县(今卫辉市)人,1937年毕业于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历任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北京齐白石艺术函授学院名誉院长、北京花鸟画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央文史馆馆员。师从齐白石先生,为北京齐派四大家之一。工大写意花鸟,兼及篆刻、书法。所作巨幅分别陈列于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

  • 帅荣

    名人大全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帅荣

    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文名:帅荣外文名:ShuaiRong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生地:湖北省黄梅县出生日期:1911年逝世日期:1997年主要成就: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曾用名:帅官荣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

  • 陈鸣人

    名人大全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陈鸣人

    号柏琴,江苏金山(今上海)人。生于清宣统二年,毕业于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南京陆军教导队第一期,中央训练团党政训练班。1930年任财政部税警总团第一团排长,连长,参谋等职。抗战后,任财政部缉私总队第二团第二营营长,税警总团缉大队长。中文名:陈鸣人别名:陈柏琴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江苏金山(今上海)出

  • 李德才

    名人大全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李德才

    李德才曾经是一名战士,据说在解放战争(或抗美援朝)期间的一次战斗中,他被一发炮弹震得昏过去好长时间,醒来后,战友们惊奇地发现,李德才居然没有被震聋,却神奇地被震成了一根筋:思想里就剩下三个字——毛主席!中文名:李德才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地:山西阳高出生日期:1941逝世日期:2012-02-25性

  • 陈澄波

    名人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陈澄波

    陈澄波(1895-1947),生于嘉义,1913年考进台湾总督府国语学校师范科(今台北师范学校),在校期间获石川钦—郎指导对西洋美术有初步认识。毕业后在家乡担任教员,并与同侪艺术家林玉山等人友好。1923年赴日深造,三年级时作品即入选帝展,为台湾油画入选第一人,期间陈氏曾居留上海任教多所美术学校,1

  • 陈剑戈

    名人大全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陈剑戈

    陈剑戈(1914.11~2013.01.13),女,原名陈玉英,山西省五台县东冶镇人,中国共产党党员,原北京市教育局副局长、离休干部。丈夫洪水是中国和越南“双料”少将,也是中国惟一的一位外籍将军。中文名:陈剑戈别名:原名陈玉英国籍:中国出生地:山西省五台县出生日期:1914年11月逝世日期:2013

  • 俞成华

    名人大全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俞成华

    俞成华,1901年1月5日,1936年-1956年间上海教会的长老,倪柝声的重要同工之一。俞成华出生在浙江省新昌县,是家中的次子(另外还有两个姐姐),父亲俞封泉(又名俞和全)是当地一名铁匠,也是家中第一代基督徒,由于身材高瘦,主日聚会时,为了不挡别人的视线,总是坐在最末排。他送两个儿子到当地教会学校

  • 呼延生

    名人大全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呼延生

    呼延生(1932年2月——2007年12月6日),著名歌唱家,曾任中国铁路文工团歌舞剧团团长;电影《柳堡的故事》主题歌《九九艳阳天》的原唱者,歌声流传半个世纪,被众多歌手翻唱。中文名:呼延生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生日期:1932年2月逝世日期:2007年12月6日主要成就:评为三八红旗手优秀共产党员

  • 冯征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冯征

    冯征(1920—2009),河北邯郸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晋察冀军区团宣传干事、军分区火线剧社社长兼指导员,冀晋军区《子弟兵报》主编,晋察冀野战军团政治处主任、纵队宣传部部长;参加了百团大战和清风店、石家庄等战役;建国后,历任华北解放军报社社长,总政治部宣传部副处长,总政治部秘书处处长,

  • 高友三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高友三

    高友三(1896年-1980年)名高益,又名高会益,民间艺人。胶州城里人。青年时铜匠技艺即已出众。他打制的“十二生肖铜印”和“铸铜佛像”受到人们的喜爱。他还曾学习过绘画、雕刻、剪纸,其《胶州八景图》剪纸作品被当时瑞典籍牧师以重金购买收藏。1942年,在中国工艺品博览会上,高友三的剪纸获奖。之后,他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