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淳安,浙江工业大学原副校长、党委原委员,男,1951年11月出生,浙江东阳人,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73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8年2月参加工作。历任浙江工学院(浙江工业大学)化工学院应用化学系主任、党支部书记、电化学工程与技术研究所所长,浙江工业大学科技处处长,浙江工业大学副校长、党委委员。1998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1年被评为浙江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人员。马淳安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6年12月30日凌晨2时55分在杭州逝世,享年65岁。
基本资料
中文名:马淳安
国籍:中国
出生日期:1951年11月9日
职业:浙江工业大学副校长
人物简介
兼任国际电化学学会委员,中国化学会理事,中国高科技与产业化理事会常务理事(科技部),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理事会常务理事(教育部),中国石油和化工理事会常务理事,中国有机电化学和工业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化学会电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学会应用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工学会精细化工委员会委员,浙江省化学会副理事长,浙江省纳米材料协会副理事长,浙江省化工学会理事,浙江省化工学会精细化工委员会主任,浙江省高校科研管理研究会理事长,浙江省研究生教育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化学会《化学学报》、《电化学》编委会编委,中国化工学会《化工学报》编委、《精细化工》编委会副主任,《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编委会主任兼主编,《浙江研究生教育》编委会副主任,《浙江高校图书情报工作》主编等职。
一直从事电化学和电化学工程领域的教学和科研等工作。先后主持和完成了国家计划项目20余项,其中12项已通过技术鉴定,均处于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近年来,先后主持和完成技术合同项目10余项,其中5项已投入工业化生产。授权的中国发明专利5项,其中包括《碳化钨催化剂的生产方法及设备》,《电化学双极制氧的方法及装置》,《对氨基苯酚的电解生产方法及设备》等。在《J.Appl.Electrochem.》,《物理化学学报》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100多篇。
获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浙江省高校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联合国TIPS中国国家分部颁发的“发明创新之星奖”1项,国家科委等五部委颁发的“国家级新产品”1项,浙江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二、三等奖8项,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颁发的“园丁奖”1项,其它奖10余项。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浙江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人员”称号。
授权和受理的中国发明专利
1.碳化钨催化剂的生产方法,专利号:ZL86106868.8
2.电化学双极制氧的方法及装置,专利号:ZL92112233.0
3.对氨基苯酚电解生产的方法及设备,专利号:ZL93119242.0
4.阴极转动分隔式电解槽,专利号:ZL93242517.8
5.固定型非贵金属氧化物催化分解制氧机,专利号:ZL93203035.0
6.一种碳化钨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专用碳化炉,专利号:ZL200410067120.X
7.一种含苯酚废水的电解氧化处理工艺,专利号:ZL03151224.0
8.3,6-二氯吡啶甲酸的电解合成方法及设备,专利号:ZL200510062042.9
9.一种碳化钨载铂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专利号:ZL200610155381.6
10.一种球状偏钨酸铵微粒的制备方法,专利号:ZL200610155481.9
11.一种低压电解法制备臭氧的方法,专利号:ZL200710067351.4
12.一种在钛基体上制备含氟二氧化铅电极的方法,专利号:ZL200710067064.3
13.一步法电解合成1,5-二氨基-4,8-二羟基蒽醌的方法,专利号:ZL200710067349.7
14.一种甲酸盐类离子液体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专利号:ZL200710068427.5
15.一种在金属表面上熔覆高硬度碳化钨涂层的方法,专利号:ZL200710069010.0
16.生产盐酸回收电能的氢氯燃料电池,专利号:ZL86104831
17.一种聚吡咯的电解合成方法,专利号:ZL200610048960.0
18.一种硼氢化物水解制氢气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专利号:ZL200610155312.5
19.一种废旧锂离子电池的回收方法,专利号:ZL200610154458.8
20.一种用于制备纳米材料的模板及其制备和应用,专利号:ZL200610050656.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