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维达(1904年4月16日——1998年3月29日),原名邱青白,字力行,号杏荪。湖南省平江县献钟新江人。民国15年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四期,留校任区队长,后任第二方面军教导团连长。17年赴山东,在王耀武部任连长、营长、团长,到江西、陕北等地“围剿”红军。抗日战争爆发后先后参加淞沪会战、上高会战,因战功升任国民革命军第七十四军57师副师长、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四集团军参谋长、国民革命军第四方面军参谋长。北伐获胜利、云麾、宝鼎三勋章。抗战获宝鼎、胜利和罗斯福三勋章。整编74师师长张灵甫被击毙后,在王耀武举荐下接任重建的整编第七十四师师长,该师后恢复原名称74军,邱为军长。淮海战役中,在陈官庄地区被中国人民解放军俘虏。1950年初分配到华东军政大学任教。后任江苏省政府参事室参事,江苏省政协委员、常委。
基本资料
中文名:邱维达
别名:邱青白,邱力行,邱杏荪
出生日期:1904年4月16日
逝世日期:1998年3月29日
毕业院校:黄埔军校
职业:整编74师师长,74军军长
出生地:湖南
代表作品:《沧桑集》
人物生平
邱维达,1904年出生平江献冲,五岁入私塾,十一岁进县城教会办的培元小学。
1919年在“五四运动”影响下积极投身爱国运动被英国教会开除学籍,引发社会公愤,县中立即通知无条件欢迎转学,于是得以进入县立中学就读。
1924年中学毕业后立志投身革命,辗转长沙、武汉、上海,奔至广州投考了黄埔军校。
1926年10月军校毕业后派任军校第六期入伍生队第1团(团长郭大荣)少尉区队附。
1927年1月调升军校武汉分校(教育长邓演达)学生大队中尉区队长。7月调升武汉国民政府第2方面军(总指挥张发奎)教导团(团长叶剑英)第3营第10连上尉连长。12月11日参加广州起义,旋因所部溃败而离职。
1928年1月出任新编第5师(师长张春浦)第14团(团长蒋伏生)上尉连长。4月离部改任第22师(师长胡宗南)第4团(团长李铁军)少校团附。6月调任第4团第2营(营长王耀武)第6连少校连长。7月所部编入第1师,改任第1师(师长刘峙)第3旅(旅长张弼丞)第5团(团长张乔龄)第3营(营长王耀武)少校营附。
1930年11月调升独立第14旅(旅长刘夷)第1团(团长王耀武)第2营少校营长。
1931年4月所部改称独立第32旅(旅长刘夷)第694团(团长王耀武)第2营,仍任少校营长。
1934年1月调升补充第1旅(旅长王耀武)第3团(团长李天霞)中校团附。
1936年3月25日叙任陆军步兵少校。6月补1旅扩编为新编第11师(师长王耀武),升任参谋处上校主任。8月新11师改称第51师,仍任参谋处上校主任。11月调任第153旅(兼旅长李天霞)第306团上校团长。12月12日晋任陆军步兵中校。
1937年8月13日,日本侵略军点燃上海战火,五十一师奉命参加上海保卫战。邱维达率306团担任嘉定前线罗店——施相公庙的防务,在艰难困苦中坚持战斗三个月,于11月下旬经浴血奋战冲出重围,旋即又于12月初投入南京保卫战。
1938年5月入武昌珞珈山中央训练团短训班,受训结束即赴河南开封就任王耀武师的151旅(旅长周志道)副旅长,因京沪作战有功荣获军委会授予的云麾勋章。
1938年6月武汉保卫战开始,邱维达部在开封附近阻击南下日寇,与日精锐之土肥原第十四师团作战,随后74军调赣,在鄱阳湖西阻击日军。九月下旬在德安西万家岭与日106松浦师团血战半月,与友军一起将该师团击溃,获德安大捷。
1939年3月升任第153旅(旅辖两团)少将旅长,与日寇在江西高安作战。战后部队整编,因作战有功升任51师少将步兵指挥官。夏季报考陆军大学,被录取入陆大特六期学习,期限为三年。入学前升为57师(师长施中诚)少将副师长。
1943年冬邱维达由重庆陆大回到部队。此时王耀武已升任24集团军总司令,下辖73、74、100三个军,邱被任命为集团军总部参谋长。
1944年邱维达参与组织衡阳会战。
1945年3月升任第4方面军(司令官王耀武)中将参谋长。7月24日获颁四等宝鼎勋章。9月20日调任第51师(师辖三团)中将师长。10月10日获颁忠勤勋章。同月31日获颁四等云麾勋章。
1945年,邱维达在组织雪峰山大战中,显示了高超的指挥才能。4月,日本侵略军为破坏芷江空军基地纠集6个师团1个旅团的兵力,分三路直扑雪峰山。当我军在雪峰山与敌军鏖战时,他在溆浦前线观察到敌疲伤重时,敏锐果断提出,“用机动之第18军从左翼出击,将洞口公路封锁,截断敌军退路,将进入雪峰山之敌全部包围歼灭之”的作战方案,电请王耀武、何应钦(陆军总司令)并获批准后,即按此方案执行,获大捷。歼灭日军二万八千三百二十人,生俘二百一十三人。
1946年4月改任整编第74师(师长张灵甫)中将副师长。5月5日获颁胜利勋章。
1947年,王耀武得到整编第七十四师全师覆灭的消息后,决定第一步要求迅速重新成立整编第七十四师,并保举邱维达任师长。5月17日升任整编第74师(辖整编第51旅、整编第58旅)中将师长。
1948年1月1日晋颁三等云麾勋章。9月19日整74师改称第74军(辖第51师、第58师),任中将军长。同月22日晋任陆军少将。
1949年1月1日晋颁三等宝鼎勋章。同月10日在河南永城战败被人民解放军俘虏后入华东军区解放军官团学习。
1950年3月派任人民解放军华东军政大学教员研究班教员。11月改任南京军事学院(院长刘伯承)合同战术教授会教员。
1958年10月转业后任江苏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
1983年4月当选政协江苏省(主席钱钟韩)委员。
1998年3月29日在江苏南京病逝。著有《沧桑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