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司徒丙鹤

司徒丙鹤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4209 更新时间:2023/12/26 19:15:47

(1916年--2010)著名作家和记者;中国新闻社离休干部,香港作家联会永久会员,江门市华侨历史学会名誉会长;1949年,被周恩来总理委任为著名华侨司徒美堂的秘书;曾与司徒美堂一起受到毛主席的接见,并参加开国大典。2010年病逝于北京。

基本资料

中文名:司徒丙鹤

外文名:situbinghe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广东开平

出生日期:1916年

逝世日期:2010年

职业:作家,记者

毕业院校:广州大学

主要成就:新中国成立后任司徒美堂的秘书

代表作品:《祖国与华侨》、《束风楼杂记》、《京华感旧录》等

成绩

司徒丙鹤,1916年生,广东开平人。朝鲜归侨,现定居香港。著名记者和作家。北京中国新闻社离休干部,香港作家联会永久会员,江门市华侨历史学会名誉会长,兰州市社会科学研究所研究员,青海大学名誉教授,世界凤伦联谊会秘书长,中国侨联联络委员。

生平

司徒丙鹤出生在社会动荡、经济澶变的年代里。童年,他依靠勤劳的母亲在兵荒马乱的农村渡过。但不安心于乡居,常被海内外变化万端的事物所吸引。14岁(1929年)就挥泪别母,远走上海,就读于广肇学校和孔教中学,其后又转到武汉,读英文和数学。他的三伯父和父亲,在江西开办了锡矿、陶瓷、绸缎、香烟、杂货、汇兑等工商业,三伯父还出任。南昌商会会长”,二伯父在武汉茶市中,开办大茶庄。他本来可以沿着父辈闯出来的道路走下去,当个工商业者,但世情剧变,并非如此。日本侵华和内战破坏,毁了他们的家业。

青年时期,司徒丙鹤求学于上海、武汉,后来半工半读于广州大学。30年代,参加十九路军的“福建事变”,失败后避居海外。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国,几十年来,一直在广东、广西、香港、澳门、北京、山东等地,从事教育、侨务和新闻工作。先后任职于香港星岛日报、华侨日报、华商报、文汇报;广州前锋日报、新商晚报;北京国家侨委、中国侨联、全国政协华侨组、内务部,山东劳动大学。

编著文集有:《祖国与华侨》、《束风楼杂记》、《京华感旧录》(五卷)、《从牛棚到干校》、《美加纪行》、《北京政嬗见闻录》、《爱国主义与现代化》、《特写通讯选集》。另一作品《在骷髅上的狂笑》,原稿毁于。文革”,未能出版。

本世纪30年代初,世界发生经济恐慌,中国长江八省洪水成灾,日寇发动。九・一八。事变,侵略东三省。国土沦丧,民族危亡,而蒋介石则推行“先安内后攘外。的政策,对日本不抵抗,对工农红军加紧。围剿。,遭到人民的反对,知识青年更加激愤。司徒丙鹤在武汉自发地联络周焕构、李剑影、卫灼谦等几位粤籍青年,组成。友联社”,自编油印《友联》月刊,宣传团结抗日,并且投稿给开平<教伦月报》,开展对华侨的宣传。后来他还。投笔从戎。,到第三师当一名。机械中士”,深入湖北苏区,了解“剿共“情况。当他目睹蒋军围剿。苏区的情景,加深了对这种“内战不能再打”的认识。于是悄然逃走,到处流浪,寻找出路。途中,遇到十九路军一位名叫辛雄军的排长,结伴从开封出发,经徐州、南京、上海、汕头、厦门、漳州,到了龙岩,投奔十九路军四十九师二九四团一营机关枪连当“上士文书”。

日军1932年又侵犯上海,遭到十九路军的迎头痛击,发生轰动全球的“淞沪抗战”。但是“抗日有罪”,十九路军被蒋介石调离上海,要到福建“剿共”,这种祸国殃民的政策,引起公愤。蔡廷锴蒋光鼐、陈铭枢、李济深等人发动了联共、反蒋、抗日的“福建事变”。事变失败后,司徒丙鹤与残部士兵被解散,遣送回乡。这两年政治与军事斗争曲折,见闻也多。……他不胜感慨,写成<在骷髅上的狂笑)小说初稿30万字。因牵涉到国共内战问题,褒贬之间,忌讳很多,当时未获出版机会,后来原稿毁于“文革”。至今还未见有人用小说体裁写出这段战争场景和事变经过。

从生死搏斗的火线退下来,司徒丙鹤心情焦躁而又愤懑。在友人周春华、司徒囿、林光的推动帮助下,创办了<新生周报),同时与上海杜重远办的(新生周刊>联系,一同发行进步刊物,一同宣传抗日;对地方的贪官污吏,则进行口诛笔伐。不料得罪了某县长,被下令通缉,在这紧急开头,司徒丙鹤获得朝鲜女归侨周春华的关怀爱护,叫他躲避海外,逮走高飞,到她家开办的汉城运输公司谋生。朝鲜当时尚被日本统治,抗过日的士兵,来这里当华侨,滋味也真不好受。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国共第二次合作,团结抗日,整个形势为之一变。1938年司徒丙鹤结束了在朝鲜的流亡生活,经上海、杭州、武汉,回到开平教书,和全国人民一道,投人民族解放的神圣战斗。八年之中,辗转开平、曲江、桂林、衡阳、香港、澳门、湛江等地,和妻子谢健一起做各种抗日工作。香港沦陷后经束江撤回粤北。为了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正义事业,被国民党政府两次逮捕。此后他在半游击区办报,与妻女渡过饥馑的战争岁月,直到日本投降,他在报上用茶杯大的红标题字印出号外新闻,满怀“强国之民”的豪情,回到广州《前锋日报》,投人新闻工作,参加广州记者公会,并与友人周梅羹、黄林之等合办《开平华侨月刊》。

抗战胜利后,有一天登上越秀山镇海楼一望,司徒丙鹤深有”倚栏看剑,泪洒英雄”之感。强国之民的善悦,很快消失。亿万军民的流血牺牲,付之东流,只见官吏劫收贪污,特务无恶不作,美军吉普车横街直撞,日俘汉奸招摇过市;工商凋零,民无死所。在美国扶植下,“全面内战很快爆发,国民党政府加紧征兵、征粮、征税,加速了通货膨胀,物价飞涨。学生们无书可读,举行。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的示威游行。教授们为了救饥活命,在街头清卖衣物书籍。作为一个记者,司徒丙鹤激于义愤,通过采访材料,写了一至六篇(痛论人间何世)的特稿,进行控诉揭露,为民请命。不出所料,他“因文贾祸”落入黑名单之中。

1947年不得不抛妻别子,匆忙去澳门转道香港。

经友人饶彰风、张问强介绍,他进入(星岛日报)当编辑。接着,与友人合作创办<好消息)晚报,用广州方言写稿,面向市民,报道有关人民解放军节节胜利的新闻。不久,他又绸回华南分局领导的(华商报)工作。

回归

1948年春,全国解放形势急转直下,中国共产党发表-五一口号”,提出召开新政协主张,得到国内民主党派及海外华侨的热烈响应。司徒美堂以美洲致公堂总监督的身份,在香港招待记者,发表拥护声明,并上书向毛泽东主席致敬,表示竭诚接受中共领导;信件拜托华南分局连贯北上转呈。这期间,司徒丙鹤尽力协助起草文稿函件,开展宣传和联络工作。1949年9月,司徒美堂奉毛主席电召,自美回国,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司徒丙鹤陪同北上,担任政协“联络秘书”职务。

1949年9月17日,在气象万千的中南海勤政殿,司徒美堂受到毛泽东主席接见,司徒丙鹤也得与毛主席亲切握手,并参加“瀛台之宴”,认为毕生光荣。

10月1日开国大典,司徒美堂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身份,由司徒丙鹤陪同,登上天安门城楼,目睹红旗似海、欢声雷动的首都50万人庆祝游行的伟大场面,这是中国五千年历史最光辉的时刻!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后,司徒丙鹤出任国家侨委政策研究室研究员兼副主任和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秘书。周恩来总理指示要他。跟随美堂老人做好工作。。此后6年间,他一直与司徒美堂住在北京紫禁城边北池子83号四合院内。在此期间,司徒丙鹤还兼任广州新商晚报社长,北京中国新闻社通讯组组长,笔录司徒美堂口述的(旅美69年生活历程》,登在《光明日报》上,对青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受到毛主席称赞。又同到粤中侨乡参观土改,写成专文见报。两文及其他论文,由香港文汇报编印成《祖国与华侨》上下两集,在海外发行。

1955年5月司徒美堂去世,治丧毕,司徒丙鹤调到中央内务部,主编刊物,重过编辑生涯。加人中国政法学会,研究政治法律档案。1956年6月,司徒丙鹤在(光明日报>署名发表《论百家争鸣》的论文,国内外多家报刊曾予转载“文革”中,此文却受到-造反派”的无理批判。

1956年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成立,司徒丙鹤及其妻子从内务部调出,参加筹备工作。司徒丙鹤被任命为联络部副部长,兼北京市侨联秘书长,直到“文革”。

1959年司徒丙鹤被任命为中央接侨委员会行政处长,迁到广州办公;1957年当选为全国青联大会的归侨青年代表,出席会议;1959年被批准担任全国政协华侨组组员,此后经常参加有关华侨组的活动和学习;1964―1965年,被派赴广东中山,参加四清”运动,回京后兼任国家侨委归侨安置处处长;1962年撰写了《司徒美堂与美洲洪门致公堂》长文,在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第38期发表。

1966年。文革”爆发,司徒丙鹤-因文贾祸。,受到批判和抄家,在机关内部人。牛棚”学习。1969年随侨委人员,下放江西进贤“五七干校。劳动生产。初时种菜,后烧开水,妻子及两儿子同来,一为牧童放牛,一上中学读书,女儿则到山西插队,另一儿子在工人日报,到河南干校劳动,一家分为五个地方。

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后,-五七干校”解散,干部重新分配工作。1973年,司徒丙鹤被调到山东郯城劳动大学当副校长,妻子同行,任图书馆主任。在山东六年半,他利用教学余暇,读了许多过去从未读之书,写了许多学习笔记。这儿地处鲁南,环境相对安定,他认为-这是生平难得的好日子。。

教书期间,他曾南下广东探亲,沿途所见,因受“停课闹革命”,-停工闹革命”的祸害,各地经济正陷崩溃边缘。民族前途,不堪设想。幸而1976年党中央一举粉碎。四人帮”。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又走向新的改革开放新里程。

1979年10月前后,各民主党派及工商联,在北京举行代表会议。停笔13年的司徒丙鹤,被任为中国新闻社特派记者,进驻西苑饭店会场,进行广泛采访。他访问了梁漱溟,第一篇稿登在香港文汇报上,后来又访问港澳商人马万棋、宽诚,四川的胡子昂以及纺织女专家邓云鹤;还写了综合报道,题为《华堂高会喜空前,长征跃马共扬鞭》的特稿,这些稿件,由中共中央统战部长乌兰夫亲自审阅,一经报道,人们了解到中国民主党派的新消息。采访既毕,司徒丙鹤与同事畅游万里长城,深感宝刀未老,尚须再战一场”。

他深深感谢好友何建章、曾敏之、张宝锵、邓大任及各位先生关怀帮助,1980年重返香港报界,任职于《华侨日报》和《文汇报》,撰写社论、时评,《京华感旧录》及杂文,致力于两岸三通和开放改革的报道工作。他还到祖国大江南此、长城内外和美、加、韩、泰、日等地旅行,以其见闻,用周简段、周简、周念华、谢同健、史外延、非闻、朱峰等笔名,发表在香港的文汇、大公、新晚、华人、镜报、华侨、工商、星岛、星晚、香港作家通讯、天天、明报、快报,以及内地的中国新闻社、海外与海内、同舟共进、共鸣、穗郊侨讯、兰州学刊、羊城晚报、致公通讯、教论月报、小海月报、广东侨报、广东党史通讯、广东华商报史学会通讯等刊物上。

司徒丙鹤感慨地说:岁月如流,不觉八十,从1980―1996重返香港,再操秃笔这十六年,是战斗精神极其昂扬的十六年,走过的地方,撰写的文稿,比过去60年还多。特别是1995年那一年,他从香港返家乡开平,偕同江门侨联主席吴淡初访问江门五邑、佛山之后,经深圳飞青岛、烟台、威海,瞻仰甲午战争战场;再到北京飞兰州,参加开发西部经济战略会议;沿河西走廊,访问了武威、张掖、酒泉、嘉峪关、玉门、敦煌;又到青海、西宁、青海湖、鸟岛考察;再下广州出席抗日胜利50周年歌唱大会,返江门参加炎黄文化研讨会,游览了。崖门失玺。的古战场;最后飞南宁、北海,访问闻名世界的银滩。1996年回到第二故乡北京住在团结湖畔的小楼上,埋头读书,感到幸福和自豪,他说:祖国多么可爱!北京多么美丽!

在半个世纪的记者生涯中,司徒丙鹤与致公党司徒美堂、陈其尤、黄鼎臣、官文森、雷沛鸿等老前辈,有长期的采访交往。到了晚年,他十分注意撰述海内外致公党人的爱国精神及其历史情况。

1987年,。司徒美堂纪念馆”在开平落成开幕,他写了《美堂老人的烈士暮年》长文,登在《江门侨史》上。他还将毛主席、周总理于开国大典时赠送给美老的水獭皮大衣,叫儿子司徒遂年从北京带来,献呈纪念馆陈列,以教育后人。这皮大衣有一段故事,而且险被红卫兵抄家掠走。保存20年,也非易事。

1995年司徒丙鹤赴敦煌考古

1988年,司徒美堂诞辰120周年纪念会在北京全国政协礼堂举行,司徒内鹤应邀自香港赴京出席,而且写了(美堂老人跟随时代前进)一文,登在香港文汇报专栏上。

1985年致公党成立60周年和1995年成立70周年,两次纪念大会,司徒内鹤都应邀到北京参加。拜见过邓颖超、刘华清等领导人。他在广州演讲,希望1997年香港回归后,到了2005年,还能参加致公党的80周年纪念,到会群众为之鼓掌!

最近司徒丙鹤在北京,参加了中国侨联四十周年庆典。并出席老领导连贯同志纪念文集首发式,拜会了许多老朋友,心情十分舒畅。他表示有信心迈进21世纪,继续为祖国建设献其余力。

标签: 司徒丙鹤

更多文章

  • 侯正果

    名人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侯正果

    侯正果同志(1910----2002)(部长级待遇)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为数不多的转业老将军,二等乙级伤残军人。原第四机械工业部第十研究院顾问(部长级待遇)。侯正果同志1910年12月出生于四川省达县,1932年参加赤卫队,1933年7月参加红军,1934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时期,历任红四军十

  • 徐楚光

    名人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徐楚光

    徐楚光(1909—1948),湖北省浠水县人。黄埔军校第五期毕业,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情报和策反工作20年,成功策动桂系军阀反蒋及汪伪政府警卫三师起义、创建湘鄂民主联军等,为共产党立下不朽功勋。1948年被叛徒出卖,于南京雨花台英勇就义。因秘密工作"单线联系"和守口如瓶的特殊原因,其牺牲后

  • 高启云

    名人大全编辑:黑姑娘标签:高启云

    高启云(1914.3—1988.9),原名高启方,又名高云青。山东省临朐县赵家楼村人。历任(建国前)中共郓城县中心县委书记、临朐县独立团政委、新泰县委书记、莱芜县委书记、鲁中区党委一地委副书记、华东党校副科长、华东局组织部组织科长、山东分局组织部组织科长;(建国后)中共济南市委常委、工业部长,市委副

  • 门炳岳

    名人大全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门炳岳

    门炳岳(1890—1944),字湘文,河北东光县于集乡程庄人,国民革命军陆军骑兵中将。中文名:门炳岳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日期:1890年逝世日期:1944年职业:军人

  • 陈钟书

    名人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陈钟书

    陈钟书(1891—1938),出生于安宁。1908年参加滇军。1911年随军参加重九起义,在护国战争、护法运动、反对张勋复辟等历次战争中,作战勇敢,屡建奇功,由士兵升至排长、连长。1931年任麻栗坡边防督办,在任上治军严明,滇军军威大振,边境安宁。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60军542旅旅长。陈钟

  • 邵钧林

    名人大全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邵钧林

    邵钧林(1949年11月-2016年4月27日)。浙江省金华人,南京军区前线文工团艺术指导、国家一级编剧、文职级别一级,金华籍著名剧作家,享年67岁。中文名:邵钧林国籍:中国出生地:浙江金华出生日期:1949年11月逝世日期:2016年4月27日职业:国家一级编剧、剧作家代表作品:《兵心依旧》主要成

  • 肖元礼

    名人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肖元礼

    肖元礼(1909.8—1998.9)男,1909年8月生于万安县窑头镇鲁下村三塘村小组,因家贫而只读了2年书。1925年,经人介绍到南昌禾草街织毛巾。1927年参加工会,5月1日,在南昌参加“五一”工人罢工;8月1日,参加由周恩来等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的南昌“八一”起义。起义失败后回到万安,并参加了农民

  • 江勇为

    名人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江勇为

    江勇,1913年5月出生于江西省莲花县,1929年参加革命工作,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加入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原第六机械工业部党组成员、纪检组组长江勇为同志(部长级待遇),因病医治无效,于2008年8月2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中文名:江勇为国籍:中国民族:

  • 陈仿仁

    名人大全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陈仿仁

    陈仿仁(1916-1967)江西省兴国县人,1955授少将军衔。曾获“八一”勋章2枚、“独立自由”勋章1枚、“解放”勋章1枚。1955年授衔时,担任志愿军68军军长,是第一批人民解放军少将802人之一。中文名:陈仿仁国籍:中国出生地:江西省兴国县出生日期:1916年逝世日期:1967年1951年6月

  • 汪孟邹

    名人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汪孟邹

    安徽绩溪人,20岁中秀才。23岁进南京江南陆师学堂。在维新思想影响下,25岁在芜湖创立科学图书社,任经理。销售上海出版的新书新刊,兼营文具仪器。翌年,支持陈独秀出版的《安徽俗话报》半月刊,出23期。1913年到上海,独资创立亚东图书馆,任经理,十年后设立编辑所。中文名:汪孟邹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