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爱新觉罗·永璇

爱新觉罗·永璇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2894 更新时间:2023/12/15 7:54:30

爱新觉罗·永璇(1746年8月31日-1832年9月1日)乾隆帝第八子。生母为淑嘉皇贵妃金氏(时为嘉妃)。乾隆四十四年三月,初封多罗仪郡王。嘉庆四年正月,晋封和硕仪亲王,命总理吏部事,清除和珅党羽。二月自请罢管部务;七年十二月,以功劳加给其一子贝子爵位;十八年九月,以禁中制贼功,开复所有处分;二十五年十月,以王属尊行,免宴见行叩拜礼。道光十二年八月初七日薨,年八十七,是清朝最长寿的皇子,谥号曰慎。

基本资料

本名:爱新觉罗·永璇

所处时代:清朝

民族族群:满族

出生地:北京

出生日期:1746年

逝世日期:1832年

主要成就:总理吏部事,清除和珅党羽

旗籍:满洲正黄旗

爵位:多罗仪郡王—和硕仪亲王

生平经历

爱新觉罗·永璇于乾隆十一年丙寅(1746)七月十五日午时生。

雍正帝继位后,吸取康熙朝建储的经验教训,不再明立太子,而是将心中默定的太子书写两份,一份藏于内廷乾清宫的“正大光明”匾的后边,另一份自己收藏,并且明示群臣,太子已立,“国本”确定,臣民尽可放心。他所密立的这位太子,便是皇四子弘历,即后来的乾隆帝。雍正临终,大臣按他的指示,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取下那份密旨,与其身边收藏的那份对照,弘历由此顺利承继大统。

乾隆帝继位后不久,遵行乃父这一“秘密建储”之法,密立嫡子永琏为太子,不想这位皇子九岁病亡。此后,乾隆帝又曾先后想立皇七子永琮,永琮仅两岁便感染天花而亡。因为是秘密立储,所以上述乾隆帝之立永琏为太子,以及后来想立永琮,都是事后他向群臣透露,大家才知道的。此后,直到乾隆三十八年(1773)冬,才再次秘密立储。当时在世的皇子共有七人,其中皇四子永珹、皇六子永瑢已出继旁支为嗣,其余五人是: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二子永璂、皇十五子永琰、皇十七子永璘。这五人中,皇十二子永璂的身分最高,他是乾隆帝第二个皇后那拉氏所生,当时十五岁,但早在乾隆三十年,其生母那拉氏皇后与乾隆帝发生尖锐矛盾,其真实具体原因,至今仍是个谜。之后,那拉氏的皇后已名存实亡,乾隆三十一年七月便悒郁成疾身亡。乾隆帝尚余怒未消,命以低于皇后规格的皇贵妃丧礼葬之。这一事件殃及皇十二子永璂,所以他已不大可能被立为太子。其他几位皇子,皇十七子永璘,出生于乾隆三十一年五月,当时尚未成年。皇八子永璇,年龄较长,但举止轻浮,做事不得体,人缘也不太好,并曾受到乾隆帝的公开斥责。皇十一子永瑆,文才较优,尤善书法,但乾隆帝对他的不重骑射、仿效汉族儒生的文人习气很是反感,也曾严厉申斥。

相比之下,皇十五子永琰在当时的诸皇子中,其才德就算是较优的了。乾隆后期的一些口碑反映也说明了这点。出使清朝的朝鲜使节,曾据他们的见闻向本国国王介绍当时几位皇子的情况,以推测谁是被立的皇储,他们说皇八子永璇是“沉湎酒色,又有脚病,素无人望”;还有的说他“性行乖戾,屡失上意”。对皇十一子永瑆的评价是“为人恺悌,最著仁孝”,但“柔而无断”。而对皇十五子永琰,则颇多赞誉,有的称他“饬躬读书,刚明有戒,长在禁中,声誉颇多”。有人说他“勤於学业,而人望所在”,“为人沉重,处事刚明,皇帝宠爱,朝野想望”,还有人称赞皇十五子“度量豁达,相貌奇伟,皇上以类己,最爱,中外属望焉”。乾隆三十八年(1773)冬,已是六十三岁的乾隆帝最终确定了皇储的人选,将密旨缮写两份,分藏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之后及自己身旁,并将此事谕知军机大臣。乾隆帝密定的储君,与大家的推测是一致的,是皇十五子永琰。当然,这是乾隆六十年(1795)九月乾隆帝即将禅位之际,才宣示揭晓的。

乾隆五十四年(1789)十一月,乾隆帝册封皇子爵位,皇十五子永琰被封为嘉亲王,皇十一子永瑆封成亲王,皇十七子永璘封贝勒,低亲王两级。出继慎郡王府的皇六子永瑢,由质郡王晋封为质亲王,而皇八子永璇,在乾隆四十四年(1779)时已封仪郡王,此时未再晋封,反在其两位皇弟永瑆、永琰爵级之下。从这一封爵待遇,可看出乾隆帝对诸皇子的态度,乾隆对永瑆、永琰是比较有好感的。这时的大臣们猜测,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面所书的皇储之名,大约不出这两人。五年后的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日(1795.10.15),乾隆帝终于揭开谜底,他召集诸皇子、皇孙、王公、大臣于勤政殿,当众开二十二年前所写的密旨,公同阅看,并让臣下公布:当年密立的皇太子是皇十五子永琰。并于当日正式册封永琰为皇太子,同时宣布第二年正月禅位,以实现他曾说过的在位之年不超过其皇祖康熙帝之六十一年的诺言。

家庭情况

父: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

母:淑嘉皇贵妃金佳氏

嫡福晋章佳氏,大学士尹继善之女。

侧福晋王氏,名玉英,乾隆年间为使女,嘉庆五年闰四月,王氏已卒多年,追封为侧福晋

子女

绵志,多罗仪顺郡王。母王氏时为使女(嘉庆五年追封侧福晋)。乾隆三十三年三月十七日生。袭仪郡王。道光十四年四月十一日薨,谥曰顺。

绵志嫡福晋瓜尔佳氏,副都统德筠之女;侧福晋李佳氏,富昌之女;妾李氏;妾安氏,安敦志之女。

绵志共有五子:

长子和次子,幼殇未命名。

第三子,奕绩,追封不入八分辅国公。其嫡福晋伊普楚特氏,都统苏英阿之女。

第四子,奕絪,郡王衔多罗贝勒。其嫡福晋博尔济吉特氏,扎萨克多罗郡王和硕额驸索特纳木多布济之女。

第五子,奕彩。其嫡福晋伊尔根觉罗氏,郎中英斌之女;继福晋乌朗罕氏喀尔沁贝勒托恩多之女。

次子

绵懋,母王氏时为使女(嘉庆五年追封侧福晋)。乾隆四十年乙未十二月二十日生;四十二年丁酉十月三十日卒。

乾隆三十四年十一月十二日第一女(后封县君)出生,母王氏时为使女(嘉庆五年追封侧福晋)。

乾隆三十七年四月十三日第二女出生,母王氏时为使女(嘉庆五年追封侧福晋)。乾隆三十九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卒。

乾隆三十九年七月十三日第三女出生,母王氏时为使女(嘉庆五年追封侧福晋),乾隆四十一年九月初二日卒

乾隆四十一年十二月二十八日第四女出生,母王氏时为使女(嘉庆五年追封侧福晋),乾隆四十二年九月初八日卒

相关记载

《清高宗实录》

乾隆二十六年正月

○甲寅。上奉皇太后幸同乐园。侍早晚膳。至丁卯皆如之○御奉三无私殿。赐皇子诸王等宴

○谕军机大臣等、据尹继善奏、拟于三月内、将印务交与高晋护理。即赴京陛见等语。八阿哥行聘吉期。已择于四月十二日。尹继善自当先期来京料理。现在江西审案完竣。该督自可即回江宁。所有一切应办事件。上紧清理。俟高晋到日。将总督印务交代。即行起程赴京

乾隆二十六年六月

○甲申。上以皇八子永璇婚礼。还宫。礼毕。幸圆明园

乾隆二十九年四月

○己酉。谕曰、忻妃薨逝。加恩照贵妃例办理。著四阿哥、六阿哥、八阿哥、绵恩、穿孝。其应行典礼。交该部察例具奏

乾隆三十一年十一月

○甲戌。遣官祭先医之神

○皇八子永璇、移居东三所。上临幸。进早膳

乾隆三十五年五月

○壬午。谕曰、八阿哥未行奏闻。辄自进城。观保。汤先甲。系阿哥师傅。并未劝阻。殊属不合。观保。汤先甲。俱著革职

○癸未。谕曰、阿哥等在书房读书。所以检束身心。自当出入有常。跬步必谨。如每月派祭奉先殿等事。原可循例径行。其余或有他故外出。必须以实奏闻。庶举动不得自由。且有合于出告之礼。今八阿哥以己事入城。并未奏知。又不关白师傅。殊属非理。且皇子每出。例派散秩大臣侍卫等护行。非惟体制宜然。亦所以致其防闲。使不得行止任情。趋于所便也。乃八阿哥仅带亲随。及园门护军数人。策骑同往。有何急务。而匆遽若此。纵不自重。其如大体何。率此以往。或相习效尤。无所顾忌。必将肆意游行。无所不至。且恐外间愚妄之徒。得以藉端诡遇。驯至结纳依附诸弊。皆从此隐伏。其所关系尤钜。不可不为先事之防。况阿哥等渐皆长成。尤宜慎于所习。即在书房。原非专事儒生占毕。惟当循循规矩。使心志不于外驰。且兄弟辈昕夕相聚。砥砺交资。尽化其畛域忮忌之见。亦甚有益。其阿哥等之未习职事者。固当以就学为先务。即如四阿哥。派管武英殿等处。六阿哥。派管内务府。绵恩阿哥。派管前锋统领。遇有应行事定。及有与同事大臣商酌者。自不妨各就官所办公。其无事之时。仍当日理常课。即文书画诺。亦可携至斋中。正复并行不悖。其他更不容稍有旷废矣。至于八阿哥进城之事。朕初亦竟不知。因近日派诸皇子。诣黑龙潭分班祈雨。八阿哥与十一阿哥同班。适伊二人下班之期。朕遣人唤至。传旨询及雨坛事。惟十一阿哥对答。始知八阿哥之私自入城。朕并非有意觇察。而其迹自然发露。得以因事提撕。小惩大诫。未必非诸皇子之福。在八阿哥惟当益深感惧。即众阿哥亦当共知奋勉。方不负朕教育成全恩意。若八阿哥谓十一阿哥讦发其私。隐怀嗔恨。此乃不明理之见。谅亦不出此。试思十一阿哥。当朕问及时。设稍为其兄掩饰弥缝。岂百欺父。若唤来面询。何能复隐。且朕非特慈爱诸皇子。为之杜渐防微。实敬念我祖宗贻泽之长。惟期世世子孙。永守无斁。因不惜谆谆教迪。诸皇子宜善体朕心恪遵朕训。志日笃而业日修。复彼此相亲相爱。式好无尤。方能永承福庆。至师傅为诸皇子授读。岂仅以寻章摘句为能。竟不知随事规劝。俾明大义。而总师傅。则尤当尽心诲导。凡事纳之于善。勿使稍有过愆方为无忝厥职。今于八阿哥擅自出入一节。漫无觉察。所司何事。且朕昨岁。即闻书房中诸务懈弛乃总师傅从无人奏及一语。此非漠不关心。即系务为姑息。以致阿哥等不得畏惮。酿成此事。所谓爱之适以害之。又岂朕委任老成本意乎。若谙达等之不晓事理。自取咎戾。更不足责备矣。今已将八阿哥。及师傅。谙达。分别示儆。并为明切诫谕。令录一通。实贴尚书房。使皇子等朝夕观省。知所劝戒

乾隆四十二年二月

○甲子。上临西花园。视皇四子履郡王永珹疾。○皇四子履郡王永珹薨。○谕曰、皇四子履郡王永珹、秉性醇良。持躬端谨。朕诸子中次序最长。昨因遘疾。竟至不起。著派八阿哥永璇穿孝。与金简办理丧仪。所有一切典礼。加恩照亲王仪注行。

○壬申。上诣九经三事殿、上行皇太后梓宫前供奠。

○谕、武英殿御书处。雍和宫事务。俱著八阿哥永璇管理。

乾隆四十二年四月

○壬子。孝端文皇后忌辰。遣官祭昭陵。○上诣芦殿。于孝圣宪皇后梓宫前。行朝奠礼。跪送梓宫启行。随从之王大臣官员。皆随上行礼举哀。梓宫至古谢村。奉安于芦殿。遣皇八子永璇、恭代行夕奠礼。至翼日朝奠礼亦如之。

乾隆四十三年三月

○谕、前派八阿哥、十一阿哥、校勘四库全书。向来总裁校书。经朕指出错误者。例有处分。阿哥等所校之书。如有错误。亦应一体查核处分。以昭公当。其应罚之俸。著照尚书例议罚。即于应得分例内坐扣

乾隆四十四年二月

○谕曰、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著充四库全书馆正总裁。谢墉、周煌、达椿、汪廷玙、钱载、胡高望、窦光鼐、曹文埴、金士松、李汪度、朱圭、倪承宽、吉梦熊、著充四库全书馆总阅。书成时。与总裁一体列名

乾隆四十四年三月

○丁亥。谕、前谕营建王府、公府、以备皇子等分居之用。现在各工将次告成。皇八子永璇、著加恩封为郡王。赏给西长街王府居住。其西华门外王府。著赏给皇孙定郡王绵恩居住。西单牌楼公府。著赏给皇孙镇国公绵德居住。所有分府、及封爵各事宜。著各该衙门。照例办理具奏

乾隆四十四年十月

○乙卯。上幸皇八子永璇第

乾隆五十五年正月

○壬午。谕、中正殿乐部事务。著派八阿哥管理。算学事务。著绵恩管理。怡亲王永琅、著补授总管内务府大臣。

乾隆四十八年五月

○又谕曰、福隆安、现在气体微弱。所有清字经馆总裁。并稽察功课。及四库全书馆总裁。并稽察功课。著派八阿哥管理。

乾隆五十九年四月

○丙子。谕曰、弘畅、弘旿、经朕屡次宥过。仍肆意妄为。不顾宗室体面。甚为可恶。弘畅著罚郡王俸三年。弘旿著罚廉俸十年。以示惩戒。○又谕曰、弘畅不称宗人府左宗正之职。淳頴前往天津。亦属懒惰。弘畅之缺。即著淳頴调补。所遗宗令员缺。著永璇补授。

乾隆六十年九月

○又谕、正红旗汉军都统员缺。著德明调补。所遗正红旗满洲都统员缺。著八阿哥仪郡王补授。保宁现补授伊犁将军。镶黄旗汉军都统员缺。著庆桂调补。其所遗镶蓝旗满洲都统员缺。著十一阿哥成亲王补授。现在总谙达乏人。八阿哥、十一阿哥、系众阿哥长辈。易于约束八阿哥、十一阿哥、俱著授为总谙达。务须尽心教导。善为约束。

《清史稿》

仪慎亲王爱新觉罗·永璇,清高宗第八子。

乾隆四十四年,封仪郡王。

嘉庆四年正月,进封亲王,总理吏部。二月,罢。谕曰:“六卿分职,各有专司,原无总理之名,勿启专权之渐。”

十三年正月,谕曰:“内廷行走诸王日入直,仪亲王朕长兄,年逾六十,冬寒无事,不必进内。”

十四年正月,封其子绵志为贝勒。

十七年,以武英殿刻高宗圣训,误书庙讳,罢王俸三年。

十八年,林清变起,贼入禁城,绵志从宣宗发鸟枪殪贼。仁宗褒其奋勇,加郡王衔,加俸岁千两。永璇亦以督捕勤劳,免一切处分。

二十年七月,命祭裕陵,阻雨,还京,坐降郡王,并夺绵志郡王衔及加俸,仍罚王俸五年。

二十四年正月,复绵志郡王衔,赐三眼孔雀翎。七月,坐刺探政事,上谕曰:“朕兄仪亲王年已七十有四,精力渐衰。所领事务甚多,恐有贻误,探听尚有可原。朕不忍烦劳长兄,致失颐养。嗣后止留内廷行走,平日不必入直。”六月,绵志坐纵妾父冒职官诈赃,夺郡王衔,罚贝勒俸四年。

二十五年七月,宣宗即位,谕仪亲王不必远迎,又谕召对宴赉无庸叩拜。

道光三年正月,绵志复郡王衔,加俸。八年正月,命在紫禁城乘轿,并加赏俸银五千,示亲亲敬长之意。十一月,复谕朝贺免行礼。

十年十月,永璇诣圆明园视大阿哥,径入福园门,谕罢绵志官。

十一年,谕寿皇殿、安佑宫当行礼时,于府第内行礼。又谕元旦暨正月十四日宗亲筵宴,均免其入宴,别颁果肴一席。

十二年八月,薨,年八十八。赐银五千治丧,亲临赐奠,谥曰慎。

爱新觉罗·绵志袭郡王,薨,谥曰顺。

《承政院日记》乾隆四十六年四月十八日

彼国既以乾清宫遗诏,定为家法,故雍正以后,无豫建之规是白如乎,闻皇子数十人,零落殆尽,现在者止是五人,......第八子仪郡王永璇,纵欲败礼,性行不良,班僧之来,最喜六王,而永璇段,不许接见,竟失拜谒云是白齐。

影视形象

解读词条背后的知识

趣观历史

百家号金牌导师,优质创作者

此人本是乾隆之子,虽沉湎酒色却钟情一人,凭此身体缺陷活到87岁

正因为生理上存有缺陷,永璇自幼便知自己此生与皇位无缘,其他兄弟也知道永璇不会构成任何威胁,所以也都没把他放在眼里。永璇虽然身有缺陷,但却始终抱着乐观心态,对待生活很是积极。虽然无缘皇位,但他作为皇帝之子,也能过着常人无法企及的生活。

2019-03-02216

文史砖家

历史爱好者,优质创作者

乾隆帝最为长寿的儿子,因身体残疾无缘储位,为汉族女子思念终生

王箬筠死后几十年间,永璇果然坚守着对她的承诺,再没有对其他女人动心起念,即使是嫡福晋章佳氏,也无缘承受恩泽、诞育王子。可见即使阴阳相隔,永璇对于王箬筠的痴情,任谁都无法抹掉。

2018-11-3042

小野聊国学

优质创作者

他是乾隆儿子,被乾隆嫌弃,终日沉迷酒色,却成为清朝最长寿皇子

不过,在清朝时期却有一个皇子,此人名为爱新觉罗·永璇,是乾隆皇帝的儿子,深受自己父亲的嫌弃,终日沉迷于酒色,但是谁也没想到的是这样的一个人,最后却最终成为了清朝最长寿的皇子。

2018-07-1958

年份

影视版本

扮演者

1985

《秦淮梦》

陈菊芳

1997

《嘉庆君游台湾》

郭军

2005

《嘉庆皇帝》

崔智

2017

《如懿传》

马柏全

2017

《天命》

曾伟权

标签: 爱新觉罗·永璇

更多文章

  • 大和卓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大和卓

    波罗尼都(?—1759年),又译布那敦,喀什人,维吾尔族,伊斯兰教白山派和卓玛罕穆特之子,小和卓霍集占之兄,史称“大和卓”。中文名:波罗尼都称号:大和卓身份:伊斯兰教白山派和卓玛罕穆特之子

  • 小和卓

    名人大全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小和卓

    霍集占(Khwāja-iJahān,满:Hojijan,?-1759年),维吾尔族,新疆喀什噶尔和卓木家族白山派阿帕克和卓木之重孙,玛罕穆特和卓木之子,大和卓木波罗尼都之弟,所谓“小和卓木”。中文名:霍集占外文名:Khwāja-iJahān别名:霍加·贾汗国籍:中国民族:维吾尔族逝世日期:1759年

  • 额敏和卓

    名人大全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额敏和卓

    额敏和卓(1694年—1777年),清朝乾隆时期新疆吐鲁番的维吾尔贵族,世居鲁克沁地方。是清朝时期吐鲁番地区的统治者,维吾尔族的民族英雄。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清军西征准噶尔部,进军至吐鲁番,额敏和卓脱离准噶尔部,率众归顺清朝。雍正十年(1732年),为了躲避准噶尔部的报复,他率众东迁甘肃。乾

  • 钮祜禄·阿里衮

    名人大全编辑:胖次标签:钮祜禄·阿里衮

    钮祜禄·阿里衮(?—1769年),字松崖,满洲镶黄旗人,开国五大臣之一额亦都曾孙、太师遏必隆之孙、内大臣尹德第四子、大学士讷亲之弟,孝穆成皇后祖父。清朝中期将领。乾隆初年,自二等侍卫授总管内务府大臣。迁侍郎,历兵、户二部。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任参赞大臣,与将军富德攻讨霍集占,解除将军兆惠之围

  • 伍秉鉴

    名人大全编辑:晴天标签:伍秉鉴

    伍秉鉴(1769年—1843年9月4日),又名伍敦元,生于广州,祖籍福建泉州。清代广州十三行商人,广州人,广州的世界首富。2001年,美国《华尔街日报》统计了1000年来世界上最富有的50人,有6名中国人入选,伍秉鉴就是其中之一。道光十四年(1834年),伍秉鉴的私人资产已达2600万银元。伍秉鉴财

  • 吴谦

    名人大全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吴谦

    吴谦,男,1973年出生于北京。1991年考入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曾在英国伯明翰大学学习,获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大校军衔。现任国防部新闻局局长、国防部新闻发言人。中文名:吴谦国籍:中国出生日期:1973年毕业院校: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英国伯明翰大学职务:军人出生地:北京1991年考入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

  • 端木埰

    名人大全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端木埰

    端木埰(公元1816~1892年待考证),字子畴,江宁人(今江苏南京)。著名清朝文学家。清代文学家,任侍读。工书,有《赋源》等多种著作传世。中文名:端木埰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日期:1816年逝世日期:1892待考证职业:文学家出生地:江苏南京代表作品:《赋源》端木埰的仕途总体上说是比较顺利的,他

  • 喻嘉言

    名人大全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喻嘉言

    喻嘉言本名喻昌,字嘉言。明末清初著名医学家,1585—1664,江西南昌府新建(今南昌市新建区)人。因新建古称西昌,故晚号西昌老人。本名:喻昌所处时代:明末清初出生地:西昌出生日期:1585年逝世日期:1664年字号:嘉言生于明代万历十三年(公元1585年),卒于清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终年七

  • 徐邦道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徐邦道

    徐邦道(1837~1895)名徐金锡,字剑农,号邦道,四川涪州(现重庆市涪陵区)人,清末名将,徐邦道曾参与镇压太平天国、捻军起义和甲午战争,其指挥的土城子阻击战是甲午战争爆发以来清军的一次重大胜利。本名:徐金锡所处时代:晚清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四川涪州出生日期:1837年逝世日期:1895年主要成

  • 李光久

    名人大全编辑:心作祟标签:李光久

    李光久(1845——1900年)字恒亨,号健斋,清湖南湘乡四十三都人(今属涟源县荷塘镇),为湘军悍将李续宾之次子,承袭三等男爵。1894年(光绪二十年)秋天随帮办军务、湖南巡抚抚吴大澄北上援辽抗日。1899年调补苏松太道,嗣调江海关道,不久晋升浙江按察使,奉命统领浙江省马步三十六营驻防宁波,以防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