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费伯雄

费伯雄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2889 更新时间:2023/12/14 18:49:03

费伯雄(1800~1879),字晋卿,号砚云子,书室名“留云山馆”。江苏省武进县孟河镇人。费伯雄生长在世医家庭,家学渊源,先儒后医。悬壶执业不久,即以擅长治疗虚劳驰誉江南。道光年间(1821~1851)曾两度应召入宫廷治病。先后治疗皇太后肺痈和道光皇帝失音证,均取得显效。为此获赐匾额和联幅,称道其“是活国手”。至咸丰(1851~1861)时,费氏医名大振,远近求医者慕名而至,门前时常舟楫相接,孟河水乡小镇此时也以医药业发达而成为一个繁盛地区。费氏博学通儒,医术精湛,人称其以名士为名医,蔚然为医界重望。

基本资料

本名:费伯雄

出生日期:1800年

逝世日期:1879年

字号:晋卿

简介

费氏几十年行医生涯积累了丰富的临征经验,平素治学颇多心得,乃着手著书立说。他认为医学发展至今芜杂已极,必须执简驭繁救弊纠偏,以使后学者一归醇正。为此,他投入一生精力孜孜不倦地摸索,一切从临诊实际出发,博采古今学术之精华,不参杂门户偏见,努力探求立论平允不偏的醇正医学。笔耕数载终于完成《医醇》书稿(共24卷),并付刊刻,不料此书文稿连同藏扳一并毁于咸丰年间一场战火。此时,费氏避太平天国战乱于古延陵之寓斋(在苏北泰兴县五圩里),复患脚疾步履艰难,终日坐卧室中,值此闲遐时日,潜心著述,追忆往昔著作内容,随笔录出。撰成《医醇剩义》4卷。书成于同治二年(1863年),刻印之后盛行于世。嗣后又撰《医方论》4卷(1865年)。

丁甘仁著《诊余集》序中云:“吾虽医药之盛甲天下,而孟河名医之众,又冠于吴中。”孟河名医辈出,当首推费伯雄。

医学思想

综观费氏医学思想,以“醇正”、“缓和”为特色。其学术源于历代各家学术,由博返约,取各家之长补偏救弊。《清史稿》有传,评曰:“清末江南诸医,以伯雄最著。”其子孙继承家学,以医名世。孟氏费氏作为著名医学世家和学术流派蜚声进代医坛。

生平简介

咸丰十年(1860)太平军二破江南大营,费伯雄避居扬州期间,一时请他看病的达官贵人络绎不绝。据史料记载,费伯雄曾先后治愈清道光帝的失音症,皇太后的肺痈。道光十二年(1832)与印墅吴南耀同受知于江苏巡抚林则徐时为其治过病,也为左宗棠医治过。咸丰八年(1858)清军江南大营主帅向荣咯血于丹阳,其帮办、江南提督张国梁(又名嘉祥)来孟请其去丹阳医治,向荣愈后赠匾额,誉其谓"费氏神方"。凡经他切脉,便能"晰脉知微,察如丝缕",掌握病情。他用药以"培养灵气"为宗。论医戒偏戒杂。谓古医以"和缓"命名,可通其意。他认为习医在学术上要强调师古法古方,然而制方用药关键在义理之当,不可拘泥,不在药味之新奇。他反对用不变之方去套千变万化之疾。诊病时必须明经络,知病由,能立法,会变通。即针对各种不同病因,灵机应变,方能显效。他认为"天下无神奇之法,只有平淡之法,平淡之极,方能神奇"。因此,他开的处方,用药总以"协调阴阳,顾护正气"为前提。

费伯雄医德高尚。当时,医风不良,他大声疾呼:"欲救人学医则可,欲谋利而学医则不可,则利心自淡矣!利心淡则良心现,良心现则畏心生。"又说,"医虽小道系甚重,略一举手,人之生死,因之可不敬惧乎!"他平时临症施治,不敢掉以轻心,常以局外之身引而进之局内之痛痒相关。

费伯雄行医名传大江南北,一生治人以万计。所著医书,尤于杂病最详,略于伤寒,最初著有《医醇》(24卷)、毁于战火,后撮其要义,辑成《医醇賸义》(4卷),总结了他一生治疗杂病的学术经验。其余有《食鉴本草》(1册)、《医方论》(4卷)、《怪疾奇方》(10卷)和《留云山馆文诗钞》等。

个人作品

清代医家。字晋卿。江苏武进人。世业医。少举业,弱冠有文名。后弃儒承家学,究心祖业,博览《内经》、《伤寒》及后世诸名医著述,取其精要,去其偏执,于脉学及杂证尤有心得。咸同间(公元1851-1874年)以医名,远近诣诊者踵相接,所居遂成繁盛之区。持脉知病,不待问。论医戒偏戒杂。谓古医以和缓命名,可通其意,主张“和治”、“缓治”。师古而不泥,不趋奇立异,以平淡之法获效。推崇李东垣温补脾胃,朱丹溪壮水养阴之法。道光年间(1821-1850年),太后患肺痈,诏伯雄诊视,获愈。赐匾曰:“是活国手”。道光帝患失音,进药亦愈。赐联曰:“著手成春万家生佛,婆心济世一路福星。”著《医醇》二十四卷,惜毁于战乱。同治二年(1863年)追忆原书内容重撰,仅得十之二三,易名《医醇剩义》四卷。另著《医方论》、《食鉴本草》、《本草饮食谱》、《食养疗法》、《怪疾奇方》等。子应兰、孙绍祖、荣祖均传其业。

标签: 费伯雄

更多文章

  • 曹颖甫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曹颖甫

    曹颖甫(1866年—1938年)清代名医,注重临床实践,常借临床验案阐发病症变化机理,并以此进一步验证仲景经方的临床实用价值,著作有《伤寒发微》《金匮发微》《经方实验录》《曹颖甫医案》等。中文名:曹颖甫出生日期:1866年逝世日期:1938年职业:清代名医代表作品:《伤寒发微》、《金匮发微》字:颖甫

  • 爱新觉罗·永瑆

    名人大全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爱新觉罗·永瑆

    爱新觉罗·永瑆(1752年3月22日-1823年5月10日),少字镜泉,从号少厂,又号镜泉、即斋,别号诒晋斋主人,乾隆帝爱新觉罗·弘历的第十一子,嘉庆帝的异母兄,永瑆的生母是淑嘉皇贵妃金佳氏。乾隆十七年壬申(1752年)二月初七辰时出生于圆明园五福堂。乾隆五十四年十一月封和硕成亲王。嘉庆四年(179

  • 周介孚

    名人大全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周介孚

    周介孚(1838—1904),名致福,又名福清,字震生,介孚,号梅仙。浙江绍兴人,生于1838年1月22日,1867年中举人,1871年进士,先后任翰林院庶吉士、江西金溪知县、内阁中书。鲁迅祖父。1893年回乡发生科场行贿案,被光绪皇帝钦定为“斩监候”,周介孚因此坐了八年牢。1901年被释放回家,1

  • 廖观音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廖观音

    廖观音(1886—1903年1月15日),女,四川金堂县人,清末红灯教起义首领之一。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从红灯教主曾阿义学“神拳”,借宗教宣传反清灭洋。活动在华阳、简阳、仁寿一带。次年,与曾阿义在简阳石板滩率众起义,以“灭清剿洋”为宗旨,直扑总督府,寡不敌众,失败被捕后英勇就义。本名:廖观音别

  • 载泽

    名人大全编辑:胖次标签:载泽

    爱新觉罗·载泽(1868年3月17日一1929年6月),初名载蕉,字荫坪。晚清宗室大臣,立宪派的重要人物,满洲正黄旗人。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六世孙,愉恪郡王爱新觉罗·胤禑五世孙。同治七年(1868年),载泽出生于北京,其父奕枨过继给嘉庆帝的第五子绵愉做后嗣,光绪三年(1877年)袭封辅国公,光绪二十

  • 戴鸿慈

    名人大全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戴鸿慈

    戴鸿慈(1853—1910年),字光孺,号少怀,晚号毅庵,广东广州府南海县(今佛山市南海区)大同绿涌村人。清末出国考察五大臣之一,近代中国第一位司法部长。戴鸿慈身历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四朝,官至礼部尚书、法部尚书、军机大臣、协办大学士,正一品官阶,是清末一品重臣,是清朝二百多年广东省籍任职最高的官

  • 周福清

    名人大全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周福清

    周福清(1838-1904),原名周致福,字震生,又字介孚,号梅仙。浙江省绍兴府会稽县人。清同治十年(1871年)辛未科进士,翰林院庶吉士,鲁迅的祖父,曾任江西金溪县知事。本名:周福清字号:震生所处时代:清代出生时间:1838年去世时间:1904年性别:男1838年生于一个在地方上有一定地位的大家族

  • 杨乃武

    名人大全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杨乃武

    杨乃武(1841—1914),男,字书勋,一字子钊,因排行老二,人称杨二先生。浙江余杭人。同治年间的举人。1873年被诬陷与毕秀姑(外号小白菜)通奸杀夫,在刑询逼供后认罪,身陷死牢,含冤莫雪。后由于《申报》数次深入采访使此案惊动京师,在数次更审后虽还予清白,然而两人受尽酷刑折磨的悲惨遭遇仍令人不胜唏

  • 孙诒让

    名人大全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孙诒让

    孙诒让(1848年9月16日—1908年6月20日),男,幼名效洙,又名德涵,字仲容,别号籀庼,浙江瑞安人。中国晚清经学大师、爱国主义者和著名教育家,与俞樾、黄以周合称清末三先生。有“晚清经学后殿”、“朴学大师”之誉,章太炎称他“三百年绝等双”。同治六年举人,五应会试不中。官刑部主事,旋归不复出,专

  • 王掞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王掞

    王掞shàn(1645年~1728年)清朝官员。字藻儒,一作藻如,号颛庵、西田主人,江南太仓(今属江苏)人,明代首辅王锡爵曾孙。康熙九年进士,授编修,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康熙六十年,请重立胤礽为太子忤旨,应谪戍,以年老由子代行,寻致仕。有《西田集》。本名:王掞所处时代:清朝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江南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