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宏(1918.12~2007.02),男,汉族,重庆市璧山县依凤乡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党的优秀政治工作者。中共福建省委原常务书记(正省级),福建省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原中共福建省顾问委员会主任,中共江苏省委原常务书记(正省级),江苏省革命委员会原副主任。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内务司法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八、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六届、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基本资料
中文名:胡宏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重庆市璧山县
出生日期:1918年12月
逝世日期:2007年2月17日
职业:福建省第六届人大常委会主任
毕业院校:中共晋冀豫区委党校
信仰:共产主义
人物生平
胡宏(1918-2007),男,汉族,1918年12月生,重庆市璧山县人,1938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12月参加革命工作,上海持志学院肄业。
1937年12月至1938年3月在陕西泾阳安吴堡青年干部训练班学习。
1938年3月至5月任山西同蒲铁工队工作团团长,随队渡过黄河。
1938年5月至12月任山西阳城县抗日联合救国会副主任。
1939年12月被中共北方局调到中共晋冀豫区委党校学习。
1940年1月,随黄克诚同志率领的三师第五纵队从太行山行军到苏北抗日前线,任中共苏北涟水县二区区委书记。
1942年12月至1944年5月任中共苏北淮阴县张集区委书记兼大队政委。
1944年5月至1945年3月在中共苏北淮海区地委整风学习。
1945年3月至9月任苏浙区广南县人民政府县长、中共苏浙区宜溧县委副书记。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5年10月至1946年3月在北撤山东行军途中。
1946年3月至1949年4月任中共胶东北掖县(现莱州市)县委书记。
江苏解放后,1949年4月至1950年9月任中共苏南区江宁县委第一任书记。
1950年9月至1952年3月任中共苏南区镇江地委宣传部部长。
1952年3月至1953年1月任苏南行署卫生处处长。1953年1月至1958年4月任中共江苏省徐州地委第一任书记。
1956年4月至1958年10月任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
1958年10月至1960年2月任中共江苏省委工业部部长。
1959年12月至1967年1月任中共江苏省扬州地委第一书记、书记。
1967年1月至1972年5月“文化大革命”中受冲击。
1972年5月至1974年2月任中共江苏省盐城地委副书记、盐城地区革委会副主任。
1974年2月至1975年9月任中共徐州地委书记、徐州地区革委会主任。
1975年9月起任中共江苏省委常委,江苏省革委会副主任。
粉碎“四人帮”后,1977年5月至1979年12月任中共江苏省委书记(当时设有第一书记),江苏省革委会副主任。
1979年12月至1982年6月任中共江苏省委常务书记(正省级,当时设有第一书记)。
1982年7月至12月任中共福建省委常务书记(正省级,当时设有第一书记)。
1982年10月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1982年12月至1985年6月任中共福建省委书记(当时设有第一书记)。
1983年4月至1985年10月兼任福建省第六届人大常委会主任。
1985年7月至1990年10月任中共福建省顾问委员会主任。
1988年3月当选为第七届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委员。
1994年1月任福建省老龄工作委员会主任。
1999年1月离休。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党的优秀政治工作者,中共十二届中央委员,原中共福建省委常务书记(正省级),福建省第六届人大常委会主任,原中共福建省顾问委员会主任胡宏同志遗体2007年2月27日上午在福州火化。
胡宏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7年2月17日4时30分在福州逝世,享年90岁。
胡宏同志逝世后,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曾庆红、中央政治局委员王兆国、贺国强和刘延东、张克辉、彭冲等领导同志,向守志等部队领导打来电话、发来唁电、送来花圈表示哀悼,并向胡宏同志的家属表示慰问,中共中央组织部、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送来花圈。
胡宏同志1918年2月出生于重庆市璧山县依凤乡。1935年赴上海读大学,在校积极参加抗日活动。1937年“八·一三”上海抗战,他参加救国会组织的救护队。为了到第一线抗日,毅然投笔从戎,1937年下半年从上海奔赴陕北抗日根据地,参加陕西安吴堡青训班学习,从此走上了长达70年的革命道路。
革命战争年代,胡宏同志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全过程,三次北上,三次南下。他担任地方党政和地方武装领导,组织民众支援前方作战,关心战士,抚爱百姓,为消灭日伪军和国民党军,立下了不朽功勋,深受老区人民的爱戴。1940年在黄克诚同志领导下,胡宏同志随部队从太行山出发奔赴苏北抗日前线。1942年,他参加并领导了张集区反扫荡斗争。1945年3月,他南下任苏浙区广南县县长,率领部队在浙江天目山一带对国民党军开展了游击战。1946年3月,他随部队离开江苏进军胶东,在许世友、聂凤智等同志领导下,带领地方武装配合解放军作战,粉碎了国民党军重点进攻解放区的阴谋,同时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改、支前工作。1948年跟随粟裕同志南下,参加了淮海战役和横渡长江战役。
解放后,胡宏同志坚决服从党的决定,从不计较名利,随时听从组织调配。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哪里艰难就到哪里。五十多年中,先后调任多个岗位。如:两进徐州,一进扬州,都是受命于危难之际。1953年初,只身赴徐州任第一任书记。当时,徐州地处四省交界,社会治安混乱,加上行政区划一年之内三次调整,人事大规模变动,面对这种复杂局面,他勇挑重担,沉着冷静,善于处理和平衡各种矛盾,表现出全面的组织才能和高超的领导艺术,在较短时间内迅速建立了新秩序,打开了工作局面。在徐州工作的六年时间里,大力开展清匪肃反,抗御灾害,恢复、发展生产,搞好群众生活等各项工作。在党的七届六中全会上,胡宏同志作了专题发言介绍徐州地区互助合作运动情况。1956、1957年,胡宏同志两次在专列上受到毛主席接见,徐州地区的工作得到毛主席的肯定。1974年2月胡宏同志第二次调任徐州地委书记,他坚决抵制“左”的错误,坚持原则,经过艰苦细致的工作,团结了广大干部群众。与此同时,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恢复整顿的方针,狠抓生产,落实政策,稳定大局,使经济社会秩序逐步好转,实现了由乱到治的大转变,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一致拥护。
1959年12月,胡宏同志又一次临危受命,调任扬州地委书记。当时正值自然灾害和经济困难时期,扬州浮夸风盛行,给老百姓造成了很大损害。胡宏同志坚持实事求是,时刻牵挂着人民的生命安危。他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把解决群众生活问题作为工作的中心,带领扬州干部群众艰苦奋斗,使扬州经济得到恢复,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文化大革命”期间,胡宏同志遭受林彪、“四人帮”的残酷迫害,他身处逆境,依然信念坚定,始终坚持真理,胸怀坦荡,相信群众,相信党。后来,在毛主席的亲自关心下,胡宏同志恢复了工作。粉碎“四人帮”后,胡宏同志坚决支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1979年12月胡宏同志任江苏省委常务书记,他坚决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大力落实党的干部政策,认真肃清“四人帮”在各方面的影响,在狠抓农业、工业的同时,提出要大胆放手发展乡镇企业,搞活商品经济,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使江苏的乡镇企业从无锡开始由点到面蓬勃发展,成为江苏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1982年7月胡宏同志调任福建省委常务书记,他协助项南同志主持省委的日常工作,为福建省的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他坚持改革开放,极力倡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转变干部思想观念;积极落实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动福建念好“山海经”,解放农村生产力;落实党的干部政策,平反冤假错案,解决历史遗留的地下党等问题,在化解历史矛盾,促进干部团结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胡宏同志担任福建省人事干部领导小组组长,他坚持“任人唯贤”的组织路线,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发扬党的密切联系群众优良传统。在干部工作上,坚持公道正派、“五湖四海”,大力培养年轻干部,努力为党选准人才;胡宏同志努力把江苏发展乡镇企业的经验引入福建,与福建对外开放的“特殊政策,灵活措施”相结合,促进了福建沿海地区的乡镇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活跃了农村经济,并率先在福州市进行大型国有商业企业的股份制改革试点。根据福建的特点,胡宏同志认真做好台、侨、港、澳工作,对发展闽台经贸关系,开展侨务、统战工作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在开展政协、统战工作、团结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和国家安全工作,推动厦门的改革开放等方面倾注了大量心血。
1983年4月,胡宏同志兼任福建省第六届人大常委会主任,他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积极组织开展以经济立法为重点的地方立法工作,切实加强对宪法、法律实施情况的监督和一府两院的工作监督,密切联系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为推动福建省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完善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做出了贡献。
1985年7月,胡宏同志任福建省顾问委员会主任期间,他深入厦门特区、沿海地区和闽西山区、老区调查研究,提出了一些重要的政策性意见和建议,积极支持并协助省委做好发展经济、稳定社会和维护党内团结的工作。
1994年1月,胡宏同志任福建省老龄工作委员会主任,对老龄事业十分重视,为福建省老龄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受到了国家民政部等六部委的表彰。退二线后先后任福建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福建国际文化经济交流中心、福建闽台经济文化交往促进会、福建省科教扶贫基金会、省见义勇为基金会等单位的会长、理事长、名誉主任、顾问等职务,致力于海峡两岸交流交往,不断促进国际间的经济文化合作,关心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努力推动科教扶贫以及各项事业发展工作。
胡宏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懈奋斗的一生。他的逝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好党员、好领导。他的革命精神和高尚品德永远值得我们怀念和学习。
社会评价
胡宏同志在七十年的革命生涯中,始终坚定信仰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对共产主义忠贞不渝,对中国共产党无限忠诚,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他始终坚持党性原则,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自觉维护民主集中制;他始终顾大局,识大体,光明磊落,是非分明,淡泊名利,党指向哪里就奔向哪里;他始终坚持唯物辩证法,思想解放,实事求是,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凡事开展调查研究,虚心听取群众意见,按实际情况解决问题;他始终关心干部,爱护青年,善于团结各方面的同志,严于律己,勇于承担责任;他始终廉洁奉公,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严格要求身边工作人员和家属子女,保持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一位深受广大干部群众敬重和爱戴的、优秀的领导干部,人民的好公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