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冯顺弟

冯顺弟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2214 更新时间:2023/12/4 19:39:51

冯顺弟(1873年11月~1918年),安徽省绩溪县中屯人,现代学者胡适的母亲。冯顺弟尽管出身农村不会识断字,但对唯一儿子胡适悉心教育,1918年,劳碌一生的冯顺弟逝世。

基本资料

中文名:冯顺弟

籍贯:绩溪县中屯

出生日期:1873年11月

逝世日期:1918年

人物身份:现代学者胡适的母亲

人物生平

胡适的母亲叫冯顺弟,17岁时成了比她大三十岁的胡适父亲胡传的续弦。家里的心愿是盖一座瓦房,但因贫穷盖不起,遂在当地的媒婆介绍下,嫁给了年长她30岁左右的胡传。胡适的父亲胡传是清末贡生,曾在东三省、广东及台湾省任官职,然而天不假年,50出头便离开人世,剩下了孤儿寡母。成了寡妇冯顺弟无奈中不得不带着胡适回到老家寻找生路让孩子接受教育。23岁的冯顺弟成了乡村大家族主母。

人物经历

守寡

1891年12月17日,胡适出生于上海大东门外居所,当时他的母亲才19岁。不久胡铁花到台湾任知州,冯顺弟带着胡适在台湾生活了不到两年,后因日本有侵占台湾的可能,所以他们母子又回到了家乡绩溪。在胡适不满4周岁时,他的父亲病逝于厦门。23岁的冯顺弟得知此消息时如五雷轰顶,猛地从凳子上仰翻在地,可见她蒙受的打击之大。从此,冯顺弟以后母的身份执掌家政。胡适的二姐和长兄也都比冯顺弟年龄大,他的异母大姐比冯顺弟年长7岁,而比胡适大20岁的异母长兄吸毒又赌博。一个23岁的寡妇执掌这样一个大家庭,真是千难万难。巩乎元习

教子

思想教育户府

冯顺弟仁慈而质朴,为主持好一大家子,时时处处小心谨慎,宁愿个人也不愿弄得家庭不和。胡适大嫂二嫂都生的是儿子,一不顺心便打孩子出气,一边打还一边说些尖刻话来刺激胡适的母亲。母亲总是装着听不见、忍辱负重,从来没说一句伤人感情话。但她也是一个讲原则人,尽管处事逆来顺受,但却不接受人格侮辱。胡适的五叔是个游手好闲之徒,有一天在烟馆里发牢骚、说胡适母亲家中有事总请某人帮忙、肯定给他好处不少。不知怎么的,此话传到胡适母亲耳中。她气得大哭,请几位本家来,把五叔喊来,当面质问他她给某人什么好处。直到五叔当众认错赔罪、她才罢休。

这一切胡适都看在眼里,他的身上留有母亲品格的烙印。胡适后来也坦承,他日后好脾气的养成,和他这段日子的眼旁观很有关系。童年的乡村生活,对他的一生产生了巨大深刻、无以替代的影响。

冯顺弟对胡适既是慈母兼严父,又是恩师兼严师。她从不溺爱独子。胡适说:"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错事,她只对我望一眼,我看见了她严厉目光,就吓住。犯的事小、她等第二天早晨我睡醒时才教训我。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

有一个初秋的夜晚,胡适吃了晚饭,在门口玩,身上只穿着一件单背心。这时候母亲妹子玉英姨母在胡适家住,她怕胡适冷,拿了件小衫出来叫他穿上。胡适不肯穿,她说:"穿上吧、凉陵夜多了。"胡适随口答道:"娘(凉)什么祖端枣、老子都不老子呀。拘院担"(意即老子已经死了或不在身边。有可能来源于胡适的两个嫂子说的风凉话。)

胡适刚说了这句话,一抬头,看见母亲从家里走出来,胡适赶快把小衫穿上。但她已听见这句轻薄的话了。晚上人静后她罚胡适跪下,重重责罚了一顿。她说:"你没了老子,是多么得意的事!好用来说嘴!"母亲气得兰乎汽付坐着发抖,也不许胡适上床去睡。胡适跪着哭,用手擦归愚狼眼泪,不知擦进了什么微菌,后来足足害一年多的眼翳病。医来医去、总医不好。母亲心里又悔又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胡适叫醒,真用舌头舔他的眼翳。

冯顺弟这种既严厉又保护其自尊心教育方式,使胡适从小就懂得正经做人、爱惜名誉,这为他日后不断上进奠定了基础。

文化教育

胡适3岁前,母亲就让他认方块字,学了大约有一千字。

胡适5岁回到安徽家乡的时候,母亲望其读书心切,就让他在其四叔开私塾里念书。因为个子太小,还要把他从念书高凳上抱上抱下。在家乡读书9年,先后读了《孝经》、《小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诗经》、《书经》、《易经》、《礼记》等经典。当时垫师的教法很简单,就是令学生死记硬背了事。冯顺弟的过人之处,在于她要求儿子好读书而必求甚解。在家境窘迫的情况下,别的小孩学费只有2元,母亲渴望他多读书,故学费额外多交,第一年就送6元,以后每一年递增,最后一年加到12元。母亲嘱托先生要为他讲书,每读一字、须讲一字的意思,每读一句、须讲一句的意思,这使胡适在学习上比一般孩子更扎实。她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让胡适每读一个字,必得弄懂一个字的意思;每读书中的一句话,必懂那句话的含义。母亲的这种教学方法,打牢了胡适的国学基础,并为以后的学业成就铺平了道路。母亲冯顺弟得知邻人宋焕家中有部《图书集成》是儿子一直求之未得的,当她得知宋家减价到80元时,便借贷为儿子买下。为资助胡适读书,她甚至不惜变卖自己的首饰。对此胡适感慨道:“吾母遭此窘状,犹处处为儿子设想如此。“

胡适13岁时,冯顺弟毅然将他送往上海求学。徽州人固有"十三四岁,往外一丢",送男孩出外学徒经商的习惯,但胡适毕竟是他母亲年轻守寡朝夕相处的独子。深明事理的母亲送儿子上路时没有在儿子和众人面前掉一滴泪。到上海后,胡适初进梅溪学堂,后因其课程设置不完备,又进澄衷学堂,后转学中国公学。

接受了许多新知识、新观念的胡适,经过一番曲折,于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考取庚子赔款官费赴美留学。此时他年仅19岁。因行期由政府决定,他竟未能回家乡母亲告别。

胡适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初读农科,一年半之后改读政治、经济、兼攻文学、哲学,后又赴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哲学。在美留学7年间,胡适与母亲只能保持书信来往。他母亲在病重的时候也不让人告诉儿子,以免他中断学业。

胡适没有辜负母亲期望,1917年7月,他从美国学成回国被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聘为教授。

重病

胡适曾经回忆说:1913年母亲患了重病,她担心自己会一病不起,因此特意照了一张相,收藏了起来。为了不影响儿子在美国读书,她嘱咐家人说:“我若一病不起,不可将此事告诉我的儿子,仍要请人按月写信给他,做出我还活着的样子。待他学成回国时,把我的这张照片给他看,就如同见到我本人一样。”

逝世

1918年的11月,胡适劳碌一生母亲在家乡不幸病逝。悲痛欲绝胡适与刚完婚不到一年的妻子江冬秀回家奔丧,写下《先母行述》:

生未能养、病未能侍,毕世勤劳未能丝毫分任、生死永诀乃亦未能一面。平生惨痛、以如此!

感情生活

胡适的家乡是安徽省绩溪县上庄,他的母亲冯顺弟生于1873年,是绩溪中屯人。冯顺弟的父亲名叫冯金灶,是个穷苦的农民,兼有裁缝的手艺,他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能盖上自家的新宅,但因贫穷始终没能如愿。胡适的父亲名叫胡铁花,生于1841年,25岁考上秀才,此后与举人无缘,但他以研究边疆地理为己任,走南闯北,精明干练,居然在河南当上了候补知州。胡铁花两次娶妻均早逝,但给他留下了三个女儿和三个儿子。胡铁花49岁回到家乡,托他的伯母星五嫂向冯金灶说亲,欲娶时年17岁的冯顺弟为填房。冯金灶同意此事,但遭到了其妻的坚决反对。夫妻意见相左,只好征求女儿本人的意见。冯顺弟当时还是个少女,怎么会同意嫁给一个年届五旬的老头子?然而,冯顺弟却认为嫁给胡铁花可以改变父母的贫困生活,竟毫不犹豫地同意了这门婚事。

标签: 冯顺弟

更多文章

  • 张海天

    名人大全编辑:晴天标签:张海天

    张海天,(1888-1939),著名抗日英烈,又名张贺年,辽宁台安县人,出身绿林,报号“老北风”。“九一八”事变后,他树起抗日大旗。东北抗日义勇军第2军团第3路军司令。艰苦的战斗生活使张海天身染重病,他于1933年1月末赴北平治病,1939年在北平病逝。中文名:张海天别名:张贺年,老北风国籍:中国出

  • 韩起功

    名人大全编辑:晴天标签:韩起功

    韩起功(1901年5月1日—1951年3月26日),男,字玉山,撒拉族,青海循化人,行伍出身,陆军骑五军、第八十二军军官训练团第三期毕业。历任宁海军(总统马麒)马队第1营(管带马步芳)下级军官,1951年被执行枪决。中文名:韩起功别名:字玉山国籍:中国民族:撒拉族籍贯:青海循化人出生日期:1901年

  • 沈佩贞

    名人大全编辑:黑姑娘标签:沈佩贞

    沈佩贞,中国近代女权活动家,民主革命家。早年加入中国同盟会,武昌起义爆发后参加了上海女子北伐队,后加入女子参政同盟会。1912年在南京创办中央女子工艺厂和工艺学堂;1912年12月与陈振志、徐宗汉等27人等人发起成立了中国妇女生计会;1913年3月在奉天盛京(今沈阳)发起成立女子救国社;民国妇女参政

  • 潘蕙英

    名人大全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潘蕙英

    潘蕙英(1894-1956),蔡锷夫人,云南人,出生于士绅之家。年幼时进入女子私塾,接受儒家传统教育,稍长后又接受西式教育。非但聪慧好学,而且娇小玲珑,容貌秀美。19岁时,和时任云南都督的蔡锷结婚。育有两子一女。长子蔡端,次子蔡永宁,女儿蔡淑莲。中文名:潘蕙英出生日期:1894年逝世日期:1956年

  • 梅思平

    名人大全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梅思平

    梅思平(1896年—1946年9月14日),浙江永嘉人,中华民国时期著名政客。北京大学毕业。曾任中央大学、中央政治学校教授、国民党中央法制专门委员会委员。抗日战争爆发后,为“低调俱乐部”的主要成员之一。曾代表汪精卫集团参与日、汪“重光堂”密约的谈判。历任汪伪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执行委员、常委、组织部

  • 黎绍芳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黎绍芳

    黎绍芳,1906年12月29日生于武昌,是黎元洪的发妻吴敬君所生的小女儿,在黎家行三。中文名:黎绍芳国籍:中国出生地:武昌出生日期:1906年12月29日逝世日期:1945年4月15日父亲:黎元洪绍芳自幼聪明伶俐,1913年之后,随父母来到北京。曾读南开大学预科一年。1914年与袁世凯第九子袁克玖订

  • 张寿懿

    名人大全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张寿懿

    张寿懿(1898-1966年),是张作霖的五夫人,人称寿夫人、五夫人。在张作霖的六位夫人中,惟有张寿懿知名度最高。而她曾在关键时刻,力挽狂澜,避免帅府上下因张作霖的去世而乱作一团,甚至是东北政局的大混乱。中文名:张寿懿别名:寿夫人、五夫人国籍:中国出生日期:1898年逝世日期:1966年人物关系:张

  • 张润娥

    名人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张润娥

    张润娥,直隶文安人,中华民国国务总理顾维钧的第一任夫人。本名:张润娥所处时代:中华民国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直隶文安丈夫:顾维钧性别:女父亲:张云骧国籍:中国张润娥,直隶文安人,中华民国国务总理顾维钧的第一任夫人。其父张云骧清文宗咸丰末前后在世,著有《芙蓉碣》传奇一本,有《曲录》传于世。

  • 查品珍

    名人大全编辑:胖次标签:查品珍

    查良镛(金庸)跟钱学森有什么亲戚关系呢?说起来,查良镛竟是钱学森的表小舅子,而钱学森则是查良镛的表姐夫。原来,钱学森岳父蒋百里有过三次婚姻,原配夫人查品珍,终生未育。查品珍是查良镛同宗的远房姑母。所以查良镛称蒋英为表姐。早在1957年,查良镛便在香港《大公报》中写过一篇《钱学森夫妇的文章》,写及表姐

  • 孙宝琦

    名人大全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孙宝琦

    孙宝琦(1867—1931),字幕韩,晚年署名孟晋老人。浙江杭州人。晚清至民国时期重臣、外交家。自幼好学。以父荫任户部主事,后改任候补直隶道员。1900年八国联军进京,随光绪帝至西安。1901年任驻德、澳、法等国使馆随员。1902年7月,升任出使法国大臣。1905年回国,署顺天府尹。1907年4月,